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肇丹
(广东工商职业学院,广东 肇庆 526020)
基于校企合作的国际贸易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究
黄肇丹
(广东工商职业学院,广东 肇庆 526020)
我国经济已进入新常态,职业教育肩负着更加重大的历史使命。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重点。本文阐述了目前国际贸易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校企合作背景下建设国际贸易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必要性,并提出相关对策。
校企合作;国际贸易;双师型教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基础工程,要上下共同努力进一步办好。”为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需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更加重视技能人才的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操作能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的言传身教。因此,培养高素质的技能人才,需要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不但要求熟练掌握国际贸易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具备较高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还要拥有良好的营销技巧、沟通协调能力、抗压能力等。为了实现这一人才培养目标,高职院校的当务之急是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建设国际贸易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的重要途径。
(一)对双师型教师的内涵认识模糊
关于双师型教师的内涵,目前还没有一个权威性的科学解释。很多高职院校对双师型教师的内涵理解上存在误区。一些高职院校认为,双师型就是双证型或双职称型。双证型,即教师既拥有教师资格证,又拥有行业技术等级证。双职称型,即教师既拥有教师系列职称,又拥有其他系列职称。一些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师,虽然拥有双证或者双职称,但是相关证书是通过理论学习后考试获取,缺乏企业工作经验,不能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很难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人才。
笔者认为,国际贸易专业双师型教师除了拥有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或职称外,还应该同时具备教师的基本素质和外贸行业的实践素质。教师的基本素质包括深厚的教育科学素养和教育能力、高尚的师德、广博的文化知识与专业理论。外贸行业的实践素质包括高尚的职业道德、扎实的实践技能以及掌握国际贸易专业的人才市场行情。
(二)教师自我提升的积极性不高
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师除了要承担常规的课程教学任务以外,还要指导学生参与实训项目及专业竞赛,撰写毕业论文及顶岗实习报告等,同时还面临着学校的各种评比检查、个人进修及职称评审等事项,任务繁重且压力大,因而,难以抽出时间到外贸企业进行实践锻炼。高职院校对于教师获取职业资格证书或者到企业挂职锻炼欠缺相关的激励机制,没有相关制度引导教师提升实践技能。另外,双师型教师的福利待遇、培训等方面与普通教师没有区别,使教师自我提升的积极性下降。
(三)教师来源渠道单一
大多数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的专任教师,从高校毕业后便直接进入高职院校任教,具备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但是缺乏企业实践经验,在课程教学中只能纸上谈兵。另外,目前高职院校对于国际贸易专业专任教师的学历和职称等招聘要求越来越高,拥有丰富企业实践经验的外贸从业人员由于学历或职称较低而被拒之门外。
(四)兼职教师聘用管理不规范
兼职教师是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部分高职院校仍然存在对兼职教师聘用管理不规范的问题,尚未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兼职教师虽然业务能力较强,实践经验丰富,但是没有接受过系统性的教学方面的培训,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再者,兼职教师流动性大,更换频繁,临时思想严重,欠缺工作热情,影响人才培养效果。
(五)缺乏校企合作培训体系
外贸工作通常会涉及到客户信息、商品价格等商业秘密,使企业不愿将业务交给非正式员工办理,到企业挂职锻炼的教师无法接触到外贸业务等具体实操,导致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与企业开展的合作大多流于形式。企业在校企合作中没有获得收益或收益过小,因此企业缺乏合作的动力。由于这些因素的存在,如果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的校企合作没有构建一套完善的培训体系,教师的实践能力是难以提高的。
(一)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我国的经济已步入新常态,对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校企合作中,积极推进国际贸易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以培养技能型外贸人才为目标,更加重视操作技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质量,使学生掌握扎实的知识与技能从而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
(二)推动课程和实训室建设
通过校企合作,教师到外企挂职锻炼,了解到行业最新的发展状况和发展方向,国际贸易专业的课程设置和实训室建设可以据此进行相应的调整,删除已经过时的内容,补充新颖的素材。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符合市场需求以及行业发展的知识与技能,毕业后才能尽快适应外贸工作岗位。
(一)发挥政府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的引导作用
校企合作应当是政府引导下的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的校企合作仅停留在浅层次上,深度和广度均不足。为促进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政府应该提供相应的法律保障。例如,制定在校企合作中保护企业商业秘密的规定,高职院校的教师在企业挂职锻炼期间发生意外事故的处理制度等。
对于校企合作下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政府还应该提供一定的经济支持,例如加大教师的培训经费投入,给予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税费减免和资金补贴等。
(二)高职院校要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创造良好环境
1.建立双师型教师激励机制
首先,高职院校应该让每一位教师知道成为双师型教师需要具备哪些条件,指导教师平时做好相关准备。制定双师型教师培养计划,包括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课题研究,分批选派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鼓励教师参加专业技能培训和考取相关技能证书等。
其次,在绩效考核、职称评定、岗位晋升、福利待遇等方面,应该向双师型教师倾斜。定期选派双师型教师外出培训,让他们感受到学校对自己的重视,从而增强自豪感和成就感。
2.制定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
高职院校应该定期组织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师到外贸企业实践,根据教师的专业,安排合适的工作岗位进行学习,提高教师理论联系实际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外贸谈判、外贸跟单、参加会展等形式,熟悉外贸操作流程,积累工作经验和教学资源。教师到企业学习的同时,可以利用自身英语水平较高的优势,为合作企业的员工进行英语培训,为企业提供英语翻译等服务。
3.完善兼职教师聘用管理制度
高职院校应该对兼职教师进行岗前培训,给予他们教学方面的指导。建立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的互动平台,加强两者之间的学术交流。在考核、评估、监督等方面也应进一步规范,对表现优秀的兼职教师给予奖励,从而调动兼职教师的积极性。
(三)企业应积极参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校企合作是企业加强员工理论学习的有效途径,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企业应该成立专门的部门或者安排专门的人员对校企合作进行管理,保证校企合作中各个方面的工作能够顺利完成。企业与高职院校共同制定相关制度,例如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的工作规范,企业对挂职教师的管理规定等。合作企业应该从长远考虑,主动为教师提供专业培训,帮助学校提高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师应努力提升自身素质
作为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师,应该积极提升自己的学历,参加在职进修和继续教育,考取相关技能证书。除了提高理论知识水平以外,还要多到外贸企业一线学习,加强实践能力,将在企业积累的工作经验融合到课堂教学当中,使自己同时具备教师的基本素质和外贸行业的实践素质,为培养技能型人才而不断努力。
[1]李增蔚.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思路[J].职业技术教育,2012(29):59-61.
[2]陈伟,田国杰.“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的组合选择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33):65-68.
[3]黄小玲.试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J].文教资料,2012(1):220-221.
[4]张等菊.基于“教师企业行动”的高职院校校企合作[J].教育发展研究,2013(5):38-43.
[5]兰小云.行业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103-110.
G645
A
1673-0046(2016)5-006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