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靓
推进“两化”融合打造工信经济新形态
梁靓
“推进‘两化’融合,打造工信经济新形态”是《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明确目标、落实举措,把发展信息经济和推进“两化”融合作为全省经济稳增长的主引擎、创业创新的主战场和转型升级的主动力
《浙江省制造业发展“十三五”规划》部署全面推进制造强省建设,明确了九大重点任务,其中第二项就是“推进‘两化’融合,打造工信经济新形态”。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运用信息技术特别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是落实“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和“网络强国”等国家重大战略的关键和重点,也是推进实施制造强省的主线和灵魂。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以第三次革命为标志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再一次将信息技术的典型意义充分显现出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广泛使用,使得“两化”融合发展开始作为一种要求向逐步形成新经济形态转变,信息经济开始呈现出十分重要的产业形态。
从“两化”融合的发展阶段看,信息化本身的内容在不断地被更新。十六大提出了信息化技术,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结合是点对点的数字化植入,摩尔定理成为衡量信息技术水平的重要参考。十七大提出了“两化”融合,数字在一定程度上开始成为真正信息,集成技术成为衡量信息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十八大提出了的“两化”深度融合发展,网络技术、云计算技术以及大数据技术等,开始成为衡量信息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可以说正是信息技术本身的不断更新,使得“两化”融合发展的内容在深度、广度、宽度等方面,不断被超越,形成一种更高层次上的新经济发展模式。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在新常态下如何从“两化”深度融合入手,寻求突破,加以推动,尽快形成新的经济形态,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路径选择。而阶段性地看,信息经济时代已经到来。研究这种变化趋势,对于我们采取有效措施,在政策层面制定推动加快“两化”深度融合的政策和制度,大力发展信息经济,重构产业新优势,支撑区域经济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无疑是最重要的。
2015年,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发展信息、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等七大产业,同时也提出把发展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经济产业作为重中之重。通过发展信息经济产业推进“两化”深度融合,也正是浙江经济“长袖善舞”之处。
信息基础设施不断优化升级。近年来,浙江大力推进宽带普及提速、光纤到户、无线城市、4G网络、广电“一省一网”整合等信息基础设施演进升级,网络覆盖和保障能力不断提升,各项指标处于全国前列。至2015年底,全省(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达1316万户,较上年增长3.15%,普及率达23.9户/百人;移动互联网用户达5430万户,增长7.22%;“三网融合”试点示范工作有序推进,省IPTV集控平台用户已达120万。
信息经济核心产业加速发展。进入新世纪以来,浙江信息技术产业以年均23%左右的速度快速增长,初步形成通信、计算机及网络、电子元器件及材料、信息机电、应用电子,以及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等多个特色优势产业,在数字视频监控、IP网络设备、集成电路设计、光纤通信器件、磁性材料等领域占据国内领先地位。2015年全省信息经济核心产业实现增加值3309.5亿元,增长15.1%,比全省GDP增幅高7.1个百分点,占全省GDP的比重为7.72%,比上年同期提高0.62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增加值1388.8亿元,同比增长9.3%,高出全省规模以上工业4.9个百分点,信息制造业已成为浙江工业新产品的高产区。
工业领域“两化”融合进一步深化。“十二五”期间,浙江被工信部批准为全国第一个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示范区。从全省近4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信息化调查情况来看,工业企业每百名员工拥有计算机24台,比上年增长9.6%。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信息化投入100.8亿元,占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0.2%。工业企业专职从事信息技术的工作人员达12.0万人,占全部从业人员的1.7%,占比较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工业企业应用信息化进行购销存管理普及率、生产制造管理普及率和物流配送管理普及率分别为56.5%、38.7%和12.5%。
《浙江省制造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了关于“推进‘两化’融合,打造工信经济新形态”的重点任务,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紧密结合信息经济发展趋势,将“大力发展信息经济”作为首要任务
《规划》首先提出大力发展信息经济,明确提出推进“两化”融合的基础是信息经济产业的发展。
“十三五”期间,浙江将着力发展各类“互联网+”新业态,加快建成电子商务、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金融创新、智慧物流、数字内容产业等七大中心和“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并抓住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落户乌镇的契机,积极推进国家信息经济示范区建设,打造乌镇互联网创新发展试验区,大力营造有利于互联网经济发展的机制体制。
围绕“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建设目标,浙江将全面推进机器换人、实施“十行百企”数字工厂示范工程、开展智能制造(数字工厂)示范。加快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应用,鼓励发展基于互联网的产品创新、个性化定制、众包、云制造、云服务等新型制造模式。深入实施“两化”深度融合管理体系贯标、企业信息化登高计划、面向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工业设计发展等,不断提升全省企业信息化发展水平。
《规划》还强调,要重点发展网络安全产业。从我国网络安全产业的发展基础来看,无论是芯片、操作系统,还是应用系统,受制于人的局面仍很严峻,这不仅不利于国内相关技术和产业的发展,同时也将带来严重的信息安全甚至国家安全隐患。目前,我国已经开始重视发展网络安全产业。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的网络安全产业规模达到7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率超过40%。浙江省专门在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的青山湖科技城建设云安小镇,着力依托青山湖科技城集聚大批科研院所创新资源的优势,抢抓信息安全产业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重点发展网络和信息安全产业。
(二)紧密结合《中国制造2025》,将“加快发展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
《中国制造2025》提出要以智能制造作为突破口和主攻方向。今年以来,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多次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改革从狭义上讲就是生产方式的改变。从浙江的经济发展现状看,浙江面临着传统发展模式“路径锁定”与国际经济格局调整“双向挤压”的内外压力,存在着供给和需求不匹配、不协调和不平衡矛盾。解决之道,是顺应科技革命的变化趋势,在引领市场、创造市场上下功夫,这也是一种必然选择。这种选择在制造领域,就是以“智能化”为标志的趋势。
“十三五”期间,浙江省要努力做好“制造智能化产品,智能化制造产品”两篇大文章。智能制造时代,网络化、柔性化、个性化生产方式和服务型制造模式将成为主流。智能制造的“红利”不仅仅是为智能终端、智能装备产业创造市场机遇,其还将为传统产业生产模式和组织方式变革创造契机。所以,必须坚持“制造智能化产品,智能化制造产品”两手抓。
(三)紧密结合现代化管理方式,将“推进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创新”作为关键手段
从企业管理的视角来看,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必须满足刚性生产系统转向柔性制造系统的需要。传统制造业的刚性制造系统由专用自动化生产设备组成,系统设计在运行后配置固定,更适应单一产品的生产。而柔性制造系统适合于生产小批量、多品种的产品,整个系统投资巨大,生产成本相对较高,由于不同设备厂商控制软件间的不兼容,系统的集成和操作也存在困难,而智慧工厂则解决了这一难题,典型的如德国工业4.0。
另一方面,企业之间的组织形式也更趋向于网络化的协作模式。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将内部纵向链条上的生产过程分离出去,或者说从价值链体系的某些阶段撤离出来,转而依靠外部供应商来供应所需的产品、支持服务或职能活动,形成纵向分离。与网络化相对应的是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的扁平化,通过精简结构层次,淡化组织中的等级制度,使结构富有弹性,从而有利于信息的传递。
可以预见,“十三五”期间,制造业企业的生产系统将会借助网络信息技术全面趋向数字化和智能化,互联网将成为贸易、信息交流的关键性渠道,同时也将构成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典型代表如工厂物联网技术(厂联网),不仅融入制造业生产,通过工业控制技术实现生产自动化,还会融入产品、生产管理、设计等环节,实现智能化、精细化管理。用户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交流将变得更为快捷,有助于用户市场需求的表达和企业对此做出快速反应。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制造强国导向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路径与对策研究》(No.15AGL005)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