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宏强(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 江苏常州 213164)
复杂现代性条件下图书馆发展的张力
崔宏强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江苏常州213164)
〔摘要〕我国图书馆发展正处于“技术使用与人文关怀”、“移动获取与阵地利用”、“平等自由享受与个性化需求满足”、“隐私保护与用户行为分析”和“创效式管理与职业能力提升”五对张力之中。这五对张力彰显出确立中国图书馆未来发展方向所面临的难题与空间,是我们把握中国图书馆发展历史趋势的思想坐标。为拓展发展空间、解决发展中的难题,需要以复杂现代性作为分析中国图书馆发展的分析框架和探究图书馆未来发展空间的方法论原则。
〔关键词〕复杂现代性图书馆张力社会价值
〔分类号〕G251.6
〔引用本文格式〕崔宏强.复杂现代性条件下图书馆发展的张力[J].图书馆, 2016(1):1
1931年,印度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在其《图书馆学五定律》一书中指出:“图书馆是一个不断生长着的有机体”,在笔者看来,至少阐释了两层含义:一是图书馆本身具有动态发展性,暗示了图书馆发展中张力的存在;二是图书馆与其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着能量交换,社会环境的变化决定了图书馆发展的张力不断向深度和广度触及。这一规律在图书馆学界多年来的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中得到了充分印证,尤其是近年来,信息环境和用户需求的现代性,促动了数字图书馆、移动图书馆、智慧图书馆等智能、虚拟化图书馆相继出现,以知识服务、发现服务、数据管理服务等为代表的服务内容不断向深度延伸。表面看来,这些“高端”的管理与服务似乎符合现代性社会环境发展中的图书馆社会价值,殊不知,现代性社会环境具有复杂性,不对现代性的复杂性有所认知,就无法整体性透视图书馆所生存的土壤,图书馆这个“有机体”的健康生长便会受到威胁。因此,本文从“复杂现代性”视角探究图书馆发展中的张力,以期为图书馆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
2.1关于张力
图书馆发展的张力并不是静止不变,而具有动态发展性,它会随着图书馆所处的社会环境和图书馆自身发展阶段在程度和内容类别上有所变化。在某种意义上它与图书馆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可能的发展空间相对应。张力与动力不同,动力是一种外部推动力,而张力是自我组织能力,是为达成图书馆功能最大化而形成的自我发展、自我修复能力;张力与创新也有所差异,张力是图书馆在一定的条件供给和限制下存在的可能发展空间,这种发展空间是在固有范围内、已有的相似基础上可以逐步通过拓展和延伸而实现的,而创新是对以往的突破和变革,强调的是对新领域的开发,更多的是跳出已有范围和相似基础上的局限。张力既不同于动力也相异于创新,但张力与动力、创新一起构成了图书馆发展的机制体系,不仅如此,张力也为图书馆发展的动力引进和创新框架提供了一定边界限制,使图书馆的发展能够自我消化吸收,而不至于因过分膨胀而消化不良,从而破坏图书馆事业的科学发展。
2.2关于复杂现代性
现代性以势不可挡之力量逐渐渗透到图书馆事业的方方面面,毋庸置疑,现代性已普遍存在,在图书馆现象中具有共同的并相对确定的属性。复杂现代性首肯了现代性的存在,并在此基础上,强调现代性在时、空维度及其内部结构关系中的特殊性、多样性,以及实现过程中的诸多不确定性;在肯定图书馆由传统的管理与服务机制向现代化转型的普遍趋势上,侧重自身管理与服务理念的演化和表现形式的丰富多样性。图书馆发展的现代性应是以“用户为本,自由正义,需求引领,软硬并进,敬德重技”为线索进行拓展的基本价值,而不是仅追求器物(如现代技术)层面的现代性;图书馆的现代性也应是一种科学健康、具有强大活力和长久生命力的现代性,是一种强调以技术、制度和人文为整体发展理念的图书馆基本价值,而不是当前多数研究仅强调技术的进步作用的畸形的现代性。复杂现代性所规定的现代性包括三个维度:①现代性各因素的协调性、整体性呈现出来的复杂性;②现代性的实现(如实现的条件、方式)上的复杂性;③现代性所表现出来的发展性,即在现代性实现中各因素及其内在结构体现出来的生成性和开放性。只有明晰现代性这三个维度的复杂性,才能避免图书馆发展坠入绝对主义,孤立的看待图书馆现象。现代社会背景下,图书馆价值的复杂性,决定了任何一种单一的现代性解决方案都无法实现图书馆的社会价值。图书馆事业之所以能够发展至今,取得诸多可喜的成就,均是复杂性思维的成就。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图书馆发展中存在诸多不和谐因素,这些因素无疑是简单现代性思维在作祟。如果忽略了现代性的复杂性,而将图书馆发展的某一理念、某一机制绝对化,将会严重破坏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复杂现代性思维下,图书馆发展的张力是一种在深刻认识到图书馆发展空间基础上,从价值整体性维度考量的张力。
现代性在其规范和内在结构上具有显著的生成性和开放性特征。作为一种“尚需完成的设计”,处于这种发展性的现代性背景下的图书馆事业,必然会在现代性影响下做出积极回应和补充,从而生成可适应现代性背景,并借助现代性发力的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和新规范。然而,现代性的复杂性,决定了秉持单纯的本质主义、单一化的理念和规范不仅会丧失现代性给予我们的发展空间,也无法整体性地解决图书馆发展面临的难题,从而阻碍图书馆事业的科学发展。因此,图书馆发展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复杂现代性带来的各种矛盾的建构性功能,在彰显一种张力的功能时,不可阻碍与之有一定矛盾性张力的作用发挥,从而使各种张力能够在相互限制和相互促进中得到发展,最终促进图书馆事业沿着图书馆核心价值的道路前行。笔者认为,当前图书馆正处于“技术使用与人文关怀”、“移动获取与阵地利用”、“平等自由享受与个性化需求满足”、“隐私保护与用户行为分析”和“创效式管理与职业能力提升”这五种对立统一的“张力对”之中,处理好这五对张力之间的关系,开发其发展空间,是图书馆在复杂现代性条件下创新发展理念、变革行为规范的基本线索。
3.1促进技术使用与人文关怀的融合
第一对张力:技术使用的人文导向与控制,人文关怀的技术呈现。
技术使用在图书馆演进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尤其自九十代末数字图书馆兴起之后,图书馆各项服务中信息技术应用方兴未艾。技术已成为用户利用图书馆的重要方式之一,固化为图书馆的重要特征,甚至是评价图书馆先进与否的重要标志,由此过分强调了技术的自主性和独立性,陷入技术决定论的泥沼不能自拔。技术决定论片面地看待图书馆现象中技术的主导作用,从而导致用简单线性的方法去处理图书馆技术引进和人文关怀之间的关系,这种脱离开人文关怀的作用去把握技术会面临很多困境:例如它无法满足技术在不同用户群体中呈现的多样性要求,以及无法顾及到同样的技术在不同用户群体中使用的效率等。图书馆技术使用必须使技术的物性功能发挥以用户的需求为尺度和导向,技术的起源实在不是一种纯粹的自然实在,任何技术的出现都是社会作用、具体说是社会需求的产物,因此,需求自始至终都是技术使用和更新换代的原因,它是调整、引导和控制技术使用及其扩张的重要方式。爱因斯坦说“关心人类自身及其命运,必须是一切技术奋斗的主要目标。”[1]具体到图书馆事业发展中,人文关怀始终应成为技术行为的灯塔,在此指引下,消解现代技术的原始冲动,引导技术行为沿着有利于图书馆核心价值发挥最大化的道路前行。人文与技术的关系近年来在我国图书馆界争辩正酣,产生分歧的原因是多数学者将二者割裂开来去讨论,殊不知二者在内容上应是相得益彰的关系[2],二者相互交融过程中的辩证关系、交融途径等是图书馆研究的困惑,也具有重要的研究空间。同时也需注重技术使用的过程性研究,遵循现代技术使用的“现实需求论”和“发展阶段论”原则,从而保证技术使用在与人文融合中不至于冒进和迟钝。
3.2注重移动获取与阵地利用的优势互补
第二对张力:移动图书馆的功能规划与社会价值设计,传统图书馆物理资源的重组与再造。
与国外一致,我国移动图书馆研究涉及的行业十分繁杂,如第一篇移动图书馆论文便是出自一位法学专业的学者之手[3],首先提出移动图书馆解决方案的是一名数据库商老总[4]。行业参与的复杂性使移动图书馆研究内容侧重于系统设计和平台建设,而图书馆学理论学者却对此关注不足,由此暴露了过分关注系统构建与平台开发而图书馆价值实现层面的研究受到忽视,虽以茆意宏教授为代表的学者对移动服务需求进行了一定调研分析[5-6],但研究结论局限于支撑移动平台建设,而未能从图书馆价值实现这一高度上给予一定的理论提炼。显然,不论从实践还是理论角度,国内移动图书馆研究均处于起步阶段,但作为一种图书馆运行的现代模式,移动图书馆对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必将影响深远,同时也一定是复杂的,如果不能对此清晰认识和深刻反思,造成的后果不是对数字鸿沟的弥合而是加深、不是绿色图书馆的实现而是资源的浪费,由此,必将影响图书馆价值的体现。
中山大学图书馆馆长程焕文教授提出,空间资源是图书馆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7]。近年来,图书馆作为公共空间的社会价值被众多专家所认同,加拿大Birdsall认为,图书馆设施和建筑本身就是构筑现代化美国社会的基础的象征之一[8];大英图书馆原馆长Lang博士认为,图书馆将成为人们相互交流信息和经验的知识殿堂[9];美国石溪大学健康科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黄柏楼认为,图书馆使用户获得了在宿舍、教室无法得到的体验[10];北京大学王子舟教授认为图书馆的社会效用体现在它是“开放的公共知识空间”、“人们终身学习的一个好场所”[11];上海图书馆馆长吴建中提出图书馆是“城市的第三空间”[10],凡此种种论断均肯定了物理存在之于图书馆价值的重要性。从图书馆发展史来看,图书馆的空间形态由以藏为主的封闭管理,到藏阅并重的藏、借、阅分离闭架管理,再到藏阅空间一体化的开架管理,空间形态逐渐开放,空间价值在图书馆中的体现越来越明朗[12]。也正因如此,虽90年代后数字图书馆实践逐渐成熟,但各地、各高校实体图书馆建设热潮从未受影响,甚至建设速度比数字图书馆更为迅速。图书馆的阵地利用不仅表现在物理空间上,在物理空间支撑下,馆藏资源、环境氛围、交流场所等同样构成了十分重要的图书馆价值体现。时尚与传统、现代与怀旧的辩证统一在图书馆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近年来,以美国为代表的欧美一些图书馆人认为,在移动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如火如荼的今日,该庆祝图书馆的一些传统品质了,图书馆需要保持本色,由此兴起了一股“复古图书馆热”[13],这对我们具有重要的启示。
3.3兼顾平等自由享受与个性化需求满足
第三对张力:实质平等与资源平等得到强调,知识自由的制度设计、边界限制,个性化服务的深化与用户需求引领。
从人权法角度看,自由与平等在性质、内容、属性等方面均不相同,自由侧重的是一种个人权利,强调的是个人的自在状态,而平等则是一种人际权利,是以社会性为基础的[14-15]。很显然,自由与平等存在一定程度的冲突,而正是这种冲突造就了图书馆发展的张力。在以往图书馆权利体系中的平等原则研究上,图书馆平等更多地强调的是一种机会平等,即图书馆为用户提供一种资源获取与服务的机会,用户可以按需使用图书馆,而“平等”的含义在于,在此过程中,对一切用户均一视同仁,不在意用户社会条件、身份、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殊不知这仅是一种形式平等。图书馆平等研究的张力更多的体现在实质平等中,即关注自由获取条件下,因个人能力、条件而形成的弱势地位造成的图书馆使用结果的不平等,图书馆应将更多的精力投放到用户教育、管理机制完善等方面,以消除由于自身条件差异而造成的不平等。此外,现有研究更多的关照到的是服务平等,忽视了资源平等的核心作用,这里的资源不仅指信息资源,同时还包括馆舍建筑、经费、设备等。资源分配不平等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巨大阻碍,服务不平等一般而言可以通过图书馆自身能够得到解决,而资源分配不平等涉及到的不仅是图书馆自身,同时还包括国家层面的规划设计、财政主管部门的经费投入等诸多方面。
2000年,李国新教授首次提出“图书馆自由”一词[16],2003 年,蒋永福教授首次在国内图书馆界提出知识自由理念,并将其视为图书馆的核心价值[17],掀起了我国图书馆知识自由研究热潮。知识自由是指知识的自由发表、自由接受、自由创造、自由组织和自由服务的状态[18]。无论何种自由,最终都是图书馆用户主体的自由,需强调的是,只有每个图书馆用户的自由与绝大多数用户的自由实现相互统一时,才可以凝聚成推动图书馆事业进步的合力,如果每个用户的自由成为其他用户自由的障碍,必然影响与耗散图书馆事业前进的合力。为凝聚这一合力,图书馆知识自由必然有一定的限制,正如蒋永福教授所言,任何自由都不是绝对的,知识自由也是如此[19],目前,国内在知识自由管理制度设计上还十分欠缺,但很多学者看到了制度对于图书馆职业、精神发展的重要意义,如,蒋永福提出了制度图书馆学,撰写一系列论文证实,图书馆是用户知识自由权利的制度安排[20],这一观点得到了李国新、范并思、于良芝等图书馆学者的广泛认同。如何将图书馆知识自由形成制度,并加以实践,是图书馆知识自由得以落实并合理限制的有限途径。一条高度概括性的“知识自由”的原则,未免过于笼统和抽象,难以为图书馆事业发展中遇到的不同主体、不同利益诉求之间发生冲突时,提供具体的行为指导。因此理想的知识自由制度应是,不仅可以保障知识自由的广泛普及,而且能够清晰地勾画知识自由适用的边界。图书馆知识自由制度的设计应具备两个原则,即实践性与前瞻性、以及现实性。制度是为了未来而不是现在设计的,因为制度的目标是协调人们在未来(包括明天)的相互作用[21]。因此,图书馆知识自由制度设计时,需根据对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方向而对未来进行合理的预测,而不是对制度进行事后合理化[21]。制度的现实性意指制度有条件实现,并可操作,这其中包括制度必须与图书馆发展的阶段相适应,制度的操作必须考虑其实施的成本。
此外,在图书馆服务中,我们必须承认,个性总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客观存在的,不仅如此,它还会随着个人阅历的逐渐丰富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发展、变化着,这就决定了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空间。正因如此,图书馆界对个性化服务的研究热度始终如一。现阶段,传统的建立于信息推送、数据挖掘等技术基础上的个性化服务已无法满足用户的潜在性、前瞻性信息需求,因此对个性化服务的深化必将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一般认为,满足用户需求是亘古不变的真理,但是在复杂现代性条件下,仅仅将服务定位于“满足”是远远不够的,对用户的需求起到引领作用才是我们奋斗的目标。苹果公司的一位员工如此评价乔布斯:“他非常擅长触碰到别人的深层需求”。乔布斯本人也曾在一次接受采访时“口出狂言”:“不用做调查,消费者并不知道他们需要的是什么,而苹果会告诉他们什么才是潮流!”用户对苹果产品的热衷以及各大手机厂商的争先效仿,足以证实苹果公司对用户需求的引领之成功。用户的信息需求总会受到年龄、教育情况、思维视野和生活环境等多方面的限制,超越自身经验认知范围的需求会很难被自己发现,正如福特曾言:“如果当初我去问顾客到底想要什么,他们会回答说要一匹跑得更快的马”。从目前图书馆发展现状来看,引领用户的信息需求完全可以实现。一般而言需求引领服务具备以下三个特征:①引领并非等同于创新,但引领是通过一定的分析方法和技术手段对用户潜在需求的显性化;②引领具有个体差异性。某项服务内容对某一特定用户而言具有引领作用,但对于其他用户未必具有引领功能,判断标准是该项服务是否为该用户的潜在需求;③图书馆引领服务应具持续性和实效性。也即是说图书馆针对某项内容或某个用户的引领服务应该是长期跟踪的,而不是半途而废的。同时,由于用户自身条件和周边环境的变化,用户的潜在需求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发生改变,因此,实效性意指引领服务应是针对用户当下的现实潜在需求,为用户未来发展提供支撑。
3.4平衡隐私保护与用户行为分析之间的矛盾
第四对张力:隐私采集与用户行为分析相得益彰、互为限制,隐私保护中的技术、管理、伦理与用户参与四维一体化。
在用户身份数据化、数据共享与挖掘的广泛化以及用户个人隐私观模糊化的作用下,作为人的基本权利,用户隐私泄露现象日渐加重。在图书馆界,涉及到的用户隐私内容主要包括用户私人信息和用户活动信息,这其中包括用户注册信息,用户借阅信息和用户互联网使用信息等。在大数据时代,数据的挖掘、预测与监控使隐私保护更为困难,曾有学者提出通过收集信息时的用户知情权来保护隐私[22],但这种信息收集阶段的知情同意权控制难以完成隐私保护的使命,因为即使是在用户授权下使用其数据,很多时候不能确保使用过程中语境的完整性,很多数据在搜集时并非有意用做其他用途,但最终却有可能产生意想不到的创新用途[23],在这种情况下,用户失去了对个人数据的控制,因此,在大数据时代用户的隐私保护需要图书馆在涉及分析用户行为时做到技术、管理、伦理与用户参与四维一体:①提高用户信息负载价值的透明度,认同和尊敬用户对未知的恐惧,尽可能地明确告知用户可能被搜集和使用的信息内容、使用的范围、数据分析结果的用途,以及需要用户承担的风险;②尽量避免对单个用户的信息进行挖掘分析,从群体性多用户信息角度分析用户的行为,降低收集信息的个体相关性;③在用户数据收集、挖掘与使用中,由于用户行为分析的需要,图书馆对用户信息的收集无法避免,因此应该把重点放在数据使用的监管上。在此过程中,允许并创造条件赋予用户对隐私信息的修改、删除等决定权;④依靠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用户的隐私信息获取和使用设置密级层次;⑤注重图书馆员隐私保护相关法律法规教育和用户的隐私观教育。隐私保护形势的严峻,不足以让我们在图书馆用户行为分析中因噎废食,相反,我们应敢于通过用户隐私信息的挖掘分析用户的图书馆利用行为。用户服务永远是图书馆功能的核心内容,而高质量、高效率的服务必然建立在用户行为分析基础上,尤其是大数据时代,图书馆通过对用户的借阅行为、人口学特征、社会关系等信息进行整合与挖掘,可以精准的满足并预测用户的图书馆利用行为,从而为图书馆的运行、管理和服务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图书馆用户行为分析在范围上不应只局限于图书馆系统内部的信息,如注册信息、借阅信息等,为更全面获取用户信息,需把信息收集范围扩展到互联网中,如微博、论坛,同时也要适时根据需要采用访谈、问卷调查的方式采集;同时,要进行深度挖掘,尤其是在用户未来需求预测上多下功夫,不仅注重特定时间段的分析,同时对重要用户群体应进行连续性跟踪。
3.5重视创效式管理与职业能力提升
第五对张力:图书馆管理的创效化,馆员职业能力管理的分层化。
图书馆管理研究应具有理论概括和提炼性,首先要立足于国内外、传统与现实的比较视野,即从发达国家与中国图书馆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差异、图书馆发展的历史性环境与现代环境差异来研究,避免陷入对发达国家图书馆管理的不切实际的效仿,也防止对图书馆的复杂现代性发展环境的认知不足;其次是坚持诠释的方法,即脱离对图书馆管理中局部、片面的细节问题的描述,从宏观整体性上把握图书馆管理;再次采用抽象思维,从图书馆管理的使命、复杂现代性环境、管理体系结构、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提炼。图书馆创效式管理的重点是“通过创新,提高管理质量”。具体而言,创效式管理包括体制与机制性创效、功能性创效和辅助性创效,同时还包括对这些创效行为的管理。①体制与机制性创效及其管理。体制性创效侧重于通过图书馆行政体制和相应的制度来明晰图书馆利益相关者的关系、科学设计图书馆资源配置方案、优化资源配置效率。对体制性创效的管理,主要通过行政管理以及行政调节体制变革的要素作用于图书馆服务质量的长远效果来实现。机制创效主要是通过馆员职业能力提升与伦理自律机制、过程管理机制、绩效激励机制等来实现图书馆运行各要素间作用关系及其功能的优化,在图书馆管理实践中,应将管理制度、岗位职责制度等刚性机制创效的评估与职业能力、职业道德、作风与态度等柔性机制创效的评估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②功能性创效及其管理。总体而言,图书馆管理的功能性创效是指图书馆实践过程中功能上可能实现的可考核的结果,一般包括三个维度:一是结果导向,即通过图书馆管理活动的高效率、高质量,实现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社会价值的提升和用户服务质量的提高,其本质是实现绩效型图书馆;二是注重实践过程中的作风表现,通过建立图书馆在社会服务中的良好形象,营造有利于服务水平提高的图书馆发展环境,本质是实现形象型图书馆;三是图书馆行为的回应性,重点是要求图书馆对用户的需求具有敏感性、反应及时性、迅速满足性和前瞻预测性,秉持“用户为本,自有正义”的原则解决用户提出的各种问题,主要通过公开制度、承诺制度、听证制度、保密制度等方面的改革来加以体现,实质是实现服务型图书馆。③辅助性创效。主要指通过体制与机制、功能等创效方式以外的监控、监督方式而开展的,包括事后弥补、成效评估、危机管理等创效途径。
在复杂现代性信息环境和用户需求的双重驱动下,图书馆迎来了重要的转型变革期,其特征主要体现在:图书馆的主体型态在快速走向数字化、网络化、泛在化,功能定位在走向学科化、知识化、智能化[24]。在图书馆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革的当下,馆员已既不是信息资源占有的优势群体,提供优质服务是图书馆永恒的话题,馆员作为提供服务的主要实践者,其职业能力势必在图书馆转型变革中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有些管理学领域专家认为,个人的作用可以超越组织,馆员的职业能力建设是当前和今后应持续关注的领域。但由于个人的专业背景、学习能力和心理特质等个人素质方面的差异性,要求所有馆员均在职业能力上水平相当,显然是不科学的,实际上也是难以做到的。因此,应对馆员职业能力管理进行分层化管理,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层次:一是职业能力内容分层:基本能力、业务能力、特色能力;二是职业级别分层:初级、中级、高级和首席四个级别。在这种分层管理机制下,采取不同的培养方式和绩效评估手段,以此创造使馆员能够尽其所能而又避免重压下的工作环境,从而体现管理的人文关怀,激发馆员的工作热情。
在社会环境和用户需求的双重驱动下,图书馆迎来了重要的转型变革期,图书馆学者正在为此做着充足而细致的准备,各种高端、深入用户内部的服务手段与内容不断涌现。但在整个研究体系中,似乎缺少了一种对图书馆转型变革的宏观、整体性把握。图书馆转型变革是一种张力的体现,是现代性的产物,这种现代性具有显著的复杂性,因此有必要对图书馆在复杂现代性条件下的发展进行宏观上的考量,以图书馆核心价值为基本线索,发现复杂现代性条件下图书馆发展的张力所在,以此凝聚图书馆界共识,激发图书馆深化变革的力量。需要指出的是,复杂现代性的复杂程度非一己之力、一文可概述,本文所提出来的张力也仅仅是对已有图书馆学研究成果考察分析基础上的一种“实然”分析,对复杂现代性条件下未知图书馆现象的预判还十分有限。
(来稿时间:2015年10月)
参考文献:
1.爱因斯坦1931年2月16日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讲话[N].纽约时报, 1931-02-17(63)
2.范兴坤.图书馆学“人文”与“技术”性的“道”“器”辩证[J].图书馆,2010(2):1-5
3.吴志攀.移动阅读与图书馆的未来:“移动读者的图书馆”[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4(1):2-5
4.姜海峰.移动图书馆的兴起和解决方案[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0(6):12-15
5.茆意宏.面向用户需求的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2(1):76-86
6.茆意宏,魏雅雯.大学生移动学习需求的实证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13(8):82-85,90
7.程焕文.图书馆的价值与使命[J].图书馆杂志, 2013 (3):4-8
8.吴建中.战略思考——图书馆发展十大热门话题[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10
9.吴建中.转型与超越:无所不在的图书馆[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2:58
10.(美)黄柏楼.美国高校图书馆面临的挑战、机遇及发展趋势[R].杭州师范大学讲演会报告,2010-09-27:57-80
11.王子舟.图书馆学是什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73-274
12.郎杰斌.空间体验——图书馆的核心价值之一[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3(2):42-48
13. Annoyed Librarian. The Retro Library[OL]. [2012-01-10]. http:// blog.libraryjournal.com/annoyedlibrarian/2012/01/05/theretro-library/
14.徐显明.人权法原理[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 208
15.李步云.论人权[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3-8
16.李国新.日本的“图书馆自由”述论[J].图书馆,2000 (4):12-16,20
17.蒋永福.关于知识自由与图书馆[J].图书馆杂志,2003 (8):9-12
18.蒋永福.图书馆学基础简明教程[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178-179
19.蒋永福.维护知识自由:图书馆职业的核心价值[J].图书馆,2003(6):1-4
20.蒋永福.知识权利与图书馆制度——制度图书馆学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5(1):10-14
21.姚洋.制度与效率:与诺斯对话[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322-324
22.马晓亭.大数据时代图书馆个性化服务读者隐私保护研究[J].图书馆论坛,2014(2):84-89
23.(英)维克托·迈克尔-舍恩伯格,肯尼斯·库克耶.大数据时代[M].盛扬燕, 周涛, 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197
24.黄孝群.转型变革期高校图书馆馆员能力建设策略[J].图书情报工作,2014(9):51-56
Development Tension of Libraries under Complex Modernity
Cui Hongqiang
( Library of Changzhou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Technology )
〔Abstract 〕China is caught in the tensions between “technology use and humanistic care”, between “mobile obtain and physical space use”, between “equality and freedom and personalized meet”, between “privacy protect and user behavior analysis” and between “innovation-led management and vocational ability improve”. These tensions highlight problems and development spatial confronting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libraries, and serve as an intellectual benchmark for us identify development trends of Chinese libraries. In order to expend development spatial and solve development problems, we need to establish the idea of complex modernity to analyz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libraries.
〔Keywords〕Complex ModernityLibrariesTensionsSociety Value
〔作者简介〕崔宏强(1982-),男,本科,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