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名钢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咸宁 437100)
园林园艺类专业校内创新创业型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研究
——以咸宁职业技术学院生物技术基地为例
李名钢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咸宁 437100)
校内实训基地作为高职院校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主阵地,对承担创新创业教育有设备、场地等优势。文章通过加强校内实训基地的硬件和软件建设进行探索和研究,使之成为能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实践场所、设施设备、技术服务等支持的创新创业型校内实训基地。
园林园艺;创新创业;校内实训基地
校内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培养技能人才的主阵地,是实践教学的重要平台,是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重要场所,为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提供保障。因此,各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往往注重满足学生实践技能培养、技能竞赛、社会培训、产学研一体环境、设施、管理机制、运营模式、师资队伍等方面建设。在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之后,各高职院校又大力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却忽视现有校内实训基地设备、场地等方面的优势,在建设与管理上适应创新创业教育的需要,将创新创业潜力发挥出来,建成创新创业型校内实训基地,从根本上解决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不紧、与实践脱节、平台短缺、指导帮扶不到位等问题,使校内实训基地成为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重要场所合。
一是建设体现职业岗位需求校内创新创业型实训基地,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专业技能训练,让学生提前适应职业环境,提高园林园艺类专业实践教学质量,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二是培养园林园艺创新创业型紧缺人才的需要。要培养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较强实际动手能力及职业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就要强化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在教学过程中,突现学生自主创新创业,带动其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自发地进行技能训练,为就业创业打下基础。三是克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基地(园)资源紧张和重复建设问题,改变创新创业基地(园)专业设备缺乏、创业模式单一、专业融合性不强等问题,实现专业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融合提升的目标。四是通过对现有实训基地进行创新创业化的硬件、软件改造、整合、优化,使学生在课余时间也能很好地使用实训基地,提高实训室和设备使用率,实现资源共享。五是促进专业群建设。创新创业型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有利于形成实践教学优势:完善实训条件和创业设施、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创新实训基地管理体制、降低实训基地建设成本,提高教学质量,进而保持和加强园林园艺专业特色和品牌优势。
校内实训基地是学生实训实习的主阵地,其建设和运行是通过实习实训项目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学生实习实训过程就是生产过程,学生通过与行业的“零距离”接触,培养和提高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如何充分挖掘和发挥校内实训基地潜力,在开展实习实训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我们探索了以下几种模式:
(一)工作室模式
以教师为主体,成立园林设计工作室、花艺工作室等“公司化”工作室,承接社会上相关业务,运用行业业务流程与课程实训项目对接,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设计、策划或制作,让学生在完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通过项目化实训培养专业技能,感受创业氛围。
(二)技术应用型公司模式
搭建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实践平台,注册成立以家庭园艺设计、施工、养护、技术咨询为一体的技术应用服务公司。运用技术服务公司这个载体,获取技术应用实践培训的案例及训练条件,让学生参与研发,为企业解决技术应用问题。
(三)校中厂模式
通过“请进来”的方式与企业或协会合作,建立校中厂。如我校与咸宁市盆景协会合作,由学校提供场地,建设盆景基地,由盆景协会会员负责经营和管理。盆景制作兴趣小组与协会师傅一起挖桩、制作、创作、养护、包装、销售,开展盆景、桩景生产和营销,盆景技艺课程由校内专业教师和协会会员共同在盆景基地授课。
(四)“大本营”模式
根据园林园艺类专业特色教学内容、相对较低的行业经营门槛和学生的经济能力,在基地成立“创业孵化长廊”,鼓励学生开创业孵化店,以基地为“创业大本营”成立创业团队,基地给学生提供办公地点、生产工具、生产场地,学生自负盈亏经营,自行在社会上洽谈业务,开展花卉生产、租摆、零售等创业活动。在经营过程中,学校指定或学生自行聘请专业教师和创业指导老师,帮助解决创业过程中的技术、销售和心理困惑等问题,让学生以极低的成本开展创业尝试,积累创业经验。
(一)完善实训条件和配套创业设施
随着创新创业教育的不断深入,各高职院校大力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园)。但由于创新创业基地(园)建设时间短,建设还不够成熟,呈专业设备缺乏、场地不足等现状。而对于需要专业设施和生产场地的园林园艺类专业学生而言,设备和场地的缺乏使其很难运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去创业。而现有的实训基地已拥有一批能满足师生实习实训教学、科研、生产的专业设备和场所,只是缺乏满足创新创业教学实践需要的配套设施。因此,应该在现有基础上根据创新创业教育需要,改造实践场所,添加生产设备,配套创业设施,为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提供软、硬件支持。这样既解决了新建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园)设备和场地缺乏问题,也提高了实训基地使用率不足的问题,同时节省了建设资金。
(二)优化创新创业型校内实训基地管理体制
1.创新基地规章制度
目前,我们的校内实训基地已经有完善的实习实训教学、生产和科研制度,而要满足创新创业的教学需求,还需要向方便师生开展实习实训、创新创业的“双实双创”制度保证层面上不断地完善和创新。
2.创新基地运行模式
与实训教学项目相比,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时间的不确定性,使现有的实训室运行管理难以满足创新创业需要。建立实训室管理员和安全负责人共管、学生培训上岗的管理制度,让学生在通过专业培训、考核后,参与实训基地的管理与运营,甚至是代替管理人员对实训基地进行管理,让学生对生产性实训基地管理、生产流程和模式有更深入的理解;学生在不影响教学的前提下,可以利用实训基地的设备研发、生产相关产品,或利用基地的办公场地开展相关业务,培养学生的独立生产能力和创业能力;通过信任学生,让其参与基地管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奉献精神。对于基地而言,学生、指导教师、实训管理员共同管理和使用实训室,不仅节约管理成本、人力,还提高了基地使用率,增强了基地创业氛围。
(三)注重校内实训基地共享与互通
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培养复合型人才,既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也是高等教育适应科技进步的现实性选择。建立校内实训室的共享机制,能让各专业学生学习专业岗位相对应的知识和技能,还可以提高专业设备的利用率。如园艺专业学生可以在物流实训基地进行花卉、园艺器具等商品识货、包装、运输技能的训练;可在茶艺实训室进行相应的实训,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茶叶品鉴、茶艺表演等技能;可在会计实训中心学习网上报税等会计基本技能。
(四)增强校内实训基地创新创业氛围
创新创业氛围的营造,对学生创新创业有潜移默化的作用。通过增强校内实训基地的企业文化和创业氛围,提高学生对企业环境的感知和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在建设校内实训基地文化时,应把行业文化和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让学生更早进入社会人和职业人的角色。一是展示园林园艺类毕业生典型创业事迹和本行业著名创新创业人物事迹。二是邀请成功创业的校友、行业公司老总和校内外创业指导教师进行专题讲座,通过现身讲述他们成功的创业历程,对学生进行创业指引。三是将园林园艺行业企业典型工作任务、产品技术规范、生产工艺流程、质量标准、制度规范等布置在校内实训基地,使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接受创业素质养成教育。四是在基地开辟创业孵化长廊,让基地成为生产、办公、策划、交流、营销的主阵地,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
(五)强化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
创业导师是帮助引导学生创业成功的重要力量,是为他们提供技术支持、决策咨询、经营管理等指导的重要人力资源。组建一支具有专业知识深厚、高职教育理念先进、业务能力过硬、师德师风正派、创业意识突出的熟悉行业的创新创业导师队伍,是创新创业型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内容。探索专职创新创业指导师队伍培养的长效机制,培养创新创业指导教师资源库。校内请“楚天名师”、实践经验丰富和技能突出的专业教师,及有自办企业经验的专业教师担任指导教师;校外从企业聘任工程师、技能高手,行业企业知名专家,有经验的企业负责人、管理人员担任指导教师。组成一支专家型、专业型、实践型创新创业指导教师队伍,为学生提供商机捕捉、产品开发、商业模式、营销管理、投融资技巧、创业规划与准备、行业概况、人脉资源、创业风险评估等方面的指导和帮助,为学生创业过程保驾护航。
校内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培养技能人才的主阵地,也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载体,应该在提升创新创业服务能力、创造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落户实训基地提供条件。因此,应该根据创新创业教育的需要,改造现有实践场所,添加生产设备,配套创业设施,搭建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平台,提升校内实训基地的学生创新创业服务能力,为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提供实践场所、设施设备、技术服务等方面的软、硬件支持。
参考文献:
[1]葛高丰.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的高职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2(4):127-128.
[2]陈淑萍,余乐.园林园艺类专业创业教育模式与途径的研究与探索[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5,9(5):127-130.
[3]葛宝臻.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续)[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1):1-3,57.
G718.5
A
1673-0046(2016)12-0009-03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校级重点课题“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编号: 2016A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