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日报社,浙江 萧山 311200)
方成的一封回信和我的两次获奖
□赵雪峰
(萧山日报社,浙江萧山311200)
编者按:在《人民日报》当过美术编辑的方成是中国美术界的巨匠,他的许多漫画杰作深受人们喜爱,其在我国艺术界的成就也是高山仰止。97岁高龄的方成已经成为国宝级的人物了。22年前,因机缘巧合,先生与同为美术编辑的赵雪峰有过交集,留下了珍贵的墨迹和回忆,方老给他亲笔回信、点评其漫画作品,字里行间不乏老一辈艺术家对漫画同道上的年轻一代的关爱、鼓励与扶持。本刊约请当事人写出来,与同行分享他们的故事,与大家共勉。
漫画大家方成先生的漫画一直备受群众喜爱。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他创作的“武大郎开店”漫画几乎妇孺皆知,那幅漫画产生的社会效益直到今天仍然发挥着巨大作用,其影响之深远,大大超过了漫画本身。
文革前我就经常在父亲剪贴的漫画辑中翻看方成的作品,每每看时,我都要捧腹笑上一阵子。
1985年,我在吉林艺术学院上学。有一天,学校通知我们去参加一个座谈会,我和几个同学便乘车来到吉林省政府院内的一个小会议室。进门见到姜昆和另一位年长者坐在那里,我们蹑手蹑脚地在椭圆桌的另一边与他俩对面坐下来。通过主持人介绍才知道,年长者就是漫画家方成先生。那天座谈的是艺术与幽默相关的话题。虽说是座谈会,但同学们几乎没有发言的。大家不想错过这样难得的学习机会,都在悉心聆听两位老师讲述各自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幽默故事,以及艺术作品里如何融入、再现生活中的幽默,从而创作出更为生动诙谐的艺术形象。方成先生用鲜活的故事结合自己的漫画作品,绘声绘色地演讲,引起在场的学生阵阵爆笑,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也影响了我日后的创作走向。
1986年,艺术学院毕业到四平日报社工作后,我选定了漫画创作。1994年9月初,我心血来潮,给方成先生写了一封信,把自己当时画的几幅名人肖像漫画等拍成照片寄去,向他求教。没过几天就收到方成先生的回信。回信说,“雪峰同志:信收到了,你这些画我看了都喜欢,漫画艺术造型是很难掌握好的一门艺术。不但要求像,还要求画出幽默感,看了令人觉得有妙趣,要从不似中看出似来,并有美感才好。画是用夸张特点的方法以出奇,由此显出手笔之巧。”
接着他对我的漫画逐一提出自己的见解:“姜文、陈裕德、王景愚、项都画得挺好,其中,有的人相貌我不十分熟悉。大体看得出。郎静山我更不熟悉他的相貌。有几幅不理想,如蒋兆和,我是熟知的,面貌画得像,但神情不像。他是一位很朴实的长者,看表情却不像是他的,葛优和陈强画得虽然像,但缺乏美感。不妨另画……上述意见供参考,因为我有几件急事须立即办,信就从简了,请原谅。”
方成先生回信指出的问题说中了要害,说明他不但认真看了我的漫画还毫不隐讳地说出了他的真实想法。比如,台湾的摄影艺术家郎静山他不熟悉,因而,他没有发表意见。而国画名家蒋兆和是方成先生所熟知的画家,所以他一针见血地指出我画中存在的“面貌画得像,但神情不像。他是一位很朴实的长者,看表情却不像是他的”这至关重要的貌合神离症结。
正如方成所说的那样,其实,我对蒋兆和先生了解很少,只停留在知道他是《流民图》的作者的表层认识。当时,想到画蒋兆和先生,也只是在资料中随意找到一幅他的生活照,便画了。至于他的神情与性格,我没有考虑更没有深入了解。经过方成的点拨,我再画人物肖像便有了事先做好功课的准备,力争在全面深入了解对象的生活经历、职业特点和社会地位上多下功夫。
1997年,由新华出版社出版,包括我的《赵雪峰漫画集》在内的十二本《新世纪漫画家丛书》,也是由方成先生写的总序。经历了这些过程,我对方成先生的印象更加深刻。然而,方成先生对我未必就能够记住,或者说根本没有印象。
在我参加漫画赛事的经历中,至少有三次获奖是由方成担任大赛评委的。一次是《吉林日报》的“中兴杯”全国电影漫画大赛的三等奖;一次是《中国漫画》杂志的“笑来新生活”幽默作品大赛二等奖;还有一次是《邯郸日报》的“消防与保险”全国漫画大赛二等奖。
此前,我对方成先生一直很敬仰,这种敬仰不只因为他曾在信中对我的画给予指导,更是他开诚布公的直率。可是我对他担任两次大赛的主评委,评选的结果很不看好,他把这两次漫画大赛都评出了一等奖空缺,让本来排在第一位的我两次成了“千年老二”。
1995年4月揭晓的《中国漫画》“笑来新生活”幽默作品大赛面向全国征稿,当时收到近3000件漫画,公布评选结果是一等奖空缺。《中国漫画》杂志上刊发获奖作品时,我的获奖漫画“还我长城”排在第一位,发在头题位置,说明如果一等奖不空缺,我的漫画就是一等奖。与我并列二等奖的是河南《漫画》月刊的主编王林。
无独有偶,1996年《邯郸日报》举办“消防与保险”全国漫画大赛,我的漫画又一次遇到方成先生担任评委。这次我遭受同样命运,又是一等奖空缺。获奖名单公布后,我发现,原来征稿启示写明的一个一等奖,两个二等奖,变成了三个二等奖。我的名字和我画的《注意它也能爬》排在三个二等奖的第一位。这说明,如果一等奖不空缺,我当仁不让,必拔头筹。
面对两次一等奖的空缺,偏偏又都是我的作品排在第一位,当时我很有想法,我的理由是,漫画大赛本来就是矬子里拔大个儿,就像运动会田径赛,只要第一就是冠军,不一定都要破纪录。漫画赛评选中,凡是在参赛作品里得票最多的,就应该是一等奖。不知道他们把一等奖空出来,出于怎样的考量。文学、艺术不比数学,的确难定满分,要么咋叫永远遗憾的艺术呢?但是,在若干个参赛漫画中选出第一,并不是什么难事。大赛组委会通知我到邯郸出席颁奖会,据说请方成到场颁奖。我收到了通知和获奖证书,也接到他们专门打来的电话,因为不满,我没有参加颁奖仪式。
后来在一次漫画会上,
邯郸画友把奖杯带给我,并告诉我,当时组委会按照大赛征稿启示所设奖项,事先已做好一个一等奖和两个二等奖的奖杯。一等奖空缺后,这个最大的一等奖奖杯只能颁给排在第一位的你了,可是你没到现场,所以这个大奖杯一直给你留着。
事情过去了许久,随着我国漫画形势的迅猛发展,各类漫画大赛疯狂征稿,我看到一些赛事粗放性评选和许多获奖作品的粗制滥造,甚至出现了评选不公正的歪风。我从先前的不理解到转身开始审视自己当年的获奖漫画,从中看到自己作品中确有许多不足和诸多需要改进与完善的空间。何况像方成先生那样的标准与鉴赏高度,在如此大规模的漫画赛中能够得到他的关注并赏识已经很不容易了。回头我想,倘若按照当时的立意现在重新绘制,我会更加认真对待,不但在构思的巧劲上深入挖掘,画面的完整与丰满以至制作的精良上都会有相当大的提升,整个画面会有一个新的更完美的构图呈现。
应该看到,这两次漫画赛收获的不仅仅是奖励,更是对方成先生的全新认识。正是方成先生严肃治学的精神,造就了他这样伟大的漫画家,如果没有精益求精的严谨作风,难以创作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经典之作。他对待漫画后生像自己的作品一样来严格要求,是对自己、对别人的负责,更是对漫画精神的坚守。
(本栏编辑:朱可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