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文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改革研究——基于泉州师范学院历史学专业转型发展

2016-02-13 18:02刘文波
统计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历史学闽南师范学院

刘文波

(泉州师范学院政治与社会发展学院,福建 泉州 362000)

学科建设与教学研究

闽南文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改革研究——基于泉州师范学院历史学专业转型发展

刘文波

(泉州师范学院政治与社会发展学院,福建泉州362000)

泉州师范学院历史学专业基于适应地方高校现时期发展的要求,对闽南文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改革进行了可行性研究,从历史学转型发展的客观需求、专业学科支撑、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与实施等三个方面,探讨历史学专业转型发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闽南文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改革;历史学专业

DOI编码:10.13782/j.cnki.2095-106X.2016.04.011

一、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实行高校分类管理。现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需求的规模、质量、结构等方面均发生了新的变化,对高等教育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分类管理和结构调整的外在动因。

地方高校的转型发展成为必然趋势,作为地方高校的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也要接受新一轮的挑战,如何培养出适应当前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转型需要的人才成为专业存亡的关键。作为传统的历史学专业必须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专业转型发展迫在眉睫。基于地方实际需求,泉州师范学院历史学专业进行了闽南文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可行性调研。

二、历史学专业转型发展的客观需求

泉州是闽南文化主要发祥地和闽南文化遗产的富集区,以“多元文化宝库,海峡西岸名城”闻名于世,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综合性试点,是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的核心区。泉州应发挥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的核心区作用以及承担起相应文化义务。目前急需培养闽南文化高端研究人才、保护文化遗产的管理人才和教学后备人才。

“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是我国第一个以闽南的泉州、漳州、厦门为特定区域的文化生态保护区。该保护区对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的、具有突出特色和价值的闽南文化进行整体性保护,是适应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流变性和整体性特征而采取的一种科学保护措施。随着全球化、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的迅猛发展,闽南文化与中华文化一样,其生存及其赖以生存的环境受到严重威胁。从这一点上来讲,保护闽南文化生态的意义深远,为闽南文化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刻不容缓。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不仅保护区域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美术、传统舞蹈、传统戏曲、曲艺、杂技与竞技、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民俗等,也保护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密切相关、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载体的有形物质文化遗产,同时还保护文化遗产生存、传承的特定自然和文化环境。建设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将推动生态文明与社会和谐发展,提高人们文化自觉意识,增强民族凝聚力,维护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发展格局。

建设闽南文化生态保护人才队伍,关系到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工作是否可持续发展。福建省文化厅编制的《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指出,要“进行学校普及性教育。继续完善乡土教材编写,在学校进行普及性教育。在幼儿园推行闽南童谣和游艺教学;小学开设方言、传统艺术、传统技艺课程;初高中开设闽南民俗、乡土文化等文化课。支持中等或高等职业学院(校)如省艺术职业学院、各市艺术学校、德化陶瓷职业技术学院、天福茶职业技术学院招收学生,采取相关措施鼓励就读”;“培养一批高层次专业和管理人才。地方与高校联合培养研究人才,设立闽南文化学科,培养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培养一批文化遗产保护的高层次人才”;“定期举行保护区从业人员的专业培训工作。进行普查知识、文化遗产保护理论、文化生态理论、法律法规、地方文化、管理方法等培训;开展各种经验交流研讨会,及时总结实践经验,探索规律,提升理论水平”。通过调研发现,闽南文化应用型人才远远不能满足当前闽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例如,目前学校进行闽南文化普及性教育不尽人意,其根本原因在于缺乏专业的师资,缺乏相关课程的开发人才等;《泉州市“十二五”文化改革和发展专项规划》的编制过程中,各县(市、区)文化局、广电局、旅游局普遍反映,闽南文化应用型人才严重缺乏,强烈要求把“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列入规划中的“保障措施”之一。

泉州市人民政府在《泉州市“十二五”文化改革与发展专项规划》中提出建设文化强市,突出历史文化名城与多元文化中心的优势,充分挖掘、整合和利用文化资源,全力打造泉州文化品牌,推动文化产业进一步发展。重点发展十大重点文化产业为主导的相关产业,到2015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争取达到6%,形成优势传统文化产业与新兴创意产业相辉映的文化产业体系。与地方文化建设目标相比,接受过系统培训的、高素质的文化资源开发与文化产业管理人才奇缺,供需矛盾比较突出;另外,现有从事文化产业包括博物馆在内的人才大多是半路出家或从其他行业转过来的,专业人才相对缺乏。因此,推进闽南文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不仅具有较大的社会需求,而且十分迫切。

三、历史学专业转型发展的专业学科支撑

历史学专业是泉州师范学院的传统专业,多年以来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做了一系列前期的基础工作,在师资队伍、专业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都可以为闽南文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提供有力的支撑。

(一)师资队伍方面,注重师资的内培与外引

泉州师范学院历史学专业经过多年建设,建立了一支学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和学缘结构比较合理、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建立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创新团队和教学团队,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了师资保障。目前,历史学专业专任教师17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5人(另有1人在读),占专业教师人数的29%;教授3人,占专业教师人数的18%;副教授8人,占专业教师人数的47%;讲师5人,占专业教师人数的29%。

近年来,注重师资的内培与外引,鼓励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或前往985高校或境外高校访学交流。近3年,引进博士1名、泉州市人才计划“桐江学者”1名,培养博士1名、博士后1名;2名教师前往中国社会科学院、首都师范大学访学,1名教师入选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名教师入选学校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1名教师入选学校青年学术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同时,充分用好学校的人才政策,聘任客座教授3名,拟特聘讲座教授1名,进一步优化了师资结构。

(二)专业学科建设方面,建设本科质量工程,提升学科层次

泉州师范学院历史学专业近年来注重专业学科建设,在专业培养质量与学科平台建设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改革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专业建设方面,省级本科质量工程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获批了3个省级质量工程。“历史学(文博旅游方向)专业”获批2009年福建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闽南文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获批2011年福建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历史学(文博旅游)专业”获批2012年福建省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同时,在“历史学(文博旅游)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的基础上,探索历史学非师(旅游文化方向、文化与博物馆学方向)专业的转型发展,在调研论证的基础上,2013年整合申报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成功获批。

学科建设方面,加强重点学科与科研平台建设。中国史学科在泉州师范学院原有“3*5”重点学科的基础上,2014年遴选为学校重点扶持学科之一。依托历史学专业的科研机构(平台)有:“泉州学研究所”(1996年,泉州师范学院第1个研究机构)、“闽南文化生态研究中心”(2008年立项,2012年通过验收,2014年获评省级优秀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泉州郑成功研究会泉州师范学院分会”(2013年成立)、泉州师范学院2011协同创新中心“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协同创新中心”(2014年获批)。

(三)人才培养方面,注重实践基地建设,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

泉州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历史文化名城、闽南文化核心区、非物质文化的富集区,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4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1处。泉州师范学院历史学专业与泉州市宣传部、文新广局、旅游局等单位建立了良好的互动关系,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践教学活动提供良好的平台。现已建立相对稳定的实践基地,其中教育实习见习基地有15个、实践基地7个,有效满足了历史学专业学生实习实训的需要。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训练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近3年来获批“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国家级2项,省级20余项。

四、历史学专业转型发展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闽南文化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力求培养功底扎实、视野开阔、思维活跃、能力全面、学以致用的历史学高级应用型人才,为地方文化建设服务。通过4年培养,使学生毕业后成为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具有历史教育专业特长并能够实施校本、地方课程(闽南文化进校园)的中学历史教师;成为具备现代文化管理理念,能在各级文化机构从事城乡文化管理工作的人才;成为掌握文物鉴定与保护基本技能,能够从事博物馆等文化事业工作的人才;成为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研究生优质生源。基于此,历史学专业的转型发展在人才培养方案方面须着力于创新改革。

(一)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须契合应用型人才的转型需求

1.根据《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的要求,探讨如何在历史学专业的培养方案上增设闽南文化课程体系,与地方联合培养当前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工作中急需的专业人才与管理人才,并编写及整合一套符合培养方案的教材,同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教学经验与科研成果的积累,以适应地方文化事业(产业)快速发展的人才需要。

2.根据《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的要求,探讨如何整合泉州师范学院校内方言学、民俗学、宗教学(含中国民间信仰)、历史学(含中国史、文化与博物馆学、旅游文化)、艺术学(音乐与美术)、法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的师资力量,在地方文化行政管理部门的支持下,举办闽南文化生态保护管理人员及传承人员的短期培训班,进一步提高有关管理人员及传承人员的整体素质。通过培训工作的开展,有效地促进历史学专业的转型发展。

3.研究如何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培养能适应地方经济文化发展需要,具有较强管理能力和沟通能力的管理人才和教学人才、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工作中急需的高素质的研究专业人才。

(二)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过程应强调专业理论素养与实践训练并重

1.加强学生的专业理论素养。首先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切实加强一、二年级专业基础理论课程教学,专业基础课程要建成校级精品和优秀课程,并选择申报省级精品课程。选派专业基础扎实、教学经验丰富的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主讲教师。其次是整合校内方言学、民俗学、宗教学(含中国民间信仰)、历史学(含专门史、文物与博物馆学、旅游文化)、艺术学(音乐与美术)、法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的力量,扩展专业知识,夯实专业理论基础。

2.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首先,加强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全面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专业课教师要结合课程内容与特点,灵活运用案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分析讨论法、情景模拟、多媒体等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积极参与课程的学习锻炼之中,有效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其次,扎实做好实习工作,努力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通过专业实习,深化学生的专业知识,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专业技能与方法;通过综合实习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界定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三,开展技能训练,强化学生综合技能。在抓好课堂等教学环节实验、实践技能训练的同时,重视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集中强化技能训练。对历史学专业所有本科生集中进行全面的英语技能、计算机技能、职业技能的训练和测评达标。其四,积极开展“走出去,请进来”活动,不断拓宽实践教学新途径。利用闽南地区历史文化古迹多、博物馆多的优势,建立相对稳定、质量较高的实习、实训基地。依托这些实习、实训基地切实开展课程实践活动。其五,不断完善综合素质教育课程,广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指派专业教师担任“闽南文化协会”等学生社团的顾问,进行实质性的指导工作,使之成为闽南文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一个拓展性的教学与实践工作平台。将假期社会实践、见习等活动纳入综合素质教育课程,深入开展旨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第二课堂活动。鼓励支持学生积极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开展各种提高专业技能的竞赛活动,组建旨在提高专业技能的各种兴趣活动小组等活动,有效增强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拓展专业知识技能。

总而言之,现时期泉州乃至闽南地区地方社会经济与文化事业(产业)发展对于相关人才的迫切需求、泉州师范学院历史学专业学科建设现状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可提供有力支撑、闽南文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的设计具有切实可行性,这都为泉州师范学院历史学专业适应现时期高等教育发展要求、实现转型发展、在文化传承与服务地方社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1]张安东.关于高师历史学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J].巢湖学院学报,2008(1):154-160.

[2]张安东.高师历史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设想[J].池州学院学报,2009(4):137-140.

[3]俞祖华.搭建五个平台,注重四个衔接,推进国家级教学团队与历史学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J].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75-81.

[4]王周谊,耿琴.区域研究及其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研究[J].社会科学管理评论,2013(1):40-46.

[5]张兄武.高校文科专业应用型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5.

[责任编辑:张文晋]

Innovation and Reform of the Applied Talents Training Mode of Minnan Culture ----Based on the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History Major in Quanzhou Normal University

LIU Wen-bo
(School of Politics and Social Development,Quanzhou Normal University,Quanzhou 362000,China)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he history major in Quanzhou Normal University makes feasibility study of innovation and reform of applied talents training mode of Minnan culture.The paper explores the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ofthe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historymajor fromsome aspects,such as the objective needs,the discipline support,the trainingplan and it’s implementation,etc.

Minnan culture;talents trainingmode;innovation and reform;historymajor

G647

A

2095-106X(2016)04-0046-04

2016-12-01

福建省教育厅2016年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泉州师范学院2014年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JAX14006)

刘文波(1973-),男,福建泉州人,泉州师范学院政治与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历史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是经济史与闽台区域历史文化。

猜你喜欢
历史学闽南师范学院
遵义师范学院作品
通化师范学院美术学院作品选登
闽南文化传承
吴松柏的闽南威士忌小镇
洛阳师范学院
寻找最美校园 牡丹江师范学院
闽南,闽南
闽南拍胸舞迎来台湾小弟子
“竜林”文化与民族社会历史学(下篇)
军事历史和军事历史学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