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出新旧动能转换的坚实步伐

2016-02-12 20:26汪燕
浙江经济 2016年20期
关键词:新旧动能结构性

汪燕

·首席论衡·

迈出新旧动能转换的坚实步伐

汪燕

新旧动能转换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到农业社会,再到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展现的就是一个新旧动能不断迭代更替的发展过程。工业革命以来,随着技术创新的飞速发展,新旧动能转换的速度显著加快,当一个国家或地区资源禀赋、成本要素等发生变化时,必然要对发展模式做出相应调整。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持续了35年年均9.8%的黄金增长期,创造了中国奇迹。进入经济新常态后,随着人口、土地等资源红利不再,我国经济增长面临下行压力,传统发展模式的动能表现出明显的衰减特征,突出表现在:投资和出口增长放缓、工业增速回落、结构性产能过剩严重、传统企业困难增多、债务风险增大……与此同时,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开始在多个方面呈现出积极变化,从今年前三季度的经济表现看:产业结构方面,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6%,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2.8%,比上年同期提高1.6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13.3个百分点,“三二一”的产业结构趋于稳固;需求结构方面,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4%,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71.0%,比上年同期提高13.3个百分点,消费需求的主导地位稳步提升;投资结构方面,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资均呈现两位数增长,新经济的动能在不断增强。以上种种迹象表明,我国经济新旧动能转换正在提速。

新旧动能转换的过程既是培育新动力和新动能的过程,也是各种风险和矛盾加快释放的过程,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对此我们要有足够的信心和充分的准备,主动遵循经济发展客观规律,顺势而为,乘势而上,以迎来新一轮的增长期。

顺势而为,适当提高对经济增速放缓的容忍度。德国、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等成功追赶的经济体在换挡期的经济增速都表现出“L型”走势,有的甚至连续出现几个“L型”,经济增速降幅平均在50%左右,但同时表现出“增长速度下台阶,增长质量上台阶”的特征,主要原因正是成功实现了新旧增长动能的转换。因此,新旧动能的成功转换并不一定表现为经济再次出现高增长,而主要体现在实现了速度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的增长模式转变。在我国新旧动力的交替期,传统动能进一步衰减,新动能尚在培育中,经济增长动力暂时面临“青黄不接”局面,经济增速的放缓不可避免,即使今后成功实现了动力转换,也基本不会再回到前30年的高增长,这是经济规律使然。1997年韩国金融危机的一大原因是对经济减速的必然性和动力转换的必要性认识不够,拒绝减速、推迟结构调整,寄希望于扩大投资和负债继续维持高增长,最终不得不以金融危机的方式终结。我国权威人士已明确指出“L型是一个阶段,不是一两年能过去的”,为此对经济增速的回落切不可过于焦虑,而是要保持战略定力和更多的耐心,适当提高对经济增速放缓的容忍度,留出更多时间和空间让政策和改革效果得以体现。

乘势而上,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需求侧动力不断滑坡的情况下,新动能一定是来自供给侧,未来政策的重点也一定是在新动能的培育上。权威人士也提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工作的主线,也是我们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生命线’”。金融危机后的韩国,认识到支撑韩国高速增长的供求条件已发生了根本变化,因此下决心加快推进供给侧改革,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涌现出三星、现代等一批国际企业以及半导体、通信电子、汽车、文化传媒等一批新兴产业,开启了韩国中速增长的新时代,并成功步入了成熟发达市场经济体序列。德国、日本、中国台湾都曾有类似经历,因此可以说,能否成功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跨越或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所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当前首要的是通过“三去”把生产要素从低效领域释放出来,再通过市场化机制来优化资源要素配置,最终实现经济的供求再平衡。

作者为浙江省经济信息中心副主任、《浙江经济》总编

猜你喜欢
新旧动能结构性
新动能,源自创新力
耕读事 新旧人
新旧全球化
为构建开放创新新高地增添动能
新时代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
“金企对接”转换旧动能
澎湃新动能
看看山东新旧动能转换怎么干
新旧桂系决裂之变
切实抓好去产能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