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民,林均昌(. 唐山师范学院 教育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0;. 唐山师范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0)
社会工作人才继续教育模式研究
赵 民1,林均昌2
(1. 唐山师范学院 教育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0;2. 唐山师范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0)
摘 要: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需要一大批职业化、高水平的专业人才队伍。高校应充分挖掘自身的优势,加强与地方政府、社会服务机构、社区的合作,合理安排培训内容,探索新形势下专业人才继续教育模式,努力培养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职业化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
关键词:高校;社会工作人才;继续教育;专业化;职业化
1. 社会工作
在我国,社会工作是一个较为普通的概念。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对社会工作的定义是:本职工作之外没有报酬的为群众服务的工作[1]。如学生干部、工会委员等。但在社会工作专业中,它却具有特定的国际上公认的涵义。专业性的“社会工作”是英语social work直译而来的外来词,由于各国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传统及社会发展趋势与程度不同,对专业意义上的社会工作的界定也不同。2007年下半年,国务院学位办组织了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的论证工作,先后召开了两次专家论证会议。2007年12月的第二次专家论证会上,讨论并确定了对“社会工作”的定义,即:社会工作是遵循以人为本、助人自助、平等公正的专业价值观,在社会服务、社会管理等领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帮助有需要的个人、家庭、群体和社区,整合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稳定和谐的专业和职业。这个定义既是一般意义上的,也是结合中国实际的[2]。
2. 社会工作者
民政部在2009年9月颁布的《社会工作者继续教育办法》中称社会工作者是指通过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的人员,包括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和高级社会工作师[3]。这与我们通常见到的在本职工作之外兼任某种服务性工作的“社会工作”有所不同。
3. 社会工作人才
《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1—2020年)》明确规定: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是具有一定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技能,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扶贫济困、慈善事业、社区建设、婚姻家庭、精神卫生、残障康复、教育辅导、就业援助、职工帮扶、犯罪预防、禁毒戒毒、矫治帮扶、人口计生、应急处置、群众文化等领域直接提供社会服务的专门人员[4]。
4. 社会工作者继续教育
《社会工作者继续教育办法》中明确指出,社会工作者继续教育的目的是使社会工作者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不断更新、补充知识,提高专业水平和能力,提高服务质量。社会工作者继续教育内容要适应其岗位需要,以提高社会工作者的理论水平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主,注重针对性、实用性和科学性[3]。
党的十八大提出“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必须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机制、能力、人才队伍和信息化建设”[5]。因此,我们应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的高度和全局的角度加深对社会工作人才继续教育意义的理解。
1. 人才队伍建设的需要
早期的社会工作被看作是一种慈善事业,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各种社会问题的不断涌现,社会问题的解决已经不可能通过慈善团体及个人解决,逐步发展成一种由政府或私人社团举办的专业服务即社会工作。可以说,现代的社会工作已不仅限于济贫或救助不幸的狭小范围,而是在社会变迁与社会救助中担负起对各种人群的服务——包括人生中的每一个阶段与社会上的每一个阶层。《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年)》指出,要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以人才培养和岗位开发为基础,以中高级社会工作人才为重点,培养造就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到2020年,社会工作人才总量要达到300万人[4]。我国目前开设社会工作专业的高校有200多所,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培养的专业人才不超过10 000人[6],但由于种种原因,毕业生有相当大的比例在毕业后并没有从事社会工作这个专业,与需求相比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缺口巨大。因此,在现有的制度框架下,一方面通过各种渠道促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就业,另一方面是通过继续教育和培训现有员工,促进现有人力资源更好地为社会建设服务。
2. 人才队伍专业化的需要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就如何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建立健全以培养、评价、使用、激励为主要内容的政策措施和制度保障,确定职业规范和从业标准,加强专业培训,提高社会工作人员职业素质和专业水平。制定人才培养规划,加快高等院校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抓紧培养大批社会工作急需的各类专门人才。充实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部门,配备社会工作专门人员,完善社会工作岗位设置,通过多种渠道吸纳社会工作人才,提高专业化社会服务水平。”[7]我国的专业社会工作者队伍整体素质偏低,具有社会工作专业教育背景的专业人员则更少。因此,应通过参与不同层次的教育和培训,不断增强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和专业工作方法,提高专业社会工作者适应不同环境、不同要求的专业工作能力和专业工作水平。
3. 人才队伍职业化的需要
社会工作在服务于经济和社会进步的过程中逐渐被公众接受,并得到快速的发展。在进一步加快职业化的过程中,我国也在逐步建立培训、评价、使用、激励政策和措施,确定专业标准和行业标准。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科学而又规范的专业培训,使社会工作从业者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规定,要通过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必须接受过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或者从事过社会工作职业工作。因此,通过系统的专业培训、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让员工掌握和应用社会工作专业化的知识和方法,逐渐成为社会工作专业人员[8]。
4. 人才自身发展的需要
《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第19条规定,取得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的人员,应当接受继续教育,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职业素质和本专业工作能力[9]。社会工作者必须进行继续教育,对此各个国家都有着明确的规定。加拿大政府规定:每年必须接受由市政府提供的为期4周的再培训;台湾地区规定:在岗的社会工作人员,每年必须接受70小时以上在职训练[8]。《社会工作者继续教育办法》第7条规定:我国的助理社会工作师在每一登记有效期(3年)内接受社会工作继续教育的时间累计不得少于72小时;社会工作师、高级社会工作师在每一登记有效期(3年)内接受社会工作继续教育的时间累计不得少于90小时。社会工作者继续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专业价值观和伦理,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政策,社会工作实务,相关理论知识[3]。
一份对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证书获得者进行的抽样调查表明[10],受访者中有35.4%选择服务理念“有较大改变”,而在服务内容、服务方法、服务技巧、运用社会政策和运用专业理论方面认为有较大改变的比例分别是21.6%、26.8%、27.7%、25.4%和24.3%,均不超过30%。由此可以说明,从事社会工作的专业人员即使是获得了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证书,但他们的知识水平、技术技能仍停留在应试阶段,书本知识与实际应用仍然有较大的差别。
1. 培训效果达不到预期,培训内容满足不了实际需求
一位从事9年社区工作的社区党委书记(兼居委会主任)说:“我每年都参加培训,但是涉及社会工作的理论知识没有什么变化,我们需要学习先进的、实用的工作方法,现在所学的与现实脱节。”[11]因此,为了达到预期的培训效果,应针对这些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基层工作人员,切实提升他们的专业理论、专业方法问题。
培训内容与实际需要脱节,继续教育的内容往往注重理论,没有照顾到社会工作者的知识水平的高低与工作职责的不同,层次性较差。新入行的大学生更希望通过培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2. 培训师资严重不足,继续教育缺乏制度约束
我国的社会工作起步较晚,大部分社会工作专业的教师缺乏相关专业的实际工作经验,在培训教材、讲课内容的选择上往往过于陈旧与理论化。我国尚未建立起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工程,在对待继续教育的问题上,很多单位包括个人有着错误的认识,因此,很多的培训往往成为走形式、走过场,为完成任务而做,培训效果可想而知。
3. 教学方式单一,理论急需本土化
受经费、师资水平及培训观念的影响,现今培训仍在采用“课堂灌输式”,培训效果不理想,而集中培训带来的最大问题是增加了参加培训者的时间成本和费用支出。由于继续教育效果不易评估,也很难做出一个让各方满意的评估结果,而参加培训的机构和个人都投入了相应的金钱、时间和精力,培训的效果、效益不明显,则会让机构和个人对继续教育失去信心,甚至会产生培训机构只图赚钱的想法。
目前关于社会工作相关概念及理论基本是借鉴西方等发达国家,由于国情和社会制度的不同,产生的社会问题自然就会不同,加强本土化理论研究则成为当务之急。
1. 制订培训计划,设置培训内容
高校应与地方政府密切配合,认真做好调研分类工作,可根据社会工作者现状开展分级培训,如可以分三个层次:第一层面上的培训面向刚参加工作及未取得初级资格证书者,能够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并能运用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二层面上的培训以获得中级资格证书者及长期从事社会工作经验丰富者为对象,能够达到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同时能熟练运用专业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三层面上的培训是社会工作行政机构的工作人员。专业的社会服务机构的出现,需要大量的懂专业又懂现代管理的管理者。
社会工作具有专业性、实践性强的特点。因此,在制定培训内容时,充分考虑到它的专业特色,特别要注意了解和掌握不同行业、领域具体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对专业知识的不同需求。另外,培训内容不仅具有针对性,还要保持相对的连续性。
2. 注重因材施教,提升培训的针对性
对于有专业教育背景的实践工作者,培训的重点应是集中深化专业理论的学习,提高专业技能的实际应用能力。对缺乏系统的专业理论基础的实践工作者,培训的重点则是职业价值观和伦理、法律、法规、规则和政策等等,并注意对他们进行一对一的辅导,答疑解惑。
在培训中,对初级实践工作者主要进行的是专业知识储备、专业技巧的应用能力培养;对中级实践工作者主要进行的是应用基础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对高级实践工作者主要进行的是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的培养[11]。
3. 突破传统的培训方式,建立评价反馈机制
结合社会工作的方法进行培训,如个案分析、小组活动及社区调查,另外也可以对某个项目进行策划等。通过参加学术交流、到较为先进发达的地区参观,调动学员积极参与互动教学中。
一方面,集中授课时可以通过考勤、当堂作业考核;也可以论文来进行考核,论文考核要规定好时间及质量标准等。另一方面,完善授后课程的问卷调查跟踪,开展学员座谈,反馈授课情况。同时,还要经常深入社区了解实际需求,把质量保障与调研需求结合起来。在开展培训的同时,开通网上实时评价页面,组织网上论坛,把学员的心声通过不同途径反馈给授课教师,促进教师改进授课效果,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12]。
[参考文献]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1204.
[2] 李迎生.社会工作概论(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4-6.
[3] 民政部.关于印发社会工作者继续教育办法的通知[J].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公报,2009(29):35-36.
[4] 中央组织部,中央政法委,中央编办等19个部委和群团组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1-2020年)[N].中国社会报,2012-04-27(3).
[5]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求是杂志,2012(22):3-25.
[6] 曲彩云.烟台:民间力量点燃社工之光[J].中国社会工作, 2014(18):26-27.
[7]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J].求是杂志,2006(20):3-12.
[8] 袁光亮.论开展社会工作继续教育的重要性[J].职业时空, 2011(9):116-118.
[9] 民政部.关于印发《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和《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的通知[J].中国民政,2006(9):15-16.
[10] 鄢勇兵.职业水平考试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影响分析[J].社会工作,2013(3):138-144.
[11] 刘斌志.终身学习视野下社会工作专业继续教育的发展[J].继续教育研究,2011(2):8-9.
[12] 白新睿.社会工作人才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建设研究[J].成人高教学刊,2010(5):49-54.
(责任编辑、校对:韩立娟)
A Study on Continuing Education Model of Social Work Personnel
ZHAO Min1, LIN Jun-chang2
(1. School of Education, Tangshan Normal University, Tangshan 063000, China; 2. Tangshan Normal University, Tangshan 063000, China)
Abstract: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needs a large number of professional social work and a high level professional talent team.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should fully exert their own advantages, find out the specialty, and strengthen cooperation with local government, social service agencies and community cooperation. They should also arrange reasonable training content to explore the professional personnel’s continuing education mode, and to build a high level, high quality team of professional social work.
Key Words: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ocial work talent; continuing education; specialization; professional
作者简介:赵民(1963-),女,山东寿光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民族教育。
收稿日期:2015-10-14
基金项目:唐山师范学院继续教育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JJ2014004)
DOI:10.3969/j.issn.1009-9115.2016.01.040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15(2016)01-014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