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美术中学 田 艳
浅谈中学美术教学对学生品格的塑造
■天津市美术中学 田 艳
今天,美术教学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传授美术基本知识和绘画的基本技能技巧,而是突出了德育意识和人文思想,美术学科因此具有了人文教育的理念和功能。美术成为引导学生理解美学文化,形成人文素养,塑造健全人格的学科。中学美术教学要担负起道德教育的责任与使命。
美术教育是可以净化人的心灵的。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因为美的本身无须解释就可以影响人的心灵,因此,美育是一种情感上的教育。”我们可以利用美术教学唤醒学生的道德情感,从而促进道德教育。
美术是净化心灵的自我塑造,众多的美术作品更是在陶冶人的心灵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美术教学促进道德教育的优势,是从根本上避免死搬教条的内容进行德育灌输,是利用美术学科的优势因素进行陶冶式教育、启发式教育、熏陶式教育、启迪式教育、感染式教育,让学生在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情景中提高思想境界。并通过美术的造型表现(学生的创造)将心灵的内涵主观能动地表现出来,使学生的思想境界在自由的空间内得到充分的展现,使学生的个体能量充分地释放并且得到升华和满足,从而完成自我的构建和表现。美术教学把情感和理性完美地结合起来,审美情感成了一种行为动力,推动学生向美的、善的道德行为转化,达到净化心灵的目的。
美术教学可以给学生思维和想象的充足空间,重智轻德的现象也可以通过美育与智育、德育的并进结合来完成。在美术教学中把美育同智育、德育相结合,将审美教育融入智育、德育之中,达到以美启智(真)、以美辅德(善)的境界,实现真善美的结合。“以美启智”是指:艺术教育有助于智力的发展。比如,美术教学给学生提供了直观的视觉感受和宽广自由的创造空间,艺术创造过程有效地协调了大脑左右半球的合作,有助于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及创造力的发展,从而启迪了智慧,促进了智力的发展。“以美辅德”是指:美术中的艺术形象,能够陶冶人的性情,净化情感欲念,促进人格的完善和个体的社会化,有助于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从而促进道德人格的形成和发展。
传统德育的弊端之一是过于强调他律而忽略了学生的自律,美术教学则可以很好地避免这一弊端的产生。
美术的语言是在无声中运用线条、形象、明暗、色彩、综合材料等,通过主体思想的内在反应传达出来的,体现作者的思想内容及境界。比如,在美术教学的造型表现领域,学生是通过客观地描绘对象来完成造型的,一切都是发自内心的真实表现。在欣赏课中,利用丰富的内容使学生加深情感体验,在形象的视觉感受中,通过欣赏所描绘形象的美与丑、善与恶,逐步完善内在心灵及道德信念。在设计应用环节中,学生从自我经验出发,发挥个性、创造精神及独立思考的意识,思考人与社会的同发展共命运,达到自我教育目的。在综合探索环节,给予学生更大的思考与活动空间,为其独立地判断与创造搭建足够的思想平台及表现舞台,这同样是其他学科无法超越的优势。学生一改以往被动地接受德育,变为主动地参与,并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下,对全社会倡导的道德观念由感受到理解,由理解到认同,完成了整个道德认识规律的构建,这一过程正是我们所强调的道德的自律。
综上所述,德育的认知和形成是不能脱离社会,更不能离开主体内在而起作用的。美术学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传统德育的一些弊端,帮助学生实现个人成长,净化人的心灵,为学生的道德认识过程搭建平台,推进道德教育。以上观点是我本人在多年的美术教学工作中结合当前学生的现状、日常理论的学习和实际教学而提出的几点想法,愿与同仁共同探讨。
(责任编辑 邓 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