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小利,余新泉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福清市现代农业多功能性开发的思考
曾小利,余新泉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近年来,福清市现代农业多功能性开发取得了初步成效,具体表现在经济生产功能优势明显、社会保障功能突出、生态环境功能与文化休闲功能逐步显现等方面,但同时也存在着诸如现代农业资本投入不足、开发的广度和深度不够以及农业人力资本不足等问题。在此基础上,该文依据农业多功能性理论及其内涵,提出了吸引社会资本的投资,创新经营模式、拓展现代农业多功能性的广度与深度,以及加强新型职业农民与现代农业人才的培育等措施。
现代农业;多功能性;开发;福清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现代农业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即是农业的多功能性开发。不少学者对现代农业的内涵、意义,以及路径理论问题等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与研究。本文运用现代农业多功能性理论,结合福清市现代农业的实际发展情况,探讨推进福清市现代农业多功能性开发的思路与对策。
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日本最早在“稻米文化”中引入了多功能性(Multi-functionality)的概念;1992年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将“农业多功能性(Multi-functionality of Agriculture,简称为MFA)”的概念推向全球;1998年,农业多功能性首次作为一个专业术语出现在欧盟公布的《乡村社会的未来》的文件中。由此,农业多功能性的概念得到了不断地发展与深化。
农业的功能是指农业在国家和区域发展中的作用、地位和影响。现代农业并非只是传统意义上的农业,仅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物质产品,而是既提供物质产品,又包含一定的经济社会功能、生态环境功能和文化休闲功能等。不同学者对农业功能的分类的认识各有侧重点,分类体系不一(表1)。
表1 农业多功能类型
由表1可以看出,不同学者对农业功能的划分或侧重于社会—经济—生态框架下的某一方面,或侧重于某项功能的具体细分,又或者对同一功能采用不同表述。角度和侧重点不同,对农业功能的划分也就不同。
综合上述前人已有研究并结合对农业功能的直观理解,本文将农业功能划分为经济生产功能、社会保障功能、生态环境功能、文化休闲功能。(1)经济生产功能:农业为城乡居民提供基本的粮食(如大米、面粉等)和农副产品,满足人们基本的物质生活需求。这也是农业最基本的功能。(2)社会保障功能:农业是就业的蓄水池,能够为数量庞大的农村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从而缓解城市就业压力和国家财政压力。(3)生态环境功能:农业生产具有保持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保持水土、净化环境等正面环境功能;也同时具有消耗资源、破坏环境、降低生物多样性等负面环境功能。(4)文化休闲功能:农村等农业生产地区能为城乡居民提供休闲娱乐、体验传统农耕文化等功能。
福清市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全市国土面积2430 hm2,耕地3.58万hm2,总人口132.2万,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8.8℃,年均日照约1778 h,年均降水量1525 mm,光热充足,雨量充沛,无雪少霜,有利于农业的综合开发。全市陆域面积1519 hm2,海域面积911 hm2,海岸线长348 km,耕地面积280 hm2,滩涂面积206.67 hm2,浅海面积506.67 hm2,山海资源丰富,为推进现代农业多功能性开发提供了多方面的优势条件。福清市在此基础上推进现代农业多功能性开发取得了一系列的初步成效,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与困难。
2.1 现代农业多功能性开发的初步成效
福清市现代农业的经济生产功能优势明显。新农村建设、农业产业化与农业综合服务体系建设同步推进。2014年,全市农业总产值151.1亿元,同比增长5.2%,第一产业增加值87.9亿元,同比增长5.0%,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434元,同比增长11.3%。全市实施新农村建设项目141个,总投入3.5亿元。全市土地流转面积126.2 hm2,流转率达50.96%。建成集约化数控育苗棚9100 m2、水肥一体化设施0.60 hm2、蔬菜保鲜贮存库6500 m3、物联网智能化系统0.80 hm2。2014年,福清市粮食播种面积0.028 hm2,水果种植112 hm2,茶叶种植1.6 hm2,拥有设施蔬菜栽培面积2.333 hm2。
2.1.1 现代农业的社会保障功能突出 2014年内共增加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52家,其中,2家获评省级示范社,4家获评福州级示范社,21家获评福清市级示范社。同时,福清市依托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下里现代农业示范园、大学生创业园等平台,截至目前已吸引入驻农业企业达80多家。其中,台湾农民创业园引进台湾优良品种560多种,示范推广面积53.33 hm2,带动60多家企业和3.8万农户,农民年均收入增加达3.6亿元以上。
2.1.2 现代农业的生态环境功能与文化休闲功能逐步显现 福清市目前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生态公益林体系,其生态公益林规划面积348.834 hm2,占全市有林地面积的49.8%。全市共区划自然保护小区5个,面积70 hm2,保护点4 hm2。此外,这10多年来,福清市采取“统一规划、典型示范、以点带面、全面展开”的办法,开展水土流失治理工作。根据全市水土流失类型、流失特点和分布状况,先后建立了不同类型的治理示范点20个。这一系列的举措既调整了农业产业结构,又有效地改善了生态环境,减少了自然灾害的发生。
在休闲农业方面,近年来,福清市依托自身拥有的农业自然资源、地理区位优势,重点打造“依山、滨海、城郊”3条休闲农业产业带。已建和在建的休闲农业园区已超过20家,目前已经开始接纳游客的休闲农业园区有10家。2015年前3季度休闲农业接待游客约61万人次,营业收入约4697万元。福清市休闲农业企业不断发展壮大,逐步形成由天生农庄“一枝独秀”迈向各企业“百花齐放”的格局。目前,除天生农庄外,另有10余家各具特色的休闲农业园区吸引着八方游客,例如,以农业科教与亲子游为主打特色的微世界农业园区(相思岭现代农业科教观光园);以休闲度假为主打特色的云中部落、金凤凰、一都万利亭休闲山庄;以蔬果采摘为主打特色的帝凯农业休闲观光园、福清市绿溢浓采摘农园;“农家乐”型渔溪郑为平家庭农场;“农事体验,乡村野味”型二十六度休闲农场;“主题乐园”型蘑菇部落。
2.2 现代农业多功能性开发中面临的问题
福清市现代农业的多功能性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还是面临着不少问题。
2.2.1 现代农业资本投入不足 福清是福建省唯一获批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改革与建设试点县(市),农业企业数量多,规模大,生产资金需求量也逐年增多,但长期以来,由于金融部门对面向农业行业的信贷把关严,要求高,特别是需要提供完备的抵押、担保手续,而农业企业大多无符合条件的抵押物,加上农业生产自身的防抗风险能力低,担保人难找,导致融资难、贷款难问题日益突出,这些问题成为了制约福清市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2012年,福清市农业局与民生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合作,推出以“互助合作基金”为主要形式的金融服务,其具体做法为: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专业户等以行业为主自愿组成若干个互助合作组织(一般每组30~50个企业或种养大户),向银行申请贷款,银行以“自愿互助、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有限责任”的原则成立“现代农业行业互助合作基金”,该基金向申请贷款的农业企业或种养大户吸收一定比例的互助保证金(贷款合同额的20%)、风险准备金(贷款合同额的1%)及管理费用(贷款合同额的0.2%),用于为合作组织内的各成员单位在银行贷款时提供担保。银行按不低于互助担保金五倍的金额进行授信。成员单位以各自认缴的出资额(互助保证金和风险准备金)为限承担合作组织其他成员的贷款风险,单户授信金额最高可达500万元。贷款到期还本付息后,如该合作组织无出现不良贷款,则银行向贷款人退还互助保证金(风险准备金和管理费用不退)。这种作法手续简便,门槛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业发展资金短缺的矛盾。但因各方在一些具体细节上未能达成共识,所以到目前为止此种方法并不能有效解决现代农业发展中的资本投入不足问题。
2.2.2 现代农业多功能性开发的广度和深度不够 福清市农业整体产业链不长,农产品加工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初级加工多,精深加工少,一般产品多,名牌产品少,农产品流通以传统业态为主,流通渠道狭窄,市场体系不健全。农产品的贮藏、保鲜、烘干、清选分级、包装等设施装备条件仍有待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及装备急需改造升级,从而促进农产品实现规模经营、精深加工和多重增值,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截至2015年,福清市的51家龙头企业中有36家通过ISO系列认证、30家通过美国HACCP认证、4家通过欧盟注册。全市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创建中国名牌产品仅2个、中国驰名商标仅4个、福建名牌产品29个,福建名牌农产品16个,注册“玉融(福清好货)”,无公害产品认证83个,绿色食品认证52个。
此外,目前福清市小规模家庭经营比重较大,耕作方式比较粗放。农资物质与人工费用上涨使种粮比较效益仍然偏低,影响了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近年来福清市现代农业发展迅速,土地已流转面积达113.39 hm2,可供成片流转的土地减少,土地租金不断提高,农村土地流转愈发困难,农业规模经营的制约因素仍然存在。
2.2.3 农业生产的人力资本不足 推进现代农业的多功能性开发需要具有现代农业发展理念的管理人才和技术骨干,需要提高现有农业从业者的科技素质。然而,根据笔者的走访调研,目前福清市基层农技队伍和推广渠道仍不健全不完善,农技人员年龄、知识老化,力量不足现象突出,有的基层农技人员只是兼职,对业务不专,甚至厌烦农技工作,对农技工作处于被动应付状态。农村中从事农业生产的多是老人妇女,青壮年很少见。大部分农户仍习惯传统农业种植,对农业“五新”(新品种、新肥料、新技术、新农药、新农机具)技术和知识接受率不高或应用缓慢影响了农技推广进程。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互促共进,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因此,福清市在推进现代农业多功能性开发上应注重以下几点:
3.1 吸引社会资本的投资,创新经营模式
第一,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积极带动金融和社会资金更多地投入到农业和农村。完善农村基础金融服务,推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持续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第二,以创新农业经营机制为核心,立足资源优势,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升级。大力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促进农产品实现规模经营、精深加工和多重增值,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采取“以奖代补”和“贷款贴息”方式,支持龙头企业开展标准化基地建设、科技创新、品牌创建等。推广“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有效对接,建立形式多样、关系密切的利益联结机制,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带动农民增收。
3.2 拓展现代农业多功能性的广度与深度
第一,积极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储藏、保鲜项目,延伸产业链。积极培育农产品市场流通主体,引导多种经济组织和专业大户参与农产品流通,发展壮大购销大户、代理商和经纪人队伍,探索建立农产品流通电子商务平台,构筑农产品快捷流通渠道。第二,推进蔬菜生产设施化、园艺化,发展智能化温控大棚,提升水肥一体化等节水节肥技术的建设水平,推广基质育苗、嫁接育苗、平衡施肥、防虫网阻隔与黄(蓝)板诱杀等机械化作业、物理防虫、采后商品化处理等技术,构建现代化农业物联网体系。第三,积极推广“猪—沼—肥——菜(果、菌、花)”种养结合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解决生猪养殖产业对环境的污染问题和废弃物循环再利用问题,促进可持续发展。
3.3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现代农业人才
一是充分发挥农业大中专院校、职业中学、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和各类培训教育基地的作用,建立稳定的农民技术技能培训基地,抓好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和科普惠农工程建设,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对未升学的农村初高中毕业生免费提供农业技能培训。积极开展持证农民培训,开展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扩大持证农民规模。建立农民技术职称评聘制度。创新培训方式,积极开展“订单培训”“定向培训”,实行专业培训与用工单位挂钩制度,提高培训质量。二是把培养高素质的农业人才摆在现代农业发展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采取更加开放的农业人才引进培养机制和更加优惠的激励政策,建设一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农业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农业技术推广人才队伍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
[1]姜国忠. 论我国功能多样性与农业发展模式与农业竞争优势的构建[J]. 理论探讨,2004(3):42-44.
[2]张红宇,赵革. 新农村建设要充分释放农业的多重功能[J]. 农村经济,2006(5):3-6.
[3]王勇,黄门福. 城市化区域农业的多功能性与可持续发展[J]. 广东农业科学,2007(6):20-24.
[4]吕耀. 基于多功能评价模型的农业多功能性价值评估[J]. 经济地理,2008(4):7-11.
[5]石言波. 21世纪我国农业功能定位初探[J]. 江西农业经济,1999(1):5-6.
[6]陈秋珍,SUMELIUS J. 国内外农业多功能性研究文献综述[J]. 中国农村观察,2007(3):71-79.
[7]TIPRAQSA P,CRASWELL E T,NOBLE A D,et al. Resource integration for multiple benefits: multi-functionality of integrated farming systems in Northeast Thailand[J]. Agricultural systems,2007,94(3):694-703.
[8]李铜山. 论农业多功能性及我国的发展方略[J]. 重庆社会科学,2007(5):13-16.
[9]孙新章. 新中国60年来农业多功能性演变的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1):71-75.
[10]吕耀,王兆阳. 基于农业多功能性理念的农业多元价值体系重建[J]. 价格理论与实践,2007(4):35-36.
[11]李俊岭. 东北多功能农业功能价值实证分析[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9,30(2):32-36.
[12]陶陶,罗其友. 农业的多功能性与农业功能分区[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4,25(1):45-49.
[13]李健,史俊通. 农业的多功能性与农业投资的社会性[J]. 经济纵横,2007(5):54-56.
[14]郭晓燕,胡志全. 农业的多功能性评价指标初探[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7,9(1):69-73.
[15]高林英,王秀峰. 论农业的多功能性及其价值[J]. 理论前沿,2008(23):27-28.
[16]尹成杰. 农业多功能性与推进现代农业建设[J]. 中国农村经济,2007(7):4-9.
Thoughts on the Multi-functional Development of Modern Agriculture in Fuqing City
ZENG Xiao-li, YU Xin-quan
(SchoolofEconomics,FujianNormalUniversity,Fujian,Fuzhou350108,China)
In recent years, the multi-functional development of modern agriculture in Fuqing City has achieved initial results, which are embodied in the obvious advantages of economic production function, outstanding social security function, gradually emerged ecological & environmental functions and cultural recreation function. However, there are also some problems existed in modern agriculture, such as the lack of capital investment, insufficient breadth and depth of development, inadequate agricultural human capital, etc. Based on the above analysis, and according to the theory of agricultural multi-functionality and its connotation, the countermeasures were proposed including attracting social capital investment, innovating the management mode, expanding the breadth and depth of modern agricultural multi-functionality, and strengthening the cultivation of new-type professional farmers and modern agriculture talents.
modern agriculture; multiple functionality; development; Fuqing
2016-03-14
曾小利(1990-),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E-mail: zenglism@163.com
10.16006/j.cnki.twnt.2016.05.007
F327
A
1637-5617(2016)05-003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