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学生创业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2016-02-13 05:02朱晓菊陈基根
台州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政策大学生研究

朱晓菊,陈基根

(1.台州学院 教务处,浙江 台州 318000;2.台州学院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浙江 临海 317000)

我国大学生创业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朱晓菊1,2,陈基根1,2

(1.台州学院 教务处,浙江 台州 318000;2.台州学院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浙江 临海 317000)

近年来,大学生创业问题引起了高校、社会以及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大学生创业的相关研究主要包括:大学生创业现状研究、大学生创业影响因素研究、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大学生创业政策研究、大学生创业实践研究。关于大学生创业问题的研究,仍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值得在未来做进一步的探讨:大学生创业保障体系研究;大学生创业的法律法规建设研究;大学生创业绩效研究;大学生创业失败的风险规避研究;大学生创业生态系统研究。

大学生;创业研究;创业活动

我国的大学生创业活动缘起1998年清华大学举办的首届“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而学术界围绕这一主题的研究则主要集中在2000年之后的十余年时间段内。大学生创业研究涉及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的研究领域,本文梳理了上述领域近年来的主要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大学生创业问题的前瞻性研究热点。

一、大学生创业现状研究

(一)大学生创业现状

创业率低。据全国近百所高校的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大学生创业的比例仅占总人数的4.3%,相比之下美国的创业人数比例达到了20%~30%[1]。曲悦等针对在校大学生创业融资和风险意识的问卷调查显示,仅有1.22%的大学生选择毕业后从事自主创业活动[2]。

创业成功率低。王如海的研究显示,2010年全国97家比较早的学生企业中,能够盈利的仅占17%;大学生创办的企业中,5年内仅有30%能够生存下来[3]。于晓宇等人的研究发现,全球范围内的创业失败率高达70%,我国大学生创业者的失败率高达90%以上,且选择再次创业的大学生创业者不到其中的15%[4]。

创业层次低。王国红等认为,大学生更倾向于选择容易开业、风险较低的行业进行创业,如餐饮、销售等行业[5]。孟庆全等的调查显示,大多数大学生所选择的创业项目科技含量低,与所学专业无关,造成了人才的浪费现象[6]。

(二)存在问题

缺乏对自身和创业的理性认识。唐明浩等认为,许多大学生对自身定位不够明确,不能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切合实际的规划,往往会造成他们对创业成功者的盲目追随[7]。王如海认为,大学生对创业的可行性论证不够充分,盲目创业的情况较多,同时,许多大学生创业者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不能正确应对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8]。

缺乏经验和资金。虞昌亮的调查显示,大学生创业的最大障碍是经验不足和缺乏资金[9]。蒋研川等的调查认为,创业精神和创业技能的匮乏是创业最大的困难[10]。王丽萍等认为,大学生缺乏必要的社会经验和管理经验,生活圈子狭小,在创业上难以和社会同行进行竞争[11]。

创业环境和创业政策不完善。田雪莹的调查研究显示,大学生创业者认为目前的创业环境在税收政策、融资渠道、办公场所硬件支持以及程序审批等方面存在许多不足[12]。虞维维认为,大多数的政策和关注对大学生创业者没有实质性的帮助,同时,整个社会创业环境支撑范围和力度的失衡所带来的不完善状况,对大学生创业更是难上加难[13]。

(三)对策

完善创业环境。王圆圆认为,要提高大学生的创业率和创业成功率,需营造宽松的创业环境,具体包括[14]:政府应出台更多的优惠政策,加大对大学生创业的扶持力度;应建立大学生创业的有效运行机制,做好相关政策的协调、落实和服务工作;应通过政府和社会的引导以及制度建设与更新,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弘扬创业文化。

加强高校创业教育。叶静指出,高校的创业教育应成为面向全体学生的综合性教育[15]。西凤茹认为,创业教育不只是知识教育和精神意识的培养,高校应将创业理论融入到创业实践之中,构建长效多元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机制[16]。

提高大学生自身创业能力。王维舟认为,大学生创业能力包括学习实践力、机会把握力、挫折抗压力、资源整合力和组织管理力,可通过丰富校外实践活动、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创业逆境锻炼、更新就业创业观念、完善创业生态链等途径培养和提高其创业能力[17]。

二、大学生创业影响因素研究

(一)创业意愿与大学生创业

关于创业的实证研究发现,创业意愿是导致创业行为的关键[18]。王艳红等认为,企业实现的条件之一是创业者有强烈的创业意愿[19]。陈文娟等认为,如何推进大学生创业,首先要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意愿[20]。

(二)创业胜任力与大学生创业

余岚等认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成功率较低的原因之一是大学生创业者的创业胜任力不足[21]。陈仲华认为,大学生的创业素质是制约大学生创业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创业素质包括创业能力、创业知识、创业心理等[22]。王丽萍等认为,胜任力是影响创业开展和创业活动持续的重要因素,其基于大学生胜任力特征模型的调查显示,大学生胜任力最为不足的是创业知识、创业能力与创业技能[23]。

(三)社会因素与大学生创业

虞维维认为,影响大学生创业选择的社会因素包括创业的软硬件环境和创业的社会舆论:硬件环境主要指政府和各类组织对大学生创业的关注和支持,如提供创业资金、建立创业基地等;软件环境主要指与大学生创业相关的政策环境、法律环境和商品环境等[24]。叶静认为,创业氛围和创业机制的缺失限制了大学生创业的发展:受传统保守文化的影响,全社会还没有形成一种崇尚创新、鼓励创业的良好氛围[25]。

(四)家庭因素与大学生创业

陈仲华认为,家庭对大学生创业是否支持,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影响大学生是否从事创业;父母有创业经历或家庭有经商背景,无论是早期教育还是经验传授还是经济支持等,都会对大学生的创业活动产生积极影响[26]。陈鑫等认为,受中国传统教育观念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中国学生从小在创业意识、创业能力素质以及创业心理素质等方面存在欠缺[27]。

(五)创业教育与大学生创业

王圆圆认为,我国的创业教育往往侧重于毕业生,难以形成创业所需的智力因素和人格特征[28]。王维舟认为,我国创业教育存在的教育观念落后、师资力量有限、创业教育体系理论教学与创业实践相脱离等问题影响了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29]。

三、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

我国从1999年开始逐渐开展创业教育的试点工作[30]。围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主要研究包括: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研究、创业教育模式研究、创业教育评价研究等。

(一)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吴婕认为,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包括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环境课程和实践课程[31]。黄邦道认为,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由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两大类构成,显性课程是指以直接、明显的方式呈现出来的、被列入正常教学活动的课程,旨在传授创业知识、锻炼创业能力,包括实践课程、活动课程和科目课程;隐性课程主要是指环境课程,是以间接、内隐的方式体现在整个教育教学环境及活动中的课程,旨在通过长期的熏陶对大学生的创业兴趣、创业态度及就业观念等产生重要影响[32]。肖开红基于创业教育的内涵和目标认为,高校创业教育应包含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创业实践四大课程模块;具体而言,创业意识包括创业心理教学模块和创业哲学教学模块,创业知识包括创业经济和创业管理教学模块,创业能力包括人才管理和团队训练教学模块,创业实践包括创业实物教学模块和创业设计教学模块[33]。

(二)创业教育模式

王万山等认为,我国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已形成了五种典型模式[34]:一是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代表的将创业教育融入素质教育中、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的模式;二是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代表的以创业知识和技能培养为重点的、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建立大学生创业园模式;三是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代表的以创新教育作为创业教育基础、强调基本素质培养的“综合式创业教育”模式;四是以清华大学和浙江大学为代表的科技园培养模式;五是以义务工商学院为代表的“创业学院”模式。吴倩认为,目前浙江省高校主要有三类创业教育模式:一是创业培训和公共选修模式;二是大学创业园和创业大赛模式;三是导师带徒模式和企业家讲坛模式[35]。王华锋等基于对国内创业教育开展较有特色的几所高校的评价结果认为,我国高校现有的创业教育模式包括[36]:均衡型创业教育模式,即致力于培养复合型创业人才,全面发展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在创业课程、创业竞赛、创业实践和创业环境等方面均表现出较高且均衡的水平,如清华大学;专业型创业教育模式,即致力于培养高层次创业精英人才,特别强调创业课程和创业专业的设置,如浙江大学;应用型创业教育模式,即致力于培养实干型创业人才,特别强调通过创造良好的创业环境,积极鼓励促进学生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如绍兴文理学院。

(三)创业教育评价

梅伟惠基于评价作为规划工具、监测工具和影响力评估工具的不同目标,提出高校创业教育评价包括宏观政策与发展现状评价、过程评价以及影响力评价三种评价类型,并进一步探讨了创业教育评价的影响因素[37]。马玉海等通过对创业教育评价现状的梳理,从系统论的视角构建了创业教育评价体系,主要包括创业教育政策体系评价、保障体系评价、教学体系评价以及创业教育实效评价四个方面[38]。舒福灵等认为,开展创业教育评价有利于高校及时发现创业教育的不足和问题,为提高创业率和创业成功率提供理论参考;其研究基于对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的考察与总结,构建了包括创业教学、创业实践、创业氛围、基础平台建设和培养效果五个维度的创业教育评价体系[39]。

四、大学生创业政策研究

为鼓励、扶持和促进大学生创业,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涵盖创业活动的多个层面。大学生创业政策研究主要包括对各类政策的梳理、对政策制定与执行过程中出现问题、不足及实施效果的评析。

(一)创业政策体系

陈成文等认为大学生创业政策体系包括促进创业文化,开展创业教育培训,减少进入障碍,提供金融支持和商务支持等[40]。熊伟基于创业活动的各维度构建了大学生创业政策体系的开放框架:舆论宣传政策、教育培训政策、开业优惠政策、金融优惠政策、税收减免政策、财政扶持政策、所有制优惠政策、产业引导政策、综合服务政策、企业退出政策、社会保障政策、生活配套政策、风险规避政策等[41]。田力等根据政策的作用,将大学生创业政策分为引导性政策、扶持性政策和管理性政策;根据大学生创业活动的实施,将创业政策分为注册登记类政策、财政金融类政策、税收类政策、人事档案管理类政策以及教育培训类政策[42]。

(二)创业政策评析

关于创业政策导向。高丹认为目前的创业政策大多引导和鼓励大学生从事服务业和简单的个体经营项目,忽视了大学生自身价值的实现[43]。张春认为国家提出大学生创业政策的初衷是缓解就业压力,从而导致各级地方政府制定创业政策往往是为了救急,不利于大学生创新潜力的激发和创新精神的培养[44]。郑炳章等认为,当前的大学生创业政策对科技创新类企业的优惠较多,从而使优惠政策的受益面减少,影响了文科类、工科类甚至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创业积极性[45]。

关于创业政策体系。陈成文等[46]认为:我国的创业教育培训政策有长足发展;有关减少进入障碍的创业促进政策日渐完善,但商务支持政策不足;小额贷款、贴息、担保等信贷政策日趋合理,但创业基金政策滞后,融资渠道单一,如缺乏鼓励企业、社会组织以及民间资本介入的相关政策;提供了创业场地、住所、户籍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政策支持,但缺乏创业文化氛围等软环境建设的相关政策。林嵩认为大学生创业政策过多地集中于大学生创业活动的优惠政策方面,缺乏实用性和多样性,如对大学生创业者关心的市场信息、网络关系、社会服务等的促进支持政策不足[47]。

关于创业政策的实施。夏人青等认为现有的创业政策大多缺乏可操作的实施细则、监督落实的配套政策以及激励机制等,从而使政府热衷于将创业政策作为一项政治任务而非公共政策去执行[48]。林雪治认为当前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往往出自不同部门,各部门的政策各有侧重,形成政出多门、缺乏统筹协调、难以形成合力的状况,甚至在实际操作中出现相互冲突和矛盾的地方[49]。秦琴等认为,相关政策的实质仅是减免一些行政事务性收费等,政策的支持力度小,且关于减少进入管制、降低创业门槛等措施大多是定性规定,政策的不落实、不到位、不执行现象较为普遍[50]。郭德侠等认为,大学生创业的配套服务措施不完善,如针对创业基金政策,缺乏资金管理和运作流程的有效监督;针对创业优惠政策,缺乏对政策落实成效的追踪与评估[51]。

五、大学生创业实践研究

(一)大学生创业基地研究

大学生创业基地即大学生开展创业实践、实现创业意愿的场所,是专业技能训练延伸的平台,是专业与创业相结合的桥梁,同时也是沟通学校、企业和社会的重要纽带;大学生创业基地是大学生形成正确创业观、提升创业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平台,其主要以大学生创业园、科技园或创业孵化基地的形式存在[52]。孙晓梅认为,建立大学生创业基地包括两个关键流程,即创业培训和创业项目孵化;其中,创业基地应提供全程式、保姆式的孵化模式,即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必要的创业场所和办公设施、提供“一站式”的咨询和资金支持服务等,从而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和风险失败率,使大学生创业者能专注发展企业的核心技术能力[53]。

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基地建设仍处于发展初期,其中不少基地存在着如下问题[54]:方向不明、定位不准、思路目标不清;投入不足、条件较差、运营能力不强;创新思路不够,基地建设规划与地域经济发展不密切;公众认可度低,招商和推介存在一定困难。王友明[55]认为:大学生创业基地建设应坚持以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为目标;应将创业实践和专业技能紧密结合,走“理实一体”的创业实践道路;创业基地建设既要实现教育功能,也要实现创业项目的盈利目标。

(二)大学生创业模式研究

大学生创业模式即指大学生在特定区域、特定环境中形成的,在创业动机、创业方式、产业进入、资金筹集、组织形式、创新力度和政府支持等方面具有相似性、典型性的创业行为,是对各种创业因素的配置方式[56]。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大学生创业模式进行了研究。

范晓清等认为,国内高校主要存在三种创业模式[57]:一是政府主导型模式,即由政府出资,利用高校的高科技园区建设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并为大学生创业者设立扶持基金;二是混合型模式,即既有地方政府扶持主导,又有社会市场因素拉动;三是市场拉动型模式,即以高校和大学生创业者为创业实践活动的主体,以市场环境因素作为创业企业发展的主要拉动力。林小燕以浙江绍兴地区的大学生创业活动为例,认为大学生创业的主要模式有[58]:公司依附型创业模式,即大学生依托大的公司,借助大公司已有的庞大关系网络和客户资源,利用大公司内部的创业机会来实现自己创业理想的模式;高科技型创业模式,即大学生依托自身所学专业知识,选择科技含量较高的行业进行创业;模拟孵化型创业模式,即大学生受各类创业大赛的驱动和高校创业园区的资助、催化而进行的创业活动;网络型创业模式,即依托网络进行商业经营的创业模式。

六、前瞻性研究课题

(一)大学生创业保障体系研究

当前学术界关于大学生创业问题的研究,宏观层面主要着眼于创业政策体系的构建与探讨,微观层面主要关注创业的前期准备(如创业意愿、创业能力的培养,创业教育等)和创业的过程研究(如创业影响因素、创业实践等),忽视对大学生创业过程的培育支持体系研究以及对创业的后续扶持研究,即缺乏对大学生创业保障体系的系统研究。从国际上特别是发达国家创业成功的案例来看,完善的创业保障体系对促进创业成功具有重要作用,而我国在大学生创业保障体系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方面仍存在较大空白。从完善大学生创业体系研究、促进大学生创业发展的角度,研究大学生创业保障体系的构成、运行机制及其对创业活动和创业实效的影响等,应是大学生创业研究进一步需重点关注的问题。

(二)大学生创业的法律法规建设研究

目前,我国尚未建立起大学生创业的专门性法律法规,与其相关的规范性文件大多以政策的形式存在,或散落在其他与创业、企业相关的专门立法中,导致了解大学生创业政策和保障体系的渠道不畅,政策缺乏针对性、连续性和系统性,不能形成长效机制且执行力弱。建立健全大学生创业的法律法规,进一步规范大学生创业的政府管理体制、资金支持以及市场运营机制等,可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公正、良好的创业环境,减少创业过程中的体制性障碍,利于大学生创业的顺利健康发展。

(三)大学生创业绩效研究

已有研究对大学生创业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探讨,仅仅局限于问题、原因及对策的浅层次研究,缺乏对创业活动有效性,即创业绩效的深入研究。全面分析大学生创业绩效的影响因素与影响机制,构建大学生创业绩效的质量评估体系,有利于政府、社会及高校对大学生创业的过程进行有效监督、对创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反馈并提供支持,同时可为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制定宏观发展战略与规划提供依据。结合创业活动所处的具体区域经济背景和文化背景,以动态、发展的眼光系统研究大学生创业的各影响因素、影响机制及其评价,是既有研究的不足,也是大学生创业前瞻性研究的重要内容。

(四)大学生创业失败的风险规避研究

大学生创业存在着潜在的失业风险,这些失业风险主要来自于大学生创业过程中的管理风险、项目选择风险、团队存续风险、法律风险以及资金支持风险等。大学生创业失败将对大学生个体、家庭和社会产生诸多不利影响,但目前学术界和实践领域对大学生创业失败的相关问题重视程度不够。厘清大学生创业失败的因素、建立大学生创业的失业预警体系等将是未来大学生创业问题需重点研究的内容之一。

(五)大学生创业生态系统研究

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存在的,在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群落与其环境之间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而相互作用的统一整体。大学生创业活动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既需保持其内部的良性运作,也需维持其与各外部环境,以及各外部环境之间的紧密联系和相互作用,因此,可将大学生创业活动作为一个生态系统来进行研究。从生态学的视角分析大学生创业系统的构成要素、运行环境,审视创业活动中的各种现象,并构建其良性发展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将有助于加深对大学生创业活动的理性认识,有助于从新的理论视角探寻大学生创业成功及其健康发展的新途径。

[1]梁冬.新形势下大学生创业现状与对策分析[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23-25.

[2]曲悦,刘颖迪,刘桂荣.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具体方式分析[J].时代金融,2012(8中旬刊):108-109.

[3]王如海.大学生创业风险释放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3(2):244-246.

[4]于晓宇,桑大伟,韩雨卿.基于创业失败学习视角的创业课程设计[J].复旦教育论坛,2012(5):68-72.

[5]王国红,王雨丝.近年我国大学生创业现状与影响因素[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4-6.

[6]孟庆全,许晓燕,周莉.中国大学生创业现状与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1(12):23-25.

[7]唐明浩,俞慧娜.浙江省大学生创业现状及解决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2(6):273-275.

[8]王如海.大学生创业风险释放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3(2):244-246.

[9]虞昌亮.高职在校大学生创业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3(2):86-88.

[10]蒋研川,朱莹,卢培煜.西部欠发达地区高校学生创业调查及教育课程体系构建——以重庆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2012(6):80-83.

[11]王丽萍,廖佳玲,罗嘉慧,等.大学生创业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以广东农业院校创业学生为例[J].大学教育,2013(3):128-130.

[12]田雪莹.大学生创业政策保障体系构建研究——来自苏州大学生问卷调查的证据[J].科学决策,2013(3):15-30.

[13]虞维维.在校大学生创业现状、问题与对策——以安徽大学为个案[D].合肥:安徽大学,2012.

[14]王圆圆.制约大学生创业的因素及其对策[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1):76-77.

[15]叶静.大学生创业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2013(3):85-87.

[16]西凤茹.大学生创业影响因素与支持体系完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7):60-63.

[17]王维舟.经管类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途径研究——以太原市5所本科院校为例[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2013.

[18]罗向晗.大学生创业意愿制约因素分析[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2(4):151-153.

[19]王艳红,冯伟远,王艳霞.创业环境与大学生创业意愿的相关研究[J].教育探索,2013(1):150-152.

[20]陈文娟,姚冠新,徐占东.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2(9):86-90.

[21]余岚,苏海泉,郭津含.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大学生创业影响因素研究[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1(4):69-73.

[22]陈仲华.我国大学生创业现状及对策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1.

[23]王丽萍,廖佳玲,罗嘉慧,等.大学生创业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以广东农业院校创业学生为例[J].大学教育,2013(3):128-130.

[24]虞维维.在校大学生创业现状、问题与对策——以安徽大学为个案[D].合肥:安徽大学,2012.

[25]叶静.大学生创业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2013(3):85-87.

[26]陈仲华.我国大学生创业现状及对策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1.

[27]陈鑫,鲁泽鹏.大学生创业现状及创业教育路径探讨[J].中国经贸导刊,2013(1):46-47.

[28]王圆圆.制约大学生创业的因素及其对策[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1):76-77.

[29]王维舟.经管类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途径研究——以太原市5所本科院校为例[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2013.

[30]王坚.大学生创业成功关键因素研究[D].上海:华东理工大学,2012.

[31]吴婕.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述评[J].现代教育科学,2009(5):135-142.

[32]黄邦道.论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6):114-117.

[33]肖开红.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J].教育与职业,2012 (23):120-122.

[34]王万山,汤明.国内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比较研究[J].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115-116.

[35]吴倩.“创业遗传代码”:浙江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新基点[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272-276.

[36]王华锋,黄亚超.我国大学创业教育评价和创业教育模式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2(4):81-85.

[37]梅伟惠.高校创业教育评价的类型与影响因素[J].教育发展研究,2011(3):45-48.

[38]马玉海,张月.高校创业教育的评价体系及其构建[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2(1):32-34.

[39]舒福灵,赖艳,景玲,等.高校创业教育评价体系探究[J].教育探索,2012(1):75-76.

[40]陈成文,孙淇庭.大学生创业政策:评价与展望[J].高等教育研究,2009(7):24-29.

[41]熊伟.大学生创业政策体系的构建框架与实施模式[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9(3):18-23.

[42]田力,徐一平.浅析大学生创业政策的特点与分类[J].课程教育研究,2013(6):33-34.

[43]高丹.论我国大学生创业政策的完善[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8):178-186.

[44]张春.大学生创业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变异及矫正[J].当代教育科学,2013(9):48-50.

[45]郑炳章,田飞,张可,等.河北省有关大学生创业政策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3013(1):90-91.

[46]陈成文,孙淇庭.大学生创业政策:评价与展望[J].高等教育研究,2009(7):24-29.

[47]林嵩.大学生创业政策:现状评析与制度设计[J].现代管理科学,2010(2):36-38.

[48]夏人青,罗志敏,严军.中国大学生创业政策的回顾与展望(1999-2011年)[J].高教探索,2012(1):123-127.

[49]林雪治.我国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成效研究[J].生涯发展教育研究,2013(1):62-69.

[50]秦琴,江志斌.大学生创业政策:评价、借鉴与设计[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167-172.

[51]郭德侠,楚江亭.我国大学生创业政策评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3(7):65-69.

[52]王友明.大学生创业基地功能定位、建设原则与途径[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4):43-46.

[53]孙晓梅.试论大学生创业基地的功能及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120-122.

[54]余家军.苏州市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3(5):45-47.

[55]王友明.大学生创业基地功能定位、建设原则与途径[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4):43-46.

[56]杨仕勇.大学生农村创业基地建设—以凤阳县大学生创业基地为例[J].中国农学通报,2009(1):281-285.

[57]范晓清,林伟,沈洁,等.大学生创业基地运作管理探讨—以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创业实践基地为例[J].科研管理,2008(12):45-49.

[58]林小燕.大学生创业模式创新与政府行为导向变革—以浙江绍兴为例[J].现代商业,2013(5):283-284.

Retrospect and Prospect:Research of College Students’Entrepreneurship

Zhu Xiaoju,Chen Jigen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ve Office,Taizhou University,Taizhou 318000,Zhejiang,China; Teacher Development Center,Taizhou University,Linhai 317000,Zhejiang,China)

The problem of college students’entrepreneurship has caused widespread concern in col⁃lege,society and academic field recently.Researching issues are mainly concentrated on status of col⁃lege students’entrepreneurship,the factors affecting entrepreneurship,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entre⁃preneurship policies,and the practice.There are more to study in details,such as college students’en⁃trepreneurial support system,construction of laws and regulations,performance,risk avoidance of busi⁃ness failure,and entrepreneurship ecosystem.

college student;entrepreneurship research;entrepreneurship activity

10.13853/j.cnki.issn.1672-3708.2016.01.013

2015-12-01

2013年浙江省社科联重点课题(2013Z26);2014年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2014SCG352);2013年浙江省教育厅研究项目(jg2013177);2014年台州学院校立青年培育基金项目(2014PY022)

朱晓菊(1977-),女,甘肃临洮人,讲师,硕士。陈基根(1978-),男,浙江金华人,教授,博士。

猜你喜欢
政策大学生研究
政策
政策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助企政策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政策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