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良斌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高古意境,《大彬六方》
许良斌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大彬六方》壶式经典,圆隐方中,方中带圆,壶身棱角分明。线面挺括平正,轮廓线条分明,收线干净利落,整壶明快挺秀。 壶体六方,层次分明,将方器精髓展现,壶身与壶盖紧密相连,钮、身造型呼应,经典器型兼具审美特色与实用功能,非常有收藏价值的一把好壶!
大彬六方壶;意境;造型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自宋朝以来,紫砂的优雅深深地烙下了文化的印记。千百年来,陶器伴随农耕文明史的发展和繁荣,紫砂艺术又是在传统的农耕文明发展的过程中,随着人们的日常变化由传统的砂陶日用品,演变成现在的茶文化元素中不可或缺的茶具以及备受收藏者、爱茶者的新宠。
紫砂壶作为传统的民间工艺品,在数百年传承、发展和创新的过程中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的产业,承载着厚重的民族文化元素,在茶、陶融合中形成了紫砂壶自身的艺术框架和生命韵律,汇成一个庞大的紫砂壶艺世界,可以说在中国陶瓷艺术领域独树一帜。紫砂的魅力是文化涵的结晶,紫砂陶的生命在于文化。紫砂茗壶既是实用的又是可供欣赏的,是实用生活空间中的艺术,是生活中可以直接享受的艺术,在实用性的完美追求中实现欣赏价值是紫砂陶艺的“命门”。一种爱壶人的眼中,紫砂壶不是金子却像金子般的存在“一两紫砂一两金”;一种爱壶人的眼中,紫砂壶恰似“温润君子”亦或“飘逸仙子”;一种爱壶人的眼中,“松风竹炉,提壶相呼”的惬意;一种爱壶人的眼中“与客携壶上翠微”恰是雅境;一种爱壶人的眼中,紫砂壶即是一种人生态度,自然安乐富贵闲余。
大彬六方,六方器,大彬六方的造型自明代就有,相传为明代时大彬所创,壶型发展至今,形体已有较大改进。此壶扁,壶身由六棱分为六面,流、把、的子亦如此,大彬六方壶身线条较多,壶身各个部位都由六方型衔接而成,口盖大,盖与口吻合,与底等宽,达到了视觉上的微妙平衡。整体上让人感觉气势雄健,浑然一体。所谓“周接四海之表,浮于元气之上”。
《大彬六方》壶做工严谨,壶身呈六棱柱型,壶盖与壶口相就对亦呈六方圆形,有对合半弧纹的小圆钮,不规则六棱形弯流壶嘴以及五棱型壶把,壶的所有部位与壶形体相称,整体线面挺括平整,有棱有角,给人明秀挺快,干净利落的阳刚之美,做到“方中寓圆,方中求变,口盖划一,刚柔相称”。 我国紫砂发展尤以宜兴紫砂陶器的制作历史久远,可谓中国传统文化遗产的魂宝。它不但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在历史上由于文人墨客的参入,使其具有独特的艺术性,使紫砂陶更赋予文化的气息。在历史上由于各朝各代的社会背景及使用者的好恶不同,因此每个时期会有某些地方,在形式上有所不同。人文特征对紫砂作品影响不小。手工紫砂自宋元诞生到明时的成熟。历代制陶人立足自然,立足生活,不断在继承中创新,广收优取,精益求精。从造型、装饰、寓意等方面不断拓宽紫砂艺术生存空间和艺术表现力;从诗、书、画、印、雕、刻、塑等方面扩大紫砂艺术生命力,在实用化,人文化,审美化,艺术化等多方面增加作品内涵。制作工艺决定了紫砂的艺术价值。手工紫砂制作工艺已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手工打泥片、裁身筒、上底、钮、把、流等一整套工序,它因艺术家个人风格、手法、情趣等不同,制作的紫砂壶造型、工艺等也各不相同,正是“千奇万状信手出”和“方非一式,圆不一相”。
《大彬六方》壶壶式经典,圆隐方中,方中带圆,壶身棱角分明。线面挺括平正,轮廓线条分明,收线干净利落,整壶明快挺秀。壶体六方,层次分明,将方器精髓展现,壶身与壶盖紧密相连,钮、身造型呼应,经典器型兼具审美特色与实用功能,非常有收藏价值的一把好壶!
《大彬六方》壶作为一把好的紫砂光货,往往运用其神、形、态四大要素来衡量,我认为四大要素之中,关键在于形,壶形的好坏,直接影响其三要素,有的古朴敦厚,有的轻快明朗,有的粗旷简雅,有的轻透飘逸,这类造型无非是紫砂艺人通过壶形曲线过渡组合构成,来充分表达作者的创作思想,形成独立的形体表现,来追求完美。各种曲线的有机结合,在紫砂光货壶体造型设计的实现中,应用非常广泛,含有丰富的美学原则。设计者在实际操作中必须结合壶体造型,将它进一步提炼、浓缩。
[1]《壶锦》 香港锦锋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198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