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准确理解教师的有效阅读

2016-02-12 06:21何绍波王秀杰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读书教育教师

何绍波王秀杰

(1.齐齐哈尔市教育教学研究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5; 2.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5)

如何准确理解教师的有效阅读

何绍波1王秀杰2

(1.齐齐哈尔市教育教学研究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5; 2.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5)

有效阅读就是能够消化吸收书中的一些内容,并使其对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有所影响。教师的有效阅读是大势所趋,面对新课程改革,一日不学就可能落伍,好的教师在知识和能力结构方面,既要有一桶水的基础,更要有自来水常流水的意识,才能既传授知识,又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可贵品质,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为不辱使命,教师阅读忌杂、忌乱、忌偏、忌躁、忌妄,尤其在传导读书所得时,既要知识丰富、视野宽广,又要方法科学、要求具体。

有效阅读;终身学习;文化发展;主动精神;持之以恒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人类精神世界的基石。书籍,体现的是人类文明的传承和延续。

没有记忆的阅读,是无效的阅读。对于“有效阅读”,并没有十分准确的概念。但有效阅读的最基本标准是显而易见的,就是必须能够消化吸收书中的一些内容,并使其对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有所影响。有一个大致相同的概念,就是所谓的“阅读时效力”,是一个融速度、理解、记忆于一体的阅读概念,指的是在单位时间内取得阅读效率的能力。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可以作为对阅读有效性进行深度思考的参照。

一、教师阅读之需

吐故纳新是大势所趋,必须让自己的大脑时刻闪耀智慧的光辉。在以个人角度来说自觉不自觉地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今天,一个人不想落伍,就只有终身勤奋学习,主动掌握具有时代特色的人文知识、社会科学知识。

作为一名普通教师,综合素养的高低决定了他是否合格。他的文化底蕴、教育追求、教育智慧的高低,都决定着他是否能担负起历史使命。一名教师要想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引领者,成为学生潜能的唤醒者,就必须形成终身学习的理念。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广大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一日不学,就可能成为落伍之雁和无源之水。所以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学生才能在自己的爱心培育下健康成长。教师必须为胜任教学而读书,为专业发展而读书,为精神快乐而读书。

可能有人会说,教学所需可以依靠配套的教学参考资料。其实不然,有过一线教学经历的都知道,在自己所教的学科里,学校所配发的教学参考用书所包含的基础知识,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任何一个领域的知识海洋里都只能是沧海一粟。而且身处知识经济时代,在全面实施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信息爆炸,学生的知识更新神速,好的教师在知识和能力结构方面,既要有一桶水的基础,更要有自来水常流水的意识。“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对于教师而言,要强化的东西很多,实际上所知道的东西有时又相对太少。一名教师仅仅具有所教学科的知识远远不够,还要有广博的人文的、文化的以及实践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把学生引向健康的人生之路。“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如果教师具有丰富的人文知识和社会实践知识,不仅能扩展学生的精神世界,而且能不断激发其求知欲,即培养一种能力意识,为他们拓展更广阔的成长和发展空间。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三项“基本职能”是大致相同的,均有其深刻含义,是逐层递进的。正如叶圣陶所说“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人们的理解通常是,农业是栽培作物(包括种植作物),农业产品是有生命力的,有它的特点和生活习性,有属于它自身的内在力量。教师,不只是教书匠,还要教授学生为人处世的道理与主动学习的可贵品质。当教育不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批判性地去审视我们与真理的关系、去叩问我们现实存在的境况,并且审慎地规划我们行动的方向时,“便获得了启蒙的意义,并真正有助于具有完整人性的人的生成。”

“把阅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把它与工作方式相结合,不仅会增加发展的创新力量,而且会增强社会的道德力量。”

非学难以“明道”,非学无以“补短”。当今时代,是网络信息海量增长、实时更新及瞬息万变的时代,是知识总量以原子裂变姿态迅猛增长的时代。如果我们不去努力提高各方面的知识素养,不去自觉学习掌握各种科学文化知识,不去主动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拓宽眼界开阔视野,“就难以增强本领,就没有办法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

教师还要以己达人。我们的教育不仅要对学生的知识积累负责,还必须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所以有效阅读是新的时代对教师的职业需求。

教育需要理想与信念,也需要智慧与真情。而决定教师专业发展高度的,恰恰不是某些学科的专业书籍,而是看似与工作需要没有直接关系的“闲书”。而这类书往往可以丰富教师的文化根基,充实教师的精神世界。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得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正取决于此。”“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学过程中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如此说来,教师的阅读之需,也就会成为教师的阅读之趣,而这种趣味就在于陶冶性情、愉悦身心。

再有,教师在完成本职工作基础上的专业发展,即使科研成果确实不再成为职称评定等等事关教师切身利益的诸项标准中的必要内容,但绝不等于“课外阅读”可以忽略,反而感觉对教师个人包括系统涉猎各方面知识和信息的教育科研能力等等要求无形中不减反增。能够开展教育科研,是解决教学中所碰到的问题的最主要途径,而这种科研不是闭门造车苦思冥想,核心正是阅读。所以说,真正意义上的教育科研,未必就是拿着某个问题在哪级学会或者哪级规划办立项开题,而必须是出于教育工作者本能的一种与生俱来的、与时俱进的、人人必备的基本功。

职业需要,新的时代对教师有效阅读要求更高,内容上毋庸置疑,形式上的改变同样势在必然。在注重挖掘文化消费潜力、推动供给能力和水平改善的大环境下,数字阅读不可或缺。尤其是在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的今天,数字阅读作为全民阅读的便利载体,在文化服务民生等方面的作用不容小觑。从这个角度说,教师的阅读,无论是工作需要,还是情操陶冶,都显得十分重要,都是融入社会发展大潮中的必然之举。不但要读,而且必须紧跟时代发展步伐,读到基本够新基本够用的程度,这是底线。

二、教师阅读之忌

1.忌杂,阅读要有目的性

长知识、增智慧、养精神,不是单纯的读书就能达到完满境界。还得有人生经验垫底,才可能将书读好。人生的经验越厚实,书就读得越好(书才可能读得越好)。“经验决定着读书的成效。而读书的成效又转而影响人生经验的深度与广度。”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包括更大范围人群的一般意义上的普罗大众,“为求知而读书,读有所得;为修身而读书,读有所循;为工作而读书,读有所用;为生活而读书,读有所乐。”他们可以用最前沿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知识武装头脑,不断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思维能力。

而这其中教师读书的目的性要更明确,教师更应该以读书为支撑,立足课堂,从从容容播种传道;以读书为信仰,积极坦然,宁静明朗面对人生;以读书为生活,涵养自己丰富的情感、健全的理性、敏锐的判断以及不竭的创造力,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发展。“以读书为己任,让自己的生命之树常青,无声地润泽学生,悄悄地葱茏自己。”

“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不仅要看经济和民生的发展,同时还应当高度重视文化发展,重视文化发展就要重视阅读。”人们要养成阅读习惯,将时间更多地用来阅读,借助阅读寻找精神家园。

2.忌乱,阅读要有计划性

西汉刘向有句名言:“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是治愚的一剂良方,但必须强调的是“善”字,即某种意义上的好书。

读书不是装书。读书用脑子,装书用箱子。箱子只能如数装书,而脑子给了读书人,是让读书人能举一反三,能很强健地扩大知识。“有些人读一辈子书,读到终了,不过是只书箱子而已。”

“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教师读书要坚持形式活泼、联系实际、重在实效的原则,必须是“缺什么补什么”。而与此同时,兴趣爱好则是另一方面,可以学习政治理论、法律法规、领导科学、金融经济、公共管理知识,或者学习历史文化、现代科技和与本职工作有关的深度的更系统的知识。教师读书应该认真制定计划,并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全面准确实施。

阅读是以多读书为基础的,但有效阅读却不能单纯以数量取胜。否则就会像肖川评价高考一样:学生为了尽可能地取得高分,就不得不压抑自己的兴趣爱好,花成倍的时间和精力去钻研自己不喜欢、不擅长的学科。结果是“‘全面的丰收’,导致全面的平庸。”读书应有停顿,这是计划性的应有之义——要学会突然地中断阅读而思考已被阅读的那些东西。一般大众的阅读是一种被动的阅读,是不费神的,费神就违背了俗众读书的本意,因为他们的本意是消遣。而读书人的阅读,固然不排除消遣,但绝非满足滞留在这一层次。他们的阅读快感,是在接受时不断扩大收获,具有“活泛思路与主动精神”。

3.忌偏,阅读要有主导意识

对于学校教育,阅读十分重要,但“我们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阅读对教育价值本身的意义”,既包括家长、老师,也包括研究教育的人。其实,“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

教师的阅读应该是自觉自愿的,但要达到一定目标,也就是不做无用功、想达成一定的有效性,就要有一定的导向。

从整体上说,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认知能力亟待提高。所以除了认真阅读、注重积累以丰富学养,“学习一些思想方法论,包括知识论课程也是十分必要的。”

要做有思想的教师,就要乐于接受别人的思想。而接受别人思想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阅读别人的书籍,尤其是大师的书籍。阅读是教师获取思想的源头活水的最佳渠道,所以要让阅读成为每位教师的习惯。同时,要做有思想的教师,还要在反思中进步。将理论反复应用于实践可以实现这个过程。面对学生违纪,就要审视我们的教育方法是否恰当;当学生上课走神,就要琢磨自己的课上得够不够好。诸如此类。当有勇气直面自己时才会发现,其实自己做得可能还很不够。做有思想的教师,更要敢于释放思想。要敢于亮出自己的观点,敢于碰撞。

而这套连环“动作”的效果好坏,都与有效阅读的主导意识强弱有着最直接的关系。

4.忌躁,不能急功近利、舍本逐末

教师的有效阅读,必须养成良好习惯,比如在仔细研读的基础上写好笔记、及时整理心得积累经验等。这一点,与上面说到的阅读是否有主导意识、能否循序渐进有大致相同的地方,只是那里说的更多的是阅读者针对具体问题的处理时而去读书所要做到的而已。

读书要有好的效果,思考是最重要的。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必须善于动脑,达到心领神会,要认真整理读书笔记和撰写读后感。把思考的结果整理出来,既有助于思考,也可以帮助记忆思考的结果。有人贴切地比喻,如果一个教师只会阅读,不去写作,那就只能是一头只会吃草而不会产奶的牛。

与读书急躁或焦躁相关的另一个极端是读书忌懒,读书贵在持之以恒。教师的有效阅读,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能狭隘地为需而读。徐特立老人说“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笔记之所以受到重视,就是因为它对学习和写作有着特殊意义。“最淡的墨水,也胜过最强的记忆。”读书笔记是记忆的贮存器,培养记好笔记的习惯,读书过程中的感悟就会越来越多。在整理读书笔记的过程中,需要以自己的语言准确表达,这又是语言的训练,有助于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又是对读书感悟的再次升华。所以能够真正稳扎稳打地读书,才是实际意义上的有效阅读。

5.忌妄,不能头脑发热、盲目地以己达人

教师的有效阅读,只能是教师个人的感悟。要防止“爱屋及乌”,教师不能将自己的兴趣爱好强加于人,更不能强加于学生。

这个问题是辩证的。教师阅读的最主要的目的还是用于育人。但既要引导学生,又要避免越俎代庖。课外阅读的力量是无穷的,一本好的课外书甚至可能成为影响学生一生的宝贵财富。完全粗放管理,不可能达到理想效果。所以不能放任学生盲目为之,漫无目的地去读,而是应该由教师充当引领者,使学生真正学会阅读。同时,学生谈读色变又是一个普遍现象。原因就在于很多时候学生的阅读是在老师的强迫下进行的,书由老师选,问题由老师提,感悟深浅认识对错都由老师评判,老师几乎包办一切。实际上需要极强的自觉性和个性化非常明显的读书行为,如果被整齐划一,学生就可能对书中内容漠不关心,只会按照老师的计划亦步亦趋,偶尔有自己感兴趣的篇章段落才会阅读一下。教师“引导”过多过细,学生就不会把阅读当成一件快乐的事,而是当成学习任务,当成苦差事,不能做到在阅读中悦读,课外阅读的效率必然低下。这种情况的发生和普遍存在,既有在引导阅读方面未能形成较为完整理论体系的原因,也与教师的个人喜好和工作方法不无关系。

当然了,有效引导说起来很容易做起来很难,想到了容易做到了不易。一个教师要科学引导学生阅读,必然涉及到对哲学、美学、科学、文艺、伦理学、心理学等学科领域的广泛涉猎。知识要丰富,视野要宽广,方法要对症,要求要准确,对教师是很大的挑战。所以偶有心得就要授之于人也在情理之中,需要不懈努力才可能改观。

三、教师阅读之殇

真实的阅读,最终是私人性的。私人性不同于单个性,是具有特定含义的独立存在。私人性阅读是自由的,是具有“身体性”,有“体温”和“体感”的阅读。就像一个学生为了应对老师抽查而死记硬背,这就不是私人阅读,不是真正的阅读。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开展“名书伴我行”———教师读书交流推进会、“书香校园”、“书香教师”等等活动,口号很多,凭借一个又一个可以互相对话、可以交流读书感受的平台,教师们联系教学实际畅谈自己的读书感受,可以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增强教育教学技能。

大家都懂得,有时阅读不是个人的自发和自觉行为,教师的阅读也需要引导。但书香校园、书香教师,可以成为一个风尚,可以是一种风气,却不该成为风潮,不该成为随随便便的一道风景。外表华丽的工程、活动、规划等等,也许是促动教师全面提高的重要手段,但如果在内容和形式上不切实际,就极易造成和逐步加重教师的逆反心理,使得读书活动不但不能起到应有效果,还会平白无故地浪费教师的宝贵时间。

画蛇添足之举,对于组织者和学校管理者来说,都是得不偿失的。动辄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全员参与,动辄要求哪部分教师某段时间内读多少本指定或自选书目、写多少千字多少万字心得体会、记多少字多少页读书笔记,实际上可能并没有达到自觉读书、快乐读书、有目的读书、丰富精神文化生活、陶冶情操的效果。这种状态下的体会交流、成果展示等等,也都会成为教师的种种负担。

总之,读书有益,读书也有原则——只有研读高品质书籍,才能扮靓最幸福人生。只有自觉自愿、有序组织、有效施行,阅读才有意义。教师的有效阅读尤其如此。

[1]吴长青,许霞.阅读的误区[J].合肥:初中生必读,2002. Z2:27.

[2]田美荣.语文有效阅读教学模式浅谈.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教学论文[EB/OL]..http://www.xiexingcun.com/ Article/HTML/31150.html.

[3]黄姚.班级管理五“心经”[J].长沙:湖南教育(A版), 2014(08):49.

[4]肖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J].长沙:岳麓书社,2002.38.

[5]李克强.阅读是一种享受,也是拥有财富[EB//OL].2015-03-15.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5-03/15/c_1114643571. htm.

[6]秋石.依靠学习走向未来——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的新实践[J].中国教育报,2016-04-17.

[7]蒯威.教师阅读:不妨多看些“闲书”[J].沈阳:辽宁教育. 2016(4):25.

[8]纪继兰.让阅读的空间更广阔[J].大同:小学语文教学·园地,2013(4):39.

[9]孙东霞.读书是教师深厚素养的源泉[J].呼和浩特:课程教育研究,2014(21):59.

[10]丛智芳.重温《给教师的建议》[J].呼和浩特:内蒙古教育.2010(05):57.

(责编:李园)

G451.6

A

1008-8431(2016)05-0055-04

2016-07-22

何绍波(1966-),男,齐齐哈尔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师训部副教授;王秀杰(1963-),女,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人文系副教授。

猜你喜欢
读书教育教师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最美教师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我们一起读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