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众创空间”的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启示研究

2016-02-13 18:26王大本河北工业大学天津300401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众创空间创新型人才高校

王大本(河北工业大学,天津300401)



基于“众创空间”的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启示研究

王大本
(河北工业大学,天津300401)

[摘要]当前,创新型人才培养已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但在培养过程中,普遍存在着重视发明创造,轻视创新价值;重视投入的激励作用,忽视资金的市场价值;偏重“以知识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忽视“以学生为本”的人才培养目标等问题。近年来,各类“众创空间”快速兴起,其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特点符合创新型人才的成长规律,为创新型人才的发展提供了适宜的土壤。本文在研究“众创空间”发展特点基础上,进一步总结其成功经验,以期对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关键词]众创空间;高校;创新型人才

近年来,我国教育主管部门和教育界一直在试图破解“钱学森之问”,并为此做了多方努力。如扩大高校的办学自主权,注重高校内涵式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注重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不断增强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的能力等。但在人才培养方面,一些长期的问题仍未得到很好的解决。如在校内,很多学生抱怨老师教课水平不高,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手段落后,认为某些老师用“水”课挥霍着自己的青春;在校外,企业抱怨高校培养出的学生大多说的多于做的,动手能力远远差于理论考试的能力,毕业生在创造力上的表现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而与此同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到“新常态”,创新发展已成为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一个又一个“众创空间”成为培育创新精神、激发创新活力的策源地。为此,深入分析研究“众创空间”的成功经验和发展模式,有助于对高校开展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很好的借鉴。

一、创新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重视发明创造,轻视创新的价值

当前,高校注重在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增加实践教学环节,以提高大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发明创造的能力。但从创新理论的角度看,发明创造不等于创新,最多只能是创新产生的基础。“创新”理论的提出者——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阿洛伊斯·熊彼特(J.A.Joseph Alois Schumpeter,1883- 1950)在其著作《经济发展理论》指出:“只要发明还没有得到实际上的应用,那么在经济上就是不起作用的。”换句话说,创新不仅要产生“质变”,而且这种“质变”还要能够得到实际应用,能够产生价值;没有得到应用的,没有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最多可以算作是发明,但不能算作是创新。由此可见,创新包括发明,但是发明不完全是创新,创新是要能够产生价值的发展过程。由此我们可以更为清楚地认识到,当前高校大多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作为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但由于学校本身的公益性而非盈利性组织,因此在实际的人才培养过程中,更多的是鼓励学生进行发明创造,并对学生的发明创造予以物质和精神上的鼓励。相对来说,忽略了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发明创造的潜在的市场价值,致使学生的发明创造只停留在学校的实验室中,没有将自己的发明创造与社会经济、社会发展相联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创新。

(二)重视投入的激励作用,忽视资金的市场价值

(三)偏重“以知识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忽视“以学生为本”的人才培养目标

自工业革命产生以来,人们感叹科技带给人们生产生活的巨大变化,随后的历次科技革命,更使人们的这种感受越来越深刻。为了能快速地掌握科学知识,经常出现一些急功近利的教育行为,如强调“以知识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在“以知识为中心”的教育模式下,由于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能够尽快掌握大量知识,并培养抽象的逻辑思考能力,致使教师更注重告诉学生知识“是什么”、“怎么做”。体现在教学内容上,简化甚至取消了知识之所以产生的丰富的动态内容;在教学手段上,更注重对概念、公式的抽象的逻辑演算和推导,忽视对内容的形象化教学;在学习方式上,忽视对知识产生的条件、环境、时代背景的理解,更多的是死记硬背;在评价方式上,更多地坚持“结果”本位的评价导向,通过统一的、标准化的试卷检验学生是否学会了知识等。这种由于对科技理解的偏差而形成的“形而上”的“知识观”,片面地认为知识就是对客观世界的描述和解释,知识获取是一种静态的、被动的信息接收的过程,从而体现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就是忽视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对未知领域的探索精神的培养,使得学生简单地认为科学知识更多的具有客观性、普遍性、绝对性,而不知道科学知识还有主观性、个体性和相对性的特点,不清楚如何系统、统一地看待客观世界。

二、“众创空间”的兴起及构成要素

“众创空间”是科技部在调研北京、深圳等地的创客空间、孵化器基地等创业服务机构的基础上,总结各地为创业者服务的经验之后提炼出来的一个新词。“众创空间”是为小微创新企业成长和个人创业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开放式综合服务平台。2015年1月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到深圳柴火创客空间考察时指出:“创客们”的奇思妙想和丰富成果,充分展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活力,这种活力和创造,将会成为中国经济未来增长的不熄引擎。

(一)“众创空间”的支撑“骨架”——创客

“创客”概念源自国外,源于英文单词Maker或Hacker,指乐于动手实践和分享,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创客”是“众创空间”的主要行为主体,是构成“众创空间”的“骨架”。可以说,无论是投融资,还是“聚焦”政策,以及各种“一站式”服务等“众创空间”的一切行为都是围绕“创客”开展的,更确切地说是围绕着“创客们”脑中的各种“奇思妙想”服务的。在这里,创客们可以对最新、最前沿的科学技术进行探索,可以自己制作3D打印机、绘图机器人、多点触摸桌等。在外人眼里特别“神秘”的新技术产品,如专注于集成电路和智能硬件的产业链创新创业服务平台机构“IC咖啡”,就是一种新型的高科技产业“链”俱乐部,在这里由芯片、系统软硬件、IT互联、媒体、产业分析及科技投资等领域的高层管理且热心的业内资深人士共同组建。与此同时,“众创空间”又是一个足够开放与包容的平台,能够容纳来自各个领域、拥有不同背景、不同经验和技能、不同年龄的创客们,他们因为兴趣聚集到一起,一起共享资料和知识,分享彼此的想法和创意,使创意想法在这里交汇;他们一起动手,利用基本的工具,将想法变成现实,共同完成他们的创意作品。因此可以说,“创客”是“众创空间”存在的基础,“分享和开源”是“众创空间”产生创新的源泉,而“众创空间”是为帮助“创客”更好学习、分享,进行交互设计研发的创新生态系统。

(二)“众创空间”的运行“血液”——投融资

对于企业来说,融资伴随着企业成长发展的各个阶段。没有投资,很多好的创意、好的想法都很难实现。而“众创空间”的另一个“身份”就是“撮合”投资人与创业者在一起的“红娘”,即帮助创业者实现“众筹”。“众创空间”具备完善的创业投融资服务体系,包括政府财政补贴、种子基金、天使投资、股权众筹融资等。其中,股权众筹是“众创空间”经常开展的“众筹”形式,“股权众筹”是指创业者通过出让一定比例的股份给普通投资者,投资者通过投资入股,以获得未来收益。这种方式,一方面可以使融资标准化、份额化、互联网化,有效激活社会存量资产,优化资本配置,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真正做到“让靠谱的项目快速找到靠谱的钱”;另一方面,创业者和投资人都转变成为合伙人,地位更为平等,加强了两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增强了双方开展项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促成“让靠谱的项目快速成长,让靠谱的投资尽快获得收益”。例如:可算是国内起步最早、规模最大、融资最快的天使投资平台——“天使汇”,自2011 年11月正式上线运营以来,有效地助力了天使投资人迅速发现优质初创项目,并助力初创企业迅速找到天使投资的投融资。截至2014年12月底,天使汇已为其平台上挂牌的300多个创业项目完成融资,融资总额逾30亿元人民币。另外,天使汇还创立了其独具特色的投融资手段——“闪投”。与通常的投融资路演不同,“闪投”一次可以让创业者面对50位以上的投资人,最快可在一日之内达成投资意向。因此,可以形象地说,在“众创空间”一不缺少“创客”,另一个不缺少的就是具有勃勃生机的资金“血液”,这些投融资能够迅速帮助“创客们”将一个又一个的想法变为现实,实现创业项目的按需、快速、小额、多轮的融资。

(三)“众创空间”的保障“身躯”——“聚焦”政策和“一站式”服务

曾经若实现一个实体项目,不仅需要合适的场地、相应的仪器设备,还要汇聚各个领域的人才,再加上对于员工的工资、公司日常运营的花费,加起来最少也是几十万,多则上百万。而“众创空间”能够建立起一体化的线上加速、线下扶持的全要素、立体式的对创业人员的扶持模式。在这里,创业者可以享受辅导、培训、公司注册、人才、法务、金融、当地创业支持政策、原型制作、孵化支持、生产销售投资的产业链资源和渠道等“一站式”服务。创业者“拎包入住”之后,只需要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一心从事创新创造,其他所有的事情都交给“众创空间”来解决,极大简化了创业流程,降低了创业难度。在2015年1月2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提出,要简化登记手续,为创业企业工商注册提供便利。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对“众创空间”的房租、宽带网络、公共软件等给予适当补贴,或通过盘活闲置厂房等资源提供成本较低的场所等政策扶植,为创业创新搭建新平台。因此,作为一个开放、创新的平台,“众创空间”并不只是一个简单的物理空间,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价值目标下,它天然地与市场配置资源的深化、服务型政府的改革、生产要素流动的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制度的规范结合起来,与各种资源一起形成了一个具有全要素服务能力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例如:针对北京“车库咖啡”内的创业团队的特点,北京银行中关村分行不仅能够为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实现盈利的科技、文化类创业团队提供从2万元到10万元不等的小额信用流动资金贷款;而且还能够为“车库咖啡”及其认证团队推荐的创业企业提供“公司注册、公司结算、企业贷款、信用卡服务、银行角——综合金融咨询服务”等一整套无微不至的“金融产品服务包”。

三、“众创空间”的成功经验对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启示

通过上述研究可以发现,“众创空间”之所以能够极大地激发创新创业的活力,是由于多方面的因素为了能够更好地服务创新,进而形成了“合力”,搭建起了适于“创客”生存、创新创业生根发芽的科学、健康的生态系统。其中的一些思想、手段以及成功经验,对于高校进一步开展创新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一)确立“以学生为本”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

“众创空间”的一切行为、一切要素都是为了“创客”服务的,都是为了激发“创客”的创新创业热情服务的,任何阻碍和影响“创客”积极性的障碍在“众创空间”里都不存在。在这里,“创客”可以将自己所有的创意发挥到极致,在这里,他们只需要享受“创造”带给他们精神上的享受,这才是创新型人才成长的丰厚沃土。因此,高校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也应尽快转变单纯的“以传授知识为本”的教育主导思想,取而代之的应是“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并围绕这一培养目标,从教育的内容、教育的手段、教育的方法、教育的评价、教育的环境等多方面进行改革,并建立起“全要素的”服务保障体系,将学校的日常管理、后勤保障、育人环境都纳入到服务创新型人才培养这一目标的教育体系中,努力建立起适于创新型人才成长的“生态系统”,提高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率,实现创新创业的“涌现”效应。

(二)教学内容应聚焦科技发展的最前沿

在“众创空间”看到的都是最前沿的研究成果、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听到的都是近一两天,甚至是几个小时在全世界产生的重大发现。在这里,传统的书本上的内容似乎已经很难满足“创客们”对于知识的“狂热”追求,他们每天做的似乎只有一件事情:追逐科学技术发展的最前沿,并不断超越它!由此可见,只有最前沿的科学技术、最新的理论成果、最“潮”的思想文化才能打动“创客们”的心,才能够成为他们追逐的“对象”。然而,对于与“创客们”具有对科学技术发展同样的好奇心的高校学生来说,由于教学内容的陈旧,也成为了在校大学生经常“吐槽”的对象:许多已经进入大学的学生,在抱怨大学教学内容陈旧刻板、学不到实用知识,称“一流的进去,三流的出来”,专业课上,老师讲课照本宣科,授课内容乏味,提不起学生的任何兴趣,课下师生也基本没什么交流。为此,在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必须尽快淘汰已经过时的教材,更换已经过时的教学内容,加快教学内容的更新速度,用最新、最前沿的科学技术和思想理论作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教学内容,将其融入到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决不要“妄想”用十几年未曾改变过的内容和实例,还能去启迪新世纪青年人的思想,不要等到学生们都对新科学技术“了如指掌”,而教师还对其“闻所未闻”。

(三)建立“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的教育方法

在别人眼中,“众创空间”中能够产生一个个新奇的产品,而这些“产品”在产生之初,在“创客们”脑中却是一组组“问题的集合”。只有解决一个又一个技术上的问题、发明上的障碍,才能使得一个又一个产品脱颖而出。解决实际问题,攻克技术上的难关,成为了“创客们”每天需要做的日常功课,这也是让“创客们”感觉兴奋和激动的地方,因为每解决一个问题,就预示着自己朝着成功前进了一步。同样,以“问题”为导向的研究方法也是创新理论所要研究的重要内容。例如,前苏联发明家G.S.Altshuller及一批研究人员,在研究世界各地超过250万份专利的基础上,提出及创建发明的TRIZ理论就是将解决“问题”的过程视作创新的过程。正如G.S.Altshuller所坚信的:“解决发明问题的基本原理是客观存在的,这些客观存在可以被整理而形成一套理论,掌握该理论的人不仅可以提高发明成功率、缩短发明周期,也可使发明问题的解决具有可预见性。”一个又一个“问题”不是发明创造道路上的“拦路虎”,反而成为了为搭建创新者如何进行创新思维的科学道路。因此,在高校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方式中,有必要引入以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目的的“问题”解决式的培养模式,摒弃在课堂上毫无实际目标的照本宣科的教育方式,通过发起对解决实际问题的讨论,真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得知识的学习成为“自然而然”的过程。同时,丰富教育内容,打破学科间的界限,改变以“学习知识”为人才培养核心的逻辑范式,真正实现有助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教育模式。

(四)积极营造“分享、奉献、公平、积极参与”的创新型人才成长的氛围

在“众创空间”,大家能够感受到更多的是“分享”的快乐和“开源”的奉献,“创客”共同分享成功的经验,无偿地将自己的科研成果“开源”给其他“创客”,为的就是更好的创新、更大的进步;在这里,“创客”之间、“创客”与投资者之间地位都是平等的,相互之间都是一种合作的关系,大家都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奋斗;在这样的环境中,参与者感受到的是民主、自由的学习氛围,以及分享、奉献、包容的生活态度,这些要素都成为了滋养创新产生的重要“营养”,都成为了“创新的种子”,可以开花结果的阳光雨露。因此,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过程中,高校要高度重视整体的育人环境的建设,要能够为广大学生积极营造一个宽容失败、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要能够让教育主体转变教育身份,秉承“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民主治学的良好风尚,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和受创精神,注重与教育对象开展交流和沟通,共同在科学的海洋中遨游,努力探索新知。

(五)将实践纳入检验创新型人才培养效果的评价体系中

在“众创空间”,创意产品是否制造出来、公司是否成功融资、产品是否实现量产、公司是否盈利等等这些内容是“创客”评价自己的劳动效果的主要标志。这些评价不是来自于“创客”,也不是来自于投资者,更不是来自于某个统一的评价机构,这些评价来自于市场、来自于实践。实践是检验“创客”产品是否符合市场需求,商业模式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无论创意产品在“创客”心中或是投资者眼中是多么的“完美”,如果市场不认同,同样是失败的。而反观当前高校在对学生的评价过程中,大多数高校采取的仍然是标准化的考试评价方式,统一的考试试卷,标准化的考试答案,很少考虑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这种统一标准化的、静态的、单一角度的评价体系,使得学生成为被动接受的机器,疲于应付,学生的创新性得不到培养,甚至遭到压抑和扼杀。因此,高校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更多地坚持将学生开展的实践行为作为检验创新型人才效果的重要标准,让学生们的想法、创意去接受广阔的生产实践的检验,以此作为评判的重要依据。

(六)将股权众筹纳入到创新创业的资助体系中

流动的资金是“众创空间”运行的血脉,也是保障“创客”们开展创新活动的重要基础。在这里,靠谱的项目需要靠谱的钱,靠谱的钱也希望找到靠谱的项目。因此,通过众筹的方式对创业项目进行融资,就是在“创客”与投资者之间能够实现“共赢”的融资方式。其中,股权众筹更是将“创客”与投资者“拧在了一起”,使“创客”与投资者成为了“一根绳上的两只蚂蚱”,两者的目标一致、身份平等,只有荣辱与共、同舟共济才能够达到成功的彼岸。当前,为了更好地支持大学生创业,从国家到各级政府,再到学校都拿出了相当一大部分资金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这在很大程度上营造了鼓励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极大地调动了师生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但由于是以鼓励、支持为主要目的,因此,资助重形式,轻效果,资助的主体与学生之间是帮扶和感恩的关系,从而弱化了资助本身的商业价值和市场价值。为此,在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资助过程中,应将股权众筹作为新的投资方式,纳入到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的资助体系中,使得资助主体和学生结成“合伙人”,实现资助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并且让学生更加懂得资助的商业和市场价值,从而珍惜资助机会,提高资助的使用价值,更好地为创新创业服务。

总之,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有创新型人才做保障,而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按照创新型人才的成长规律进行全方位、全要素、立体式的规划。“众创空间”这一促进创新创业的生态系统,蕴含着丰富的激发创新活力的要素,通过深挖其创新价值,总结其成功经验,具有能够为当前高校更好地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对于利润、资本、信贷、利息和经济周期的考察[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2]解希民.“众创空间”:新常态下经济发展新引擎[N].中国财经报,2015- 2- 17(001).

[3]付志勇.面向创客教育的众创空间与生态建构[J].现代教育技术,2015(5).

[4]樊静.一封来信再揭大学教育弊病——高校把学生抢来以后,对他们用心培养了吗[N].中国青年报,2015- 7- 13 (09).

[5]檀润华.TRIZ及应用技术创新过程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熊彼特在其创新理论中指出:创新是对旧有循环流转的打破,是建立了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因此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就需要克服实施“新组合”过程中的各种挑战和阻力,而在克服各种挑战和阻力的手段中,资金投入的保障是重要一环。换句话说,创新是需要成本的,因此,为了更好地支持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从国家到省市,从社会到学校,纷纷拿出大量的资金投入到大学生的创新创业中。如:通过开展各级各类创业大赛对获奖学生予以奖励;通过组织各类创新创业项目立项对学生创新创意予以支持。这些资金的投入,极大地提高了广大学生,包括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创新创业的热情,一大批创新创业成果脱颖而出,形成了勇于创新、积极创业的良好氛围。但也有一些项目获奖或立项之后,存在项目发展停滞、资金使用不规范等问题。而在市场经济中,资金不仅仅只有支持和鼓励的作用,它更多的是保证市场经济各要素循环流转,促进创新、产生价值的重要载体。只注重发挥资金在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的过程中的鼓励作用,而忽视了资金的市场作用,同样不能使学生更真切地认识到自己的发明创造是如何打破旧有循环流转,是如何产生价值的。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 0046(2016)1- 0071- 04

*基金项目:河北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课题:基于“众创空间”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建设研究,课题编号:GJXH2015- 263,阶段性研究成果;河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科研合作2015年度课题:基于“众创空间”的大学生创业服务启示研究,课题编号:JRSHZ- 2015- 01007,阶段性研究成果;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课题研究2015年度课题:基于“生态圈”理论的大学生就业环境优化与建设研究,课题编号:JRS- 2015- 1019,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众创空间创新型人才高校
创新意识下日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如何在生理学教学中培养创新型人才
众创空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