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
有效防治欺凌和暴力,保护广大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前不久,教育部联合中央综治办、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民政部、司法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部门印发了《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发生在中小学生之间的欺凌和暴力事件得到遏制,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是,由于在落实主体责任、健全制度措施、实施教育惩戒、形成工作合力等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少数地方学生之间的欺凌和暴力问题仍时有发生,损害了学生身心健康,造成了不良社会影响,必须加强教育预防、依法惩戒和综合治理,切实防治学生欺凌和暴力事件的发生。
《意见》强调,要积极预防学生欺凌和暴力。切实加强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紧密联系中小学生的思想实际,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全体学生从小知礼仪、明是非、守规矩,做到珍爱生命,尊重他人,团结友善,不恃强凌弱,弘扬公序良俗,传承中华美德。认真开展预防欺凌和暴力专题教育,提高学生对欺凌和暴力行为严重危害性的认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自觉遵守校规校纪,做到不实施欺凌和暴力行为。严格学校日常安全管理,建立早期预警、事中处理及事后干预等机制。强化学校周边综合治理,对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问题突出的地区和单位,通过通报、约谈、挂牌督办、一票否决等方式进行综治领导责任督导和追究。
《意见》强调,要依法依规处置学生欺凌和暴力事件,保护遭受欺凌和暴力学生身心安全,强化教育惩戒威慑作用,并实施科学有效的追踪辅导。对实施欺凌和暴力的中小学生必须依法依规采取适当的矫治措施予以教育惩戒,既做到真情关爱、真诚帮助,力促学生内心感化、行为转化,又充分发挥教育惩戒措施的威慑作用。对屡教不改、多次实施欺凌和暴力的学生,应登记在案并将其表现记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必要时转入专门学校就读。对构成违法犯罪的学生,根据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置,区别不同情况,责令家长或者监护人严加管教,必要时可由政府收容教养,或者给予相应的行政、刑事处罚,特别是对犯罪性质和情节恶劣、手段残忍、后果严重的,必须坚决依法惩处。对校外成年人教唆、胁迫、诱骗、利用在校中小学生违法犯罪行为,必须依法从重惩处,有效遏制学生欺凌和暴力等案件发生。
《意见》强调,切实形成防治学生欺凌和暴力的工作合力。要加强部门统筹协调,各地应成立防治学生欺凌和暴力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任务分工,强化工作职责,完善防治办法,加强考核检查,健全工作机制,形成政府统一领导、相关部门齐抓共管、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工作合力。要依法落实家长监护责任,避免家长对孩子放任不管、缺教少护、教而不当。要加强平安文明校园建设,提高学校治理水平,推进依法依规治校,建设无欺凌和暴力的平安文明校园。全社会要共同保护未成年学生健康成长,避免学生欺凌和暴力通过网络新媒体扩散演变为网络欺凌,切实为保护未成年人平安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实施乡村教师、校长专业技能提升项目
天津市以“国培计划”为引领,整合优质教育资源,构建市、区、校三级联动的乡村教师、校长培训体系。到2020年,对全体乡村教师、校长进行不少于480学时的培训。
一是探索“互联网+”网络研修社区、工作坊等新型培训模式。按照每人5000元的标准为每位乡村教师配备电子学习设备,搭建学习培训资源云平台,开发乡村教师培训学习应用程序(APP)终端,使乡村教师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自主学习,破解乡村优质培训资源不足和工学矛盾的难题。
二是加大乡村骨干教师培养力度。实施“领航教师培养计划”等骨干教师培训工程,组建乡村教师导师团队,与乡村教师结成师徒对子,采取送教下乡、网络研讨等多种方式,为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指导和帮助。
三是实施乡村校长领导力提升计划。开展集中培训、跟岗研修、学校改进行动研究等多种形式的培训,助推乡村学校校长成长与发展,全面提升乡村学校校长的管理能力和办学水平。
实施特色高中创建三年行动计划
上海市教委最近发布了《推进特色普通高中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通过特色办学推动学校发展方式和育人模式转型,推进高中学校错位发展、特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合理布局特色领域。特色创建领域涵盖人文、社科、理工、艺体等,既注重传统特色领域的传承与创新,也注重新兴领域的开拓与发展。通过特色创建,形成特色鲜明的办学思路,并逐步提升为办学理念。
分阶段推进创建过程。参与特色高中创建的学校,按照校本化、递进性、稳定性原则,制订特色高中创建规划,分为特色项目、学校特色、特色学校等阶段。依照自身特色和办学基础,明确所处阶段和建设重心,由市教委引导项目学校找准定位,聚焦特色课程建设,提升特色办学水平。
丰富特色育人资源供给。创建学校立足自身办学传统、文化积淀、师生特点以及办学资源等因素,找准学校特色发展方向,形成校本化特色课程体系,推动学校开展特色办学。整合学校内部资源,形成特色课程教育教学队伍和配套机制,整合社区、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社会团体等力量,为学校创建工作形成多方位、多维度的支撑力量,促进本校创建工作,进而向全区高中学校辐射,形成资源共享的良性发展格局。
形成常态运行机制。特色高中围绕特色课程体系建设,逐步探索与之相适应的运作机制、管理模式,抓好队伍建设、资源开发利用、环境建设等,内化为稳定的办学风格。依托创建成功的特色高中学校,建设市级特色课程高地、研训中心和教师研训基地,完善特色共享和辐射机制。
推进教育信息化融合课堂教学工作
创新工作机制,着力深化发展性。将教育信息化融合课堂教学纳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展推门听课、制作微课、网上晒课等活动,开设教育信息化应用教学常态课,使教育信息化应用成为教育系统广大党员自觉行动。将教育信息化融合课堂教学纳入教育研究共同体,开展“互联网+”背景下课堂教学、课题研究、课程开发等形式多样的线上线下教学交流活动,实现数字资源互通有无、共建共享。将教育信息化融合课堂教学纳入目标考核体系,完善落实机制,用考核促进重点工作的落实和薄弱环节的改进。
创新课堂教学,着力提升实效性。统筹协调6所省级翻转课堂实验学校的试点工作,定期召开调度会和经验交流会,推进翻转课堂教学改革实验。确定“互联网+”信息化实验学校,组织教师学习培训,参与示范教学、论坛研讨等。选择部分学校开展翻转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提炼、推广和深化翻转课堂教学经验及成果,构建具有学校及学段特色的翻转课堂教学范式。
创新研究方式,着力保障科学性。开展网络教研工作,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在农村、边远地区的覆盖面。通过“线上课堂,在线研讨”教学合作方式,开展线上互动教学、集体备课和教学论坛等活动。建立创客实验室、综合实践教育空间和机器人教育空间,更新教学硬件设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开展教育信息化应用课题研究,促进教育信息化课题成果的转化与应用。
全球有6900万中小学教师空缺
据英国广播公司消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报告指出,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教育目标,到2030年,全球至少还需要招聘6900万名中小学教师。其中,教师严重缺乏的地区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和东南亚。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报告指出,目前全球仍有2.63亿名失学儿童,其中有2500万名儿童从未上过学。联合国警告称,若没有采取及时行动,随着人口不断增长,儿童就学问题将更加严重。报告还指出,教师的数量及质量同样重要。
(责任编辑 邓 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