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美峰
推广PPP模式的江山经验
叶美峰
江山成功实施4个PPP项目,引入社会资本7.3亿元。科学选择、互惠共盈是项目成功实施的前提条件
近两年来,江山市积极抢抓国家大力推广PPP模式的机遇,成功实施第二污水处理厂、峡口水库引水工程、中机国能热电联产、锦绣江山外国语学校4个PPP项目,引入社会资本7.3亿元,被评为省PPP工作示范县,4个项目均被列为省示范项目。
科学选择、互惠共盈是项目成功实施的前提条件。充分考虑平衡政府、社会资本和公众三者之间的利益,使有限的财政资源发挥最大效用。一是精心储备。坚持“两条腿”走路,不断充实项目储备库,从新建、改扩建项目和融资平台存量公共资产中盘活存量项目,根据各行业公共服务需求谋划增量项目。至今已谋划储备PPP项目2批30多个,拟引入社会资本300多亿元。二是精细论证。从源头控制项目的利益平衡点,健全项目联合审查机制,对每个项目实行规范的“物有所值”及“财政承受能力”评估论证,最大限度优化项目实施方案。如第二污水处理厂项目,聘请专业投资咨询公司参与评估论证,完善项目财务方案、法律边界设定、争议解决机制等内容,最终顺利实现招投标。三是精准测算。以央行的基准利率为基准,在上浮比例8%以内控制合理利润率,以降低财政付费压力;统筹考虑同期地方政府债券收益率、物价上涨指数,测算给予4%以内的年折现率,激发社会资本参与活力。
上下一心、协同配合是项目成功实施的关键所在。PPP涉及多行业、多领域,顶层设计和部门合作是关键。一是抓统筹。2015年4月,在衢州地区率先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各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的项目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并成立PPP管理中心,统筹推进项目指导。明确要求每个副市长在分管领域年度内至少完成1个PPP项目,在全市上下形成齐抓共促的浓厚氛围。二是抓协同。专门组建“3+X”项目推进团队,明确职责分工,即由发改局负责项目库建设、招商洽谈,财政局负责评估,法制办负责合法性审查,主管部门负责可行性研究等前期。在项目重点环节上,发改、财政等部门分工不分家,同时识别论证项目、同时招商洽谈和前期指导,实现工作无缝对接,协同“并联”推进。三是抓基础。明确项目操作流程及招商政策,按照“项目谁主管谁负责”原则,由项目主管部门超前做好项目选址、投融资方案、规划设计条件、土地供应方案等一系列基础性工作,为项目快速推进创造良好条件。如锦绣江山外国语学校,在教育政策框架下,双方合作界限明确、底线清晰,从2015年12月提出项目建议,到今年4月,短短5个月从洽谈到签约,目前已基本完成主体基础建设,被省教育厅刘希平厅长誉为“文溪速度”。
超前服务、强化保障是项目成功实施的坚实基础。PPP模式具有复杂性、专业性、长期性特点,参与项目建设必须有一定的资本实力,拥有投融资、法务、运营的专业人才,加上“保姆式”项目服务,才能取得“事半功倍”效果。一是提供便捷“现金流”。应对项目资金流的高需求,积极探索设立PPP项目投资基金,专门用于重点领域项目建设。成功设立规模2亿元的江山基础设施(含PPP)投资基金,争取省配套资金9000万元。强化对接争取,积极申报国家和省PPP试点项目,争取更多资金和政策支持。二是打造专业“人才库”。积极“走出去”、主动“请进来”、编印“流程图”、建立“交流群”、组建“专家库”,通过多管齐下,培养出一批熟悉市情的“土专家”,使PPP项目在多领域遍地开花。三是畅通服务“直通车”。深入推进“店小二”项目服务,积极为业主提供主动服务、全程服务、精准服务。如中机国能热电联产项目,经济开发区建立项目推进“日例会”制度,做到当天反映、当天协调、当天解决、当天反馈,“托底”解决热负荷不稳定等问题,解除业主后顾之忧。
扎牢笼子、正向激励是项目成功实施的重要保证。PPP模式涉及政府和社会资本,事关社会公共利益,实现有效监管、长期稳定运维是项目推进的难题。一是注重后续运维。项目建成后,能否有一支专业团队来运营、管理和维护,使其发挥最佳的经济社会效益,是衡量一个PPP项目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因此,在具体招商洽谈中,首要环节就是认真甑别每位投资业主的后续运营能力,对热衷BT模式、倾向于工程融资的投资主体实行一票否决。二是完善监管体系。厘清政府部门的角色定位,从之前的主导角色向监督、指导以及合作者角色转变。建立完善相应的监管规则,规范项目管理,建立标准化流程,实施“全生命周期”监管,确保项目规范实施。三是推行绩效考核。完善项目评估和监督体系,开展项目运营绩效评价,对项目运作、公共服务质量和资金使用效率等进行综合考核评价,确保项目建设运营达到预期效果。
作者为江山市委副书记、江山市市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