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霆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常州 213164)
微学习资源建设及其学习模式的研究
王霆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常州 213164)
为研究适应现代高职学生的微学习教学模式,本文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分析微学习的形式、各类微学习平台的优缺点,探索了如何将各类微学习资源通过有机融合的平台使其发挥更好的作用,最后总结出了一套基于课前课后、线上线下的微学习模式,对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有显著作用。
微学习;学习形式;学习平台;学习模式
微学习是指通过对学习内容或者学习时间进行分割,使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碎片化的学习。在分割学习内容后,每个碎片的学习时间变得更可控,提高了学生掌握学习时间的灵活度,学生可重点学习对自己有帮助或启发的内容。由于单个碎片内容的学习时间较短,保障了学习兴趣,在学习成效上对于知识的吸收率会有所提升。
国外关于微学习的研究,比较有名的就是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戴维彭罗斯于2008年提出的微课程概念。微课程并不是为微型教学而开发的微内容,而是运用建构主义方法把知识内容进行有效分割,形成小单元的知识点,利用以视频为主,辅以其他形式的教学资源,以实现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
在现代信息化技术的教育条件下,微学习形式已经越来越变得方便和有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移动设备普及;(2)碎片时间的大量存在;(3)及时解决个性化的学习问题;(4)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那么,如何建设适应当前高职学生学习状态的微学习资源及其使用途径是目前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
提到微学习,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微课。近年来,微课的普及也越来越为大众所接受。微课是指运用信息技术,按照认知规律,呈现碎片化学习内容、过程及扩展素材的结构化数字资源。“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一)教学演示视频。这是一种比较短小的、专为某一操作流程而录制的演示视频,目前在各大教学论坛网站上非常流行,一般用于解决某个软件的安装、某个软件的操作流程、某个机床的操作步骤等。这种方式比较类似于微课的形式,但比微课更直观,目的性更强,不进行导入、讲授、总结,直接用于解决某一问题,更适用于一边播放,一边操作学习,还可以随时暂停、快进后退等。这种资源开发方便,大多采取直接在电脑屏幕上录制或者用摄像机直接拍摄操作过程,一般不超过10分钟。
(二)头脑风暴。利用15分钟左右的时间,抛出一个问题,让大家各抒己见,相互质询及研讨,在交流过程中开拓思维,增长知识,起到学习的效果。这种学习形式一般来说,需要提前准备好与课程知识点相关的问题。问题的设置很重要,相关度不大的起不到学习的作用;问题面太广的不容易聚焦,无法有效讨论。而且还需要视教学进度,预估学生的知识储备程度,需要配合相应手段使用。
(三)现场教学。一般来说,是为了解决某一个小问题、理解一个概念,无法在课堂上用语言描述清楚的,但是通过现场操作,又能非常直观地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形式。现场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而且是课堂教学的继续和发展,是与课堂教学相联系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它能提供学生直接的丰富经验,有助于理解和掌握理论性的知识;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运用知识于实践的能力,是课堂教学的一种辅助形式。这种教学形式的学习资源一般来说以学生的总结报告为主,通过现场教师的演示和学生的练习,将学习心得记录下来,以备后续巩固所用。
其实,微学习的形式还有很多,例如采取个别交谈、小团队讨论、网络搜索等都属于微学习的方式,不需要太多时间,每次都会有收获。但是无论是哪一种学习形式,都需要一个使用平台作为载体,并且基于可移动的平台才能体现微学习的特点。
网络教学资源平台是最早的学习平台。一般来说,在电脑端使用,其优点是信息量大而全,可以随时浏览并且能够进行反馈,适合学生进行系统性学习。其缺点也很明显,就是机动性不强,虽然现在也有很多把教学资源平台移植到移动端的做法,但是由于其网站的封闭性增加了用户的操作难度,所以目前在“时时可学、处处可学”的模式下,实用性已经受到局限了。
(一)移动终端APP。这里的APP指的是具有专门单一功能的学习型APP。可以直接录制微学习资源等。目前这是比较流行的一种微学习的方式。它解决了网络教学资源平台的不灵活性的缺陷,只需要安装一个小巧的APP,即可实现在线互动、在线学习。但是其缺点也很明显,就是这类APP在实现实时互动交流方面还不是很方便。就目前来说,主动学习的一个最主要的动力就是交互性,有交流才有学习,所以这也是目前聊天软件比较受欢迎的主要原因。
(二)微信、QQ群等及时通讯服务。上面提到,因为主动学习的交互性,所以以微信、QQ群等即时通讯服务为主的软件也越来越成为一种流行的微学习平台。并且随着不断更新,这些通讯软件也逐渐开发更多的学习功能,如网络直播、QQ会议、文件传输等,为微学习的传播方式扩充了途径。但是,此类软件毕竟不是学习软件,专门性的学习功能还是受到局限。
经过以上分析,如果能够把移动终端APP和即时通讯软件的功能进行整合,就完全可以适应现代化微学习形式的需要,能够很方便地开展各种类型的微学习活动。其实目前也有很多这样的实例,例如由学堂在线与清华大学在线教育办公室共同研发的雨课堂软件,将复杂的信息技术手段融入到PowerPoint和微信,在课外预习与课堂教学间建立沟通桥梁,让课堂互动永不下线。这不失为一种比较好的学习模式。
微学习的过程应该是既有轻松愉悦,又有紧张刺激,还能获得巨大的满足感。我们把学习过程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一)课下学习。将课程的知识点以完成任务的形式,通过网络平台提前公布给学生,要求学生在平时通过自行查阅各种媒体资源作为知识储备。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根据课程性质的不同,采用一定的执行模式,维持学生的学习动力。
(二)课前学习。教师通过微信等移动端平台,将解决这些任务所需要用到的知识点以微课、动画、演示视频等方式发送到学生手中,让学生学习。此时,学生会为了完成任务获得经验值,或在图书馆自行查阅资料,或在自习室相互讨论,或在开放实验室动手实践,进行完成任务的准备工作。
(三)课中学习。学生以个人或团队的形式来展现任务的完成情况,并且和其他同学一起进行头脑风暴,让每一位同学都参与到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来。教师根据学生任务的展示以及质疑辩论的过程,进行秩序的维护和观点内容的纠正、补充和总结。
(四)课后学习。教师通过微信等移动端平台,将本次课的要点进行归纳整理,发送给学生,以供学生进行知识点的再学习。学生还可登录学校专用的网络教学资源中心,对本单元的知识点进行复习、巩固和在线自测,对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进行强化吸收。
微学习的过程其实是把零散的教学资源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和系统性的任务结合起来的一种学习模式。这种教学组织形式符合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能提高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学习效果。在挑选了两个班级进行初步试验后,发现学习效果的确有所提高,学习成绩与过去几届相比有较大提升。而且由于上课形式多样,教学过程也深受学生欢迎。
[1]朱学伟.基于碎片化应用的微型学习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1(11):91-94.
[2]山峰.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移动微型学习实证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5(1):97-104.
[3]吴军.“微学习”在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计算机时代,2013(7):55-56.
[4]崔媛.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移动微学习策略研究[J].职业时空,2014(11):38-40.
[5]刘琼.基于移动通信环境下微学习的开放大学英语教育的可行性分析[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27(22):133-135.
G64
A
1673-0046(2016)12-0155-02
1.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基于“微学习”的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研究(课题编号:2015SJB508);2.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资助项目(TAPP)(编号:PPZY2015B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