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的危机或挑战文

2016-02-13 18:04
天工 2016年4期
关键词:技术化物化危机

文 江 飞

艺术的危机或挑战文

文江 飞

1984年,美国分析哲学家丹托抛出《艺术的终结》一文,在艺术界引起了轩然大波。尽管他反复声明自己提出的“艺术终结”并不等于“艺术之死”,但艺术的死亡危机却始终存在着,比如其正在遭遇的“物化”“技术化”与“生活化”的危机,或者说挑战。

我们知道,任何艺术都必须面对自身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问题,而在物体自身发挥媒介功能的时代,艺术与其说是观念艺术,不如说是媒介艺术,它被“物化”为可机械复制的失去“光晕”的商品,甚至“一种意识形态机器”,其审美价值形式彻底服从于商业文化的价值形式,抹杀了意义存在的本质并导致了艺术的自我解构。

晚期资本主义以来,人们依靠“技术”实现了艺术品的大规模生产。在今天,艺术越来越与科学技术结合起来成为一种新的工艺或设计艺术,这已经成为高级的自律艺术终结之后的一种现代艺术,虽然这有利于实用与审美的结合,但这种普泛化艺术的传播却也在无形中构成对审美的消解和对技术的膜拜。

此外,我们也已亲眼见证了日常生活上升为艺术、艺术下降为日常生活的双重运动,艺术与日常生活的界限不复存在。在日常性的狂欢之中,我们再次遭遇艺术非神圣化和艺术家明星化的悖论过程,日常生活的过度审美化使现代艺术的抱负成为乌托邦。这让我们不得不感叹:艺术(艺术家)不是在技术化世界的庸俗和艺术商品化中堕落,就是在日常生活中成为一架繁殖机器。

显然,在物化、技术化、生活化如此强势的时代,前卫艺术、通俗艺术、设计艺术和生活艺术,成为艺术终结之后的主要艺术形式,其关键不再是艺术作品,而是艺术人格。这个时代需要艺术来维持人用感觉、用身体同世界打交道的能力,需要艺术来维持人之为人的身份,但我又不免疑虑:后现代的生活已将每个生存个体置于高度平面化、概念化、同质化的困境之中,艺术家如何葆有个体性的、非同一性的感觉与体验,如何才能在尘世中创作以造就对生命艺术沉沦的调解,如何才能超越有限世界的同质性并在先锋与大众、高雅与通俗之间找到通往艺术人格的道路?

“没有一个时代,人们对艺术谈论得如此之多,而尊重得如此之少”,尼采曾这样说。在全球文化工业的情境中,我们必须尊重并回应艺术的危机或挑战,让艺术担起将沉沦的个体从物化的文化氛围中解放出来的重任,因为这是生命的要求,更是时代的要求!

猜你喜欢
技术化物化危机
高炉混合喷吹煤粉的物化性能研究
综合物化探在招平断裂带中段金矿深部找矿的应用
物化-生化工艺处理页岩气采出水的工程实践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论现代教育技术的价值取向
浅谈对中国特色绿色法院的认识
在Oracle数据库中实现物化视图
现代生存方式与阳光体育运动
“危机”中的自信
图像化:消费文化与技术化双重语境下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