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创新教育与创新素质的研究

2016-02-13 11:50:17于文祥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创新素质教学方法改革创新教育

于文祥

(天津市机电工艺学院,天津 300350)



学校创新教育与创新素质的研究

于文祥

(天津市机电工艺学院,天津300350)

摘要:新的经济环境,必然需要有更多的与之相适应的人才。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更要求新时代的人才应具备灵活的思维方式和持续的创新精神。为了培养这样的人才,在新环境下学校就应该形成一套全新的教育体系。

关键词:学校;创新教育;创新素质;教学方法改革

现阶段,一个以知识产业为主体的知识经济正在形成完善,知识经济是以创造性人才资源为依托的经济,它对人才的要求是:有比较宽厚的基础科学知识和创造才能;有善于抓住机遇,跟踪、占领科技发展前沿的能力;有迅速适应变化的思维方式和创新精神;有预测重大发展趋势及其影响的能力。我国科学界的有识之士指出:“通过学习别国的技术和经验而赶上发达国家的难度将加大,‘后发优势’的作用将减弱,一个缺少科学储备和创新能力的国家不仅将失去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和国内市场的竞争优势,而且将失去知识经济带来的机遇。”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经济对人才的需求,使我国的教育事业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挑战,也面临着改革发展的难得机遇。

创新素质是一种综合性的素质,是知、情、意的统一体,主要包括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个性等几个方面,涉及到思想道德因素、智能因素、技能技巧因素、心理品质因素等多方面,就培养的过程看也应有明显的层次性,因此说创新素质的结构是多维的。在创新素质的几个方面中,又以创新精神的培养尤为重要。因为创新精神是创新活动的思想动力,有了创新精神才能启动创新思维,才能抓住创新机遇,才能产生创新方法。因此,在提到创新素质时,人们往往首先提到创新精神。

把培养创新素质列为素质教育的重点是教育领域一场深刻的革命,它涉及到教育观念的深刻转变,涉及到教育管理体制的变革,涉及到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试制度和学生评价方法等多方面的改革。又由于创新素质的多维结构,创新素质的培养又有待于教育、教学等多方的努力,需要学校、社会、家庭教育的密切配合。因此培养创新素质需要形成一种与之相适应的全方位的教育体系,也就是创新教育体系。

创新教育体系的形成与健全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一种优秀素质的培养是要依托于一种良好的教育环境的。于是,对于创新教育体系的研究我认为是很重要的。我觉得应从以下几方面对这个问题进行探究。

一、形成有利于发展创新教育的环境

这里所说的环境一是指教师实施创新教育所需的工作环境,二是指学生创新素质成长所需的课堂环境,也可称之为课堂氛围。

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需要有一个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也可称为教学氛围。如果学生时时担心自己在学习中的“标新立异”会受到指责,如果教师以学生在思想上的绝对顺从为评价学生的标准,那么学生的个性就会受到压抑,而个性的自由发展又绝对是创新素质成长重要条件。和成年人相比,青少年的情感更加脆弱,他们心灵深处的创造性火花也更需要得到我们的格外珍惜,因此,营造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就是十分必要的。

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一是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即使是对教科书中的已有结论也可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对学生独辟蹊径的创见更要给予热情、充分的褒奖。二是应允许学生对教师说“不”,允许学生与教师平等的讨论甚至是争论问题,允许学生暂时保留自己与教师不同的看法。三是要培养学生在创新方面的自信心,应使学生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创新潜质的存在,意识到自己的创造性完全可以达到和超过教师,使学生对教师信任但不迷信。四是对学生的见解一般不简单地用“是”、“否”作出结论,对基本错误的见解也要注意肯定其见解中的合理成分,对师生有争议的见解更要注意延缓判断。教师对问题下结论时注意避免简单化、绝对化,对一些带有开放性结论的问题更是如此。五是不要用大量强制性的、简单重复性的作业占据学生的所有课下学习时间,留作业应有一定的弹性、可选择性,要给学生创造性地学习、个性特长的发挥留有足够的时间。六是对学生要有宽容的态度,学生害怕犯错误的心理是影响其创造性发挥的最大障碍,所以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失误教师应持一种宽容的态度,对学生在创新的努力中出现的失误更要给予鼓励。

二、建设一支适应创新教育需要的教师队伍

教师直接担负着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工作,但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来说这项工作是比较陌生的,从目前的现状看,不少教师的教育思想还不能完全适应这一工作的需要。因此,建设一支适应创新教育需要的教师队伍是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创新教育要求教师具备以下条件:一是深刻理解创新教育的重大意义,在培养学生创新素质上要有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二是在培养学生创新素质方面要树立“人人可以为尧舜”的观念。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几乎所有的人都有创造的潜质,教育工作者完全能够发现、挖掘、激发这种潜质,并予以强化、提升,这种努力应是面对每一个受教育者的。三是具有民主的教学观念,教学民主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阳光、雨露和土壤。教师具有民主的教育观念,才能与学生建立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才能营造创新的氛围,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四是勇于进行教学创新,为学生树立创新楷模。教师是学生认知活动的最直接的模仿者和学习对象,教师的思想意识、教学风格、思维方式对学生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有统计表明,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的一半以上是由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和其他科学精英培养出来的,他们普遍认为,导师们对他们的影响重要的不是传授了多少知识,而是导师们创造性思考、探索式工作的示范作用。五是明确自己在培养创新素质方面担负的具体任务,掌握中等教育阶段培养创新素质的内容、目标、方法、途径。六是具有开放的人格空间和良好的宽广的胸怀。教师应乐观自信,兴趣广泛,乐于接受新观念、新事物,敢于向传统观念挑战,不怕挫折和失败。七是有宽厚的专业理论基础、合理的知识结构、开阔的知识视野,能自觉进行知识更新,关注了解科学发展的新趋势和新成果。

建设适应教育创新需要的教师队伍,首要的工作是实现教育观念的转变,但实现教育观念的转变将要经历一个十分艰难的过程,要克服重重阻力。第一,教育工作者们无论是在学生时代还是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后所接受的教育中,创新精神、创新思维的培养一直是较薄弱的一环,也就是说,在创新素质方面我们教师也是“先天不足”的。第二,一些教育工作者现在还缺乏真正的反思的勇气和理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一份报告中指出:“教育可以培养创造性,也可以扼杀创造性”。这个问题在我国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思想和实践中又显得比较突出。目前我国的教育传统中存在的重收敛思维轻发散思维、重统一规范轻个性发展、重知识传授轻知识创新等弊端还比较严重,不解决这些问题,创新素质的培养就无从谈起,中华民族将为此付出无法承受的巨大代价。

另外,我们对现行学校教育体制整体性的局限性的研究和批判可能还远远不够。现行的学校教育是伴随着现代化大生产出现的,它讲究办学的规模效应,重视传授知识的效率,重视规范和统一的要求,课程计划整齐划一,这在很长一段时期里适应了工业经济发展的需要。但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随着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现行学校教育忽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忽视学生情感、智力开发、人才培养标准和模式单一等弊端日益显露出来,因此,我们要以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的伟大战略构想为理论武器,从整体上对现行的教育体制进行重新审视。

三、对课堂教学进行整体性的改革

应该说,目前的课堂教学经过多年来的努力,在知识的传授、一般智能的培养、技能的训练等方面的功能已日臻成熟,但在发展学生创新素质这个新任务面前,目前的课堂教学则显得有些束手无策。用传统的课堂教学这个“老瓶”来装创新素质培养这瓶“新酒”的努力是徒劳的,为适应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需要,必须对现有的课堂教学的内容、手段进行大胆、深刻的改革。

在《机械基础》课程中,“液压元件”是比较关键的一章,在教学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其中要将三十多个液压元件的结构和图形符号,课时为6至8个学时。要在这样短的时间内讲述这一章内容并使学生掌握,困难相当大:一是学生识图能力差。二是从刚性原件到液压元件,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和分析问题的角度发生变化。针对这些情况,我试图改变教学方法,以期通过教学方法的改变,使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理解并掌握这一章内容。于是,我选择了两个进度一致,学生人数相差不多、基础知识水平相近的班级,分别采用传统教法和改进教法进行了试验。

1班(传统教法):识图——结构——工作原理——图形符号——记忆图形符号。

2班(改进教法):图形符号——记忆图形符号——工作原理——识图——结构(印证图形符号)。

通过教学实践,我观察到:采用传统教法的1班在接受了一个相对复杂的机械视图所表现出的结构图形后,再记忆图形符号,则图形符号在其记忆中的烙印并不深刻,教学目的没有达到。对复杂图形的理解障碍,使学生产生了对接受新知识的畏惧心理,阻碍了学生掌握知识的进取心,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不高,而且这种讲法不符合由易到难的认知过程。

2班因为事先有意识地强化了对图形符号的记忆,用图形符号解释液压元件的工作原理,并通过识图讲解液压元件的结构,验证图形符号,使学生对液压元件的图形符号记忆非常清晰,符号名称朗朗上口,而且对液压元件结构机械视图的理解又加深了对图形符号的记忆和掌握,教学目的得以实现,教学效果较好。这种讲法也符合由易到难的认知过程。

事实证明,对课堂教学进行整体性的改革,采用新的教学方法,能够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学目的得以实现。

四、形成激励学生创新素质发展的考试方法

现行的考试方法存在诸多弊端,这已是不争的现实。当我们从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角度审视现行的考试方法时,更痛感其弊端之严重。现行考试的内容比较片面,过于偏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核而忽视对能力尤其是对自学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核,在对知识的考核中又过于重视对知识的严密性、精确性、熟练性的考核;考试形式比较单一,沿袭多年一成不变的笔答式闭卷考试几乎成了普遍性采用的“杀手锏”;考试评分标准过于刻板、划一,过于重视最后的得数、结论。在现行的考试中教与学、命题者与答卷者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化,命题者的立足点往往是如何筛选学生、如何规范学生甚至是如何难倒学生、教训学生,常常在有意无意中伤害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创造性。而在学生心目中,考试是令人生畏的,冷酷无情的又无可奈何的一部机器。在这部机器面前,学生只能“削足适履”,无条件的去适应它,而个性特长的发挥、创造性的发挥多成了“非分”之想。

众所周知,考试是教与学的“指挥棒”,起着导向的作用。但十分令人遗憾的是,这个指挥棒有诸多“误导”之嫌,更令人遗憾的是,考试方法的改革在整个教学改革中明显的滞后,不少教育工作者把考试方法的改革视为不可触及的高压线。考试方法改革的滞后是不少学校教育改革举步维艰的重要原因,考试方法的落后成了创新教育的一只拦路虎。

鉴于上述分析,笔者认为落实创新素质培养的目标,考试方法的改革必须先行,既使是充分考虑循序渐进的原则,以下改革方案在近期也是可行的。

一是一些考试可采用不计分数的诊断性考试方式。这样。可使教师和学生从分数的重压下得到相对的解放,更多的直接去考虑教与学的利弊得失,也有利于创设培养创新素质的环境。二是减少标准化题目的比重。标准化题目固然有其特有的功能和存在的必要,但目前标准化题目使用过多过滥则严重压抑了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思维的发挥,使学生的思维严格限制在一个狭小的范围里,使学习走向刻板化、僵化。三是改变计分方式。使计分方式“粗化”,使分数在教师和学生的心目中“淡化”,使师生在教育创新中获得相对的心理安全感。四是改变评分标准,扩大“过程分”的比重,对有创见和有创新成分的答案给予加分,而且加分的幅度是足够大,以充分起到激励和导向的作用。五是改革命题方法,如:设计一题多解题目(必须做出多解才给满分)考核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设计“偏题”题目,使学生充分展示其创造性想象力和知识运用能力;增设选作题目,使学生学习上的特长得以更充分的发挥;涉及提供陈述性知识而考核程序性知识的题目或提供知识考核逻辑关系的题目,引导学生重视思维能力的提高。通过改革考试方式,可以锻炼学生的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出学生的创新素质。

参考文献:

[1]俞仲文,刘守义等.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实践教学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Research on the College Innovative Education and Innovative Quality

YU Wen-xiang

(TianjinInstituteofMechanicalandElectricalTechnology,Tianjin, 300350)

Abstract:The new economic environment definitely requires more personnel suitable with i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tific technology requires the personnel of the new era to be equipped with flexible way of thinking and persistent innovative spirit. In order to cultivate those personnel, the colleges shall form a brand-new education system in the new environment.

Key words:college; innovative education; innovative quality; teaching method reform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82X(2016)02-0037-04

作者简介:于文祥(1959-),男,天津市人,天津市机电工艺学院讲师,大学本科,主要从事教育教学管理工作。

收稿日期:2015-06-09

猜你喜欢
创新素质教学方法改革创新教育
新课改下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功效研究
未来英才(2016年1期)2016-12-26 18:10:02
创新教育在大学成功素质教育中的实施
生物活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实践研究
中级财务会计教学方法改革研究
军用建筑机械维修人才培养实践与探索
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模式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35期)2016-12-12 11:41:42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
科技视界(2016年18期)2016-11-03 00:31:41
创新当前中学体育创新教育模式
体育时空(2016年8期)2016-10-25 19:41:48
小学数学创新教育开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