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2016-02-14 02:34王春凤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6年2期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

王春凤



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王春凤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2014年辽宁省鞍山市长大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患者686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3例。观察组患者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满意度及护理期间医患纠纷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满意度为92.4%,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满意度为76.4%,观察组的临床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医患纠纷的发生率为11.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患者进行护理风险管理有利于提升患者的临床满意度,并对减少医患纠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应用价值

辽宁省鞍山市长大医院,辽宁鞍山114001

护理风险管理是一种有效的医院管理体制[1],可以通过分析护理风险,有效减少护理风险的危害,缓解医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护理风险管理是医院对患者进行有目的地减少护理风险的危害、降低患者的经济损失而采取的管理措施,临床上护理风险管理分为4个层次[2]。对未知的护理风险的识别能力、对护理风险的判断能力、对护理风险的处理能力及总结护理风险的效果等,均为临床护士应该掌握的风险管理技能。护理风险管理可以有效降低未知的护理风险对患者的损伤,提高患者的治愈率,临床上可以直接或间接造成患者损伤或死亡的所有因素均可以称为护理过程中的风险因素。护理风险管理即是对各种不确定因素进行评估和预测,以减少不安全事件的发生[3]。本研究就护理风险管理的有效性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2014年辽宁省鞍山市长大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患者6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3例。观察组患者中,男156例,女187例,年龄23~79岁,平均(33±3)岁;对照组患者中,男192例,女151例,年龄20~86岁,平均(36±4)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措施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护理风险管理,具体护理方法如下。

1.2.1护理风险的识别护理人员依据心血管内科患者的特点进行护理风险评估,评估内容可分为3个方面:①患者自身方面:由于患者的年龄、病情差别较大,心血管疾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自我保护能力有限,经常会发生摔倒、烫伤、坠床等一系列不良事件。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密切关注患者下床活动或上厕所时是否需要帮助,并及时提供优质的服务。不同的患者对于疾病的认识不同,要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不良情绪[4]。由于医疗常识普及度尚不高,需考虑患者是否会对治疗产生怀疑心理,是否会对医师或护理人员产生抵触;患者的病史是否会与护理手段发生冲突等。患者的血液循环变差,皮肤的抵抗能力降低,容易发生褥疮,发生便秘时用力排便可引起心绞痛、心肌梗死等[5]。②护理环境方面:由于医院病房的开放性,各类患者均在大厅内行走,护理时需注意其他患者是否对患者有所影响;在医院就医的患者过多,医护人员有限,注意护理人员是否会因过度疲劳而影响对患者的护理;护理人员对仪器的使用是否会对患者产生影响,以便发现问题及时做出反应。③护理方面的因素:新毕业的护士缺乏临床经验,护理人员对护理流程的了解程度、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及护理方法是否得当等均为护理过程中普遍存在的护理风险。

1.2.2护理风险的评估评估分为3个方面:①评估危险因素,如护理方面、患者自身方面的危险因素评估、不同患者不同文化程度对健康的看法不同而产生的风险评估、治疗过程中的危险因素评估等。②制订应急预案,医院定时组织相关护理人员学习和掌握应对风险的应急措施,要求每位护士均可以熟练从容地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未知风险。③风险护理的处理: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相关科室要积极做出反应,态度诚恳地回应患者及其家属,对造成的损伤及后果做出严肃的自我反省。我院针对护理风险专门制订了护理手册,内容包括护理人员要基本掌握的护理技能、护理过程中的潜在风险、如何处理医患之间的紧张关系及如何正确应对突发事件等,以促进护理人员充分了解护理风险,熟练掌握护理流程,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优化护理过程。

1.2.3护理风险的处理①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培养其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护理组长主要负责对本组护理人员进行护理风险的培训,加强护理人员的临场操作技能,熟练掌握护理的要点。护理人员必须熟悉医院各单位的流程,并了解医院内药品发放或使用的注意事项、各种治疗手段所需仪器的使用方法及保养方法。对护理人员定期进行培训,提高其护理风险意识,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发展。②确定护理风险管理职责,要实际落实护理手段,我院依据现代护理理念建立了初步的风险评估制度,包括医院定人定时的巡视制度、实验室严格的无菌操作制度、弹性交接班制度、护理风险的处理制度等。同时,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进行细分,在治疗的各类药物的安全方面、医院的环境安全方面、治疗仪器的使用安全方面及对患者心理疏导等方面均进行了详细规定。③优化护理工作流程,合理分配护理资源。

1.3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前的临床护理满意度及医疗纠纷发生率。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非常满意300例,满意17例,临床满意度为92.4%(317/343);对照组非常满意240例,满意22例,临床满意度为76.4%(262/343)。观察组的临床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医患纠纷39起,发生率为11.3%;对照组发生医患纠纷70例,发生率为20.5%,观察组医患纠纷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护理风险是指护理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的有害因素直接或间接导致患者伤残甚至死亡的可能性,具有风险水平高、不确定性大、复杂多变、结果严重等特点。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过程中存在着高风险因素:我院规章制度尚不健全,加上护理人员业务水平不高、责任心不强等缺陷,以及护理操作不熟练且不规范,法律意识淡薄,临床上还会出现患者不配合的不良事件。对此我院心血管内科从制度、人员、服务等各个不安全因素入手,以有效降低护理风险、防范意外事件、促进医患关系和谐为目的,形成一套全面的、客观的、合理的风险护理管理方案。

本研究结果可见,制订合理的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可有效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缓解医患之间的紧张关系,提高患者对医院的临床满意度,促进医患之间的有效交流,并对患者康复也有极大的帮助。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可提高护理人员对护理风险的识别及防范意识能力,消除各科不安全隐患,最大限度地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为患者提供安全、满意的优质服务。因此,在护理过程中应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护理素质,使其熟悉护理流程,医院应加大对护理的硬件投入及管理制度的建设,积极提高护理人员的积极性,提升护理水平,加强医患交流,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便于护理活动的开展。

综上所述,护理风险管理对于心血管内科的临床护理有重要意义。加强护理人员对护理风险的识别能力、对紧急事件的判断能力和应对能力是重点。医院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提升其护理技能。护理风险管理贯穿护理质量管理的始终,加强护理风险管理,并持续地改进,才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防范护理事故的发生。护理风险管理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患者的临床满意度,促进了医患关系的和谐,对加快患者的康复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马在萍.心血管内科病房的护理风险管理[J].山西医药杂志, 2014,43(2):225-227.

[2] 万淑芳,万晓芳.护理风险管理在基层医院心血管内科的实践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1,9(32):89-89.

[3] 徐雯.心血管内科护理的风险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 2013,11(16): 341-342.

[4] 石琳.心血管内科老年患者风险护理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23):250-251.

[5] 冯翠连.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J].现代医院,2012,12(12):77-79.

【中图分类号】R473.54

【文献标志码】A【DOI】10.12010/j.issn.1673-5846.2016.02.077

猜你喜欢
护理风险管理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
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胸外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
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治疗的临床研究
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外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管理的方法及效果
护理风险管理对神经外科高血压脑出血住院患者皮肤损伤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