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晗
电子商务环境下城乡双向一体化物流配送研究
夏晗
(黄淮学院经济管理系,河南驻马店 463000)
农村物流配送是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重大障碍,针对农村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城乡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体系一体化的研究,构建实现农村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的新模式,并从城乡物流基础设施、末端物流一体化、信息化建设等方面提出城乡一体化物流配送发展的策略。
电子商务物流;城乡一体化;物流配送;城乡物流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能打破地域限制的新型交易方式,不仅可以使广大农民足不出户就能购买到满意的产品[1],还能将他们自产的农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地。虽然农村市场拥有巨大的消费潜力,但是当前农村传统市场的产品无法满足农民的消费需求。
随着移动电子商务的普及和推广,特别是移动终端应用程序的开发,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使用智能手机接触电子商务[2]。农村电子商务既包括“工业品下乡”,也包括农民自产自销的“农产品进城”[3],无论是工业品下乡还是农产品进城,都离不开物流体系的支撑。在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和“互联网+农业”[4]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农产品正亟待通过电子商务扩展销售渠道,但是,城乡衔接的物流配送体系非常欠缺,这是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一大瓶颈[5]。因此,城市和农村之间的网络零售产品的快速配送是影响当前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关键。
随着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有关城乡物流配送模式的研究逐渐受到关注。国内外关于城乡物流配送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城乡物流整合模式探讨、城乡连锁经营主体的配送网络研究、城乡物流一体化路线研究、城乡物流园区规划建设、城乡物流经营运作模式研究等几个方面[6–13]。本文主要针对我国城乡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一体化的现状进行研究,并结合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实际,构建城乡一体化的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服务架构,以提出城乡物流配送一体化发展的合理化建议,以推动农村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
由于农村交通运输条件较差,农产品的物流配送服务较为落后。随着电子商务深入农村和农村电子商务市场的不断扩大,农民的消费方式也在不断改变,他们开始接触电子商务,进行网络消费。但是,目前农村还没有完备的物流配送渠道,无法形成高效的物流配送服务模式,不能满足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要求。城乡电子商务物流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 农村的交通环境较为落后,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网络不健全
由于新农村建设还处于初步阶段,集体农庄还未形成规模,当前我国农村人口分布较为分散。农村地域较为广阔,交通环境虽然得到改善,但是总体相对落后,且多数农村交通道路受损较为严重,处于欠维修状态,以致农村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网络发展缓慢,农村快递业发展相对落后。目前大部分的快递配送网络只覆盖到县级地区,乡镇仅有个别快递网店,村组目前极少布建快递网点,导致乡、镇、村组的快递很难到达,物流配送的上门服务在农村很难实现。很多物流公司不愿意送货上门,甚至不愿意承接县乡间的物流配送服务。目前,仅邮政的EMS和邮政小包、韵达快递基本覆盖了所有乡镇,其他个别快递公司仅在少数乡镇布建物流网点,农村消费者网购后很难享受到快捷的上门送货服务和售后服务。在电子商务环境下,消费者通过物流退货是网络零售极其普遍的现象,但是由于乡镇物流网点较少,城乡间的逆向物流存在较大问题,退货问题很难得到及时解决。
(二) 城乡电子商务物流信息技术较为落后
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飞速发展,网络也开始逐步走向农村。但是,农村从业人员的素质总体水平不高,网络和电脑的普及率非常低,农村信息化建设发展速度较慢,信息技术水平较低。农村还没有构建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管理和控制技术。另外,农民信息化观念较落后,对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程度较低,很难通过网络技术准确把握农产品销售的最佳时机。
(三) 城乡电子商务物流信息不对称,产品供需环节脱节
由于农村物流信息化建设较为落后,物流技术水平较为低下,城乡物流信息不对称,供需信息的扭曲,导致供应链的供需脱节,供应商有较大的供应风险和库存风险。而且,由于城乡交通设施条件较差,城乡间物流运输有较高的重复运输、对流运输、空驶率和返空率,导致运输过程中耽搁等现象常有发生,从而使得物流损耗较大,城乡物流配送的成本加大[13]。
(四) 城乡物流对接不畅
由于农村物流和城市物流的组织形式差异较大,城乡物流在组织空间、组织时间、组织结构等方面严重脱节。主要原因是:农村由于人口分散,地域广阔导致的物流较为分散,而城市物流相对较为集中;农村物流需求存在着季节性变化较大的现象,而城市物流需求较为持续和稳定;农村的物流经营主体的规模较小,而城市的物流经营主体规模较大等。以上因素导致城乡物流组织存在差异性,使城乡物流对接不顺畅。
(五) 农村的“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电子商务物流需求规模分散
农村人口较多,但大部分农民尚未接触过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农民的文化水平较低,有很多人处于文盲状态或者低教育水平,从知识结构上来讲他们很难进行网上购物,也很难参与电子商务。由于农村的消费市场尚未完全打开,农村的网络零售存在着消费订单较少而且分散的特点,网购订单密度较小,给农村的上门配送业务带来很大的不便,很多物流公司不愿铺设农村网点。此外,目前网络零售的“农产品进城”需求也较为分散,且需求量较低,无法形成区域性的大规模的消费订单,导致“农产品进城”的电子商务物流成本相对较高,无法形成农民自产自销的成本优势,直接影响着“农产品进城”的电子商务发展。
(一) 城乡物流配送一体化服务架构
城乡物流一体化是在结合城市和农村特点以及城市物流和农村物流特点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物流技术及其管理理念,对城市物流网络和农村物流网络进行系统的一体化整合,在整合的过程中寻求整体物流水平的提高和整体物流效益的最大化。城乡双向型物流一体化建设要破解城市物流与农村物流之间二元化化问题,破除城乡物流分隔和分离的现状,连接各个物流孤岛,使物流配送主体形成网络协同运作,获得城乡物流的协同效益。城乡电子商务的“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需要打破城乡“二元”的物流形态、建立城乡一体化物流配送网络,才能进一步促进城乡电子商务的协同发展和共同进步,促进城乡经济共同发展。城乡双向一体化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服务体系的架构如图1所示。
图1 城乡一体化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服务体系架构
(二) 城乡物流配送基础设施一体化
1. 完善城乡物流交通设施设备
城乡交通设施的完善建设是城乡经济发展的基础。城乡物流一体化发展的关键在于城乡间交通设施的衔接程度。城乡间物流的一体化建设需要对城乡干线道路、城市道路、乡镇公路及村村通公路等交通网络布局进行统一的物流交通网络规划。城乡交通设施建设是城乡物流发展的基础,只有通过完善城乡交通设施建设实现城乡物流的空间一体化,从而才能实现城市与农村各物流节点的有机衔接。
2. 加快乡村快递服务业发展速度,加强城乡末端配送一体化
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和农村生活水平的提升,农村的居民消费需求正在迅猛增长。乡镇的产品市场已经不能满足农民对于个性化多样化产品的需求。农村网络消费物流需求的不断增加将带动物流快递、城乡配送等新兴物流市场发展,从而促进农民的消费性物流需求规模进一步扩大。因此,我们要引进和发展一批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业,进一步加快农村物流网点的建设,并建立和完善面向城乡的双向物流配送体系。
(三) 城乡物流配送配套服务一体化
1. 加强城乡物流信息一体化建设
目前,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条形码技术、无线射频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物联网技术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从而加快了物流配送服务的发展。通过物联网技术的推广应用及时发布和更新物流信息,我们可构建一个全程可控、可溯、可视的新型物流配送体系,能确保物流信息的及时性、有效性和准确性,实现物流供需信息的高度共享,从而提升物流运作效率和服务质量,降低物流运作成本,进而实现农村物流和城市物流的无缝对接。
2. 城乡物流人才培训一体化
人才是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促进城乡电子商务物流一体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拥有兼具物流和电子商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在构建电子商务物流体系的过程,我们应培养一批具有农产品网络营销和物流专业知识背景,且熟悉市场规则的高素质人才,并建立和完善相关的初、中、高级人才的层级培养体系。在建设县―乡—镇的物流人才队伍时,要依据当地经济和物流业的发展需求,保持人才结构和数量的合理比例,并根据当地经济和物流的发展需要进行调整。
3. 充分利用公交班车网络实现配送
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工程的不断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建设对物流流通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同时,公共交通开始向农村延伸,农村公路运输业得到快速发展。农村物流配送服务业的发展要在建成城市物流中心、乡镇物流站、社区物流点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利用公交班车网络,实现城乡客运系统的货物配送业务,构建以县区镇客运站为主体的农村客运配送物流体系,并由相关的运输管理部门对物流体系进行监管。农村客运配送物流体系具有信息发布、客货运输、货物配送、费用结算和退货服务功能,因此我们可以打造一个“快递中心―城乡客运站―乡镇物流站―村组物流点”的城乡客运快递网络服务体系,实现物流配送服务的村组全覆盖。为了方便管理,对参与货物配送的线路班车加贴统一的物流托运标志,在配送货物时,由驾乘人员在托运单上签字确认,并由驾乘人员负责将货物运送到乡镇物流站和村组物流点,最后由乡镇物流站和村组物流点的物流工作人员进行门对门的货物配送服务。
[1] 刘静,李佳乐,刘常瑜.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带动农村经营新模式——基于江苏省“淘宝村”的案例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5(20):303―305.
[2] 刘利猛.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与物流在我国农村地区的协同发展研究[J].物流技术,2015(4):190―192.
[3] 史晓原.基于电子商务背景的农村市场物流配送研究[J].物流技术,2015(5):95―97.
[4] 万宝瑞.我国农村又将面临一次重大变革——“互联网+三农”调研与思考[J].农业经济问题,2015(8):6―9.
[5] 文龙光,潘立军.我国农村地区开展B to C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的新模式——基于区域客运班车系统的配送解决方案[J].运筹与管理,2011(3):199―203.
[6] 何梅芳.城乡一体化构架下推进连锁企业物流配送发展研究[J].物流技术,2014(5):59―61.
[7] 王晓洋.基于城乡一体化优化餐饮连锁企业原料配送物流业务外包[J].物流技术,2014(19):99―101.
[8] 卢美丽.基于城乡物流一体化的连锁经营配送网络优化研究[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2(22):71―78.
[9] 朱占峰.城乡一体化末端物流配送的路径分析[J].物流技术,2012(19):105―107.
[10] 朱占峰.基于TSP约束的城乡一体化物流配送体系的构建[J].物流技术,2011(5):63―66.
[11] 刘慧.基于城乡物流一体化的聊城物流园区建设规划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1.
[12] 刘燕.基于协同创新的城乡物流运营网络一体化研究[D].济南:济南大学,2014.
[13] 孙静.城乡统筹背景下农村物流运作模式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1.
[14] 孙美红.基于城乡一体化的农村配送成本分析与展望[J].农业展望,2012(6):56―58.
〔责任编辑 牛建兵〕
2016-01-30
河南省软科学研究项目(152400410039);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资助(2015-GH-053);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资助(2016-gh-112);河南省社科联调研课题(SKL-2015-519)
夏晗(1984―),女,河南驻马店人,讲师,硕士。
F252.24
A
1006−5261(2016)06−007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