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瑞星
(呼和浩特职业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51)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旅游管理教学改革
——旅游高校与酒店业的人才对接问题研究
张瑞星
(呼和浩特职业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51)
[摘要]在高校教育改革深入实施的背景下,高校旅游管理教学逐步明确了应用型人才培养及就业导向性教学模式及思路,在旅游管理及酒店管理专项人才的培养上收到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从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供给情况看,旅游高校与酒店业人才需求之间仍存在一定的矛盾,需要在人才对接上更加明确具体。本文立足旅游管理教学改革及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对旅游高校和酒店业的人才对接问题进行分析探究。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人才对接
现阶段,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第三产业,如酒店业也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进步发展,与此同时,酒店业之间的人才竞争也渐趋激烈。旅游高校中的旅游管理教学是为酒店等社会企业培养专门高素质管理人才的重要途径,在旅游管理教学改革推行实施的背景下,立足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旅游高校与酒店业人才对接问题就尤显重要。
(一)旅游高校与酒店业人才对接现状
旅游高校中的旅游教学管理侧重培养旅游管理及酒店管理高级专业人才,具有极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属性,而从酒店业发展过程看,其发展的主要助推力就是酒店业管理人才。因此,旅游高校与酒店业人才对接能够顺畅而富有针对性就显得至关重要。纵观旅游高校与酒店业人才对接现状,其中主要呈现出以下几点问题和不足:首先,从旅游高校培养的酒店业初级、中级及高级管理人才数量上看,其尚难以匹配我国酒店业市场对酒店各级管理人才的需求,使得旅游高校酒店管理人才供给与酒店业管理人才需求之间存在较大的缺口。其次,从旅游高校酒店管理人才的培养质量上看,初级及中级酒店管理人才层次占比较大,酒店业高级管理人才较为匮乏,而在酒店管理人才的素质能力上看,受制于高校旅游管理教学模式及旅游管理教学师资队伍能力水平等因素制约,能够直接上岗就业的管理人才占比较小,因此,酒店企业如再进行后续的人力培训,会增大酒店运营的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
(二)现阶段酒店业管理人才需求分析
从我国酒店业对旅游高校酒店管理人才的需求方面看,主要体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第一,随着全球旅游市场的深化,同步带动了酒店行业的蓬勃发展,我国近些年举办的一些国家赛事和活动,如奥运会、世博会、亚运会等极大地拉动了酒店业的发展。与此同时,酒店业基于旅游管理人才的需求大幅提升,旅游管理与酒店业亟需做好人才衔接。第二,酒店业人才需求构成中,对中级及高级酒店管理人才的需求占据较大比重,初级酒店管理人才及基层酒店服务人员需求相对容易得到满足,而中级及高级酒店管理人才既要达到较高的管理水平,又要在个体素质能力上表现突出,即应具有优秀的语言沟通能力、全面的协调处理能力、较强的创新思维能力,这些人才需求标准也对旅游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第三,酒店业管理人才较为注重及青睐管理人员的管理经验及管理年限,并为各层次的管理人员制定了较为明确、清晰的职业晋升规划。作为培养酒店管理人才的旅游高校而言,若其仅将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当做人才“流水工程”,不给予学生充足的管理实践及实习演练,一方面无法匹配及满足酒店业对管理人才管理水平层次的要求,另一方面也阻碍学生个体的职业可持续性发展。
从旅游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人才培养现状及酒店业人才需求分析可知,现阶段旅游高校培养出的旅游管理人才在素质能力、管理层次上与酒店业人才需求之间尚存在一定的差距。立足高校旅游管理教学改革背景,秉持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总结梳理提高旅游高校与酒店业人才对接质量的相关要点:
(一)深化高校旅游管理教学改革,树立应用型及就业导向性人才培养理念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具有极强的专业性和应用性,涉及到较为广泛的学科内容,是一种融合了多种学科的综合性教育课程。在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生源数量及规模不断扩展的背景下,要提高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效果,应紧跟高校旅游管理教学改革趋势,着重做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计优化。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应遵循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念,针对酒店业管理人才的需求状况,在做好人才需求层次调研的基础上,优化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计。纵观我国高校旅游管理人才培养质量不高,人才产出与人才使用不相匹配等现象,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在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上脱离了酒店业对相应管理人才的需求实际,没有以市场人才需求为主要参考标准来设置教学课程。为解决这一问题,高校旅游管理教学管理部门应对酒店业发展趋势及前景加以前瞻预测,对其基于酒店管理人才能力要求加以调查分析,然后着力围绕高校旅游管理课程设计,合理分配基础教学、实践教学、上岗实习的教学比重及内容模块,从而建构起科学合理而又紧贴酒店业人才需求规律的教学课程体系。在建立并逐步完善高校旅游管理教学课程设计体系后,针对各部分的教学内容,要以应用型及就业导向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在教学内容中融入酒店管理的业务流程,并对教学内容进行动态补充扩展,最终使高校旅游管理教学能够在人才培养的目标指向上与酒店业人才需求趋同。
(二)做好与酒店企业的沟通交流,共同制定教学大纲及人才培养计划
为进一步使高校旅游管理人才培养能够与酒店业人才需求保持匹配,实现二者的有效对接,在高校旅游管理教学实践中以及在制定教学大纲和人才培养计划时,高校应注重做好与酒店企业的沟通交流,寻求酒店企业的帮助,并在高校与酒店企业的彼此合作及密切联系中,明确高校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的方向及路径。具体地说,在高校旅游管理教学大纲及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上,高校可以邀请酒店管理人员及酒店业行业发展研究学者一道参与,一方面借助专家学者的理论研究成果,对高校旅游管理的教学计划及课程设置加以丰富完善;另一方面,通过听取酒店高级管理人员对学生素质能力的基本要求,明确高校旅游管理教学的重点。
在制定出高校旅游管理教学大纲及人才培养计划后,在具体实施高校旅游管理教学时,高校教师应转变原有的教学理念,采用更加新颖、有效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任务教学、分组教学、实战教学等,将旅游管理课堂想象为酒店等工作场所,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手段的运用上,高校旅游管理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及线上、线下双线并行的教学手段,借助案例演示、音视频动画展现等教学形式,使学生能够在直观形象中把握教学中的重点,并对酒店管理的流程步骤及问题处理方法等加以深度揣摩。为进一步提高高校旅游管理人才培养与酒店业人才需求的对接程度,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邀请酒店企业管理者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使学生第一时间了解掌握酒店企业人才需求状况。
(三)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方向,强化校企合作力度,践行工学结合模式
高校旅游管理在人才培养上着重突出强调应用性和实践性,相应地,高校旅游管理在教学改革中就要本着工学结合的理念,通过校企合作力度的强化,在实景教学及实践教学中逐步拉近高校旅游管理人才培养与酒店业人才需求之间的距离。在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中,可以借助实践项目及实习任务,让学生能够在校内酒店管理实训基地及校外实体酒店企业中对自身所学的理论知识加以实践印证,在学习与工作相结合中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管理技能和管理素养。在校企合作环节,相比于高职技术类专业学生,旅游管理及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更易受到酒店企业的青睐和接纳,这主要是由于实习学生可以为酒店企业节省一定的经济成本及人力资源,但要确保校企合作及顶岗实习能够充分发挥自身应有的作用,高校及酒店企业要在合作力度上加以深化,通过酒店企业注资高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完善学生实训及实习管理规定,及时跟进学生实习考核评价等方式,使实习学生、高校、酒店企业三者能够实现利益的协调,最终促使高校旅游管理实践教学及上岗实习获取最优效果。
在高校教育改革渐趋深入的背景下,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要立足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借助高校旅游管理教学改革,在调研分析酒店业人才需求状况的基础上,着重从高校旅游管理教学课程设置、高校旅游管理教学大纲、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及高校旅游管理实践教学的强化等方面加以完善,保障高校旅游管理人才培养质量符合酒店业人才需求标准。
参考文献:
[1]丁洁,周欣.基于多方诉求的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探索—以南京旅游职业学院洲际英才班为例[J].科教导刊,2014(25)∶55- 57.
[2]盛子谦.酒店“订单班”管理实践中的若干问题与探索[J].东方企业文化,2014(21)∶196.
[3]梁慧,王远坤.旅游业战略性人才储备与产学研联盟模式的选择[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80- 83.
[4]黄薇薇,周海燕,沈非.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酒店实习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85- 88.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 0046(2016)4- 0122-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