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川
(荆门晚报,湖北 荆门 448000)
软化深化美化
——新媒体时代地市报时事报道应对之策
□丁川
(荆门晚报,湖北荆门448000)
在新媒体时代,许多人已经习惯于打开电脑、刷刷手机,了解国际、国内及身边发生的事件,这使得传统纸媒的生存面临着极大考验。作为地市报长期以来的拳头产品——时事报道,更是受到严峻的挑战。
如果说手机、电脑上提供的信息是花样繁多的“自助餐”,那么,地市报时事报道就是一顿经大厨巧手打理的“大餐”——从原材料的挑选,到辅料的配置,再到烹饪,最终实现色香味在纸上的呈现。
新媒体时代,如何让“大餐”在与“自助餐”的直接PK中保持不败?笔者认为,地市报时事报道应从软化、深化、美化“三化”入手,展现服务性、亲民性的内容,完整性、立体性的内涵,扎实性、独到性的内功。
以往时事报道,地市报习惯于立足两端:一端是党和国家大政方针,讲究“高大上”;一端是国内国际的社会新闻,讲求“新奇特”。但在新媒体时代,地市报在这两端均面临失守——讲“高大上”,在速度上不及新媒体;讲“新奇特”,在数量上不及新媒体。
在这种情况下,地市报只有转换视角,改变切口,在内容和形式上尽量“软化”,亲近读者,才能与新媒体体现差异性。
以湖北《荆门晚报》为例,从2015年开始,荆门晚报时事报道主动谋变,恪守“《荆门晚报》 服务荆门”的办报宗旨,提出增强服务性、将时事报道打造成服务窗口。为此,定下时事报道选稿标准:一是找准焦点、热点,提供资讯;二是对准痒点、痛点,关注民生;三是瞄准议点、难点,引发思考。
焦点、热点:重大事件是现实生活中人们关注的焦点、热点,是“新闻大战”的必争之地,地方媒体自然不应缺席。在遇到影响全国乃至全球的重大新闻时,《荆门晚报》第一时间从新华社提供的稿源中,精挑细选,不惜版面地刊发。
痒点、痛点:涉及民生的新闻,能击中受众的痒点、痛点。《荆门晚报》立足做大做亮民生化的时事报道,将国家大政方针与受众的日常生活加以关联,对住房、医疗、教育、就业、社保等与市民生存、生活、发展息息相关的新闻不遗余力地加以展现。
议点、难点:林林总总的社会新闻,反映了当下社会的难点问题,也引起了广泛议论,如《雍奎魁三判死刑终被无罪释放》等报道。《荆门晚报》在选材时,对此类社会新闻予以重点关注,同时体现观点思考,做到有见解,有内容,能对读者有所启迪、有所裨益,做到不失“范”、不失“向”、不失“魂”。
与新媒体比信息量,传统纸媒并无优势。但是,传统纸媒能提炼出事件主干脉络,再辅之以各方观点和与之有关的链接等,将新闻事件完整化、立体化地清晰呈现给读者,使读者“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在这一点上,新媒体无法比拟。所以,应对新媒体挑战,地市报时事报道不应与新媒体拼海量,而要与新媒体拼深度——摒弃碎片化、泡沫化的零星琐碎新闻,加大对新闻事件主题深度的挖掘,强化加工新闻和信息的职能,提升报道的品质和价值。
《荆门晚报》时事报道,提出内容深度整合的“三字诀”——细、透、精。
“细”,指挖掘新闻背后的细节和隐藏的看点,“见人之所未见”,以独到的角度来吸引读者,如“9·3”阅兵式上出现的10支英模部队的“历史与现在”、一批武器的介绍等。
“透”,指确立选题后,从大量关联的新闻信息中,挑出“事件大概”、“来龙去脉”、“背景介绍”、“各方观点”、“影响反映”等,把报道做足、做透,使得内容厚重,主题集中,剖析透彻。如,关于人民币“入篮”报道,《荆门晚报》运用“消息+分析+解读+名词解释”,围绕事件做深层次、多方位的报道,挖掘事件的本质,辐射事件的影响,让受众对此事件得到最透彻的了解。
“精”,是指在有限的空间内,“带着镣铐跳舞”,去粗存精,将受众最关心的信息进行提炼、打磨,浓缩出最有价值的新闻产品,果断砍掉枝枝蔓蔓、边边角角。
进入新媒体时代,报纸版式美观与否被提到了一个空前重要的高度。武汉晚报社总编辑范洪涛先生曾表示:“报纸更加重视自身的‘颜值’,在新闻的呈现方式上求新求异,甚至到了追求‘爆表’的程度,这显然是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过去一谈到美化版面,许多人就会想到去做眼花缭乱的修饰:围花边,立体字,勾黑边,深底纹……如今,审美观一再演变,地市报纸媒已不能再讲究“浓妆艳抹”,而应减少人为干预,去掉花哨的装饰,尽量淡抹素描,倡导清爽、醒目、简约、大气。
《荆门晚报》时事报道在“颜值”的提升上,着力于三个方面:巧用图表、活用图片、妙用标题。
巧用图表,体现直观性。时事报道应体现新闻表达的直观化,以全国两会为例,从2015年开始,从全国性大报到各地都市类报纸,一个最显著的变化是,很多纸媒对政府工作报告采取以漫画、图片、图表为主的图画式解读,一改长期以来大段摘录报告原文,对原文进行文字式解读的传统做法。图表能化严肃为简易,化冗长为简洁,引导读者直抵新闻核心,看得清、看得懂、看得爽。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召开后,《荆门晚报》也用图表的形式,对全会公报进行了解读。
活用图片,展示震撼力。一图胜千言。与密密麻麻的文字相比,图片会使版面美观大方,清爽透气,而且更具有视觉冲击力。《荆门晚报》在图片的运用上,一是加大了图片对版面的调剂作用,多用动感大图,辅以精短文字,形成“厚图+薄文”的“模块化”配置,让图片与文字互相渲染;二是专门开辟了以图片为主打的“图说天下”,每周固定推出,用三言两语“画龙点睛”,让阅读变成“悦读”。
妙用标题,直击兴奋点。《荆门晚报》时事报道标题遵循“贴近民心、直白晓畅、追求时尚、诙谐有度”的十六字原则。“贴近民心”,是从受众角度出发,把关乎利益、能够引起受众兴趣的新闻点提到标题中来,如,关于人民币“入篮”这一新闻,《荆门晚报》标题为《百姓资产更值钱出国或不需换汇》;“直白晓畅”是指不绕弯子、云山雾罩,让受众一眼看得明白,如,五中全会公报,《荆门晚报》报道标题中明确点出“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孩政策”;“追求时尚”是指运用时尚流行语,追求轻松的语言表达;“诙谐有度”是指标题既要显得俏皮、灵动,又不能剑走偏锋、哗众取宠,如,某报“李天一他妈的要求高”等标题,应予以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