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学会“交往之道,和谐之法”

2016-02-13 02:07:38天津市河西区上海道小学
天津教育 2016年11期
关键词:学会游戏学生

■天津市河西区上海道小学 齐 薇

让孩子学会“交往之道,和谐之法”

■天津市河西区上海道小学 齐 薇

对孩子们来说,一所学校、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微型社会。教师也是这个小社会的一员,是一个比孩子们经验丰富些的长者。因此,我们要在这个小社会中发挥好引领作用,使孩子们在实践中逐步学会“交往之道,和谐之法”,为其健康成长铺平道路,为其将来贡献社会奠定基础。

一、以身作则,教会学生欣赏他人

当我们拿花送给别人时,首先闻到花香的是我们自己;当我们抓起泥巴抛向别人时,首先弄脏的是我们自己的手。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与人相处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要教育学生学会与人交往,首先就要使学生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学会赞美他人。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深深体会到身教重于言教的道理,要学生做到的,班主任就要首先做到,要给学生做个好榜样。

记得我在教小学一年级的时候,班中一个内向、胆小的女生平时很少与同学讲话,在课堂上也很少有人关注她。在一次语文课上,我请学生思考用什么方法记住“早”字,大家纷纷举手,当时胆小的她也怯生生地举起了手,我眼前一亮,面带微笑地叫了她的名字,她迟疑了一下,缓缓地站了起来,用很小的声音说着自己的想法,我轻轻地走到她身边,亲切地弯下腰聆听她的发言,这时,班中性急的学生早已按捺不住,说道:“老师,她声音太小了,还是让我说吧!”“是啊,老师,让我说!”……我朝大家挥挥手,示意他们保持安静。我认真听完这个女生的发言后,为她鼓起了掌,学生们一下子愣住了。我大声夸奖她是一个很有想象力的孩子,问她是否愿意将自己的想法与大家分享,面对我满怀期待的目光,她鼓足了勇气大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顿时,教室里不再有埋怨声,取而代之的是一阵热烈的掌声。在掌声中,我奖励了她一朵“小红花”。从此,这个女生喜欢上了我,喜欢上了语文,也不再胆小了。学生们也学会了赞扬他人。那个纸做的“小红花”她一直珍藏在日记本中,直到她到美国上大学的时候还一直带在身边。一句赞美的话语对学生的心灵产生了如此深刻的影响,甚至改变了其一生的命运。

我们面对的是六七岁到十二三岁的儿童,他们纯净得如一潭清水,你的一句话,一个手势,甚至是一个眼神,都会在水面上激起涟漪,因为他们既懵懂又敏感。很多时候,老师不经意的一句话,会在学生心中产生巨大的作用。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我在看一个写字潦草但绘画很有天分的学生的作业时,对他说:“你的画画得那么好,我相信你的字,也一定写得好,你看这个“永”字写得就很工整嘛!”从此他便认真地写每一个字,练出了一手好字。我对一个胆小内向的男生说:“我很欣赏你的朗读。”这句话竟使他迷上了朗诵,成为了学校广播站的一名广播员。还有一次讲《草船借箭》时,一个学生坐在位子上随口说出了我们要学习的下一个内容,我不仅没有批评他接下茬,还随即说了一句:“你真乃小孔明,神机妙算也。”没想到这句话竟使这个不太爱学习的学生迷上了《三国演义》。由此可见,我们一定不要吝啬对学生的赞美、肯定,它不仅能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还能改变学生的心态。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待学生的态度,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常有人说,谁教的学生就像谁,这话一点儿都不假。个性张扬的班主任,他的学生一定不会墨守成规;懂得欣赏他人、尊重他人的班主任,他的学生也一定掌握与人交往的良方。

多年来,我所教的班级中,学生们耳濡目染,都学会了用欣赏的目光看待他人。例如,在班级的每次活动之后,我都会和学生一起进行总结评价,学生们在评价他人时都是先说出优点,然后再提出自己的小建议。这样的评价,让同学乐于接受,使同学既获得了肯定的满足,又知道了自己的不足,明确了前进的方向。在这样充满欣赏的评价声中,同学之间的距离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和谐融洽了。

二、引入游戏,教会学生换位思考

从心理学角度看,改善人际关系的关键是学会换位思考。首先是把自己当别人。即用平常心看待自己的得失荣辱,把自己的得失荣辱看作发生在别人身上,不因自己情绪的变化而影响人际关系。其次是把别人当自己。一个人只有设身处地通过角色互换,才能善解人意地去急别人之所急、痛别人之所痛。三是把别人当别人。即尊重别人,不干涉对方的隐私,不冒犯对方的个人空间。四是把自己当自己。这意味着在自知的基础上建立起自尊和自信,扬长避短,更成熟地与别人相处。

这些道理,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确实不容易理解。于是,每学期,我都会带领学生做“渡河”的游戏,将深奥的道理用游戏的方式向学生诠释。12个学生在老师的指挥下,分成两个六人小组,玩比谁“渡河”快的游戏。两块可分拆的方形塑料垫是“船”,“船”很小,在“船”上,学生们如果不紧紧挨在一起,共同想办法前进,就可能有人会落在“船”外,掉进“河”里。喧闹声中,合作好的一组很快到达对岸,另一组学生还在“河”中艰难地行进着……

学生们在游戏中会出现多种情况,例如会不自觉地去责怪别人,我就会引导他们去思考自己的行为,或者从别人的角度去思考。学生们平时在学校可能只需要照顾好自己就可以了,但在这里更重要的是交际、沟通、合作。

除了上述游戏,我还会组织学生演课本剧、角色互换等多种活动。游戏中的成功或失败并不重要,而着重于过程的分享;角色扮演中表演过程不重要,着重在于每个角色的分享。这些方式都是希望孩子更好地与他人进行沟通,更了解自己,同时也学会体谅和包容别人。游戏之后,学生都会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所感悟,同学之间变得更加友好和谐。

三、协商谈话,帮助学生重建友谊

身为小学教师,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文化知识,更主要的是要使学生在人生初期具有良好的习惯、品德、与人交往的能力等,为其今后在社会上更好地生存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作为一名班主任,不仅要有一颗爱心,还要具有敏锐的洞察力、良好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带这个实验班已经两年了。学生们和我,由渐渐熟识到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由“私事”背着我到主动与我交流,我似乎真的成为了他们中的一员。但是,在我细心观察之下,我发现班中的然然和琪琪两个女生表面上和睦,实际上有很深的矛盾。她们都是学习的尖子生,读书多、善于表达,每堂语文课,她们都会有精彩的表现。两个人身上有着许多相同的优秀品质,在同学中的威信很高,一个是中队委,一个是小队委。按理说,这样两个优秀学生怎么会长期存在矛盾呢?

我曾经在去年为她们解决过小矛盾,本以为她们会和好,没想到,今年她们又发生了矛盾。在选举班委之前的一节音乐课上,然然指着琪琪说绝不会选琪琪当班委,琪琪很恼火。知道这件事后,我意识到她们之间的矛盾仍然很深,以前的几次师生谈话并没有将矛盾化解。面对这样一个问题,该怎样解决?还用以前的方法?我陷入了沉思。

“协商”这两个字赫然出现在我的头脑中。对!这次我要尝试着使用协商的方式让她俩自己彻底将矛盾化解。于是,我利用午休时间将她们请到了书吧。我告诉她们,老师想和她们协商解决长久以来萦绕在心中的不愉快,使彼此能够悦纳对方,并问她们是否愿意。她们真诚地点点头。为了使她们真正敞开心扉,我说:“你们是老师最值得骄傲的两个学生,我相信你们不仅学习优秀,而且道德高尚,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真诚待人,不会让老师失望的。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心里话。”接下来,我请她们简要地将昨天发生的事情讲一遍,然后请她们向对方说出自己当时内心真实的感受。接着,我让她们将对对方的不满统统讲出来,共同研究两人之间的矛盾根源究竟在哪里。开诚布公的交流之后,我帮助她们进行了分析,她们终于明白了原来是因为两个人性格不同,做事方式不同。然然性格活泼开朗,做事大大咧咧,有时碰到了别人或说话伤到了别人而不自知,觉得这些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琪琪却是一个内向敏感的孩子,事事小心谨慎,对人对己都是如此,所以对于然然坐她的桌子、碰到她不道歉等事耿耿于怀。然然认为琪琪太小心眼儿,说话做事总是酸溜溜的;琪琪认为然然做事太强势,有些霸道。就这样,两个人都很讨厌对方。找到了矛盾的根源,我并没有直接对她们进行教育,而是请她们自己想一想解决矛盾的方法。然然说:“我今后做事小心一点,不再大大咧咧,多考虑一下别人的感受。”琪琪说:“我今后多想一想然然的优点,别太小心眼儿了。”看到她们都能够正视自己,我心中很高兴,笑着说:“看来你们两个,的确很优秀,老师没有看错人。你们愿意接受对方、改变自己,很好。我有一个方法,可以帮助你们更快地悦纳对方,愿意听吗?”她俩瞪大了眼睛望着我。我接着说:“今天回家后,想一想对方有什么优点,把它记在心上,明天告诉我。每天,为对方做一件事,好吗?”她们高兴地答应了。

转天放学时,我把她们叫到身边,请她们回答我昨天提出的问题。她们分别说出了对方的许多优点。我随之便问她们:“愿意跟有这么多优点的同学做好朋友吗?”她俩都笑着答应了。接着,然然高兴地告诉我,上科学课时,她主动拉着琪琪到她们小组活动,还为没带镜子的琪琪借到了镜子。看到她俩真的和好了,我心中有说不出的高兴。

以后的几天中,我时常询问她们之间发生的事。看到洋溢在两个女生脸上的笑容,我知道这次的协商教育成功了,两个女生重建了友谊。

四、小组活动,促进学生和谐交往

学生的交往能力需要在实践中形成。因此,我将班里的学生按照不同水平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5人,各项活动都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与他人和谐交往。

例如,五年级上学期,我引领学生们开展了一个有关汉字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活动前,我与学生们商量如何开展此次活动。大部分学生希望能以小组的形式开展活动,然后分小组进行展示、评比。我觉得大家的意见很好,同意了。接着,我与学生们共同商定了活动计划。之后,大家便按计划行动了。

课堂上学生们在各自的小组中进行了分工;课下大家分头寻找资料;展示之前,我又给大家准备的时间。学生们在小组中将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类,精挑细选出精彩内容,然后进行展示练习。我来到各小组中看他们是如何开展活动的。

开始,我发现有的小组出现了分歧。由于各组学生都是由能力上有区别的好中差不同层次的学生组成,有的组员害怕能力差的学生会影响小组展示成绩而不让其进行展示,有的组员却不同意。看到这种情况,我没有批评他们,而是给他们讲了“木桶原理”,告诉他们木桶中能装多少水,不是看长板的尺寸,而是看短板的尺寸。只有短板越长,你们组的“这只木桶”装的水才越多,你们组的水平才越高。学生们领悟了这个道理,马上带着能力差的学生开始积极准备了。

渐渐地,我惊喜地发现,学生们在活动中能很好地协商、合作。

小杰、小慈、小哲、小然四个人一小组,小杰由于早上忙碌,将收集好的资料忘在了家里。其他三个人想出了一个好主意,将方言编的小故事让小杰来读,再由小慈翻译一遍,这样他们组每个人都有了展示机会。

小瑶所在的小组,大家建议由善于操作电脑的小瑶将收集的汉字起源资料制作成视频进行展示。

小欧所在的组,四个学生收集的资料有很多相同的内容,大家都想展示自己的内容,一时发生了争执,组长小宇想出了一个好主意,她是个电脑高手,建议大家都从自己的资料中找出一个最好的内容,由她制作成幻灯片,这样每个人都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而且确保形式是班里最独特的。她的这个主意获得了大家一致赞同。

……

就这样,各个小组都在有条不紊地开展活动。

在展示中,各组学生都注意到了要进行全员展示,不让一个组员被忽略,能力强的会进行大段讲解、指导大家观看图片、视频等;能力稍差一点的会组织大家猜字谜、说谐音字等。每个组都有出色的表现。小组活动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和谐交往。

总之,教师以身作则、引入游戏、协商谈话、小组活动都是使学生学会与人交往的好方法。当然,我们还可以利用主题班会、综合活动、家访等形式促进学生学习交往。人和人之间的交往是很重要的,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任何个人只能在社会内部满足自己的需要,单个的人无法满足和发展自己的需要。于是,一种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你依赖我,我依赖你的本性把人与人紧紧地粘合在一起。人际关系就是在人们的接触和交往中建立起来的。拒绝一切交往的人是不存在的,也没有不进行交往而建立人际关系的先例。一个广泛交往的人必然会有广泛的人际关系,不善交往的人,人际关系也是极其有限的。人际关系的发展和巩固依赖于交往的重复和深化。从小教给学生“交往之道,和谐之法”是为了他们将来有更好的发展。

注:此文于2014年11月获全国和谐德育课题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颁证单位:全国和谐德育研究与实验总课题组、中国伦理学会德育专业委员会)

(责任编辑 邵 莹)

猜你喜欢
学会游戏学生
赶不走的学生
学会分享
学生写话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飞碟探索(2016年11期)2016-11-14 19:34:47
爆笑游戏
学生写的话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小学科学(2015年7期)2015-07-29 22:29:00
学会分享
学会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