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是不是很贫乏?

2016-02-11 10:35杨建业
杂文月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语汇福田受害者

杨建业

首先声明一句,这里绝无贬低日语的意思。作为一个泱泱大国的国民,我不屑于玩弄这些不入流的小动作。这只是我读了高低先生的《倘若冯英子先生健在……》(《杂文月刊》2016年第2期原创版)后心里产生的疑惑。

其实这个疑惑已伴随了我四十多年。忆及年少时,看过一本日本作家写的《冲绳岛》。作家的大名,早已忘却,书中写的什么,当年也压根儿就没有看进去。那时正是爱看小说的年纪,怎么会看不进去呢?只因没看几页就感到语言干瘪,味同嚼蜡。既无中国小说常见的起伏跌宕的故事情节,亦无欧美小说丰富细腻的心理描写和俄罗斯小说身临其境般的場景叙述,当然更谈不上语汇的生动、丰富、风趣和幽默了。不只我一人的感觉如此,身边的小读友们也大都是如此感觉。后来又看到日本作家小林多喜二的作品,语汇的单调无味,情节描述的刻板单一,如出一辙。据说,日本人古时候有语言无文字,公元三世纪时汉人王仁渡日后,汉文字才传到日本。现在,日语的文字由汉字和假名两套符号组成,混合使用,恐怕有时难免词不达意。因此,莫不是日语本身在表述上不够丰富才造成上述的感觉呢?

因为这个印象,所以1982年日本文部省审查通过的教科书中说上世纪三十年代日本军队“进入”“进出”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时,我也只当是日语本身词汇的贫乏之故。后来得知,田中首相访华说日本当年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麻烦”,受到周总理的严厉批驳,一时竟怀疑我们是否有些小题大做了?没准儿日本人一直耿耿于怀的挨原子弹轰炸一事,他们可能也只会说“唉,你们美国人真是给我们带来了麻烦”吧?前些年,福田首相的“迎春之旅”,中日和国际舆论均好评如潮,福田在北大演讲时表示要“勇敢反省历史”,更是赢得了北大学子雷鸣般的掌声。可他在谈及中日间那段铭心刻骨的历史时也只是说,“必须对自己的错误进行反省,以及带着不伤及被害者感情的谦虚……”。应该说,在我们眼里,福田还算是一位主张中日友好的首相,所以他把日本侵华罪行说成“错误”,我们也只是认为日语词汇里压根儿就没有“罪行”或“罪恶”这两个词,对他停止对被害者感情伤害的底线行为,也只会用近似赞扬般的“谦虚”一词表述罢。没准受害人还要感谢加害者这种“谦虚”的美德?

不过,若说日语贫乏,又怎么会走出川端康成、大江健三郎那么多的世界级大作家?我们中国的语汇,也有很多是来自于东瀛。比如“干部”这个词,据说就是来自于日本。而“科学”一词,我们中国从前压根儿就没有,明治维新时期日本著名科学启蒙大师、教育家福泽渝吉把“Science”译为“科学”,我们中国的康有为才首次引进并使用“科学”二字。翻译家严复在《天演论》等著作中,也用“科学”。此后“科学”才在中国广泛地“科学”起来。可见,日本人并不缺乏语言表述的智慧。当中国慰安妇要求日本政府对当年日军的侵害赔偿时,日本法庭判决受害者败诉时称“国家无答责”。这个“无答责”,就用得很妙,意即日本政府不只没有赔偿的责任,而且也没有作任何回应的义务。我们中国就没有这个词。只是,这样绝妙的词语为何却不广泛应用于日本国内呢?前些年,日本200多名受污染血制品影响而导致丙肝感染的国民向日本政府、日本企业索赔,当时的日本首相福田不仅鞠躬道歉,而且日本政府也很痛快地“答责”了:先给受害者支付1.23亿美元,再拿出0.26亿美元作为“帮助款”,支付给调解计划外的受害者。

如此看来,在日本政府正式的书面文件吐不出“道歉”二字前,我们没准还得一直困惑下去。我们也不想困惑,因为这种由困惑而带来的对日隔膜总是不大好。但当我们硬是参不透日本语汇的某种暧昧时,就很难不困惑下去。不过,有这种困惑也不是坏事,它会提醒我们,当今的日本仍不乏其当年“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的侵略美梦,因此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常备不懈,时时关注玩火者的新动向,把冯英子先生未完成的事情继续做下去。

猜你喜欢
语汇福田受害者
更高更快更强福田康明斯F4.5TT双级增压柴油机
福安土白语汇的语言年代学考察
“目睹家暴也是受害者”,彰显未成年人保护精细化
《荆楚岁时记》饮食类语汇探析
福田表叔
福田要建健康城区
受害者敏感性与报复、宽恕的关系:沉思的中介作用
关注恐怖主义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