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农业科学院2006—2015年发表科技论文计量分析

2016-12-12 01:19:54李国成刘健宏
台湾农业探索 2016年5期
关键词:农科院发文福建省

李国成,詹 芳,刘健宏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科技信息研究所,福建 福州 350003)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2006—2015年发表科技论文计量分析

李国成,詹 芳,刘健宏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科技信息研究所,福建 福州 350003)

以《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STJ)和《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CAJD)数据库为统计源,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对近10年(2006—2015年)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发表的科技论文从年度数量、作者组成、学科分布、期刊分布、基金论文率及作者合著、机构合作等进行统计分析,通过数据描述福建省农科院发表学术论文的基本现状、特点与趋势,从而了解当前福建省农科院的科研能力,同时,为今后福建省农科院提高科研创新能力和科研管理水平提供信息参考。

科技论文;文献计量方法;统计分析

在构成和反映学术机构科研能力的众多因素中,学术论文是学术研究成果信息的重要载体,是科研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1]。科技论文产出的定量分析可以反映某一领域的发展状况、某一地区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科技人员的研究能力,也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研究目标群体的科学研究内容和发展趋势[2]。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现设有水稻、茶叶、果树、作物、甘蔗、食用菌、畜牧兽医、生物技术、农业生态、植物保护、土壤肥料、农业生物资源、农业工程技术、农业经济与科技信息、数字农业等研究所和中心实验室共16个研究(服务)机构,在职职工1090人。本文以《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STJ)和《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CAJD)期刊库为统计源,应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2006—2015年)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所属研究机构在国内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的数量、学科分布、基金等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以期为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今后各学科的创新发展提供信息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CNKI是目前全球信息量最大、最具价值的中文网站,其《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CAJD)是最大的持续动态更新的中文期刊论文全文收录数据库,内容覆盖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农业、食品加工、经济学等各个领域。截至2016年6月,收录国内学术期刊8194种,全文文献总量4682万多篇。《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STJ)共收录中文期刊12000余种,核心期刊1957种,文献总量3000余万篇,是目前国内收录期刊数量最多的、最大的电子期刊数据库。

1.2 方法

1.2.1 检索方法 应用高级检索,采用机构名为“福建”and(“农业科学院”+“农科院”+“农业科学研究院”)(模糊)的检索策略,以及依托福建省农科院的国家级、省级的重点实验室和福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2.2 数据处理 将检索的文本数据全部输入Excel、Access,构建作者、单位、产出时间、期刊、学科分类、基金资助、科研合作情况等字段,剔除简讯、报道、文摘等非论文形式发表的文章,然后逐条核查分析统计数据。应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运算及制表,再建立相关数据源后进行文献计量学统计分析。

2 论文发表情况统计

2.1 综合情况

2006—2015年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共刊发科技论文6806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的有5532篇,占论文总数的81.27%。从图1可以看出,福建省农科院科技人员发表的论文数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第一作者论文数量由2006年的483篇增加到2012年的667篇,但2014年和2015年又有所回落,其年趋势与院评聘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共有920位同志,30篇以上、20篇以上、10篇以上的分别有5人、24人和150人(不重复计算)。这179人共发表3209篇,占全院论文总数的58.01%。其中年均发表一篇论文的科技人员分布情况为牧医所32人、果树所15人,茶叶所和农经所各14人,土肥所、生态所、甘蔗所也分别有12人。

2.2 院属各单位发表论文情况

福建省农科院下属有16个研究所和院部机关、多个研究中心等,把各创新平台以各依托单位为归属进行合并统计。从近10年我院发文篇数及占比情况看(图2),发文量较高的研究所依次为:牧医所735篇、果树所508篇,茶叶所399篇,水稻所366篇,土肥所355篇,农经所349篇,发文量排名前6位的院属单位所发表的论文数占发文总量的49.15%。

图1 福建省农科院2006—2015年发表的论文数

图2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2006—2015年院属机构发表论文情况

2.3 发表论文的期刊分布情况

统计结果显示,福建省农科院10年来以第一作者发表的科技论文有5532篇,共刊登在494种期刊上,其中科技核心期刊211种,占刊登科技期刊总数的42.71%。刊登论文数在50篇以上的期刊有14种,共刊载论文2941篇,占福建省农科院署名发文量的53.15%,且这些期刊中有6种为科技核心期刊(表1)。发文量排名前5位的期刊分别为:《福建农业学报》1036篇、《福建农业科技》303篇、《中国农学通报》276篇、《台湾农业探索》200篇、《福建畜牧兽医》168篇,占总发文量的36.30%;核心期刊居前5位的分别是《福建农业学报》、《中国农学通报》、《热带作物学报》、《江西农业学报》及《中国南方果树》。

表1 近10年福建省农科院发文量居前的期刊

2.4 发表科技核心期刊论文情况

核心期刊是期刊中学术水平较高的刊物,是我国学术评价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又称“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的学科范畴主要为自然科学领域,是目前国内比较公认的科技统计源期刊目录,其受科技部委托,权威性名列国内首位,每年都进行遴选和调整。本研究对照每年出版的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目录,统计福建省农科院在科技核心期刊的发文情况。对第一作者论文数的统计结果(表2)显示:10年间福建省农科院在科技核心期刊上共发表论文2912篇,占总发文量的52.65%,年均发表291.2篇,在科技核心期刊的发文量总体呈稳步上升的趋势;2012年和2015年发表核心期刊论文比率高点值达61%以上,“十二五”期间该指标的平均值为57.7%(较“十一五”期间的46.29%整整提高了10%)。

福建省农科院各单位在科技核心期刊上的发文情况如图3所示,发文量排前6位分别为:牧医所407篇、土肥所268篇、果树所254篇、资源所212篇、生态所206篇、植保所203篇,合计1550篇,占全院在科技核心期刊发文总量的53.23%,其中牧医所以407篇高居全院之首。

2.5 发表科技核心期刊论文作者分析

表2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在科技核心期刊发文量的年度分布情况

图3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各单位发表科技核心期刊论文情况

2.6 作者合作度与合著率分析

合作度是指某一机构发表的文献的平均作者数,合著率是某一机构发表文献的合著文献数量与总文献数量之比。在福建省农科院发表的科技论文中合作完成的有4928篇,合著率为89.10%。其中,独撰603篇,由两人完成的论文有401篇,三人完成的论文升至971篇,四人的有1004篇,五人合作为最多有1136篇,六人完成的论文也有853篇,7人完成的又降为443篇,论文合作度为4.52。由此看出福建省农科院大多为3~6人合作完成论文。合作度“十二五”与“十一五”相比由4.17升至4.82,合著率也由84.26%提高到93.07%,这些数据均表明了福建省农科院独立发表论文的作者越来越少,合作论文越来越多,且项目研究中参与的人员也越来越多,尤其是2015年所发论文的篇均作者达到了5人以上。

2.7 作者机构分布与合作情况

论文合作是体现科研机构科研合作成果产出的一种重要方式。科研机构合作度反映了科研机构与国际、国内交流的活跃程度。由于作者在发表论文时可能存在地址拼写误差或一个机构多块牌子(如实验室、试验站等)等问题,因此,为较准确地反映机构合作情况,本研究在一篇文献中尽量去除重复机构,用独立标准的机构名称用于统计。对科技论文的著者机构及院内外合作机构情况进行统计发现,福建省农科院作为单一机构发表论文为多数,但与院外合作论文也有2968篇,占论文总量的43.61%。院内外机构间进行论文合作的机构数以2个机构为主,4个以上机构合作的论文数量比较少。近10年福建省农科院发表的科技论文的机构合作度呈现出“时升时降、不稳定”的特点,即由2006年逐年上升至2010年的最高值,后又逐渐回落,紧接着又再次上升的变化趋势。同时,由2个或3个机构合作的科技论文数量基本呈不断上升趋势,中间虽有所回落,后再回升,但表现不明显。从与院外机构合著的篇数情况看,无论合作机构数量的多与寡,合作最广泛的均为福建农林大学,共有900多篇;其次是福建师范大学138篇,中国农业科学院91篇。

从福建省农科院各机构的论文合作整体情况看,近10年的平均机构合作度为1.67,合作度差异不大(图4)。但院属各研究机构的合作情况表现却相差较大(图5),最高为土肥所的1.96,最低为农经所的1.28,且论文情况仍以2~3个机构为主,4个以上机构合作的论文数量比较少;其中高于平均值的院属机构有土肥所、植保所、果树所、生物所、生态所,我院上述机构的论文合作率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但其他院属机构的平均合作度则比较低。

图4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各年度论文机构合著情况及机构合作度

2.8 学科领域和专业分布

对各学科发表论文数量的分析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该学科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体现其科研实力。依据《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的分类原则划分专业或学科大类[4],以文献中检索项的分类号来确定其论文的专业或学科属性,以期描述机构的科研活动方向。本研究对图书分类号进行学科分类统计,交叉分类则以第一分类号为统计基准。根据论文内容涉及的学科类别进行统计,涉及最多的是S农业科学,共4058篇,占论文总数的73.37%;其次依次是F经济类471篇(占8.52%),Q生物科学330篇(占5.97%),TS轻工业237篇(占4.28%),X环境科学139篇(占2.51%),G文化科学96篇(占1.74%)。将福建省农科院科研人员的科技论文及其核心期刊论文作进一步细分学科统计后发现,在排名前20位的学科及发文篇数中,果树园艺发文量均居全院首位,分别有500篇和281篇,贡献率均在9.0%以上。论文累计贡献率超过50%的学科主要分布在果树、农作物、兽医学、植物保护病虫害、中国农业经济、蔬菜园艺等。

图5 我院属各机构科技论文机构合著情况及机构合作度

2.9 论文基金项目来源与研究层次

基金资助项目的获得数量是衡量一项科研项目价值的重要参考指标。有基金资助项目的论文往往代表着某一研究领域的新动向、新趋势,该类论文具有较大的难度和较高的水准。获得基金资助对于科学研究,尤其是对于重大课题的研究而言极为重要。利用CNKI检索统计10年来福建省农科院获得不同层次科研基金资助的论文有4201篇,占总发文量的75.97%,共获得9742项基金(基金累积次数)资助,平均篇资助项目2.32个。单个基金项目资助的论文有1392篇(25.17%);两项的论文1214篇(21.95%);三项的论文877篇(15.86%);四项的论文453篇(8.19%);五项及以上的论文仅96篇(1.74%),表明福建省农科院基金论文主要是获一、两项基金资助,已占基金论文总数的47.12%。项目资助后在核心期刊发文的高达2714篇,占全院核心期刊发文总量的93.2%,平均篇资助项目2.45个。

近10年受资助论文的数量和资助比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篇项目均资助数由2006年的1.46增长到2015年的最高值2.66。2008年基金率超过60%,至2012年论文受资助率则达88.31%,达历年最高值。基金率在全院发表核心期刊论文中占比也是呈逐年提高的态势,2013年高达98.25%,篇均项目数最高则出现于2015年,这从侧面反映出福建省农科院发表的科研论文受基金资助在增加,其科技论文质量也在同步提高。对院属各研究机构主要基金项目论文情况进行分析,得到植保所、土肥所、生态所、果树所、牧医所已占全院基金论文的42%以上,尤其是牧医所的基金论文占比达12.69%。

由于基金申报的课题大多具有前沿性、代表性,故而受基金资助的论文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研究群体的科研能力及学术水平[5]。各基金资助体系中基金项目在某篇论文中的排名顺序反映了该基金的资助对论文产出的贡献值[6],本研究在统计每篇基金论文中只计一次,即受两项以上资助的基金论文在统计基金类型时,只取第一个基金项目。依据国家级、省级、地市级、国际合作、企业委托、院级、所级七个项目级别进行统计,得到如下结果:国家级基金论文1496篇,占基金论文总数的35.61%;省级基金论文2269篇,占54.72%;院级339篇,地市级、国际合作分别有49篇和42篇,所级4篇。从福建省农科院发展基金论文分布情况可以看出,基金发文量较大,且以省级基金项目居多,其次为国家级基金项目,地市级和国际合作基金项目则较少。而且受资助项目级别不同,其论文档次或质量也会有所不同,一般情况下,项目级别越高,其论文质量也会越高。

3 结论与讨论

3.1 论文数量和质量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应增加高影响力论文的产出

“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福建省农科院科研人员发文量总体呈稳步上升趋势,年平均发表553篇。“十二五”期间的发文量相比“十一五”增加了500多篇,至2012年发文667篇,为近年新高。发文量排名前5位的研究所依次为:牧医所、果树所、茶叶所、水稻所、土肥所,占发文总量的42.72%。科技核心期刊发文量总体也呈现同步上升趋势,“十二五”期间的发文率与“十一五”相比提高了10%,2012年和2015年的刊发率则高达61%以上。在基金论文统计中,福建省农科院承接了众多高级别的基金项目,仍以省级基金项目居多,资助比率逐年上升,基金论文产出较多,尤其在核心期刊上的发文量也较高。综合分析表明,福建省农科院发文的数量、核心期刊数、基金率总体同步上升,发表的论文也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这与福建省农科院近年来制定一系列的科研管理及科研考核激励机制、完善科技论文奖励和业绩评价机制密切相关,这些举措既能强化竞争激励机制,不断促进科研人员的创新能力,又能提高个人撰写高质量、高水平、高影响力论文的积极性。但研究也发现论文较多是发表在福建省农科院承办的刊物上,这就要求在提高科研学术水平的同时,注重扩大科研成果的影响力,鼓励科技人员向有高影响力的期刊投稿。同时,绝大多数论文是科研项目的产物,科技论文在质与量上的高低也是科研水平的显示。因此,福建省农科院应加强和规范科研项目管理,在立项、项目验收上严格把关,把论文作为科研项目考核的必要指标,在注重基金论文产出的基础上提高论文质量,争取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刊物上多发表文章,扩大福建省农科院的对外影响力,进一步提高科研整体实力。

3.2 以强势学科发展为龙头,促进学科队伍建设

福建省农科院各学科之间发表论文在数量和层次上存在较大差距,发展不平衡。从文献计量学的角度来看,福建省农科院10年来的科技论文涉及学科呈多样化分布,重点也较为突出。在科技核心期刊中发表的论文研究焦点集中在果树、禾谷类作物、兽医学、病虫害及其防治、蔬菜、经济作物、食品工业、土壤学等研究领域,其论文累计贡献率超过了50%。这些学科均为福建省农科院重点研究和发展的学科领域,基本符合福建省农科院重点发展的创新团队优势学科建设目标。牧医所、果树所、土肥所的论文产出总量和核心期刊发文总量均较高,这与机构人员规模、单位历史、学术地位等也是相一致的。这就要求在学科建设上应巩固和发展强势学科的优势,积极支持弱势学科的发展,并培育和发展新兴交叉学科。同时,鼓励开展科研协作与交流,让强学科带动弱学科,尤其是交叉学科、新兴学科,力求使各研究所协调合作发展,进一步使强者更强、优者更优、弱者变强、特者变优。

3.3 论文作者核心群形成,作者合作度显著提高,多采取合作研究创作形式

福建省农科院拥有一大批高素质核心科研人员支持机构科研工作的发展。根据普赖斯定律筛选核心作者,数据表明福建省农科院核心作者群已经形成,他们是福建省农科院各学科的带头人,多分布于牧医所、土肥所、植保所、果树所、生态所、资源所。同时,科技论文主要以合作形式完成,作者合作度显著提高,“十二五”期间与“十一五”相比,合作度由4.17上升至4.82,合著率也由84.26%提高到93.07%,尤其是2015年达到篇均作者5人以上。这说明福建省农科院研究项目参与的研究人员越来越多,其论文研究的技术难度和实用性、实验性越强,需要合作完成的必要性越大,也说明科研人员更加注重研究过程中的交流与合作。福建省农科应多采取合作研究的创作形式,提高科研规模,加大科研深度。

3.4 院属机构能够立足自身优势共享资源,积极培育与发展科研机构间的合作

在学术界,多家合作已成为趋势;在学术论文方面,多家机构合作的论文影响力开始进入快速增长阶段[7]。机构间合作论文的增长趋势显示我院的科研合作关系在不断发展、加强。福建省农科院10年来在国内发表的科技论文仍以单机构为多,与院外机构间的论文合作则以2~3个机构为主。科技论文的机构合作度呈现出“时升时降”的不稳定特点,合作机构方,具有较大的地域性,基本以福建省为主,合作最广泛的是福建农林大学。此外,论文合作度较高的院属机构能够立足自身优势,共享资源,但各院属机构的平均合作度差异也较大,表明福建省农科院科研人员的科研合作能力仍待进一步加强,机构合作方面也应在广度和深度上进一步改善。对此,应积极培育与发展科研机构间的合作。在科研管理上要促使科研人员积极主动地与有关部门、有关机构组成科研团队,特别是科研实力强的院属机构,应利用自己的优势学科去开展科研合作攻关,促进科技创新与科研效率、规模和水平的根本提高,这对提高自身科研水平是大有帮助的。

[1]袁玉琳. 某学术机构发表的学术论文分析研究[D]. 重庆:重庆大学,2012.

[2]夏旭,李梅,张春晖. “八五”、“九五”期间武警系统生物医学科技论文产出计量分析[J].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3(S1):142-145.

[3]丁海德,庞芳芳. 基于SCI的计量分析评价学校科研发展[J].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5(2):115-119.

[4]陈文爱,杨璐,赵瑞刚. 简析科研产出的文献计量学评价方法[J].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7(4):73-74.

[5]杨阳. 我国核心期刊评价体系对比研究[D]. 开封:河南大学,2015.

[6]王纬超. 我国科学基金资助论文情况统计分析及其重复资助问题研究——以SCI收录的我国理科期刊为例[J]. 科技管理研究,2014,34(3):247-250.

[7]卞志昕. SOFC领域专利与学术论文的机构合作趋势比较研究[J]. 图书情报工作,2012,56(18):44-49.

Bibliometric Analysis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apers Published by Fuji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2006-2015

LI Guo-cheng, ZHAN Fang, LIU Jian-hong

(InstituteofAgriculturalEconomicsandScientificInformation,FujianAcademyofAgriculturalSciences,Fuzhou,Fujian350003,China)

By taking the databases of CSTJ and CAJD as the statistical sources, and using the bibliometric methods,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published by Fuji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the past ten years from 2006 to 2015 were analyzed statistically from the aspects of yearly amount, author composition, subject distribution, periodical distribution, the ratio of founded papers and so on. Then, the present situ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trends of academic papers published by Fuji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were described according to the above data, thus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research capabilities of Fuji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and also to provide some

for the improvement of its scientific innovation capacity and scientific management level in the futur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aper; bibliometric method; statistical analysis

2016-09-20

李国成(1973-),男,馆员,主要从事图书情报、农业信息研究. E-mail:5917162@qq.com

刘健宏(1978-),男,副研究馆员,主要从事农业信息研究. E-mail:16999705@qq.com

福建省科技厅公益类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专项(2015R1016-5);福建省科技厅公益类科研院所重大专项(2014R1016-1)

10.16006/j.cnki.twnt.2016.05.017

G353.1

A

1637-5617(2016)05-0082-07

猜你喜欢
农科院发文福建省
广西农科院甘蔗所新品种
广西糖业(2022年3期)2022-07-16 08:08:32
广西农科院甘蔗所新品种
广西糖业(2022年1期)2022-03-31 08:42:22
广西农科院甘蔗所新品种
广西糖业(2021年4期)2021-10-17 11:45:26
贵州省农科院辣椒研究所
辣椒杂志(2021年4期)2021-04-14 08:28:16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今日农业(2020年14期)2020-08-14 01:10:16
福建省“两会”上的“她”声音
海峡姐妹(2020年2期)2020-03-03 13:36:30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海峡姐妹(2019年11期)2019-12-23 08:42:20
校园拾趣
爷孙趣事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海峡姐妹(2018年1期)2018-04-12 06:4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