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美国主流文化对《喜福会》中华裔男性形象描写的影响

2016-02-13 18:37:15邵莉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9期
关键词:谭恩美福会喜福会

邵莉

(衡阳师范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1)

谈美国主流文化对《喜福会》中华裔男性形象描写的影响

邵莉

(衡阳师范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1)

美国华裔女作家的《喜福会》对美国华裔文学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以《喜福会》为首的华裔文学中,侧重赞扬女性的独立美德,而贬低华裔男子的形象,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作家们在创作时受到了美国主流文化的影响。本文将首先具体分析《喜福会》一书中出现的华裔男子形象,再具体分析在美国主流文化的引导下,作家们都普遍去贬低或丑化华裔男子形象的深层原因。

美国主流文化;《喜福会》;华裔男性;形象分析

《喜福会》一书中,在母亲和子女的回忆中出现了几个不同类型的华裔男子,而作者对华裔男子形象的描写却完全不同于在中国影视剧本中出现的英雄形象,作者更多地描写的是他们的自私等特性。而《喜福会》一书只是华裔美国文学的典型代表之一,纵观美国的影视和文化界,似乎无论是美国本土作家还是美国华裔作家,都倾向于丑化华裔男子的形象。而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受到了美国主流文化的影响。

一、对《喜福会》一书中几类华裔男子形象的描写分析

《喜福会》是美国华裔女作家创作的长篇小说,书中以四个家庭为背景展开,文中以四位中国母亲为典型代表,描写了在中国未解放前女子受到的不公平待遇,并通过自身的努力逃离过去的命运,来到美国展开新的人生。全书以倒叙的手法,通过华裔女儿和母亲各自的视角,来回忆那段充满伤痛的过往。《喜福会》以羽毛为故事开端的起点,着力赞扬了女性受到压迫时勇于迎接新人生的挑战,虽然在书中某些女性角色也有过很多过激的行为,但是作者却将其淡化,甚至以女性的伤痛来烘托出华裔男子的无能、懦弱或者是残暴等负面形象。而在谭恩美创作的《喜福会》一书中,受到美国主流文化的影响,书中的男子形象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种:

(一)地位低下、默默无闻型

《喜福会》一书中,侧重于描写女性的特点,全书以女性的视角展开故事的发展,相比于华裔女性形象的显性特点,书中对于华裔男子的描写就显得比较隐性了。而在书中出现的第一种华裔男子形象就是“默默无闻型”,他们在书中几乎没有与子女或妻子有过任何对话,谭恩美在书中对这一类人的外貌、性格等特征都是一笔带过。这类沉默型的人是以书中的几个父亲形象为典型代表的。全书首先的镜头是吴静妹在母亲(吴素云)去世后来到“俱乐部喜福会”,与母亲的三个牌友以及她们的家人聚餐,一开始当她走入聚会的场所时,其他三位母亲和她们的女儿们都在嬉戏打闹,而几个父亲则默默地在一旁洗碗,没有参与到她们中间去,后来在拍照时,整张照片也是母亲和女儿们的合照,照片中没有任何父亲的参与,再后来,当所有人在享受甜食聊天时,书中描写到几个父亲则默默地收拾餐桌,整理厨房,也没有参与到她们的聚会中。书中还有一个场面描写特别能够表现出在华裔美国文学中,母亲在教养子女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而忽视了父亲的作用。如年幼时薇弗莱和自己的母亲就下象棋而产生争执,后来薇弗莱回家,母亲拒绝让她上桌共享晚餐,甚至在薇弗莱要放弃下象棋时,她的父亲也没有发表任何言论。后来,女儿要再婚,也从来没有关注过父亲是否可以接受自己的白人男朋友,重点描述的是薇弗莱为了让母亲接受自己的男友所做的努力。这一个个场面不难看出华裔男性在家庭中的地位低下、默默无闻,对于子女和家庭的意义似乎是可有可无的。因为吴静妹曾在聚会上回忆“在我整个人生中,能对我起到教导作用的只有我的母亲”。《喜福会》在书中淡化了华裔父亲的教导作用,而将他们的角色“女性化”了,认为母亲才是一个家庭的支撑,而父亲在家中则属于从属地位,默默无闻。

(二)自私残暴型

《喜福会》一书中的另一类华裔男子,都有着自私冷漠的特性。这类男子残暴自私,他们是书中母亲痛苦最深的来源。书中,许安梅的母亲原本是一个贫苦人家的女儿,在丈夫英年早逝后,意外被粗俗的商人吴青看上,并与三姨太设计将许安梅的母亲侮辱,从此,她母亲的人生开始走入痛苦的深渊。在旧时的社会,没有人相信她是被欺负的,为了在世俗的眼光中生存,她成了吴青的四姨太,但是,吴青却在她生下孩子后,将她的孩子交给三姨太抚养,最后,在屈辱中,她选择吞鸦片自杀。书中自私的另一个代表人物是映映的第一任丈夫,书中没有提到他的名字,只是描写他是一个残暴并且风流成性的花花公子,他在骗得映映的人后,又在外面风流,他的自私之处就表现在他只是将映映当成是发泄的工具,随意欺负,后来映映在他的折磨下,选择以堕胎的行为来挽回自己的自尊。这件事情也就成了映映今后十几年来极度沮丧的根源,甚至不再相信爱情,给她的一生带来了不可磨灭的精神损伤。

(三)懦弱不成熟型

书中的这一类华裔男子类型完全是以龚琳达的第一任小丈夫“洪天余”为代表。在琳达的回忆中,她在两岁时就被母亲定下给黄家当童养媳,但是,成亲那天才发现她的丈夫是比她小一岁的人,而且性格极度懦弱、不成熟。而他的不成熟方面表现在:在新婚之夜用蜥蜴吓唬琳达,而且要求琳达睡在床下;而他的懦弱却表现在黄太太询问为什么至今还没有子嗣时,他害怕在母亲面前承认自己性无能的特点,而撒谎将所有的过错推到琳达身上,而导致琳达饱受黄太太的压迫。如果最后不是琳达凭借着自身的聪明才智摆脱了这样的生活,她的人生将是一片黑暗。而书中,懦弱不负责任的代表还有黄家的马夫,他在使黄家的女仆怀孕后,却因为害怕承担责任和接受黄家的惩罚,拒绝承担责任。虽然这个场景被琳达用来摆脱黄家的一个有力条件,但是作者通过对洪天余和马夫形象的塑造,侧面向读者反映出无论是地位高或低下的华裔男子,他们大多都是怯弱和不负责的。

二、美国主流文化下华裔男子形象被丑化的原因

通过对书中几大华裔男子形象的具体分析,我们不难看出谭恩美笔下的华裔男子大多数是无能懦弱或者是残暴凶残的。那么,为什么《喜福会》一类文学著作中华裔男子形象会被如此贬低和丑化呢?追其根本原因,要从《马可波罗游记》说起。13世纪《马可波罗游记》在欧洲广泛流传,因此欧美国家的人认为中国满地都是财富,他们对中国充满了好奇,在那个时候,中国在他们的眼中是优雅和神秘的。但是,当鸦片战争爆发,列强打开了进入中国的大门,军队的懦弱、清政府任人宰割的行为让美国人将华裔男人与懦弱联系到了一起,甚至因为大量的华裔男子抽食鸦片,几乎中国男子都羸弱不堪,而被欧美等国家冠以“东亚病夫”的形象,甚至当时,美国的很多导演在拍摄电影时,也有意无意地将华裔男子赋予了“女性化”形象,而接下来的很多华裔作家受到美国影视的影响,他们没有其他途径能够真正地去了解中国男子的形象。如谭恩美在创作《喜福会》时,她是以自己的母亲和外婆的故事为背景写的,所以,很多内容都是从自己的母亲那里听来的,但是,有可能一些华裔作者的母亲受到过男尊女卑那个年代的迫害,甚至就像是书中描写的她们来到美国的背后都有一段伤痛,所以,不能保证作家在写作的过程中以偏概全,认为中国男子的形象是残暴和懦弱的。

第二个原因是在中日战争那段期间,美国传教士将大量中国农工引来美国,让他们从事廉价劳动力,因此,当时的美国人看待中国农工有一种优越感,认为自己是主人,中国农工是奴仆。后来,虽然中国农工为美国的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但是美国人拒绝让中国农工的妻子子女来到美国,而且由于中国农工普遍不会说英文,在交流和生活上面都存在着问题,因此,内心变得敏感,甚至在美国重新成家后,也将家庭教养子女的工作交给妻子,自己在家中几乎没有什么地位。而这一系列现象也会影响很多从小在美国成长的华裔作家写作,甚至是谭恩美受到美国这种主流文化的影响,她的先生是白人而不是中国人。

第三个原因是美国的英雄主义对其的影响。美国人在文化上有一种天生的优越性,而华裔女性饱受“男尊女卑”的压迫与美国倡导人人平等显得格格不入,因此,美国人以解救华裔女性、打压华裔男性的行为来表现出自我的英雄主义,甚至这种英雄主义情怀被带到电影和文学书中。如在美国电影中白人所扮演的白马王子都会从残暴的华裔男子手中解救出华裔女性,甚至在将《喜福会》一书改编成电影时,女儿们的白人丈夫的形象都是好的,他们对自己的妻子包容,甚至帮助妻子抚养前夫的女儿。值得一提的是,原著中丽娜的丈夫哈罗德是一个白人,但是在电影中,为了美国人的兴趣,电影影片让一个华裔男子来扮演她的丈夫,展现自私的阴暗面。因此,与大多数美国影视作品一样,很多华裔作家在创作时,为了迎合美国人的英雄主义来使自己的作品更加畅销,很多华裔作家会故意地丑化华裔男子形象来突显美国男子的正面形象。

三、结束语

类似于《喜福会》一类的华裔美国文学,虽然对于宣誓女主主权和宣传中国文化等方面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对于华裔男子形象的丑化则反映出华裔文学对中国仍然存在的偏见。因此,为了中美文化能够更好地展开交流,美国华裔文学和美国影视都应该正视中国人的形象,以客观的视角来真正地了解中国文化。

[1]陆薇.走向文化研究的华裔美国文学[M].北京:中华书局,2007.

I106

A

1673-0046(2016)9-0197-02

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谭恩美长篇小说中的男性形象研究(14C0180)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谭恩美福会喜福会
谭恩美的多面人生
博览群书(2020年2期)2020-04-20 11:37:39
跨文化视阈下的中美文化冲突
浅析《喜福会》的叙事结构
从《喜福会》看华裔家庭的文化困境
电影《喜福会》中母女双重文化境遇中的自我追寻
电影评介(2016年7期)2016-06-29 11:12:02
试析《喜福会》中被丑化的中国男性形象书写
青年文学家(2015年2期)2016-05-09 14:25:28
中英礼貌用语对比及跨文化冲突——以《喜福会》为例
《喜福会》文学评论综述
浅论东方主义在《喜福会》中的建构与解构
多元文化身份与人物形象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