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曜
(中共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北京100091)
关于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若干思考
赵曜
(中共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北京100091)
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是中国共产党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长过程中治国理政、建设社会主义强国、提高民族文化素质的需要。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分类和功能有其自身的特点。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指导地位的科学内涵要求,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学科的自身建设搞好,必须以马克思主义指导哲学社会科学各个学科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整个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要着力抓好学科建设、队伍建设、阵地建设、智库建设、精品建设、学风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社会科学;马克思主义;治国理政
中国共产党一向重视哲学社会科学。习近平总书记不久前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全面深刻阐述了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历史任务和发展方向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是指导新时期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纲领性文献。认真学习和全面贯彻习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讲话,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长期探索的根本成就,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指出:“在这个过程中,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1]两个“不可替代”充分说明了哲学社会科学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重要作用,是各方面的迫切需要。
首先,是治国理政的需要。任何一个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都离不开知识。英国哲学家培根有一句名言:“知识就是力量。”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是人类知识体系的两大类。自然科学是以自然界为研究对象,是认识和把握自然规律的科学。社会科学是以人类社会为研究对象,是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科学的这两大类,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共同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自从国家诞生以后,就有一个如何治国理政的问题。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是君主执政;从近代产生政党以后,是政党执政。执政党最根本的任务,就是如何管理好国家和社会。一般说来,发展生产力和经济,主要靠自然科学;管理国家和社会,更多地是靠哲学社会科学。古今中外,历史上所有有远见卓识、有作为的政治家和统治者无不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并把它作为立国治国之道的理论依据。例如,在我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历代统治者都是以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学派——儒家学说来“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学说是由孔子创立的,主要思想家是孔(子)、孟(子)、荀(子),后来,汉代大儒董仲舒、宋代大儒朱熹又将其发展和完善。北宋大臣赵普曾说,我生平所托都在《论语》书中,过去以半部《论语》定天下,今后以另半部治天下。这就是后人所说的“半部《论语》治天下”。再如,近代以来的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也都是以17、18世纪涌现的霍布斯、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启蒙学者的经典自由主义管理国家和社会的。中国共产党从建党时起,就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并与中国实践相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它的指导下,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
其次,是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需要。在当今世界,任何国家要成为强国,经济、政治、军事、文化都得强,缺少任何一项也不行。大国和强国是有区别的,大国的标志是人口多、国土面积大;强国的标志是各方面的实力强。有的国家是大国,但不是强国;有的国家是强国,但不是大国;有的国家既是大国又是强国。中国在人类历史的很长一个时期里,既是大国又是强国,对人类做出重大贡献。但是,从近代以后,在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奴役下,受人宰割、凌辱,只是一个表面上的大国。建国以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逐步实现了政治强国、经济强国、军事强国,但还不是文化强国。我国要成为世界一流强国,不仅要有经济、军事等硬实力,还要有文化、外交等软实力,不断提升文化力。文化是一个伸缩性很大的概念,有大、中、小之分。这个文化是“大文化”,可以和整个精神文明画等号。哲学社会科学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
再次,是提高民族文化素质的需要。世界一流强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要求不断提高民族文化素质。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但是,从近代以后,由于长期物质文明落后,导致民族的文化素质还不够高。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人文学科即人文文化,它是提高我国民族文化素质、文化修养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条件。因此,在我国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中,必须加强人文学科建设,弘扬人文精神,扩大国家间的人文交流和人文合作。
二
哲学是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它是以总体方式阐述人与世界的关系,与具体科学有很大区别,所以在我国单提并与社会科学列为一类。哲学社会科学是一个总称,其中包括很多具体科学,如将其分类,大体可分三类。
第一类是人文科学,属于这一类的有文学、历史、哲学等学科,简称文史哲,是哲学社会科学的基础学科。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国家,先人给我们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和资源。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和哲学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在文学方面,《诗经》《楚辞》以及历代古文、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中的“四大名著”“四大谴责小说”等都是优秀作品。文学作品,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更重要的是能够陶冶人们的心灵。在史学方面,中国是最重视历史著述,从未间断叙述历史的文明国家,其中有正史也有野史,正史中有《春秋》《左传》《史记》《汉书》《资治通鉴》等权威作品。历史是一部最好的教科书。古人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在哲学方面,中华民族是一个富有理论思维的民族,历史上涌现了许多大哲学家、大思想家。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对自然和社会一切现象的认识,只有上升到哲理的高度,才具有一种穿透力,透过现象看清本质。这类学科在当前我国是弱项,学习、研究的人不多,急需加强。
第二类是不包括文史哲的狭义社会科学,如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会计学、统计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新闻学等实践性较强、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关系密切的学科。这是当前我国的热门学科,学习、研究的人很多,力量强,成果也多。
第三类是理论科学,即写在党章和宪法上作为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它在哲学社会科学中居指导地位。这类学科过去很热,后来受西方社会思潮的影响,在一些单位趋于边缘化,实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后有较大改善和加强。
哲学社会科学具有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资政育人、服务社会等五大基本功能和重要作用。这五大功能是从总体上讲的,不同学科所具有的功能也有所不同。
三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基本特征,也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根本保证。其基本内涵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其一,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学科的自身建设搞好。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和学说体系,是工人阶级的意识形态和科学世界观,是工人阶级及其政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中国共产党在95年的奋斗历程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理论成果,并在它的指导下,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习近平指出:“在人类思想史上,还没有一种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文明进步产生了如此广泛而巨大的影响。”[1]在当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建设中,最重要的,一是把坚持和发展统一起来,即一坚持二发展,或既坚持又发展。坚持就是“老祖宗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就会亡党亡国。这个“老祖宗”是特指的,是指作为党和国家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及其继承者列宁、毛泽东,而不是中华文化的奠基人孔子、老子。当然,两个“老祖宗”都不能丢,丢了就是忘本、背叛。但是不能把二者相提并论、等量齐观,否则必将导致指导思想多元化。发展就是要“讲新话”,新话才能解决现实的新问题。发展有两种,一种是充实和丰富,另一种是创新和突破,后一种是更大的发展。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创新。要坚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在新的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实现新的理论创新。总起来说,坚持才能发展,反过来发展才能坚持住;要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离开坚持的发展,或离开发展的坚持,都是错误和有害的。前苏共在思想理论建设中的主要失误和教训是,前期是僵化,只坚持不发展;后期是自由化,彻底放弃马克思主义。二是把信仰教育和信念教育结合起来。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也是信仰。对马克思主义要坚持“三真”,即真学、真信和真用。真学是前提,真信是关键,真用是目的。一个人只有“真信”,在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基础上,才能确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习近平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2]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领导干部所以蜕化变质、腐化堕落,最根本的原因是丧失了共产党人应有的崇高信仰和信念。
其二,必须以马克思主义指导哲学社会科学各个学科建设。这就是要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指导各个学科建设。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任何一门学科都与历史有关。历史唯物主义是哲学社会科学所有学科的理论基础。离开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哲学社会科学就会偏离正确方向。在学科建设中要倡导和贯彻“双百”方针和“二为”方向。“双百”方针是促进科学文化理论繁荣发展的正确方针。贯彻执行“双百”方针,支持和鼓励以科学研究为基础的大胆探索和自由争论,才能分辨正确与错误、真理与谬误,从而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双百”方针必须服从和服务于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二为”方向。习近平指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要有所作为,就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脱离了人民,哲学社会科学就不会有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生命力。”[1]方向高于方针。
其三,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整个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哲学社会科学是意识形态的一部分,它的繁荣发展离不开整个意识形态领域的大环境。哲学社会科学作为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思想上层建筑,具有学术和意识形态的双重属性。在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意识形态领域呈现一元主导和多元并存的局面。一元主导,是指马克思主义仍居指导地位;多元并存,是指马克思主义、非马克思主义以及反马克思主义在这个领域同时存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意识形态领域的主战场和主阵地已转移到互联网。战场和阵地是两军必争之地,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不去占领,反马克思主义、反社会主义就会去占领。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宣传新闻舆论整个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必须支持正确、进步的社会思潮,改造消极、落后的社会思潮,抵制腐朽、有害的社会思潮,尤其是与马克思主义争夺指导地位、与党争夺领导地位的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社会思潮,以排除干扰,净化环境,沿着正确航向前进。习近平指出:“思想舆论领域大致有红色、黑色、灰色‘三个地带’。红色地带是我们的主阵地,一定要守住;黑色地带主要是负面的东西,要敢于亮剑,大大压缩其地盘;灰色地带要大张旗鼓争取,使其转化为红色地带。”[2]
四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有关部门党委要加强对哲学社会科学的领导,重点抓好如下几项建设。
一是学科建设。这是哲学社会科学的最基本建设。随着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科技信息化快速发展,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出现了一些新兴学科、前沿学科、交叉学科、冷门学科。当前,在学科建设上,尽可能要全而新,补上短板;要坚持正确的学术方向,不能让西方的学术观点成为某些学科的主流思想;要强调原创性,运用理论思维,提出自己有真知灼见的独立学术见解,少发那些总是重复别人论述的“二手货”。
二是队伍建设。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要有一支宏大的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专业队伍。经过长期努力,造就出一批高水平的学术人才,形成众多学派,涌现出一批著名学者,乃至大家、大师级人物。对党员专业人员在政治上应提出更高要求: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
三是阵地建设。各级党校、高校中有关社会科学的院系、各级社科院以及有关报刊媒体都是阵地。阵地是两军必争之地,马克思主义不去占领,反马克思主义就会去占领,切忌在交锋中丢失阵地。有关党委要加强对这些阵地的领导和引导,从中锻造出一批够得上“坚强”的阵地。
四是智库建设。任何国家的领导人的主要精力都用在处理国内外大事上,需要有智力支持。我国在这方面起步较晚,但党中央一经提出,一轰而起,很快一些阵地成为智库,发展势头良好。人各有长短。智库成员的最重要条件,不是学历和学术水平,而是主意多、点子多的智囊。智库重在质量而不是数量。要着力抓好和尽快形成一批能够给党和国家出大点子大谋略的新型高端智库。
五是精品建设。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要出人才和成果。成果重在质量不在数量。现在,学术文章和著作数量不少,但质量高的不多。要坚持精品意识,引导学者刻苦钻研,若干年后,写出一批高质量的学术著作,乃至“精品”“珍品”和传世之作。
六是学风建设。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要有一个好的学风。毛泽东在1942年延安整风时作的《整顿党的作风》的报告,第一次提出整顿学风的任务。他认为学风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是第一个重要的问题。当前的学风问题很多。其一是教条主义严重,崇拜洋人,从言必称“希腊”(即苏联)到言必称“美国”。其二是学风浮躁,做学问不扎实,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学风要整顿。“科学求真”。为此,学者不能整天关在屋里,闭门造假,而要经常走出家门,深入实践,了解实际情况,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使自己的主观认识、学术见解符合客观实际,成为“真”学问。科学如果失真,没有任何价值。学风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难以出现优秀学术著作,更难以涌现拔尖的学术人才。
当前我国正处在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习近平指出:“这种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必将给理论创造、学术繁荣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1]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只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一定能够在加快构建和繁荣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中有所作为和做出积极贡献。
[1]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6年5月17日)[N].人民日报,2016-05-19.
[2]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
[责任编辑 郭彦英]
Studies on the Prosperous Development of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ZHAO Yao
(Teaching and Research Department of Scientific Socialism,Party School of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C.P.C,Beijing 100091,China)
During the historic process of developing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the prosperous development of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serves as a prerequisite for national governance,establishing a strong socialist society and enhancing the quality of citizens.The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in China has its own features in terms of subject category and functions.We must stick to the guidance of Marxism in ideology and consolidate its theoretical foundation in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The prosperous development of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relies on our effort in constructing discipline,intellectual union,the platform with think tank and forging a favorable academic environment with high-quality courses.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Marxism;national governance
D61;C12
A
1674-0955(2016)06-0013-05
2016-09-08
赵曜(1932-),男,黑龙江哈尔滨人,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会长,中共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