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正旭
(遵义师范学院美术学院,贵州遵义563002)
墨石雕刻艺术走入地方中小学美术课堂的必要性研究
周正旭
(遵义师范学院美术学院,贵州遵义563002)
墨石雕刻是贵州省宝贵的文化资源,其制作技艺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加上墨石的独特品性和地方文化的深刻内涵,吸引了一批墨石艺术爱好者的关注,其发展具有广阔的前景。传承和发展我省独特的墨石雕刻艺术,也可弘扬贵州民族文化,提高民族自豪感。墨石雕刻艺术所具有的文化价值是极好的教育资源,将其引入地方中小学美术课堂,是发展和保护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环节和方式。
墨石雕刻艺术;中小学美术;课堂
中国石雕艺术源远流长,如浙江的青田石雕、福建的寿山石雕、湖南浏阳的菊花石雕等在世界上都享有盛誉。贵州省正安县绵延起伏的群山中盛产一种墨色、深灰色的石头,即墨石,土称磨芋石,是雕刻的上品材料,备受历代文人墨客的青睐。经过岁月的沉淀,墨石雕刻艺术已成为黔域大山中的艺术瑰宝。而今,贵州省正安县民间艺术家周信先生,在前人把墨石仅用于雕刻印石与摆件的基础上,发展并独创了墨石雕刻艺术,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成为黔北石雕艺术园中一朵别具风格、极富艺术魅力的奇葩。经遵义市相关部门报送,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委员会专家委员会评审,省人民政府同意,将周信先生独树一帜的“正安墨石雕刻艺术”列为贵州省第四批民族民间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墨石雕刻是我省宝贵的文化资源,其制作技艺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墨石雕刻艺术返璞归真,亲近自然,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正安墨石质地细软而润泽,硬度适中略有油性,无石纹和杂色,较容易雕刻。对光斜视石面有晶莹色粒者为上
品,颜色为墨色和深灰色,经打磨后面料即光亮照人,温润如玉,有墨玉之称。周信先生的墨石艺术雕刻就是采自正安所产墨石。
周信先生的墨石代表作有《美人山》、《山乡》、《盼》、《鸳鸯戏水》、《龙凤呈祥》、《鲤鱼戏浪》、《八仙过海》、《古树下》、《人体》、《松鹤延年》、《十二生肖》等百余件,这些作品充分体现出作者对黔北山乡的深厚情感。其中,部分墨石雕刻作品被香港、台湾地区及省内外爱好者收藏。中央电视台、贵州电视台、贵州画报、贵州日报和遵义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对周信先生的墨石雕刻艺术相继作了详细报道,使黔北正安这一深山中的艺术瑰宝走向了世界。周信先生在墨石雕刻过程中因石造型,非常注重题材的研究与风格的表现,作品中蕴含着浓厚的黔北地域文化、仡佬族文化、巫傩文化等深刻文化内涵。
正安墨石雕刻的独特品性和独特的地方文化内涵,吸引了大批墨石艺术爱好者学习和研究它,其发展前景广阔。当今党和国家倡导留住民族的根脉,提出了“弘扬民族艺术,振奋民族精神”、“发扬工匠精神”的号召,传统的非物质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根脉之一,也是当今文化发展应该坚持的主旋律。墨石雕刻课程的开设与教学实践顺应了当代国家倡导的保护、发展和传承民族文化的精神,将其应用到地方美术教育改革中,符合新课标倡导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体现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方向。同时也实现了新课标提出的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促进学生个体形成和全面发展的课程价值,可促进学校特色教育的创建。
(一)墨石雕刻艺术进入地方中小学美术课堂,是提高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同时在墨石艺术雕刻过程中还可锻炼学生的专注能力。
在课堂讲授和示范过程中,首先要将墨石雕刻艺术的制作理念和手法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明白要想把手中的雏形墨石雕刻打造成一件件理想的作品,是要依据石块自然纹理走向、外形特点进行设计构思并酝酿好作品的最终形态造型,在这一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与创新能力。同时在制作过程中,学生可能还会遇到一些挫折,通过这些失败的教训,还可教育学生,学习墨石雕刻还需要有毅力、有耐心,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同时要教会学生手眼在雕刻作品时必须统一协调,根据造型调整刻刀的用力程度及方向,要不断探索才能雕刻出好作品。这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既磨炼了学生的意志力,又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耐心。
(二)墨石雕刻艺术进入地方中小学美术课堂,能够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于生活在娱乐方式多样化今天的学生,让他们接受墨石雕刻这一民间艺术确实是件不容易的事。但课堂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对形象逼真、丰满圆润的墨石作品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而好奇心可以引发学习兴趣,于是,笔者在课堂上首先引导学生欣赏周信先生创作的墨石艺术作品,再结合其他石刻艺术,激发起学生在欣赏墨石艺术作品时有动手创作的欲望。在实践教学中,把周信先生的部分作品如《遵义会议》、《山乡》、《盼》、《龙凤呈祥》、《鲤鱼戏浪》、《年年有余(鱼)》、《八仙过海》、《十八般武艺》、《松鹤延年》、《十二生肖》、《大象》等展示给学生欣赏,学生们即刻被这些独特的作品吸引住,一些性格活跃的学生会欣喜地抚摸着各类题材的墨石作品,并询问老师自己如何能够做出这样的作品来。于是,兴趣将课堂气氛调动起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接触到了真实直观的墨石雕刻作品,其独特之美感染着学生们,吸引着他们参与到学习墨石雕刻艺术实践活动中来,在雕刻过程中又提高了他们的审美情趣。这时,对有艺术天赋的孩子着重培养,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以优化传承的结构性及层次性,为更好地传承墨石雕刻艺术提供人才支撑。
(三)墨石雕刻艺术进入地方中小学美术课堂,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笔者在课堂实践中,根据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首先选择相对简单的图形让学生试着创作,提起学生对墨石雕刻创作的兴趣,通
过这种方法让学生发现墨石雕刻的魅力。之后再引入用墨石雕刻出的相关人物、动植物形象,尤其是独具特色的贵州少数民族人物形象,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经过欣赏、引导、示范等过程,学生就能够从一划、一凿、一刻开始,循序渐进地学会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雕刻。当作品刚刚成型时,孩子们的激动、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让人感动。这时,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大胆地在作品上添加一些图案及装饰纹样,看似适当地增加了一点难度,但同时也增加了作品的美感。中小学生多数会对鱼、蝴蝶、兔子等小动物感兴趣,于是要有意识地让学生欣赏各种形态的民间雕刻动物作品,让学生感受民间雕刻艺术的丰富多彩,并鼓励他们将民间雕刻艺术与自己的墨石雕刻作品有机地结合起来,择其精华,取长补短,创造出更好的墨石作品。中小学生墨石雕刻作品特点具有构图自由,形象任意组合,可看可玩,趣味巧合的特点。通过实践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
(四)墨石雕刻艺术进入地方中小学美术课堂,能够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墨石雕刻艺术不仅仅只是雕刻技能的锻炼,同时还能培养中小学生的观察、想象、创造、审美、动手等多种能力。学生在作品制作中,不是纯粹的模仿,而是融进了自己的想法,学生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使创造力得到提高。墨石雕刻对学生的强烈吸引力还在于它具有趣味性,在把没形没样的石头一步步变成自己喜爱的形象的过程中,学生领会到了墨石雕刻艺术如“魔术”般的创造力,这就使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有一种“玩石”的感觉。学生喜欢新奇事物的天性与墨石创作过程的“玩石”相映成趣,在寓教于乐的课堂教学中既唤起了学生的兴趣,又使学生得到了美的滋养。
以上是笔者把墨石雕刻艺术引入地方中小学课堂的一些尝试,通过课堂实践,笔者认为墨石雕刻艺术可作为地方基础教育的内容之一普及推广。它取材容易,学生在实践中可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喜好,对一块块没形没样的墨石进行雕琢,或深雕、浅刻,或切割、打磨,可以随心所欲地自由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足可激发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墨石雕刻艺术进入中小学美术课堂,其艺术表现力与中小学学生该年龄阶段的艺术表达所特有的稚拙、质朴、活泼与奇特的特点相符,而这些正是孩子们天性中十分可贵的东西,这些特性如能伴随着墨石雕刻的学习而积极健康地发展,也就实现了艺术审美教育的培养目标,丰富并拓展了学生的素质教育。
目前尚无任何官方及民间艺术研究团队对以周信先生为代表的正安墨石雕刻艺术进行研究,更无将此内容列入地方中小学美术教学的计划。为了弘扬民族文化及民间艺术,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将正安墨石雕刻艺术作为艺术欣赏进行教学与传承,率先纳入地方中小学美术教育教学,逐步开展墨石雕刻的普及和艺术作品价值的研究,是有必要和切实可行的。
[1]贵州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Z].黔府发[2015]1号,第21项.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Z].教育部印发,教基〔2001〕17号.
[3]中小学美术教学大纲[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2002.
[4]王宏建,袁宝林.美术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5]陈卫和.美术基础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徐国红)
On the Necessity of Letting Ink-stone Carving Art into Class in Middle and Primary Schools
ZHOU Zheng-xu
(School of Arts,Zunyi Normal College,Zunyi 563002,China)
Ink-stone sculpture is a kind of precious cultural resource in Guizhou,and its craftsmanship is possessed of unique artistic appeal;besides,ink-stone owns its unique quality and deep local cultural connotation.Therefore,it attracts attention from ink-stone carving art buffs and has a very bright future,carrying on and developing this kind of art may promote national culture of Guizhou and raise the sense of national pride.The cultural values behind the art is an extreme educational resource,and letting it into art class in middle and primary schools is an important link or way to develop and protect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of Guizhou.
ink-stone carving art;art in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class
G527
C
1009-3583(2016)-0145-03
2016-03-25
贵州省教育科学规划办课题“民间墨石雕刻在中小学艺术课题中的传承与应用研究”(2013B078)
周正旭,男,贵州正安人,遵义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美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