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联合办学模式的研究

2016-02-13 22:47童相彬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6年8期
关键词:大公财经大学评级

童相彬

(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天津 300131)



校企联合办学模式的研究

童相彬

(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天津300131)

校企联合办学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是校企双赢的办学模式,本文以如何进行学校和企业的教育资源整合、开发兼具创新性和实用性的课程为题,分析了校企联合课程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以天津财经大学大公信用管理学院为案例探讨了问题的解决途径和对策,高职类院校重视理论和应用结合,可以从中汲取校企联合办学的经验和教训,培养理论和应用并重的人才。

财经专业;校企联合;课程开发;人才培养

校企合作,是以培养适合于社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目的,将产学研结合起来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校企合作办学的模式,能够发挥学校及企业双方各自的优势,既让学生接触企业的实务经验,培养学生的实务技能,同时,对于企业而言也是一次扩大宣传、储蓄后备力量的机会,可见,校企合作办学是一种双赢的办学模式。对于高职类院校,也需要深化校企合作办学,于是,如何整合学校和企业的不同教育资源及环境,开发出兼具创新性和实用性的课程,就成为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本文分析了校企合作课程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以天津财经大学大公信用管理学院为案例,探讨了解决的有效途径及对策。

一、高职类院校校企合作课程开发现状及所面临的问题

近年来,高职类院校都通过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来开展教学活动。通过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改变人才培养状况,提高人才整体水平,使高校培养的人才能够尽快适应经济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化,已经成为改革的一种趋势。然而,在不少高校都忽视了课程开发的问题,合作办学仅浮于表面并没有真正改善教学质量,没能达到培养具有实务技能的专业人才的目的。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一)对校企合作的认知不同

校企合作办学是培养应用型经管人才的有效途径,其中课程开发需要在合作机制指导下制定完善的教学方案,并通过切实的课程设置及调整保证教学方案的完整实施。然而,我们通过调研发现,部分高校在校企合作中教学方案的实施并不是十分顺利。其原因主要是学校、企业对教学的认知不同:学校一方考虑的更多的是否符合教学评估要求,而对教学效果考虑较少;而作为企业一方则对于校企合作的着眼点是在于是否能获得潜在劳动力及扩大宣传和影响力。因此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机制上存在较多问题,体现在课程开发中便会造成双方目标不一致,造成课程安排无法达到人才培养目的。

(二)课程设置与企业需求有偏差

高职类院校的专业实践性很强,许多合作企业表示对毕业生满意程度低,就是因为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实务操作能力差,不能很快掌握专业技能。因此,高职类院校在课程开发过程中对实践教学的要求很高。然而,由于高校教师本身知识结构和自己经历的局限性,教学过程依然是从理论到理论,没有将实践教学真正落实。另一方面,授课所用书籍及内容比较老旧,没有及时根据最新知识体系更新,使得教学内容与职业需求存在偏差。

同时,在校企合作课程开发中容易犯过度重视实践操作、而忽略对应的理论基础的错误。整个实践环节目标单一,即让学生熟练掌握操作流程和技巧,这样的实践训练虽然能够使学生的实务技术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但学生并不理解该实践与所学理论的关系,也不知道如此操作的意义。因此学生在进行学习时感觉非常枯燥,学习兴趣大大降低,也为后续学习带来了不良的情绪。

(三)没有对实践教学的考试方法进行针对性的调整

高职类院校在校企合作课程开发时,大部分都重视了对应用型课程的开发,增加了很多实践课程,但忽视了在课程结束后考核方法的改革与创新,许多学校期末考试仍是闭卷考核的形式,考试内容多是以知识考核为主,同时又偏重于结构化、原理化的记忆性知识,这种死记硬背的考试方式实际已经背离了校企合作培养的目的,存在诸多弊端。同时,评分标准往往要求阅卷时按照标准答案中的步骤给分,这种呆板的评价方法不能体现出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情况。

二、案例——天津财经大学大公信用管理学院

天津财经大学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五所财经大学之一,是我国北方培养高级经济管理人才的重要基地。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是我国最早成立的民族品牌信用评级机构,拥有监管部门认定的全部评级资质,拥有国内业界唯一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长期致力于对中国信用思想、理论、文化的系统性研究,参加了我国大部分债务工具的创新设计与推广应用。

基于对高端信用专业人才培养的共同关注,2007年12月,天津财经大学和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合办了国内首家信用管理专业学院——天津财经大学大公信用管理学院。大公学院成立以来,针对信用管理这一创新性领域,借助高校教育的综合优势,发挥专业机构的市场经验和技术实力,采用校企合作的形式,以规范的合作合同为基础,以企业应用为导向,与大公公司合作开展了一系列教学、科研活动,包括:

双方共同讨论信用管理专业的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特别是实践课大纲,并组建了由双方专家组成的教材编审委员会,编写、审定一套(五本)信用管理专业丛书,至今已经出版三本,另两本也已基本完成初稿。

大公公司先后派遣多位资深信用评级师、评级总监为学生系统讲授《信用评级实务》及《信用评级实验》课程,充实信用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从业素质,讲授内容包括:工商企业评级、公用事业评级、金融机构评级、地方政府评级、国家主权评级等。

共同开发“天津财经大学信用评级实践教学系统”,该系统是以大公信用评级管理系统为原版,由大公信软科技有限公司与天津财经大学大公信用管理学院共同改造生成的适合高校信用评级实践教学的应用软件系统。系统着力搭建多种信用评级实践项目,学生在操作中了解评级过程,掌握评级方法。

实践课程结束时,教师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在讨论后每人写出一份详实的信用评级报告,之后小组成员对评级报告互相评分。最终以小组评分和教师评分及平时上课学生的学习情况,按比例合成最后的结课分数。

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大公公司支持学院的专业建设和教学科研,为信用管理专业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持;针对信用管理为新兴专业的实际情况,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合作双方多次开展教学研究讨论,对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学手段、教学实践等环节进行了深入探索,制定出更为贴近实际需求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将大公公司作为学生校外实习基地,派遣信用管理专业研究生到公司进行实践锻炼。目前已有六届信用管理研究生班的学生去大公公司参加实习,每名实习生在实习期间均要完成4-5份评级报告,一次以上企业实地访问。截至目前,大公学院已为大公公司输送硕士毕业生十多名,其中部分已成为公司业务骨干。

学院坚持校企合作办学,培养社会急需的信用管理人才,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建设、教材建设、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建设等多方面充分发挥天津财经大学和大公公司各自优势,不断推进双方的校企合作关系,保证校企合作工作的深入和高效,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和社会适应能力,是天津财经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未来,大公学院将延续这一做法,培养社会急需的信用管理人才。

三、高职类院校实行校企合作办学课程开发的有效途径

(一)建立校企合作建设教学平台的协调机制

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平台建设过程中,建立一套校企双方长期合作的协调机制,并使其在资源开发、教学过程和实践过程中发挥作用。学院可以借助校企合作办学的自身优势,与企业合作建立实习基地,在课程结束后,可以安排学生到公司见习,接触真实的工作环境,从而使校企合作办学更加深入,双方的合作机制更加牢固。

(二)开设实务理论及实践课程,创新授课模式及内容

在课程开发过程中,兼顾理论与实践。实务课程主要讲授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掌握的理论基础及案例知识,实践课程则侧重于实际操作。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讲授与实验室模拟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身临其境,巩固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同时,在授课方面采用校外企业导师搭配校内导师的双导师授课模式。校内老师负责一部分理论知识的讲解,同时穿插企业专业人士来校讲解实务工作中的内容、方法、具体案例等,使学生既拥有相关课程的理论基础,也能够及时了解行业动态。学生使用的教材为学院优秀教师和企业资深专业人员合作编写,结合校内专家、学者深厚的理论知识和公司专业人士丰富的实践经验,为课程的学习提供指导与依据。

(三)考试方法改革

改变对学生的考核评价指标,强调过程考核,特别是在实践课程中,对学生的成绩评价更要注重过程而非结果,一张低分卷纸不能代表学生的能力低。在考试内容上要充分体现校企合作人才的培养特色,既要考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更要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同时,改革独立考核的模式,可以有针对性的增加由集体协作来完成的综合性考试,这种考法不仅考核了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运用情况,还考核了学生的实务能力和综合素质,更符合财经类人才培养的要求。

[1]孟桐.应用型临港物流人才培养质量评估研究[D].燕山大学,2013.

[2]郦英华.高职教师继续教育现实需求分析[J].继续教育研究,2012,(04).

[3]孟祥年.高职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研究与实践[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01).

[4]周小山,严先元.教研的学问[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0.

Research on Pattern of Running Schools under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TONG Xiang-bin

(TianjinInstituteofMechatronicTechnology,Tianjin300131)

The pattern of running schools under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is an effective approach to cultivate applied talents and it is a mode to realize the win-win result. This paper, focusing on how to integrate the education resources of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to develop the innovative and practical courses, analyzes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the process of course development under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and with Dagong Credit Management School of Tianji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for example, discusses the problem solu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application, and we can draw lessons and learn experience in school running from them, to cultivate the talents laying equal stress on theory and application.

finance and economics specialty;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course development; talent cultivation

2015-03-16

童相彬(1982-),男,山东聊城人,汉族,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电气电子技术应用系教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改革。

G710

A

1673-582X(2016)08-0030-04

猜你喜欢
大公财经大学评级
俄罗斯弗拉基米尔大公号核潜艇
王梦媛作品
请大公鸡帮忙
崛起,莫斯科大公园
沈豪杰、孙占平作品
寻找最美校园 吉林财经大学
分析师最新给予买入评级的公司
浙江财经大学伦理研究所简介
创投概念股评级一览表
《钱经》月度公募基金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