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琳
(天津交通职业学院,天津 300110)
高校信息化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朱琳
(天津交通职业学院,天津300110)
摘要:随着信息化教学的发展,互联网技术的广泛普及,在线学习、网络教学平台等现代化的远程教学手段逐渐被高职院校所接受并应用。如何利用信息化教学建设出既适合学生学习与教师授课需求,又能体现自身专业课程特色的课程,则成为了广大院校与教育从业者共同思考的话题。文章在分析了高校信息化教学的意义、要求以及指出目前在高等职业院校中信息化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的基础上,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关解决对策。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对策
信息化教学是指以现代化信息技术为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将新的教学手段与信息化教学方式引入课堂,为学生提供新的学习方法与新的解题思路。改变原有的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面对面讲授课程的教学模式,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信息技术更多的融入传统课堂,比如:手机APP、网络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多媒体技术等,将课堂不再死气沉沉,能够更加丰富与充实,信息化教学模式不断激发并促进网络教学模式。
一、高校信息化教学的意义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互动学习等方面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手段的引入,更加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本能,所以在当前的信息环境下,高校以学生为信息化教学研究的主体是非常有意义的。
信息技术在教学内容上,能够使教学内容达到层次分明、动态和可视化。方便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和地点学习。需要鼓励教师帮助学生参加小组活动和真实性案例讨论。教学组织离不开教育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双重要求下,学习内容包括参加小组活动和真实性仿真教学项目。重视能力目标的培养,始终将教学目标放在能力目标的培养上。这就要求在学习的时间和地点上进行重新的规划设计,不要按照原有的传统上课模式,按照设定好的教学内容,灵活运用教学手段、科学的安排教学组织。
因此,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将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引入到课堂中来,一方面可以提升任课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本能。随着教学手段的发展,信息技术的进步,信息化教学在教学中会越来越广泛的得到普及与运用,因此,如何更好地、更科学的利用信息技术为学校、为学生提供教学服务,提升教学质量,这势必将成为广大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入认真探究的课题。
二、高校信息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信息化教学逐步被高等职业院校所接受,信息化教学的水平也逐渐提升。,虽然在能在一定程度上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做到让课程丰富,但其存在的诸多问题。
比如:很多院校不能将自己的信息化课程建设将企业与行业的需求相连接,没有做到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与行业代表性企业紧密合作,开发和设计真实的教学与实践项目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不能忽视的。
(一)对信息化教学的理解存在欠缺
现代化的信息化教学不仅仅局限于部分学校所认知的仅仅是利用互联网来进行查阅资料,简简单单的利用电脑播放视频,剪辑照片,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特别是有些院校对于信息化教学的认识比较肤浅,理解有些偏颇,对信息化教学的总体规划缺乏宏观把控,对信息化教学机构的管理不到位,方法与手段不明确。从而影响了高等院校的教学质量。
如何正确又恰当的利用信息化技术、突出教学效果、合理的运用信息化手段都是搞好信息化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这里容易出现两个极端:一个是盲目追求信息化,让学生全程自主学习,找资料、找素材,不管重点难点统统让学生自己掌握,丢失了教师应尽的义务。另一个就是一些任课老师依然沉浸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依然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讲多少,学生听多少,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得信息化教学不能很好的开展。当然,还有一些老师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把一些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并不适合利用多媒体、视频等等信息化手段的内容生搬硬套上信息化,这有违信息化教学的初衷,既浪费教学资源也使得学生不能很好的掌握教学内容。比如:在健美操课上,任课教师让学生练习形体动作,一遍一遍的播放视频,帮助学生进行训练。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形体训练完全可以利用镜子对照学习来矫正自身动作,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内容。
(二)缺乏对学生学习状态的深入调查
部分高校的有些教师在对课程进行信息化改革前,并没有对授课对象就是自己的学生进行深入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状况调查,仅仅依靠于已经制定好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进程表,分析学生的前序课程和后序课程,查看学生是否已经学习过《计算机应用基础》等其他计算机类和信息类课程,粗略估计学生学习以及接受信息化的能力。
这之后在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采用信息化教学,发扬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就会造成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有些采用信息化教学的教师为了让学生自己学习,会布置一些功课让学生在课前自己上网找学习资料,学生只能依靠百度等搜索工具来获得相应信息,如果老师仅仅依靠学生的搜索能力来推断学生的网络学习能力,那结果就会造成学生沉浸在网络信息中,花费大量宝贵时间和流量来搜索,忽略了学习的目的和学习内容,达不到之前预定的学习任务。故而,忽略对学生的学习状态的了解,那么教学内容的讲授就会困难,教学目标很难实现。
(三)资源简单罗列,缺乏互动环节
在如今的诸多网络学习平台中,许多院校都逐渐接受对教学信息化,授课现代化的教学理念,但在实际的教学平台中,其设计等环节都有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譬如:在平台框架结构中层次混乱,对教学资源一味的追求数量,仅仅是将资源简单的罗列,上传到平台,缺乏对资源内容的梳理,网络课程目标僵化。除此之外,缺乏互动环节,教学信息化的主要目标就是希望能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简单的在线浏览等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需要的是同学间、师生间线上与线下的诸多互动。比如在线考试环节的加入,就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平台中自我检测知识的掌握程度等。
(四)缺乏教学实践
在平时的教学环节,仅仅是教师把书本的知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呈现给学生,往往忽略了企业实际的技术、知识和对人才的需要。只有将课堂中的知识与企业实际操作紧密结合,将企业的资料、案例在课堂中大量展示并学习,才能在学生毕业之后进入企业实现零对接。在工作岗位上顺利工作,为社会创造更大效益。
(五)信息资源建设欠缺协调机制
信息化教学的基础是信息化资源建设,而其中的重点则是信息化教学的教育工作。然而,现实情况是国家对信息化学习资源到目前都没有建立相对完善和全面的广泛认可的统一标准,造成全国各地的教育部门和各高校各自推行、实施自己认为的信息化建设,这就会造成资源重复、资源浪费,造成没有必要的损失;当然这里肯定有像是专利等各种技术层面的保密、资源不能随意泄漏的原因,但由于资源不能共享,就会造成同地域或者同专业领域缺乏合作、协商,不能很好的使得资源最大化,资源得不到最好的利用,造成人、财、力的多重浪费。此外,由于我国在国家层面上,缺乏强有力的由教育部门出面的协调和指挥,就造成信息化教学在高等院校尤其是高等职业院校的知名度、推广力、执行力、实施率都不足,达不到教学目标,使学生不能获益。
三、高校信息化教学的对策
面对高等职业院校信息化进程的加快,突出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我们应适当的采取相应对策来应对。第一:对信息化教学教学的认知要加深;第二:逐步建设学生、教师的信息化教学的评价和检查机制;第三:加强师资建设投入和信息化教学经费的提升。除此之外,我们还应做好如下几项工作。
(一)加强学习资源建设
高等职业院校的信息化教学的推动过程中,学生、老师是两个重要的参与者。任课教师作为传授知识的主要载体,不仅在情感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也可以将自身掌握的行业经验转化为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凸显教学智慧。对于教学资源的学习,需要将具体的知识资源转化为任课教师所讲授的学习资源里面的智慧资源,这才能发挥学生与教师的主观能动性的群体智慧,共享智慧资源。
知识资源在信息化教学中绝不仅仅局限于书籍、报刊等纸质印刷品。其他的学习资源还包括数字化的材料,一种为与纸质教材配套的音像教材,比如配套的ppt课件、录音录像资料等;还有一种为电子版的教学软件,这是指利用计算机这个媒介作为编制多媒体教材的各种教学软件,利用配套的教学软件来进行授课。另一种为电子版教材,比如讲纸质版教材通过扫描等方式将教材等将信息、材料作为资料进行存储。其次,还有一些包括音像教材和网络课程的建设。音像教材包括一些光盘CD等。网络课程的建设包括一些可以进行通过网上教育资源库、教育网站来进行学生间、学生与老师间的互动交流与学习。
智慧资源指的是任课教师在信息化教学的过程中作为教学的先行者,先行组织和安排学生来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将与之前传统的授课方式有所不同,不再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说学生做的老套路,而是能更多的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
而学生不再单单是单独的学习,更注重学生间的协作,协作间以任务为驱动,教师在教学中布置小组讨论、完成的任务,小组间互相讨论自主学习,通过协作来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采用头脑风暴法来激活学生们的固有思维,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头脑风暴法中,应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针,利用教材、课件指引学生来主动学习,激发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动性,将信息资源充分共享,让学生在课上、课下充分利用配套的专业软件来帮助自己更好的了解专业知识。只有将上述的种种教学资源充分运用得当,才能让学生感受到真正的学习资源,高等职业学院的信息化教学才能更好的得到普及与推广。
(二)教学信息化要注重以学为本
高等职业学院的信息化教学主要的系统设计可以分为: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设计以及以学生学习为主的学习设计、师生结合的教学系统设计。
以学生学习为主体的学习系统中,学校的教育工作者要创造合适的、科学的学习环境来为学生学习提供便利,秉承以学生为主体的设计思路。在教学环境的创建中,为学生提供的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要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升对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设计。这样利用自主学习,方能更好的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更加有效的促进学习。
(三)提高老师信息化水平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高等职业教师,应该做到与时俱进,坚持学习,不仅是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与技术,更要学习心得教学理念,了解信息化教学的深层内涵,在现实的教育教学中不断总结、吸取经验,并且在任课前利用小组讨论或者测试等方法来深入了解授课对象即所教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所学课程,对自己将要进行的信息化教学进行充分的调研。为的是对学生的真实水平有一个确切的掌握,从而使得授课方式能得到广大同学的认同。此外,任课教师还应对自己授课时的教学设备和教学环境有着充分的了解,从而能够在授课时能利用不同的教学设备展现已准备好的教学内容,做到丰富和科学性。
(四)学生及时反馈学习信息
在信息化大浪潮中,高等院校在进行信息化教学中,老师会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但以学生为授课对象即教学主体,则是信息化的必然。在进行信息化教学过程中,尤其是信息化教学的起步阶段,更应该要求学生及时反馈学习信息和学习困难。比如:在任课老师授课前会要求学生自行在网上搜索第二天的知识、信息,但是学生可能在查找信息过程中会产生各种问题,甚至沉浸在网络信息里无法提炼、概括、总结,甚至抓不到重点,浪费时间。这就需要任课教师与学生及时沟通,学生也要及时反馈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与老师多进行有效的沟通,方便老师在上课过程中将不明白和易混淆的信息点解释清楚,方便下次搜索、从而真正的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有效的学习。学生要在学习过程中将自己所学的知识与教师所讲所授能做到充分有效的结合与运用,及时调整学习方法、不断反思从而提升自己的自学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等职业学院的信息化教学是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日常的教学中,以学生为根本,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目标是在信息化的教学情境中,利用科学化的信息技术来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逐步掌握自主学习的能力,秉承“以学为本”的教学理念,逐步做到以下要求与目标:首先:要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其次,“以任务为导向”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带着问题、任务来采用协作、互助式学习方式,打造任务情境,个性化学习,最终得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与结论。再次,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交流的过程,学生们可以进行共享、协作学习,一起面对问题解决问题,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让学习过程具有创造性与独创性。
参考文献:
[1]李亚楠.论文科类微课程的资源建设方式[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5,(10).
[2]田军.浅析学教并重的网络教学模式[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5,(04).
[3]武生荣,马启龙.论信息化教学策略和方法[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5,(07).
[4]谢芳,刘翠萍,邓英,卢亚萍.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比较分析[J].职业技术,2015,(04).
[5]吴文俊.关于职校信息化教学的几点思考[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4,(12).
[6]周晶.以应用为导向的信息化教学管理体系[J].教育教学论坛,2014,(38).
[7]王于志.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品牌,2015,(03).
[8]王晓玲.浅谈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思考和实践[J].中国市场,2015,(07).
[9]王保成.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的策略[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6).
[10]潘玉辰.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信息化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4,(31).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Information-based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ZHU Lin
(TianjinTransportationVocationalCollege,Tianjin, 300110)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based teaching and the widespread of internet technology, online study, web-based teaching platform and other modern distance teaching methods are accepted and applied graduall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ow to utilize information teaching to construct curriculums which are appropriate for learning and teaching and in the meanwhile present their distinct specialty characteristics has become the issue commonly discussed among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and education professional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ignificance and requirements of information-based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points out many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information-based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further on such basis puts forward related countermeasures for those problems.
Key words:information-based; teaching; countermeasure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82X(2016)02-0008-05
作者简介:朱琳(1989-),女,天津人,天津交通职业学院助教,硕士,主要从事国际贸易、国际物流与货运代理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和教学管理工作。
收稿日期:2015-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