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研究——以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为例

2016-11-17 03:30:16文桦
天中学刊 2016年6期
关键词:精品课程原理应用型

文桦



应用型本科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研究——以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为例

文桦

(黄淮学院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河南驻马店 463000)

目前高校精品课程建设中存在建设标准混乱、形式单一、脱离学生实际需求、更新率不高等问题。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宜采用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资源开发与建设方案,以工程案例教学为突破口,将相关知识点体现在具体教学案例中,将学习过程与实际工作过程密切结合起来。

应用型本科高校;精品课程;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基于计算机和互联网的课程资源共享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一项新任务,它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组织形式,搭建符合时代需求的课程教学平台。有学者提出,一所本科院校是否拥有一批受学生欢迎的高水平精品课程,已成为其能否成为合格本科院校的重要标志[1]。应用型本科教育是在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化教育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其教育目标和办学宗旨,是培养既符合社会需要也符合学生价值取向和职业需求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应用型本科院校要实现其人才培养目标,必须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强化专业建设和课程资源开发,而精品课程建设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载体[2]。本文拟以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为例,探讨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精品课程建设问题。

一、应用型高校精品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精品课程建设工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精品课程建设标准混乱,课程建设的水平较低,形式单一,缺乏个性化开发。课程建设中教师团队的素质决定着课程开发的水平,教师对精品课程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和对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与应用能力有限,导致课程建设的水平不能令人满意。

(2) 课程建设脱离学生的实际需求。课程建设应具有较强的典型性、职业性和开放性,但由于教师在课程建设过程中缺少充分的调研,没有广泛征求学生和行业专家的意见,从而导致课程建设脱离了学生的实际需求。

(3) 课程资源挖掘不够,更新率不高。“调查显示,精品课程网站一旦建成,只有两成的团队成员会经常访问和进行资源更新,剩下的或者是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时访问,或者根本就不访问,资源更新就更谈不上了。”[3]

二、课程资源开发与建设的思路及内容

精品课程建设必须从学生就业的实际工作岗位需要和学校的培养目标这两个维度予以整体设计,充分体现应用型本科课程的共享性、地方性、应用性和精品性。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精品课程建设中,应根据课程的性质和特点灵活选择方案。对于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来讲,宜采用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方案。所谓工作过程,是指个体“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4]。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强调以工程案例教学为突破口,结合教学任务组织教学内容,将相关知识点在具体教学案例中体现出来,并在实施中将学习过程与实际工作过程紧密结合。

课程建设包括课程体系建设和单门课程的建设。课程体系建设要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学校的办学特色进行课程组合,具体课程的建设也应该考虑课程之间的关联性。在课程资源开发与建设工作中,高校必须注重教师团队建设,结构合理的教师团队是课程建设的首要保障;教师必须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需求建构教学内容,结合实际教学目标制定教学大纲,编写符合大纲要求的校本教材,精选教学案例并制作高水平的教学课件;教师应关注学术前沿动态,将科研项目作为课程资源的有机成分,构建内容丰富的学习与应用拓展资源平台。如图1所示,精品课程资源可分为基本资源和拓展资源两大部分,其中基本资源应包括课程概况和核心资源。在精品课程的核心资源建设中,应依据“强化实践、项目驱动、工作过程系统化案例教学”的课程建设原则,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强调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应合理处理经典理论与现代科技发展的关系,及时把学科最新研究成果和教学改革成果引入教学;应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紧密结合,重视实验、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图1 课程资源建设的主要内容

三、“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资源开发与建设实践

以下以黄淮学院“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资源开发与建设实践为例,探讨应用型高校精品课程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一) 制定特色鲜明的课程资源开发建设标准,提高教师团队的课程建设意识和课程开发能力

目前,大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精品课程建设缺乏规范化的建设标准,有的只是简单地将教学内容甚至教材内容搬到网上而已。精品课程资源应集名家的教育思想与教学经验、高效的教学工具与精品学习资料等于一体。谢耀辉认为:“精品课程建设要求配备一支专业素质高、信息素养强的一流教学团队。这支队伍要能满足教学需要,就需具备较高的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合理的知识结构、学源结构、学历结构和年龄结构。”[5]孔令强等人提出:“要按一定比例配备辅导教师和实验教师,鼓励博士研究生参加精品课程建设。”[6]因此,我们在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资源开发中,首先组建了知识结构、学源结构、学历结构和年龄结构比较合理的教学团队。该教学团队含教授1人、副教授4人、讲师2人、助教1人,其中博士1人,硕士7人。从知识结构和学缘结构上看,该教学团队包含研究方向分别为电子技术、控制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主讲教师3人,具有企业工作经历和工程开发经验的专职实验师1人,具有较强的大学生科技制作指导能力的兼职实验教师4人。团队成员不但通过外出学习等形式接受先进教育教学理念,还通过学校组织的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平台应用技术培训,显著提高了课程资源开发能力。团队成员通过企业调研、市场调查、毕业生反馈、专家咨询等手段,在深入分析就业岗位群知识结构和素质结构需求的基础上,制定了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资源开发标准,在教学案例、教学课件、必读文献等方面给出了详细的建设标准。

(二) 强化实践,以项目为引导,以案例为依托进行课程建设

经过深入的企业实地考察,通过对电子科学与技术相关工作岗位和专业人才职业能力需求的调研分析,我们确定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突出应用、强化实践、注重能力培养的课程建设指导思想,将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分为单片机最小系统构建、灯光控制设计、智能交通信号灯设计、方波发生器和电子时钟设计、电子密码锁设计、数字电压表设计等教学项目。每个教学项目都包含多个基于现实案例的子任务,并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将该课程所包含的单片机组成原理、硬件结构、指令系统和系统拓展、系统开发方法等内容重新组合,以项目为引领,以案例为突破口,围绕课程目标组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和学习效果评估方式,着力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意识。

(三) 构建多角度、立体化的网络平台

精品课程建设应基于校园网建立具有创新空间、自学空间、理论空间、实训空间和虚拟仿真空间的立体化课程资源网络平台。黄淮学院“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资源开发与建设的实践表明,课程资源网络平台上不但要有课程概况、课程大纲、电子教案、教学课件、学习指导、重点与难点分析、习题解答、教学录像、实训与实验指导等基本资源,还应有试题库、典型例题精解、行业标准、案例分析等丰富的拓展资源,并提供在线答疑、网上作业批改、在线测试、知识链接等功能。例如,建立周立功单片机、单片机之家等知名单片机网站的链接,有利于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 注重课程资源管理

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精品课程建设应与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紧密结合起来,建立基于信息技术的有效管理模式。黄淮学院在2014年提出了基于云平台的课程资源开发理念,设立了100门合格课程和50门优质课程建设目标,建立了课程资源平台管理机构,制定了相应的管理措施,并要求教师根据教学需要不断更新课程资源。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在2015年通过黄淮学院合格课程验收,并被确定为优质课程建设项目,目前课程教学团队已基本完成优质课程建设的基础工作,今后还要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与建议不断充实、优化和完善教学资源。

综上,在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的精品课程建设中,应从职业岗位对专业人才能力的要求出发,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突出应用、强化实践、注重能力培养的课程建设指导思想,将单片机的组成原理、结构、指令系统等内容重新组合,以教学案例为中心组织教学资源;应将学生和教师的研究成果引入课程资源平台,搭建立体化、多元化、动态化的网络教学空间。此外,在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的教学中,应把案例教学与任务驱动式教学紧密结合起来,着力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逐渐增强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应优化和完善实验教学评价方式,将学习主动性和实践能力及项目完成情况纳入课程考核范畴。

参考文献:

[1] 孟令勇.高校精品课程建设措施研究[J].石家庄学院学报,2009(2):101―104.

[2] 孙新波,査慧.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研究综述[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2):162―165.

[3] 李桂荣,康霞,戎来.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的现状与创新思路[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8):146―150.

[4] 姜大源.论高职教育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0):35―39.

[5] 谢耀辉.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校精品课程建设与管理模式研究[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40―46.

[6] 孔令强,尹超,于萍.精品课程建设及实现途径的探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237―239.

〔责任编辑 张继金〕

2016-02-29

黄淮学院校级教改项目(2014XJGLX0302)

文桦(1969―),女,河南驻马店人,副教授,硕士。

G642.3

A

1006−5261(2016)06−0145−03

猜你喜欢
精品课程原理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辽宁丝绸(2022年1期)2022-03-29 00:59:06
了解咳嗽祛痰原理,有效维护健康
保健医苑(2020年1期)2020-07-27 01:58:18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平均场正倒向随机控制系统的最大值原理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化学反应原理全解读
通信原理教学改革探索
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认识与思考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现代企业(2015年5期)2015-02-28 18:50:43
浅析《Photoshop》精品课程开发及网站建设
河南科技(2014年16期)2014-02-27 14:1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