从“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说谈李杲的生命观

2016-02-14 18:45:25李贵其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6年21期
关键词:百病内伤胃气

李贵其

(广州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州510000)

从“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说谈李杲的生命观

李贵其

(广州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州510000)

李杲在总结以前医家对脾胃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广泛的临床实践,从而产生“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认识,并影响后世医家的脾胃观。李氏认为饮食不节、寒温不适、劳倦皆易损伤脾胃,生化乏源,元气失充,脾胃受损,则机体衰弱。这一认识直接影响了李杲的生命观形成,对李杲认识人体,防治疾病,养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脾胃内伤;百病由生;李杲;生命观

1 “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说的含义及形成

“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语出金元医家李杲的《脾胃论》。其含义是脾胃内伤不能化生气血,气血虚弱于内不能维持身心之活动,外不足抵抗各种病邪的侵袭,故发生各种疾病。但“内伤脾胃,百病由生”是如何提出的,还要从《内经》论述脾胃受病说起。

《素问·灵兰秘典论》指出“脾胃者,仓禀之官,五味出焉”。脾胃为生化之源,脾胃同居于中焦,有腐熟、运化水谷,化生精微物质,合成气血,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功能。脾主运化转输水谷精微,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脾主升清,胃主降浊。经由受纳、运化、升降,化生气血津液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同时充养先天之精,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故称脾胃为“生化之源”,其受病则机体失养。《灵枢·邪气藏府病形》中指出:“有所击仆,若醉入房,汗出当风,则伤脾”,阐述了脾病及其传变规律。《素问·玉机真藏论篇》中论述,脾病后五脏互相传变,疾病由所不胜传至所胜,所胜时母病及子,病情不可逆转。如“肝受气于心,传之于脾,气舍于肾,至肺而死。”疾病受到中医整体观及变易思维的指导,五脏是一整体,通过精、气、血、津液的作用发生联系,彼此影响[1]。《内经》中对脾病的论述是李杲产生“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认识的理论源泉。

作为李杲的老师,张元素对其学术思想的建立影响很深。张元素研习《内经》、《伤寒》,并说“医家宗内经法,学仲景心,可以为师矣”。张氏提出的脏腑辨证中不乏对“胃气”的重视。如《医学启源》中称“胃者,人之根本,胃气壮,则五脏六腑皆壮也,足阳明是其经也。胃气绝,五日死。”李杲推陈出新,建立自己的脾胃观,补充其师对脾胃研究的不足,认为脾胃相互为害,脾病可影响及胃。

2 “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说对后世医家的影响

“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说法奠定了后世医家进行更广泛、深入研究的基础,创立了一系列以温养补虚为临床特色的辨治虚损病证的方法,即温补脾胃,多被后人称为温补学派,实际是对李杲这一“补土派”学术思想的进一步发挥。代表医家有薛己、李中梓。

明代薛己,作为温补学派的先驱,其学说形成深受李杲脾胃论影响。脾胃为气血之本,脾又是统血之脏,故生血必先调补脾胃阳气,故联系肾及命门,提出“人之胃气受伤,则虚证蜂起”的论点,不论内因外感皆可由脾胃虚弱引起,这对李杲的“脾胃内伤学说”作了进一步的阐发。

晚明时期的李中梓提出“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的学术主张。其在李杲、薛己的影响下,重在探讨医学理论,采用“广征医籍,博访先知,思维与问学交参,精气与《灵》、《素》相遇”的方法,细致研究《内经》。治后天本当分饮食劳倦,饮食伤者虚中有实,用枳术丸消而补之;劳倦伤者属虚,用补中益气汤补之。李中梓师古而不泥古,宗李东垣而重视后天,治脾不限于升麻、柴胡。理论上勤于探索,汲取前人的理论精华创新见解,促进医学的发展。

3 李杲对生命的认识

3.1 脾胃为五脏之中脏周敦颐的《太极图》中,五行

生性化生万物,土居五行的中心,承载着水火木金。在人体中,脾胃归属土,居五脏的中心,可濡养脏腑及协助五脏的生克制化。同时,脾胃作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脾气主升而胃气主降,相反而相成。脾胃运化功能正常,升则水谷精微上输心肺,降则下归肝肾,才能维持“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的正常升降运动。脾胃作为气机升降的枢纽,脾气升发,清阳自脾而升,浊阴由胃而降,与其它脏腑配合作用。脾胃居于中焦,为气机要道,而胃为水谷之海,受纳腐熟化生精气,起承上启下,联络脏腑的作用。故脾胃居五脏之中脏。

3.2 脾胃为生命之本“脾胃之气不足,元气无所充养,百病始生”是东垣《脾胃论》所论述的人体发病的基本病机,后世医家将其概括为“脾胃元气论”[3]。李杲在其师张元素的脏腑辨证指导下,升华《内经》的“土者生万物”理论,将人体诸气皆归为饮食入胃上行,胃气之异名。人赖天阳之气以生,而此阳气须并于脾胃;人赖地阴之气以长,此阴气须化于脾胃;人赖阴精之寿以奉,此阴精必源于脾胃;人赖营养之气以养,此营气必统于脾胃。李氏把脾胃看作人生、长、寿、养的根本,若脾胃受伤,人体所需的阳气、阴气、阴精、营血,也就必受伤害,正常的活动便不能维系,各种疾病随之产生。脾胃为元气之本,元气为人身之本,脾胃健则元气盛,元气盛则病无所生。因此,脾胃为生命之本。

3.3 脾胃弱疾病生引起脾胃内伤的原因,李杲认为主要有3方面:饮食失节、劳役过度、七情所伤[4]。《饮食劳倦所伤始为热中论》中曰:“若饮食失节,寒温不适,则脾胃乃伤。喜、怒、忧、恐,损伤元气,脾胃气衰,元气不足,而心火独盛。心火者,阴火也。”饮食失节,寒湿直伤脾胃;喜怒忧恐,劳倦损耗元气,损耗脾胃。脾运化不及,水谷不化精微而湿盛,则见脉缓,怠惰嗜卧,四肢不收,或大便泄泻等症;土虚不能生金,肺气亦虚,则见脉弦,气弱自汗,四肢发热,或大便泄泻,或皮毛枯槁,发脱落等症;脾胃不足,则荣气亦虚,见脉虚而血弱等症;脾胃不足,中气虚弱,则见气短脉弱等症。如中气虚陷,气化不行,则见或渴,或小便闭涩,赤黄而少等症[5]。如李杲弟子罗天益一医案所述:鲁斋许平仲先生,十年五十有八,面目肢体浮肿,大便溏多,腹胀肠鸣,时痛,饮食短少,命予治之,脉得弦细而缓。先生曰:年壮时多服牵牛大黄药,面目四肢,时有浮肿。今因阴雨,故大发。予曰:营运之气,出自中焦。中焦者,胃也。胃气弱不能布散水谷之气,荣养脏腑经络皮毛,气行而涩为浮肿,大便溏多而腹胀肠鸣,皆湿气盛也。四时五脏,皆以胃气为本。脾胃受损,疾病丛生。罗天益医案中尽述脾胃不健,疾病由生。

3.4 脾胃衰生命衰《三焦元气衰旺》篇中《黄帝针经》云: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暝。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肠为之苦鸣……此三元真气衰惫,皆由脾胃先虚,而气不上行之所致也。加之以喜、怒、悲、忧、恐,危亡速矣。脾胃虚弱,气机升降失常,三焦气机无所充养,加以情志不畅,五脏受邪,加速危亡。五脏之气,上通九窍。五脏秉受气于六腑,六腑受气于胃。胃既受病,不能滋养,故六腑之气已绝,阴火上行。脾胃既为阴火所乘,谷气闭塞而下流,即清气不升,九窍不利。胃之一腑病,则十二经元气皆不足。气少则津液不行,津液不行则血亏,故筋骨皮肉血脉皆弱,气血俱羸弱,进而生命衰亡。

3.5 保脾胃养生命李杲认为养生当实元气,脾胃健则元气充。因此尤其重视保健脾胃,顾护胃气。脾胃的保健在于节饮食,调情志,少劳逸。饮食不可过饥或过饱,以免损伤脾胃。膳食方面,《脾胃将理法》中云:白粥、粳米、绿豆、小豆、盐豉之类皆淡渗利小便,且小便数不可更利,况大泻阳气,反行其道。脾胃虚弱,元气不足者应慎用。且忌大辛味蒜、韭、五辣、醋、大料物、官桂、干姜之类,皆伤元气。

《灵枢·本神》曰:“因志而存变谓之思。”《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所述脾“在志为思”,明确提出“脾主思”。此思为情感之思,一旦思虑过度,妨碍脾气的运化功能,气机郁结,脾气不能升清,胃气不能降浊。故李杲提出善治疾在调和脾胃,使心无凝滞,心情愉悦,元气得舒。

李杲认为人身以气为本,并著《省言箴》专论保养元气。气者,精神之根蒂,积气以成精,积精以全神,必清必静,御之以道,可以为天人。省语以养气,不妄作劳以养形,血气和合,邪无所容。

综上所述,李杲总结归纳前人医家对脾胃的研究,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李氏重视脾胃,从发病源头和作用机理阐述脾胃受损所生病症及防治措施,引出李杲从脾胃角度思考生命,同时引起人们对脾胃的重视。在防病和治病中都应注意调理脾胃,顾护元气,对临床治疗脾胃及其它疾病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1]孙广仁.中医基础理论[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

[2]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总纂,金元四大家医学全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537.

[3]金·李东垣撰.脾胃论[M].文魁,丁国华整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4]严世芸.中医医家学说及学术思想史[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 234.

[5]马铁明.浅谈《黄帝内经》时间养生观[J].辽宁中医杂志,2003,30(2):86-87.

Discussion on the Life View of Li Gao from"Internal Injuries on Spleen and Stomach Resulting in Various Diseases"

LI Guiqi (College of Marxism,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Guangzhou 510000,China)

On the basis of summarizing the acknowledgement on research of spleen and stomach,Li Gao carried out extensive clinical practice,and obtained the acknowledgement"internal injuries on spleen and stomach resulting in various diseases",and which influenced the subject concept of spleen and stomach.Li Gao believes that the improper diet,cold and warm condition,fatigue is easy to damage the spleen and stomach,then the body is weak.This knowledge directly affects the life view formation of Li Gao,understanding of the human body,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disease,health has an important guiding significance.

internal injuries on spleen and stomach;various diseases;Li Gao;life view

10.3969/j.issn.1672-2779.2016.21.017

1672-2779(2016)-21-0040-02

:李海燕本文校对:刘霁堂

2016-09-13)

猜你喜欢
百病内伤胃气
内伤内服
内伤内服
“包”治百病
张景岳对《黄帝内经》脉中胃气的阐发与运用
环球中医药(2022年7期)2022-07-18 08:13:30
多喝水能治百病?
科学大众(2021年8期)2021-12-31 15:23:31
也来谈谈“胃气”
胃气痛片质量标准的研究
中成药(2018年11期)2018-11-24 02:57:02
“外邪致中”还是“内伤致中”?——说说“真中风”和“类中风”
基层中医药(2018年4期)2018-08-29 01:25:50
气足百病消
特别健康(2018年2期)2018-06-29 06:13:46
胃气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及其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