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珊(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四川成都610068)
从读者角度解读麦家《解密》
宋珊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四川成都610068)
[摘要]2014年麦家的经典小说《解密》在国内外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他的小说具有奇异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故事人物神秘,情节曲折传奇,掀起了中国谍战小说的热潮,影响巨大。而读者在接受美学研究法中位于中心地位,期待视野又是接受美学中重要的概念。因此,本文将从读者期待视野的角度解读麦家《解密》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接受美学;麦家;《解密》;期待视野
作为中国当代的著名谍战作家,麦家也被称赞为“谍战剧第一人”。他的很多作品都被改编成电视剧和电影,并且也都有较好的反响。麦家早在2002年就已经出版了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解密》,但是却一直没有受到太多人的关注。直到2014年《解密》在35个国家隆重上市,并是迄今入选“企鹅经典”中的唯一一部当代小说,在海外也倍受欧美一些媒体的赞誉。《解密》作为一部经典之作,其中散发着迷人气息,本文将从读者的期待视野角度分析麦家《解密》带给我们的独特魅力。
从接受美学视角下看麦家《解密》,他的这本小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解密》作为迄今唯一入选“企鹅经典”的中国当代小说,英文版在海外出售的第一天,就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不仅引起了欧美各大主流媒体的关注,国内许多作家如莫言、铁凝、苏童等都对《解密》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但是《解密》的出版之路并不是那么一帆风顺,创作11年,退稿近20次,从最初的121万字最后缩减到了21万字,经过层层审查才最终在2002年出版。再次出版仍然吸引了大批读者和研究者,证明麦家的小说有着讲不完的故事、说不完的传奇。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联邦德国出现了一种文学美学思潮,即接受美学。以姚斯和伊塞尔为代表,确立了以读者为中心的美学理论。接受美学围绕读者与作品的关系这一点,形成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作家——作品——读者”。它反对孤立、片面地研究作品本身和作家,而是强调作品与读者、作家创作与文本接受之间的关系和影响。1967年姚斯在康斯坦茨大学做了题为《文学史作为文学理论的挑战》的演讲,是接受美学的重要纲领,指出接受美学就是以读者为中心的理论格局。姚斯认为,文学作品如果没有读者去阅读它,那么其就可能不存在。只有在读者阅读的过程中,才能实现作品的价值。姚斯认为,读者的作用经常被人们所遗忘,文学史不仅仅是作家和作品的历史。文学作品并不是独立地存在,它往往与读者有着紧密的联系。事实上,不存在脱离读者的文学作品。作家和作品其实都渴求读者的阅读,希望读者作为作品的接受者,能够展示出在不同的时代对文学作品的不同感受。可以看出,读者对于作品而言,是必要品,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接受美学一直是围绕读者和作品的关系进行探讨,并确立了读者的中心地位。作家创作作品是为了让读者阅读,是为了读者阅读而创作,读者就是文学作品的唯一对象。没有被读者阅读的作品只是一种可能的存在;只有当读者阅读了这个作品,它才是一种真实的存在,拥有活生生的生命。姚斯指出,文学并不是一种“自在之物”,而是“为它之物”。可以说,读者阅读一部文学作品,是将作品从静态的语言文字中挣脱出来,还原作品鲜活本质的唯一一种方法。换句话说,读者在阅读活动中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整个阅读活动中的中心部分,是必不可少的因素。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并不是单纯的被动或者主动。因为一部作品的意义由两个部分组成,即作品本身和读者解读。读者对作品的解读是主动的,在阅读过程中,读者根据自身的经验、知识、素养等,调动自己的想象力、感悟力等,结合作品本身进行充分的理解和体验,并且加上自己的知识经验,赋予作品不一样的意义。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读者不是一陈不变的,而是千差万别的。在接受活动中,读者往往都是从自己的生活经验、知识水平、审美趣味等方面进行阅读。正因为读者的不同,期待视野也就不相同。读者期待视野的不同,他们对作品的理解也就不同。所以,作品的意义就是作者和读者赋予的意义的总和。而麦家《解密》之所以拥有众多的读者,毫无疑问,他十分注重读者的接受,让读者既有熟悉感又有新鲜感。只有读者对文学作品接受,文学作品才是真正意义上存在的,才会有影响。伊塞尔也认为,作品是由读者完成的。可见读者是文学活动的能动主体,文学作品的创作一定要注重读者。
姚斯提出接受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期待视野,即读者作为文学作品的接受者,在阅读作品过程中,根据自身的生活阅历和思维观念,对文学作品的期待。期待视野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每一个接受主体都有不一样的人生经历和审美意识。因此,对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会有不一样的期待视野。姚斯认为,读者的阅读感受与自己期待视界一致,读者便感到作品缺乏新意和刺激力而索然寡味,相反,作品意味大出意料之外,超出期待视野,便感到振奋,这种新体验便丰富和拓展了新的期待视野。也就是读者的期待视野和文本之间的顺向相应和逆向受挫两种情况。在阅读过程中,如果文学作品满足了读者的期待视野,那么读者就会产生满足感、熟悉感。但是,如果文学作品没有超出读者的期待视野,那作品必会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会觉得无趣,也会觉得作品缺少新意和魅力。
接受美学认为,一部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如果和读者期待视野中的预测相同时,就是顺向相应。也就是说,在读者阅读时,人物一出现,就会判断出其性格特点;看到故事的开头,就会猜到结尾。例如,在作品中只要一出现贼眉鼠眼的人,读者大部分都会认为这是个坏人,结果往往不出意外。读者在阅读作品过程中,如果期待视野和作品顺向相应,那么读者会有一种满足感和轻松感。所以作家在创作文学作品过程中,只要满足了读者的期待视野,作品就成功了一半。因此,作家一定会在创作过程中考虑读者的期待视野。
麦家《解密》共分为6个篇章:起、承、转、再转、合和主人公容金珍遗留的笔记。《解密》主要讲述天才容金珍破译紫密的传奇故事。《解密》的叙事和人物形象的描写与读者的期待视野顺向相应。麦家讲述故事的方式是朴实的、自然的,他以第一人称“我”先进行叙述,为了让读者更加相信小说故事的真实性,又增加了和荣先生、郑局长、严实以及容金珍的妻子翟莉的谈话实录。《解密》的开头、发展、结局一直都是在“我”朴实的叙述中完成,和普通的解密小说一样,没有一点的不合理。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麦家将容金珍塑造成了一个传统式的英雄形象,容金珍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爱国主义精神,并将自己一生都献给了解密事业。虽然容金珍在破译密码的过程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挑战,但是却使容金珍这个人物形象活了起来,这也是最打动读者的地方。这种普通的叙事方式和传统的英雄形象给读者熟悉感,与读者的期待视野相顺应,因此读者能够轻松愉快地阅读作品。这也是麦家《解密》成功的原因之一。
其实真正有创新和魅力的文学作品,在读者阅读的时候,通常都会与自己的期待视野受挫。姚斯认为,只有当文学作品突破了读者的期待视野时,才能有足够的新鲜感,吸引读者阅读。如果一部作品一味地迎合读者的期待视野,那读者将会产生一种厌烦感,觉得作品毫无新意,也就不会再继续读下去了。因此,麦家用各种手法使读者的期待视野受阻遇挫,从而使读者进入到一个超越自己期待视野的神秘世界之中。在这样的阅读过程中,读者可能刚开始会不适应,但随着阅读的深入,会被期待外的视野所吸引,反而会充实自己的期待视野。读者的期待视野在遇挫和充实交叉的情况中,就会体验到文学作品的独特魅力。
首先,麦家将密码编译的规律和技巧、解密密码的一般规律、圆梦、棋艺、数学演算等结合在一起,给读者造成一个熟悉又不熟悉的感觉。在神秘的701世界里,读者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去追问主人公容金珍传奇的一生。其次,主人公容金珍仅用一年的时间,就把人人惧怕的紫密给破译了。他几乎是不动声色地就把紫密悄悄地破译了。这不只靠着他的才能,还有运气,这种运气不是一般人能够祈求的。所以当黑密出现的时候,人们理所当然认为容金珍还会把黑密给破译了。可是麦家却让故事情节来了一个大转折,容金珍在坐火车回家的途中丢掉了他的公文包,关键是公文包里的笔记本。正因为笔记的丢失,容金珍每天像游魂一样,最后成了一个疯子,带着肉体和心灵的创伤在医院度过余生。谁能想到一个破译了紫密的天才最后的结局却是那么令人惋惜。正是这样,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刚开始可能不会接受故事情节的发展,可是随着阅读的深入,会觉得故事情节的转折才是作品中最大的亮点,也会觉得这样的结局反而是容金珍最好的归宿。因此,只有在阅读中受挫,才能感受到作品的独特魅力。
《解密》中另一大魅力就是人物形象的刻画。可以说《解密》的成功之处,即核心就是人物。麦家以人物描写为重点,塑造的人物形象个性鲜明,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无论是容金珍还是斯诺登,他们本都是为国家工作的人,但他们却好比是磁铁的两极,既是朋友,又是敌人。
读者的期待视野刺激了作者的创作动机,相反,作者的创作也进一步提高了读者的期待视野。可以说,期待视野对作者的创造生产有着重要意义。审美距离,即读者既定的期待视野和新作品之间的不一致。读者每一次对作品的阅读,都会对既定的期待视野进行否定,当产生新的阅读感受时,读者的期待视野也就发生了变化。读者的期待视野和他们的阅读之中存在一个审美距离,并且不断地变化着。当读者与作品中的距离为零时,读者就完全进入到作品里,并不能获得审美享受;反之,当审美距离增大时,读者就会对作品没有感觉。可以说,读者的期待视野和作品之间的距离决定作品的创作。所以,姚斯也一直主张用一部作品与读者的期待视野引起的审美距离作为衡量作品的审美价值的标准。对作者来说,其创作不能一味地迎合读者既定的期待视野,而是应该尽力超出读者的期待视野,打破读者原有的认知事物的方法,让作品具有比较高的审美价值。读者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随着其阅读水平的提升,不仅再满足于对作品原有的审美需求,更加渴求的是适应其新的审美需求的作品,因此,读者就会形成新的期待视野。作家在创作文学作品时,会将读者的期待视野和衡量作品的标准的变化作为其创作的依据,作家会努力与读者的期待视野产生距离,一直不断地创作出富有创新的文学作品。这些具有创新的文学作品也同时影响着读者,所以二者之间是相互作用的关系。作品创作之初,并不是为了让某些特定的读者去阅读,而是为了让读者去打破其原有的期待视野,逐渐去适应新的文学作品。
麦家的小说具有奇特的想象力和独创性,人物内心神秘莫测,故事情节的发展传奇曲折,充满着悬念,所以他的很多作品也都被改编成了电视剧和电影作品。《解密》这部他最初创作的作品之所以受到广泛的关注,不仅仅是因为它入围了“企鹅经典”,也是因为《解密》以其独特的气息完全吸引了读者们的注意力。《解密》讲了一个解密奇人的故事,但是它却完全打破了读者的期待视野,让读者痴迷于故事里面。麦家通过独特的视角和灵感的讲述,与既微妙又复杂的数学理论相结合,给读者讲述了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解密》中的主人公容金珍是天才与愚才的结合,是一个矛盾体,但却是一个特殊的中国式英雄。在容金珍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人的尊严与光荣,人的脆弱与不幸,当然也看到了自己的倒影。可以说,《解密》是可以反复阅读的一部作品,麦家创作这部作品时,笔者想他一定是考虑了读者的期待视野和其创作之间的关系。正因如此,《解密》才能深入人心,让读者们爱不释手,甚至于不舍得故事的结束。而一部文学作品能不能成为经典,笔者想是读者起决定作用的,只有读者一次又一次的阅读,才会让小说具有经典的品质。看一部书怎么样,其实很简单,隔了多年,读者还会不会再读这部作品。《解密》就是一部经典之作,在麦家创作这部小说这么多年之后,至今仍有这么多读者在阅读它。归于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麦家在创作《解密》时考虑了读者的期待视野以及审美距离。
总而言之,麦家的《解密》之所以受到那么多读者的喜爱和痴迷,正是因为麦家看重读者的期待视野,以读者的期待视野为创作的中心。在接受美学角度上,《解密》既与读者的期待视野相顺应,又与读者的期待视野逆向而行。在满足读者的预期期待后,又以出其不意的故事情节牵引着读者。正是在这样的阅读过程中,读者才会体验到麦家《解密》中的魅力之所在。
参考文献:
[1]胡经之,王岳川.文艺学美学方法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2]麦家.解密[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4.
[3](德)姚斯.审美经验和审美解释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
[4]叶朗.美学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5]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6]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7]叶朗.中国的审美范畴[J].艺术百家,2009(5):37- 47.
[8]曾丹.麦家小说《解密》热原因探析[J].文学评论,2014 (7):43- 46.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 0046(2016)1- 0183-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