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校背景下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016-02-13 15:45杨德东
天中学刊 2016年6期
关键词:治校理论课依法治国

杨德东



依法治校背景下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杨德东

(黄淮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驻马店 463000)

依法治校能够确保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入制度化的发展轨道,有利于完善高校管理方式,有助于丰富和完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推进高校法制教育的深化。当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存在对学生法治教育重视程度不够、课程教学体系设置不合理、教育模式比较单一、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等问题。对此,高校应坚持德育与法制教育相结合,培养德才兼备高素质人才;强化实践教学,加强学生自我教育与学习;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提高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加强校园法治文化建设,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整合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依法治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共十八大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这预示着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之后,我国将建立起一个新的体系——“法治体系”,依法治国将成为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保障。社会主义的主要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前,各个国家之间的竞争,体现为综合国力的竞争,而其实质是人才的竞争。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然从客观上需求更多的高素质法治人才。高校学生是未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生力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力量,在依法治校教育背景下对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势在必行。

一、依法治校背景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一) 能够确保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入制度化的发展轨道

“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1]333。虽然我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经开展多年,但是时至今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化教学模式还在缓步完善中,还没有形成一套统一完善的学科理论体系,还没有进入制度化的发展轨道之中。运用依法治校理念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可丰富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又可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制度建设,从而解决现阶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观性和随意性较强的问题,使思政教育工作进入制度化发展的良性轨道。

(二) 有利于完善高校管理方式

我国在19世纪末开始建设现代大学,大学教育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由于受法制建设工作的影响,很长一段时间高校内部管理无法可依,难以调动师生工作和学习的积极性,阻碍了我国高校的健康发展[2]。随着社会格局的变化,受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的大学发展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很多高校的日常管理过多地依赖于管理者个人,缺少完善的规则约束,存在着管理松散、随意性大等突出问题。依法治校是我国高校管理方式的重大改革之一,它能够提升高校学生的规则意识和法治意识,有利于实现高校的法治化管理水平,可以有效破解高校日常管理中遇到的难题。

(三) 有助于丰富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推进高校法制教育的深化

“法制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依法治校要求在对大学生进行德智体教育的同时,深入开展大学生法制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质。”[3]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包含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两个主要方面。其中,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中国化,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则通过传统文化教育、道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形式加以实现。通过引进依法治国理念,思想政治教育又增加了法治观念、法律理论、法律文化等诸多教育内容,无疑可以进一步丰富和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二、依法治校背景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当前,很多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没有贯彻好依法治校理念,没有完全遵循依法治校要求,这不仅不利于依法治校的落实,更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带来阻碍[4]。深入剖析依法治国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前提与基础。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是:

(一) 高校对大学生法治教育不重视

法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育大学生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的重要渠道。多年以来,高校一直在进行大学生的法治教育,并将法治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组成部分。但纵观全局,教育的整体水平不高;部分高校不够重视;个别高校甚至没有开设单独的法治课程,仅仅依附于德育教学体系,缺乏独立性等。面对学生就业的压力,高校更侧重培育学生的实用技能和专业素质,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法治教育则流于形式,一方面在师资、经费等资源的配置上明显不足,另一方面在社会实践活动方面也严重欠缺,制约了依法治国背景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果的有效性。

(二) 高校法治教育课程教学体系设置不合理

教材是教育教学工作的书面载体。在我国大部分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法治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采用的教材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共有七章,简述了思想道德修养的问题,法律部分所占比例较少,内容涉及少。大多数高校该门课程的授课时间仅有30–40学时,教师对相关法律知识的讲授只能停于表象,考核方式也多为注重思想道德的提升,强化人格的培养,忽略了对学生的法治素养培养,显然,这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

(三)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比较单一

课堂教学一直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形式,大学生几乎不参与社会实践。依法治国背景下,对于大部分不是法学专业的大学生来说,他们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就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除此之外,大学生很少接触到法治教育内容。教学模式还停留在传统的灌输式教育上,缺乏师生有效互动。虽然在网络时代大学生不缺乏网络资源,但高校却很少利用网络平台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课堂上所学的法律理论知识不能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不能灵活运用、内化于心。

(四) 思想政治教育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集政治性、知识性、理论性、实践性于一体的综合型教育。教育教学工作一方面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考核评价制度,另一方面更需要一支理论功底扎实、社会实践经验丰富的高素质法治教师队伍。然而,许多高校缺乏有法学背景的教师,学生的法治教育只能由没有法学基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担任,在课堂教学中局限于对法律概念和条文本身的解析,缺乏精辟的法理剖析和鲜活的教育教学案例,严重影响了法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此外,部分高校还面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法治教育只能实行大班教学,教学效果难以保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角度来看,高校很少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进行在职培训,很多教师缺乏相应的法学素养,这不利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三、依法治校背景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法治教育是实现社会主义法治的必要途径。面对新形势新课题,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法治教育,培养法治社会的合格公民,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使命。依法治校背景下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强化法治意识培育,对国家、社会和大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目前大学生法治意识培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高校应当给予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教学改革。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加强法治教育一定要树立规则导向与价值导向系统整合、个人取向与社会取向辩证统一、知识指向与实践指向统筹兼顾的法治教育理念。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与法治教育应该树立一个共同的目标,即将对学生科学严格的管理、爱护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实施耐心认真的教育作为共同出发点。

德才兼备是我国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之一。在依法治国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应对思想道德教育作用有所忽略,也不应借助法制的作用来代替思想道德教育。当前,一些高校认为,针对一些违纪的学生,借助严管、重罚的形式,就属于法治教育[5]。对此,高校理应以教育为主,以惩戒为辅,把法治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纳入整个教育体系。教师也应将德育与法治相互结合起来,并在教育过程中适当利用案例教学法,充分发挥德育与法治教育的作用。

(二) 强化实践教学,加强学生自我教育与学习

实践出真知。在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理论知识学习固然重要,但是一定的社会实践不但能使学生获得自我教育,而且能培养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课程的特征与内容出发,法治教育课程教学应合理开展体验式教学活动[6],创新大学生法治教育活动,发挥学生自我教育功能,设计学生乐于接受的自我管理活动,让学生在校园生活中潜移默化受到法治教育的影响。例如,可从教学计划安排出发,带领学生参观革命历史博物馆、革命领导人故居等,积极感悟历史。通过开展这种体验式教学活动,学生可以切身体会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了解我国法治建设进程。

另外,在教授法律基础课程内容时,教师可通过司法实践调研的形式,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具体做法是创设法治教育阵地,把学生申诉的处理机构、校园媒体都建设成为法治教育的坚强阵地,使学生能够对司法过程有真实的了解,对国家司法机关有清晰的认识。

(三) 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教师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力量,是落实依法治校的基础……若教师自身思想觉悟存在问题,自然无法开展高质量的教育工作。”[4]在依法治校背景下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思政教师自身的素质高低,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败。思想政治教师的思想信念以及道德情操等,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7]。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精神文明的传播者,理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提高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做教书育人的表率,做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具体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增强社会责任感,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在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中,高校可通过如下途径,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第一,学校要按照专兼结合的原则,不断优化和充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按照学生人数以及教学任务,合理核定专任教师编制;要制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任职资格标准,实行准入制度,完善激励和保障机制。

图3为浇注温度对外壳力学性能的影响.从图3可见,当浇注温度为660~680 ℃时,随着浇注温度的升高,试样抗拉强度、表面硬度和伸长率均得到明显地提高;当浇注温度高于680 ℃时,其各项力学性能指标均降低.分析其原因,在保证压铸成形的浇注温度下,随着浇注温度的升高,合金的流动性增强,易于获得较好的力学性能;而当浇注温度过高时易出现缺陷,并且加重对压铸型的热冲击[4],从而降低了铸件的力学性能,使铸件质量恶化.综合考虑,雷达外壳压铸件浇注温度为680 ℃较为适宜.

第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互相配合、互相促进。高等学校专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通过兼任班主任、辅导员等工作,承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任务;而专任思想政治工作的干部和辅导员可有条件地承担一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

第三,学校要拓宽教师来源渠道,吸引和鼓励相关专业课的教师承担一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促进专业课教师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之间的交流。

第四,高校可建立校际之间教授互聘、优势互补的教学协作机制,注意发挥离退休的哲学社会科学著名专家学者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的作用,鼓励党政领导干部给大学生作形势政策报告。

第五,学校应建立和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培训体系,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

(四) 加强校园法治文化建设,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

良好的教育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高校应营造良好的依法治校的教育环境。

第一,学校要实施民主管理和监督机制,健全基层民主制度,并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学生会等组织,保障师生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实现[8]。

第二,学校应在充分听取广大师生意见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校园文化建设具体方案,对校园的法治文化建设进行统筹规划,不断优化校园环境,形成内含法治价值的大学文化环境,建设体现法治要求的大学制度环境,并为大学生法治教育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保证。借助丰富的主题活动的开展,促进师生法治观念的增强。

第三,学校应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工作,组织学生学习十八届四中全会的精神以及习总书记的讲话内容等,认真领会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

第四,借助专题活动的形式,开展相应的知识竞赛、辩论赛等活动,以此促进师生思想道德水平与法治意识的提升,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五) 创新思政教育载体,整合思政教育内容

合适的教育载体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实效的重要保障,可以使受教育者比较轻松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实现教育目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有与时俱进,与国家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保持同步,目标明确地开展,才能提高大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治精神。学校要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创新教育载体,形成受教育者与教育者之间的双向互动;要构建更为丰富的课程体系,改革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法治教育课程效果。探寻最适合大学生学习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运用各种方式共同推进学校法治建设,必定事半功倍。新媒体时代,人们可以更便捷、更迅速地获取信息,因此可以说新媒体作为一个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深刻影响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政治认同、价值判断等。高校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就应大力推进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数字化建设,着力培育一批政治价值导向正确、影响广泛的网络名师,打造示范性法治教育资源网站、法律主题网站和网络互动讨论组,推进博客、微博、微信等网络新媒体建设。

在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法治国家的进程中,必须将法治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并整合思想政治教育中关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内容与法治教育内容,在对大学生的“世界观”教育中渗透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维护法律权威,从而使每一个大学生自觉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所引导,自觉遵守法律原则。另外,要加大对“依法治国”战略的宣传。高校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法治精神,培育大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治观念,帮助大学生形成法治思维,并逐步在全社会形成遵法、守法、护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 邓小平文选: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2] 孙越,何振东.浅析依法治校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名家名作,2016(2):62.

[3] 翁连金.依法治校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0(6):39―41.

[4] 解嵘,智文媛.基于依法治校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分析[J].知识文库,2016(10):92―93.

[5] 王学俭,李迎娣.依法治国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调适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6(2):187―192.

[6] 陈大文,林青青.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背景下大学生法制教育若干重点内容解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1):43―44.

[7] 习近平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恪守宪法原则弘扬宪法精神履行宪法使命把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提高到一个新水平[N].人民日报,2012-12-05(1).

[8] 依法办学形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育人环境——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就《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答记者问[N].中国教育报,2013-01-17(2).

〔责任编辑 牛建兵〕

2016-08-03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专项任务研究项目(2015-sz-002;2015-sz-022)

杨德东(1957―),男,河南罗山人,教授,硕士生导师。

G641

A

1006−5261(2016)06−0136−04

猜你喜欢
治校理论课依法治国
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
浅论“教授治校”及其相关问题
依法治国 法平天下
依法治国关键在于坚持党的领导
培育法治文化是依法治校的基础
独立学院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研究
依法治国:人民幸福安康的保障
对依法治校的理解和认识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新课标下中职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有效教学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