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月梅,李艳红
(广西大学,广西 南宁 530004)
论微课在大学英语教学应用中的困难性及应对策略
陈月梅,李艳红
(广西大学,广西 南宁 530004)
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一种以微课为基础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极受欢迎。然而,根据目前国内大学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微课在大学英语教学的应用中存在不容忽视的困难性。本文针对困难性及应对策略的分析,以期为将来微课能更好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带来一定的启示。
微课;大学英语教学;困难性;应对策略
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发展,微课开始受到重视,并被尝试应用到大学英语的教学中。微课包含三方面的内容:微视频资源、微课程、微课教学。微视频资源指的是一段根据严格主题设计和制作而成的视频。根据王滢(2014)的观点,“微课程”不仅指微视频资源,更是指教学资源结构化的组合,包括教学设计、计划、过程、反思及评价等。因此,“微课程”的定义比“微视频资源”更广泛。而“微课教学”则是定义最广的,指的是以微视频资源为基础,和学校相关的教学活动。基于“微视频资源”的教学模式属于“微课教学”。比如,翻转课堂就是微课教学。因此,微视频资源是微课程及微课教学的核心资源,是微课程进行及微课教学展开的基本要素。微视频资源对英语教学的创新应用及微课教学模式具有重要作用。
近几年,关于微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设计及实践的研究不断增加。通过微课这种新型教育资源改善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是很有前景的。结合声音、图像、音频、视频、卡通等短视频资源,具有短小、生动的特点,且着重将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紧密联系,学生可以拥有更好的集中学习体验,且可以自由灵活地重复学习微课,直到理解为止。如今电脑、网络、手机等广泛使用,学生能更方便地重复学习微课,实现泛在学习、网络学习、移动学习、碎片化学习等新型学习方式。这些优点都展示了微课在国内有很大的机遇。但结合目前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来看,微课以及基于微课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实际上存在着一定的困难性。
首先,学生被动、机械地接受微课的内容,这与有效语言学习过程相反。学习一门语言的过程,更多时候是学生与学生、老师、社会之间的互动及交流的过程,而不仅仅是对着电子屏幕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钟启泉(2015)曾提出,教学内容不应该机械地灌输给学生,因为学习者需要互动、对话、交流习得知识内容。因此,没有实际的语言接触和交流,就没有教育可言。此外,王守仁和王海啸(2011)也指出,学习者学习的不仅只有知识(如词汇、语法、文章),还有技能。所以,学习英语是获取技能且需不断重复练习、训练的过程。
其次,微课开发目前未能充分考虑学习者的个体属性。李艳叶(2015)指出:目前微课的开发只是考虑到个体的年龄与智力,其他属性如性别、民族、社会地位等缺乏考虑。钟启泉(2015)也认为,微课制作者、开发者往往重视技术的开发利用,而不是学习者认知心理素质及学术素质。因此,开发设计的微课需要符合学习者的属性特点、心理发展特点。此外,在重难点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微课不像教师那样能够根据学习者认知及能力的差异调整其教学速度及教学方法。
微课制作是最大的挑战。微课的制作、录制及编辑是影响其质量的重要因素。目前微课存在以下困难性:微课制作的技术问题;微课资源的组织问题;微课评价标准的问题。
1.缺乏录制和编辑微课的娴熟技能
国内有学者如胡铁生(2012)指出,微课的建设者应该包括行政人员、教师和技术人员,他们承担不同的职责。但是,行政人员在宏观上分配资源,会缺乏对语言知识及语言教学规律的了解;教师设计教学计划、进行上课,很大可能对技术人员制作的微课感到不满意或认为不适合;技术人员擅长技术操作,但可能会对学习者的认知规律特点等不够了解。
实际上,国内目前的微课主要还是由上课的教师制作。教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及精力设计教案,从海量的信息资源中选择丰富的材料,准备上课PPT,再将资源整合,制作成一个高度浓缩的短视频。没有充分的准备,微课的质量就难以得到保障;没有娴熟的制作技能,微课要达到的效果就会不尽如人意。目前,大部分教师依然缺乏录制和编辑微课的娴熟技能。王竹立(2014)提到一次调查,52.18%的教师认为编辑、录制成功的视频是极其困难的,48.77%认为制作微课视频不仅难,而且成本大。这表明大部分教师都感觉制作微课相当困难,且不像制作课件那样容易。这给微课在国内的流行及应用增加困难性,大学英语教学中运用优秀微课的可能性就更小。
2.缺乏组织微课资源的统一原则
目前,国内的微课资源缺乏系统性及衔接性。而不同微课的顺序及联系都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恰恰起到重要的作用。大部分微课以独立分离的短视频存在,并非系统资源。如果微课以现存教学材料为参考,那么处理好微课的内容和现有教学材料内容之间的关系就成为一个障碍。一旦微课被大规模应用,我们很难放弃现存的教学材料或者教科书。另外,组织与安排微课要包含的内容亦非易事。教师录制编辑微课,为了使微课具有系统性及逻辑性,教师不仅需要设计单独微课教学内容,而且需要组织好微课的系列内容。问题是微课的组织及规划是否要按照现存教学材料的顺序特点进行?胡铁生指出:传统的基于教材的资源组织方式对微课制作并不适合。因此,微课教学资源的组织及安排在未来将是一项巨大的工程。此外,要做到既保证微课教学内容具有系统性、顺序性,又保证微课具有高度浓缩、短小精悍的特点,实属不易。
3.缺乏评判优秀微课的统一标准
直到现在,由于微课未在英语教学中广泛普及,因此,关于微课与学习效果的相关性研究极少,缺乏足够的数据证明微课及基于微课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成绩存在相关性或者微课对提高英语学习成绩或能力起到促进作用。而基于先进技术的,有着生动、有趣、形象效果的微课,也不一定是优秀微课。正如钟启泉曾指出:应用到教育的信息技术仅仅是一种手段或一种工具。李晔、赵冬梅发现,在中国首届外语微课大赛的外语微课获奖作品中,其话语速度过慢,平均句子长度过短,这都对语言习得产生消极的影响。尽管不少学者提及到制作优秀微课的重点和步骤,如黎加厚、张一春等,但目前评判优秀英语微课的系统标准在国内尚未形成。
目前微课不少,但应用不多。国内大部分制作的微课还未广泛应用到大学英语教学中,很多微课只是在比赛中出现。
国内关于微课的研究,如卢海燕、李烨、彭敏、胡少斐等一致认为,基于微课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在国内是很有前景的。这个教学模式指的是,学生提前独立学习微课,学习新知识,记下疑惑和问题,之后走进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在课堂上,作为课堂组织者的老师帮助学生理解,巩固微课内容,解决学生问题,甚至扩展相关知识。“翻转课堂”正是这样一种教学模式。然而,实施这种教学模式的困难性也是不容忽视的。
首先,中国大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对教师的依赖很强。没有教师的监督和指导,很少学生能够在课后独立学习微课,或者在他们对知识理解上有困难时,重复观看学习微课。胡少斐指出:73.98%的学生认为在网上学习英语时,会因为没有老师的指导而感到无助。另一方面,课堂的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由学生课后学习微课的效果决定。如果学生课后并没有独立自主完成微课内容,那么,课堂对没有提前学习微课的学生而言就没有很大作用。因此,如何保证课后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微课内容,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第二,教师缺乏强大的动机将微视频资源应用到教学中。王竹立 (2014)调查参加外语微课比赛的教师发现,三分之二的获奖教师希望能获得奖励。这表明,教师制作微课参加比赛的主要动机是获得奖励及肯定。另外,新型的教学模式有可能增加教师的工作负担。教师不仅需要花时间录制编辑微课,且需要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来提高学生在课堂上解决问题的动力。新型的课堂对教师的能力要求将增加。胡铁生和周晓清(2014)还发现,有经验的教师更喜欢亲自上课传授知识,他们更有信心上好每一节传统的课。
第三,目前,微课的开发及制作更多的是关注教师的职业技能发展等方面,极少关注学生使用微课的反应,即没有从学生角度出发。现在的微课主要是参加比赛,参加比赛的微课性质和真正课堂使用的微课性质存在区别。
1.开展针对师生的调查研究,以需求带动微课的开发与制作
开展针对教师与学生的调查研究,调查人员包括教师和科研人员,调查对象是大学英语教师和大学生。其目的包括:第一,对微课的了解调查;第二,对微课开发应用的看法;第三,对微课开发应用的建议;第四,对日后微课应用于日常教学活动的需求。调查对象为大学生的调查目的包括:第一,学生的个体属性特点调查;第二,学生目前学习英语的时间分配、学习规律及特点等方面信息;第三,学生课外学习微课的时间分配、规律特点、学习工具等细节方面信息。这样,为更好地实施翻转课堂或者以微课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做准备工作,在最初阶段,需求分析必不可少,而师生是主要的需求分析对象。开展调研、分析调研结果,以需求带动微课的开发与制作,为微课真正、有效投入日常教学做充分的准备。
2.进行微视频制作技能培训,以比赛技能带动实际应用技能
教师掌握娴熟的微课制作技能在目前是迫切需要的。在网络信息时代背景下,教师应该掌握一定的教学软件应用能力。因此,组织教师进行微视频制作的培训是帮助教师掌握制作微课技能的有效途径。通过培训,教师可以掌握微课基础知识、微课设计思路、微课制作流程、微课制作软件的使用、微课规范标准、微课资源应用途径、微课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内容,从而真正意义上掌握微课。目前,高校大学英语教师学历基本都是硕士研究生以上,且年轻教师的数量逐渐增多,无论是年龄上还是学历上,大学英语教师是一个易于接受新事物、学习能力强、科研能力过硬的教师群体,通过培训,大部分大学英语教师会快速掌握制作微课的技能。同时,可以借鉴部分微课比赛获奖教师或有丰富的微课制作经验的教师及学者的经验,由他们担任培训的教师,以通过比赛掌握的技能带动教师的实际应用技能。
3.组成团队,形成统一的微课评判标准
目前,建立一套完整、科学、系统的评判标准依然是亟需的。完整的评判标准能够给予教师明确的方向,因此,有必要集中各方面人才,形成一个强大的团队,集思广益,共同谋划评判优秀微课的标准。在这一方面,外语微课比赛的作品是值得重要参考的资源,这些作品经过专家评审,提供详细的点评,而且获奖作品广为传播,得到普遍的认同及肯定,因此,以外语微课大赛中的评判标准作为实际运用微课的评判标准,具有很大可能性。
4.以宏观规划带动微观实施
宏观上,教研中心及学校规划教学蓝图进行资源组织,保证微课资源具有系统性及衔接性,从而使资源既不被浪费也不被重复,处理好现存的教学资源和微课资源之间的关系、英语微课之间的先后顺序。另一方面,不同区域的教育局、教研单位、学校形成一体,紧密联系,互相合作,共用或共享微课资源,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
而教师则需要从微观方面着重实施。对于开展微课教学的教师,学校应给予物质上及精神上的肯定及奖励,提倡更多教师参与到微课的开发、制作及运用当中,增加教师制作使用微课的动力。鼓励掌握微课设计、开发与应用技能的教师进行大胆尝试,带头起示范作用,从学习者学习特点及教学规律出发,推动微课在实际课堂中的应用。
5.打造新型的师生关系,结合线上、线下的监督指导
为了充分发挥微课的作用,必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将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紧密结合。学生每次学习微课的任务,就如同务必完成的作业一样,必须在固定时间内在平台登记,教师通过该平台,能够对学生进行监督,甚至给予指导。一个有效的平台将有助于保证学生课后学习微课的效果,从而进一步保证基于微课的英语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线下学习需要教师充分利用课堂,针对微课内容设计教学活动,专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传统方式。课堂上教师提供引导、协助、建议,将更多的自主权交给学生,提供更多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使用英语交流的机会,从而提高英语实际的听说读写能力。
[1]汪滢.微课的内涵、特征与适用领域——基于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作品及其征文的分析 [J].课程·教材·教法,2014(7):17-22.
[2]钟启泉.田园将芜胡不归——“微课”的诱惑与“课堂研究”的主旋律[J].教育发展研究,2015(2):1-5.
[3]王守仁,王海啸.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调查及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方向[J].中国外语,2011(5):4-11,17.
[4]李艳叶.基于故事教学法的中学英语微课设计[J].中国教育学刊,2015(S1):268-269.
[5]胡铁生,詹春青.中小学优质“微课”资源开发的区域实践与启示[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22):65-69.
[6]胡铁生,周晓清.高校微课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2):5-13.
[7]郑小军,张霞.微课的六点质疑及回应[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2):48-54.
G642
A
1673-0046(2016)5-01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