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面是福建省福安市的一种传统面食,有着六七百年的历史。福建东部和浙江地区均有吃线面的习惯,大年初一吃上一碗线面,更是他们的传统习俗。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线面制作手艺在多数地方都失传了,只有福建省福安市穆阳镇苏堤村还保留着这项制作工艺。
作为苏堤村人,陈华兴也会做线面,与村里其他人一样,原来他家做线面只是自己吃。因为生意做得好,陈华兴在村里及当地都小有名气,可是在2004年,因为承包橘子园的失误,200万元的积蓄几乎全部亏空。从2005年开始,陈华兴做起了线面生意。靠着辛勤劳作,陈华兴慢慢地积攒起本钱,有了自己的加工作坊,还给线面做了包装。到2010年,5年时间,陈华兴靠线面积攒了五六十万元。
看着陈华兴做线面起家了,当地做线面生意的人越来越多,几乎村里每家每户都开着线面作坊。竞争非常激烈,打起了价格战。他发现,村里人为了抢线面的销路,都在使劲降低价格。而有的人在降价的同时,为了保证利润,开始在面的分量上偷工减料。时间一长,苏堤村的线面整体失去了信誉保障,客户流失严重。
这种局面是谁都不愿意看到的,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陈华兴决定牵头成立线面合作社,统购统销。他的理由是再这么恶性竞争下去,线面这个产业就倒了,与其单打独斗,不如大家联合起来抱团发展。这样,不仅能稳定线面的价格,而且能借助彼此的销售渠道,握起拳头打出更大的市场。
成立合作社,村里的同行都举双手赞成。不久,线面合作社正式成立了,初始成员就有100多人,从此结束了当地线面市场打价格战的局面。合作社规定,由社员上交新鲜的线面,再由合作社统一分拣包装销售,年底按照股份分成。可是,由于面条湿度的问题没有控制好,好多线面都发霉变质了,原来每公斤能卖10多元的线面,变得分文不值,全都被退了回来,社员着急抱怨,陈华兴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到,线面的湿度在百分之十左右是最好的,线面要想有大的发展,必须解决烘干的问题。
要烘干线面,当地的传统就是用木炭烤,可是这种方式不仅会让线面变黑,而且还控制不好水分。正在陈华兴努力找寻解决办法的时候,有一次他去古田考察,当地人烘干香菇的办法让他眼前一亮。陈华兴借鉴香菇烘干设备的原理,把它改造成了能够烘干线面的设备。有了这套设备,线面加工不再受天气的限制了。
线面销售的季节性非常强,过年的时候需求量最大,而每年的6月至8月都是线面销售的淡季。原来很多人只做旺季的生意,到了淡季都转行做其他的生意。烘干问题解决之后,线面的保存也就不再是问题,从2014年6月份开始,陈华兴要求合作社的成员在淡季的时候多做一些线面,保证在年底有货。很多人对他的做法不理解,可陈华兴心里有底,他从账本上的数据中看出了一个规律:一般在线面销售的淡季,市场上的价格较低,但加工线面的成本也低。等到了年底,虽然线面价格比淡季高很多,但是人工和面粉的成本也高。
到了2014年年底,市场上对线面的需求量猛增。线面的价格也由淡季的每公斤10元涨到了20余元。陈华兴的合作社从 2014年6月份开始囤货,到2014年年底销售,半年时间,整个合作社就卖掉了2000多吨线面,销售额达到了4000多万元。
有句话说得好,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是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对于势单力薄的农户来说,面对强大的市场,单打独斗,恶性竞争,只能是自毁前程,只有抱团取暖,才能取得市场竞争的话语权,从而获得源源不断的财富。
(河北 范丽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