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锐创
(无锡市锡山区教育局教研室,江苏无锡 214101)
中学生物教学中的体验教学
□程锐创
(无锡市锡山区教育局教研室,江苏无锡 214101)
近年来,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学中的体验问题引起了我国学者的广泛关注,“体验”也因此被赋予很高的地位。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可以通过情感体验、审美体验、探究体验这三种策略开展体验教学,让学生在体验中自然和谐地发展。
情感体验;审美体验;探究体验
国外有位学者曾经说过:“我们发现,脱离体验谈论学习没有任何意义。体验不能被忽略,它是所有学习的核心思考点。学习建立并源自体验:不论刺激学习的外部因素是教师或材料还是有趣的机会,只有当学习者进行了体验,至少某种程度上进行了体验,学习才会发生。只有通过转化学习者的体验,这些外部影响因素才能起作用。”因此笔者认为,作为自然学科的生物学,学生知识的掌握不更应该“在体验中产生,在体验中升华吗?”
那么,怎样才能在生物课堂上用心体验,感悟知识呢?笔者尝试通过情感体验、审美体验、探究体验这三种策略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开展体验教学。
情境是情和境的有机结合,体验教学所要求的积极体验需要适当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引出和培育。这种教学情境可以是客观存在的真实情境,也可以是教师为了达到教学目标而创设的虚拟情境。
(一)走进真实情境 充实和拓展体验
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中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深入大自然的真实情境,能使他们获得许多在教室里所不能获得的体验,促使学生的体验得到不断的充实与完善。
案例1在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中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时,把教室搬到室外,让学生亲自挖土观察各种小动物。通过观察、对比、讨论,相关知识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学生掌握的也不仅是课本上的实验要求了。这样通过亲身体验既掌握了知识,又培养和提高了观察能力。
把课堂教学内容与大自然联系起来,使学生具有更丰富的感性材料和亲身体验,突破课堂的封闭性,在直观场景中诱发和唤醒学生亲身体验,在体验中感悟知识的真谛。
(二)创设虚拟情境 产生深刻体验
虚拟情境体验是指在教学中为了达成教学目的,教师从教学实际出发,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虚拟场景或氛围,帮助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深刻的体验。在教学中,教师可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资源,采用合理的手段和方法,创设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的情境。
1.借助语言 唤醒学生的内心体验
语言是“万能信息的载体”。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心中积累了许多杂乱的感性体验,这种体验不会随着时间的消逝而消逝,而是要沉淀、浓缩、生成,凝聚为人大脑中无意识记忆,这种记忆可以通过教师生动的语言、奔放的体态、诚挚的情感被唤醒,使学生自然地进入教学情境之中。
运用语言创设情境,通过师生的耳、口、眼等感觉器官进行感情交流,引导学生“神游”于情境之中,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的“体验”,使之变成为真实的、现实的体验,可增强对知识的感知和理解。
2.激活思维 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体验
库勒曾经说过:“只有当人充分是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的时候,他才是完全的人。”爱动是学生的天性,有趣的游戏是学生所喜爱的,创设适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游戏情境,把学习、游戏融为一体,能有效地调动学生情感的参与,充分激发学生思维,让他们在游戏情境中不知不觉地体验知识的情趣。
案例2“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教学片段。游戏:“不用语言,你如何进行交流?”①想象一种感觉或情境,你不用语言表达,只用面部表情和形体动作向你的同学表达你的意思。②通过观察你的行为,你的同学推断出你要表达的意思,随时记下让他得出这些推断的行为线索。③你的同学向你表达这种感觉或情境,同样不用语言,请推断你的同学所表达的意思,并记下得出这些推断的行为。要求写出你此刻对“交流”的定义,这次游戏使你对“交流”的看法有什么改变?怎样改变你所要表达的意思?
教育不应该是严肃的说教,它应该带给学生快乐的体验,而游戏有趣、轻松,能消除紧张,增加愉悦。游戏中伴随着兴奋、快乐的体验,可以避免学习的枯燥乏味,使学生在游戏中快乐、在游戏中体验、在游戏中领悟。
恰到好处地创设各种情境,让师生在不同情境中体验,相互影响、相互交流、深化情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原有的生活积累、情感经验,展开丰富的想象去感受、体验、亲历,进而达到提升认识、感悟知识的目的。
读一首诗或看到一篇散文会很自然地感受到文学之美,它令人身心愉悦,无形中会接受文中的主题,甚至终身不忘,这就是美撞击人的心灵所达到的震撼。将审美培养向各学科渗透和各学科教学向审美特性方向转化的理念是一种新的教育教学理念。
(一)利用多媒体、实地观察等体验生物学的自然美
当学生置身于多媒体或大自然的情境中,观察生物的色彩、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生命存在时,就能自然而然地体验到生物中的适应性美、行为美、多样性美,生态系统的结构美,及其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体现出的生态美、协调美等自然美。
(二)利用科学探究体验生物学的科学美
科学美是生物学教学中最具魅力但又最隐蔽的审美因素。向学生介绍生物学家发明探究的过程,或让学生亲手进行探究,可让他们体验到科学研究的严谨性、创造性和社会效应这些科学美。
(三)通过教师的语言、形态等体验生物学的艺术美
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产生极好的教学效果。成功的教学艺术与美的教学情感是相生相伴的。在生物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形态同样能给学生带来美的体验。如《植物的个体发育》教学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中用优美的语言导入:“花开花落,似水流年。盛开是一种美丽,凋谢也是一种美丽,只有花都凋谢了,新的生命才能诞生……”丰富的面部表情、富有感染力的文学渲染以及抑扬顿挫的语调无疑增强了教学语言的艺术美,使学生受到美的感染。
总之,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为学生创设审美体验,使学生在审美过程中体验知识、体验美。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中学生好奇、好问、好动,只要创设的探究能引发他们的兴趣、需要,就能引发他们体验的乐趣。作为自然学科的生物学,在探究过程中学生还能体验到严谨的态度、科学的精神。探究体验的教学又可分为实践性探究教学和实验性探究教学。
(一)实践中体验 内化生物学能力
陶行知曾经说过: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在教学中适当安排一些知识性、趣味性强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在体验中学,使学生乐于学习。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使整个过程不要只追求趣味,而不重视知识。其基本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在生物学教学中,实践探究又可分为社会实践和模拟实践两种。
案例3在《伴性遗传》一课中,可以设计以下社会实践活动。问题:人口性别比例失调现象。探究思路:探究这一问题要对一定地区、一定年龄段的小孩的性别进行调查。学生设计方案:①年龄0~10岁的儿童。②调查范围:第一小组,医院妇产科近几年出生婴儿的性别比例。第二小组,小学生性别比例。第三小组:农村小朋友性别比例。第四小组:城市社区小朋友性别比例。
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分析实践中的现象,解决实践中的问题,既能增长知识,又能丰富情感体验。
(二)运用实验探究 调节学生体验
在生物教学中可让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探究,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习得生物学知识,掌握探究生物知识的方法,体验探究生物学知识的历程。其基本流程如图2。
图2
案例4《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教学片段。
师:(提供多种食物)关于这些食物的能量,你想知道哪些问题?
生:“花生中有多少能量?”“松仁与核桃哪个能量多?”“熟花生与生花生哪个能量多?”……
教师要尽可能地创设启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条件,将他们的问题集中归纳,设计出几种可行的探究课题,使每一小组都具有单一的主题。
学生要对所研究的主题提出假设,并利用现有的条件设计并实施实验,证明自己的假设。
教师还要及时进行点拨,给予适当的评价。
在探究实验中,方案是学生自己设计的,实验是学生亲手操作的,现象是学生亲眼所见的,一切毋庸置疑,探究得到的知识是深刻的、不易遗忘的。
探究活动不是花架子,而是一种科学活动的体验,无论是实践性探究活动,还是实验性探究活动,都需要教师在设计和组织活动时精心谋划,增强感染力,做到引导得深、探究得透。并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分析,挖掘学生知识的蕴含,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更深层次的探究条件,以拓展思维,体验知识的内涵。
“体验”是用“心”去学习,用心灵去体验,用整个身心去感受、理解。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引导者、合作者的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多样化的情境和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情境中求知,在体验中自然和谐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