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及问题探究
——基于福建漳州实地调查结果

2016-02-12 18:31:03王毅鹏洪雅君
台湾农业探索 2016年5期
关键词:漳州市特派员农技

王毅鹏,洪雅君,张 捷

(福建农林大学经济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



新时期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及问题探究
——基于福建漳州实地调查结果

王毅鹏,洪雅君,张 捷

(福建农林大学经济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

以福建省漳州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对新时期农业技术推广模式进行总结,并分析其存在问题。调查发现,科技特派员制度存在定位不明确、队伍不稳定,区域农技推广力量分布不均,农技科研单位技术推广难,农民接受能力差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明确科技特派员定位、合理配置区域农技推广力量、采取新型农技推广模式、鼓励大学生返乡等建议。

农业技术推广;模式;科技特派员

农业技术推广常被各国政府视为解决持续增长的粮食需求和不断下降的可使用土地和水资源问题的重要手段[1]。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中也提到我国应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强化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推广体系建设。目前,我国农业及农村工作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但在基层农技推广中,体系不顺、队伍不稳、渠道不畅、机制不灵活、方式不新、投入不足等问题依然普遍存在[2]。漳州市是福建省的农业大市,农业发展一直走在福建省乃至全国前列。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被确定为“国家外向型农业示范区”和“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因此,笔者决定以漳州市为例,对漳州市的平和县、南靖县、龙海市、石亭镇等地进行实地调查,收集面向农户的问卷资料132份,以及面向农科所、农业局等机构的访谈资料若干份。通过分析,总结漳州市农业技术推广的主要模式,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1 漳州市农业技术推广模式

1.1 科技特派员下乡模式

科技特派员制度最先起源于1998年,由福建省南平市率先提出。漳州市科技特派员制度始于2002年,其人员选派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一是从本地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政府机关中选拔人选成为科技特派员;二是选聘有经验的农民为技术员。这一制度体现了体系创新、机制创新和方法创新3种创新,将科技资源与农村经济有机结合,有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实行在漳州市农技推广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果,由此成为漳州市最主要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之一。

1.2 农业局、农科所、农校进行技术推广的模式

漳州市的农业局、农科所、农校根据农民生产方面的需要,通过与各县域农业局合作,定期举行农业技术推广相关培训。培训的形式包括举办农业知识培训班、农业科技知识讲座、“田间教室”、下乡培训等。有些地区为了解决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中的“最后一公里”问题,甚至把培训班设在村部,让技术进村,实现“零公里”覆盖。同时,一些农业科技的研发机构如农科所,还设立了不同的科室,各个科室根据自己相应的研究重点进行技术推广和相关农业技术的研发,确保农业科技跟上时代,提高生产效率。

1.3 种料供应商技术支持模式

当农业生产达到一定规模时,农户就会寻求从专门的农业公司引进一些优良的植物品种、菌种等。这一过程中,种料供应商便成为了农业技术的提供者和推广人。这些公司往往配备着其所在领域内的专业农技人员、农业专家,他们的科学理论扎实、实践经验丰富,在将公司的产品销售给农民的同时,也为农民提供了相应的农业技术支持,促进了农业技术的推广。这一模式在农业大户中较为常见,且普遍出现于一些食用菌产业及花卉产业之中。但该形式的科技推广受众较少,一般局限于农业种植规模较大的农户,因而有较大的局限性。

1.4 其他途径促进农业技术推广

通过实地问卷调查发现,农户获得农业技术相关知识的途径主要有:85.71%的农户通过与他人的交流获得;40%的农户通过电视获得;31.41%的农户直接或间接通过网络等新媒体获得;14.21%的农户通过报纸了解到相关内容。以上这些形式虽具有快捷、便利、成本低的特点,但由于它们不是专门针对某种具体问题进行解疑或指导,针对性较弱,可能无法及时有效地帮助农户解决问题,达到普及农业技术的目的。

2 漳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2.1 科技特派员制度存在弊端

2.1.1 科技特派员的工作职责、定位不明确 在运行过程中,科技特派员的实际工作远超农业技术指导的范围,他们在农技站中往往还承担了金融、农村管理等工作,职责定位与农村管理人员相混淆。而且科技特派员的管理机构也不够规范和明确,具有过渡性和临时性的特点,缺乏绩效考评机制。

2.1.2 科技特派员与农民利益共同体活力不足 科技特派员队伍中,相关人员往往从不同单位抽调而来,具有临时性和强制性的特点。这种方式虽然可以在短期内整合资源,但是缺乏向心力,容易造成科技特派员服务不到位、不主动的现象。通过调查和访谈得知,由于项目时间短,加上农业的比较效益偏低,投入资金有限,大多数利益共同体的活力不足,因此亟待建设一个具有稳定结构的科技推广服务队伍。

2.2 农业相关部门和机构进行农业技术推广培训遇到困难

2.2.1 距离阻碍农技需求信息的传递 技术的传播遵循递阶扩散的规律,受到距离科技研发中心较远这一空间阻尼因子的影响,农户所需要的技术信息需要由农户到农科所等机构进行逐层传递,因而耗费较长的传递时间,使得信息的时效性变差,而且还会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出现纰漏。此外,农业技术的研究也需要时间。上述这些原因导致了农业局、农科所等农业机构不能及时有效地为农民解决技术问题。加之农业技术研发机构距离农户较远,对农户进行的培训往往只是短期活动,使得农民经常面临“专家走,技术走”的困境。

2.2.2 技术推广活动参与率低 农户对农业技术重要性认识不深刻,导致农户对参与有关部门组织的农业技术培训活动积极性不高、参与率低。一方面,农业部门希望把农业技术推广落实到农户身上,但又因距离问题难以真正落实;另一方面,大多数农民基于各种原因和考虑而不愿意接受培训。某些地区甚至出现农业部门需要用一定的资金补贴来提高农户参与农业技术培训活动的积极性的情况。要想真正做好农业技术推广,需要有关部门花费一定的时间去引导农民改变陈旧观念,并从各方面帮助他们切实改进农业技术。

2.3 农业技术推广力量分配不均衡

漳州市各地的农业发展水平趋于不同,表现为在一些较边缘的县城难觅农技站的踪迹,而在农业发达地区,农技站又集中分布。而且往往是那些规模较大、种植较多、处于农业重点扶持地区的农业生产大户才会受到较多的农业技术方面的指导。在这些大户的带动下,周边的一些小农户由于科技传播的递阶扩散规律,也能受到一些科技辐射,接受到一些较新的农业技术。但在一些非农业重点扶持地区,农业科技的传播效率往往是趋于零的。在这些地区出现了既无农技站,也没有科技特派员下乡指导的情况,使农业科技的进村入户出现了“空白区域”和“断裂地带”。调查数据显示,约73.25%的农户表示从未接受过农业技术的相关培训。通过对问卷资料的分析,我们发现未接受过培训的这一部分农民主要来自于那些非农业重点扶持地区。

2.4 农户文化素质低影响农业技术的推广

通过对漳州市不同地区进行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从收集到的132份问卷中发现,漳州市农户的总体文化程度偏低,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业技术的推广。在所有受调查的农户中,小学毕业或未毕业的农户占42.86%,人数占比接近50%,而具有较高文化程度的大学或以上学历的人数仅占5.71%(主要来源于种植大户)。由此可见,漳州市农户的总体文化程度比较低。文化程度低在一定程度上会使得他们观念陈旧,较难接受新的技术和思想。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足够的农业技术,只要进行现有程度的农业耕作就可以取得不错的收成,所以他们不愿意再冒风险和花费时间、金钱去改进自身的农业技术,接受所谓的“高科技”的传播。对于那些文化水平较低的农户,在他们遇到农业问题时,往往不懂得向农业专家求助,这就导致他们只能在农业生产规模较小时可以有较好的种植,一旦扩大产业规模,就开始出现各种农业问题,又无法得到解决,最终导致生产规模无法继续扩大,专业化程度不高,大大增加了农业技术推广的难度。

3 对策建议及解决方案

3.1 明确科技特派员的工作职责及定位,合理分配区域间的农技推广力量

为了解决特派员的工作职责及定位问题,需要建立“以农技推广为主,管理职能弱化”的管理体制。将农村管理职能、金融服务职能从科技特派员身上剥离,进行职责的合理分配,从而保证农技员将工作精力专注于推广工作上,提高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同时,应建立农技推广对口责任制,制定农技推广的相关规章制度,将农技推广人员合理分配到不同的地理区域,防止农技推广“空白区域”和“断裂地带”的产生,确保农技服务的及时性和效率性。此外,应明确科技特派员制度的管理部门及所属单位,建立农技推广绩效考评制度,让农技推广的服务对象、县级农业主管部门和相关政府部门参与考评,将考评结果与科技特派员的薪金、职称、奖励、深造等方面挂钩。

3.2 完善利益共同体关系,建立稳定的乡土人才队伍

针对目前科技特派员与农民形成的利益共同体模式存在时间短、无法形成显著效益的问题,一方面可以借鉴台湾地区的“农会”经验,完善推广教育体系[3]。政府应加大力度,采取实质性的措施及颁布相关条例,鼓励科技特派员深入到农村创新创业,扎根农村,真正创造“双赢”局面。另一方面可以采用“补贴+绩效+保险”的机制。所谓的补贴,即鼓励农户采用新技术及新品种的资金补贴。一旦农户采用新品种新技术,政府将采取较优惠的价格或直接以一定比例对其进行补贴。同时,把新技术、新品种的经销交由当地下派的农技员负责,并给予其一定的获利空间。但应要求农技员积极辅导农户学习新技术,种植新品种,根据当地的推广比例进行绩效考评,绩效的好坏与其工资挂钩。而且在进行补贴加绩效的同时,引进农业保险,降低农户在引进新技术和新品种中所面临的经济风险。

科技特派员在农村进行农技推广的过程中发挥着引导和支持的作用,但要真正的改变农技推广的现状,根本着眼点还在于农民。农村发展的兴衰成败,关键在于农民自身的能力提高,因此应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属于农村的乡土人才。通过调查可知,农户中的技术员比例较低,仅占14.29%,但农民与农业局、农科所等科研机构的合作意愿强烈,77.14%的农民认为与政府合作是可行的。因此,对于乡土人才的培养,应抓住重点,选拔出在当地具有一定声望、文化水平和接受能力较强的人才,形成示范效应。这样,他们的言行才能产生一定的号召力。同时,应依托高等教育、中等职业教育等不同等级的教育资源,鼓励农户采取非脱产式的职业教育形式进行学习,以满足多样化、多层次的科技文化需求。

3.3 转变技术推广观念,提高农业科技传播效率

经过对漳州地区农户的实地走访,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由于受农户个人实际知识水平和当地农业生产环境的制约,农户对于新技术的采纳往往不是照搬照抄,而是根据自身所处环境和经验对农业技术进行修正后进行采用。这个“修正”对于科研人员因地制宜提高农业技术的实用性来说是一笔财富。然而,受空间阻尼因子的影响,农民对新技术的“修正”往往容易被科研院所所忽视,或者由于没有科技人员的系统的技术支持,而没有产生最好的效果。

因此,使科技人员介入农民对新技术的修正过程,将使农民的技术修正结果更加科学,更加有利于农业技术的推广。鼓励在乡间设立联系人,减少因距离而产生的农业技术信息的传递不畅,使农业科技传播时效性得以增强,从而有效减少农民需求传达到农业科技研发载体所需的时间。此外,也可以让科技人员与农民共同完成对新技术的“修正”,并直接将“修正”后的新技术反馈给相关科研院所,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农民得以参与到农业技术的改进过程中来,从一定程度上提高农户在技术推广中的参与度。

3.4 鼓励大学生返乡,改变农户受教育程度低的局面

要改变农业科技的入户阻力,很大程度上需要提高农户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但是,现今的农民群体普遍存在年龄较大、新生力量不足的问题。年龄较大的农户往往具有学习、理解能力较差的特点,难以适应新时代科技更新的脚步。而现今学习农业相关专业的学生又面临着就业难的问题。因此,政府应出台相应的鼓励政策,对大学生返乡创业提供一定的优惠支持,鼓励当代大学生特别是学习农业有关专业的学生返乡就业,成为一名“新时代的农民”,以应对当今日新月异的科技变革,促进农业科技的引进、合理运用及长远发展,从而改变农村农户受教育程度低的格局,促进农业技术推广效率的提高。

[1]ARIEL DINAR. Extension commercialization:how much to charge for extension services[J]. American Agricultural Economics Association,1996(2):1-12.

[2]范文仲,舒燕. 新形势下基层农技推广体系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 中国农技推广,2006,22(S):2.

[3]杨团. 借鉴台湾农会经验 建设大陆综合农协[J]. 社会科学,2009(11):71-82.

Research on the Modes and Problems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in the New Period——Based on the Field Survey in Zhangzhou of Fujian

WANG Yi-Peng, HONG Ya-Jun, ZHANG Jie

(CollegeofEconomics,FujianAgricultureandForestryUniversity,Fujian,Fuzhou350007,China)

Taking Zhangzhou City of Fujian Provinc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extension modes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in the new period were summed up through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were analyzed. It was found that the system of sci-tech special commissioners had such problems as unclear orientation, unstable team members, unbalanced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force, difficult technology extension for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s, farmers’ poor ability to accept new technologies, etc . Based on these problems mentioned above, the counter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including clearing the orientation of sci-tech special commissioners, balancing the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force, adopting the new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mode and encouraging college students to return to their hometowns.

agriculture technology extension; mode; sci-tech special commissioner

2016-04-06

王毅鹏(1994-),男,研究方向:金融学. E-mail:906244140@qq.com

10.16006/j.cnki.twnt.2016.05.012

F323.3

A

1637-5617(2016)05-0059-04

猜你喜欢
漳州市特派员农技
漳州市永良针纺机械有限公司
纺织机械(2023年5期)2023-12-15 09:25:16
有一种坚守叫农技推广
今日农业(2021年21期)2022-01-12 06:31:36
农民为什么欢迎这样的特派员
今日农业(2021年10期)2021-11-27 09:45:24
专职科技特派员进驻架起农民与产业的致富桥
今日农业(2021年10期)2021-11-27 09:45:24
“秋冬种及冬季农业开发农技行动”启动实施
今日农业(2020年20期)2020-11-26 06:09:04
首创“巧妇贷”漳州市妇联扎实推进“巾帼脱贫行动”
海峡姐妹(2020年6期)2020-07-25 01:26:02
来自宝岛的农业科技特派员
海峡姐妹(2019年9期)2019-10-08 07:49:02
印 玺
宝藏(2019年1期)2019-03-20 02:29:38
培育乡镇农技人员立足当下更要看重长远
看仪陇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