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民主观及当代价值新探

2016-02-11 23:30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民主制度政治

□ 陶 林



毛泽东民主观及当代价值新探

□陶林

在当前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观,需要我们重新审视和解读毛泽东的民主观。毛泽东的民主观并没有过时,具有丰富的内涵:让人民监督政府,新民主主义民主的思想,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发展党内民主,人民自由和平等,发展民主法制。毛泽东奠定了中国基本政治制度的理论基础和基本框架,其分析民主的方法论对于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仍然具有指导意义,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光芒。

毛泽东民主观时代价值

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毛泽东吸收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的民主观,形成了自己的民主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理论的奠基人和创立者,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对新民主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民主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思想,这些重要思想并没有过时。回顾总结毛泽东的民主观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时代价值。

一、毛泽东民主观的形成脉络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建国后社会主义的建设实践中,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民主观运用到中国的具体实际,创立了自己的民主思想。其民主观的形成大体分为两个阶段: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21-1949)

这一时期又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就高举民主和自由的大旗。中共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件。中国二大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进入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领导人民建立了第一块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全国先后建有13个红色根据地。1931年建立了中华临时苏维埃共和国,通过了根据地历史上第一部宪法《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根据地军民,无论工人、农民还是军人一律平等,有权选派代表参加政权的管理,公民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保证和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此外还颁布了劳动法、土地法等各项法律。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领导人民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延安实行了著名的“三三制”政权。规定政权由三分之一的共产党员、三分之一的左派分子和三分之一的中间派组成。1941年5月颁布了《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明确了四种权利:人权、财权、政权和自由权。根据地还保障人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实行直接、平等的选举制度,保障人民包括地主和资本家的政治权利和财产权利。邓小平总结说:“三三制政权的实质是民主”,这“不仅是今天敌后抗战的最好政权形式,而且是将来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所应采取的政权形式。”[1](P8)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继续探索民主政权的建设,撰写了《新民主主义论》《论人民民主专政》等光辉著作。1949年召开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规定了新中国的国体、政体、政党制度,奠定了我国的基本政治框架。

2.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49-1976)

这一时期分为两大阶段,社会主义的建设和探索时期(1949-1958)、社会主义的曲折发展时期(1958-1976)。

新中国成立之后,毛泽东亲自主持起草了第一部宪法《五四宪法》。宪法规定,国家的性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根本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公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和自由。1956年和1957年毛泽东为了解决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问题,发表了著名的《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6年中共八大提出了坚持民主集中制,反对个人崇拜等党内民主的重要思想。全国人大先后颁布了《婚姻法》等一系列重要法律,推进了民主的进程。

但是不幸的是,建国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探索很快被中断。随着1958年反右斗争扩大化,1959年庐山会议之后,党内始终存在左的思潮。1966年毛泽东发动了文化大革命。文革的十年,以阶级斗争为纲,大鸣大放大字报,个人崇拜,践踏法制,违反人权,十年折腾使得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进程中断,中国国民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二、毛泽东民主观的主要内容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民主政治实践和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践,是在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领导下开展并不断发展起来的。毛泽东的民主观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重要方面:

1.走出历史周期率:让人民监督政府

关于民主新路的思想是毛泽东同来访的著名民主人士黄炎培延安窑洞夜谈时提出的。当时黄炎培询问毛泽东,希望能够找出一条新路,摆脱历史周期律的支配。毛泽东充满自信地说:“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个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懈怠,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2]从而表达了中国共产党未来的执政理念,就是让人民当家作主,让人民监督政府。建国之后,就民主监督问题毛泽东进行了探索。第一,加强舆论监督。1953年毛泽东强调,发挥党报党刊的监督功能,“凡典型的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和违法乱纪的事例,应在报纸上广为揭发。”[3](P255)第二,加强民主党派的监督。毛泽东认为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应该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他认为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一个政党最怕听不到不同的声音。共产党要虚心接受民主党派的意见和批评。第三,加强群众监督。毛泽东主张通过建立相应的机制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让人民群众行使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选举、监督和罢免的权利。在工厂管理中,毛泽东提出了著名的鞍钢宪法,主张“两参一改三结合”。

2.新民主主义的民主思想

《新民主主义论》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民主观重大创新的标志性成果之一。关于新民主主义国家制度的性质,毛泽东认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经过人民革命之后只能建立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制度。毛泽东指出,国体即国家制度,“这个国体问题,就是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4](P676)“一切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革命,在一定历史时期中所采取的国家形式,……这就是所谓新民主主义共和国。”[4](P675)关于政体问题,在毛泽东看来,政体即政权的组织形式,也是国家政权构成的形式。毛泽东将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民主与专政结合起来,指出对人民的民主与对敌人的专政的统一,为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政治建设指明了方向。 “国体——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政体——民主集中制。这就是新民主主义的政治,这就是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4](P677)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国体和政体的论述,符合当时的中国实际国情,是中国共产党重大的理论创新,也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中国化的重要典范。

3.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

1949年6月,在中国革命即将取得胜利的前夜,毛泽东总结革命的经验,对未来的执政理念进行思考,撰写了著名的《论人民民主专政》,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毛泽东指出“总结我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5](P1480)什么是人民民主专政?毛泽东明确提出,“对人民内部的民主方面和对反动派的专政方面,互相结合起来,就是人民民主专政。”[5](P1475)中国共产党按照毛泽东的这些思想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实践证明这一政权符合中国的国情,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社会主义民主的最高形态,就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建国之后,中国实行的国体就是人民民主专政,政体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4.坚持民主集中制发展党内民主的思想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毛泽东继续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先后完成了《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两篇重要著作。他强调要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重视处理好社会主义的十大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1956年中共八大就党政职能分开、健全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反对个人崇拜等重要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探索。”[6]毛泽东特别强调民主集中制,认为坚持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组织原则,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的辩证统一。“克服困难,没有民主不行。当然没有集中更不行。”[7](P819)

坚持民主集中制,就需要发扬党内民主。毛泽东认为,在共产党内部要讲究民主,在党内每个党员都是平等的。他说,“我们党内要有民主,就是对同志要有同志的、朋友的、兄弟的、姐妹的态度”。[8](P49)发扬党内民主需要让党内同志都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通过讨论和分析的方式解决党内分歧,“我们党内自然也时常会发生意见分歧, 但这些分歧都能通过讨论和分析这种民主的方式加以解决”。[9](P188)毛泽东的党内民主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民主集中制思想上,他指出,“共产党不但要民主,尤其要集中。”[10](P779)他认为,没有民主不行,没有集中更不行。他认为党内民主是集中指导下的民主。党内的一切重大事项决定都应由党委集体讨论决定,坚持党的集体领导。毛泽东还提出了发扬党内民主的三个途径:第一,坚持党代会常任制。中共八大通过的党章规定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实行常任制,每五年召开一次。第二,加强党内监督。毛泽东提出党要管党。党的组织和党员要接受党内监督和人民群众与党外人士的监督。第三,发扬党内民主需要保障党员的基本权利,努力营造自由民主、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5.人民自由和平等思想

毛泽东将实现人民的自由平等作为自己的终身奋斗目标。他在《论联合政府》中说:“目前中国人民争自由的目标,首先地和主要地是向着日本侵略者。……使人民获得抗日、团结和民主的自由。”[10](PP1018-1019)毛泽东认为人民的自由只能通过斗争取得,他说:“自由是人民争来的,不是什么人恩赐的。”[10](P1019)毛泽东认为最重要的自由是人民的言论、出版、结社、集会、信仰等自由,他说:“人民的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思想、信仰和身体这几项自由,是最重要的自由。”[10](P1019)此后在毛泽东主持制定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1954年宪法中,这几项最重要的自由均被写入。毛泽东认为,自由只给人民,不给人民的敌人,“对于人民内部,则实行民主制度,人民有言论集会结社等项的自由权。”[10](P1019)

毛泽东的平等思想包括农民平等、民族平等、男女平等。第一,在农民平等问题上,毛泽东继承了孙中山的平均地权思想,在1928年《井冈山的斗争》中指出,农村土地由“乡村中男女老幼,一律平分。”[11](P70)从中国革命成功的经验看,毛泽东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取得革命的胜利,就在于毛泽东认识到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土地问题。经过28年的艰苦斗争,到1953年全国实行土地改革,从而真正实现了农民“耕者有其田”,废除了几千年的封建的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在经济基础上实现了农民平等。第二,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民族平等方面,毛泽东认为“一切民族都是平等的。”[12](P323)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中,明确规定了不同民族在苏维埃法律面前一律平等。1940年3月,毛泽东在《目前抗日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中,明确提出“对内求国内各民族之间的平等。”[4](P710)《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1954年宪法均明确规定了民族平等。1953年,毛泽东还专门起草了《批判大汉族主义》的党内指示。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反对大汉族主义是民族关系的重点;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中,明确提出反对大汉族主义和反对地方民族主义。在毛泽东的努力下,新中国基本实现了民族平等。第三,在男女平等方面,毛泽东是使中国妇女获得真正解放的一代伟人。毛泽东认为妇女是决定革命胜败的力量之一,他说:“妇女占人口的半数,劳动妇女在经济上的地位和她们特别受压迫的状况,不仅证明妇女对革命的迫切需要,而且是决定革命胜败的一个力量。”[13](PP98-99)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后,制定了土地法和婚姻条例,确定了妇女有平等的财产权和平等的土地分配权,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规定了婚姻自由。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法和1950年婚姻法继承了民主革命时期有关妇女解放的规定并实现了同工同酬。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以各种方式推行男女平等,其中最具影响力的话语是“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14]

6.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思想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法律一片空白。毛泽东深知法制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要制定社会主义宪法和其他法律,搞我们自己的一套法律体系。建国前夕,毛泽东主持制定了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定了人民共和国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民族、外交等各方面的大政方针。1954年6月14日,毛泽东在中央人民政府第30次会议上指出:“宪法就是一个总章程,是根本大法。”1954年宪法通过后,“全国人民每一个人都要实行,特别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要带头实行,首先在座的各位要实行。不实行就是违反宪法”。[15](P129)据统计,从建国初到1957年,在毛泽东的重视和支持下,新中国国家一级的法律有430多部,初步改变了无法可依的局面。

三、毛泽东民主观的时代价值

毛泽东民主观是对马克思主义民主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典范,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产生了深刻影响。在推进和深化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今天并没有过时,仍然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1.毛泽东坚持从中国革命的实践出发,提出了新民主主义论,为夺取全国胜利奠定了理论基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发展奠定了政治前提

纵观1840年以来的中国近现代历史,不同阶级的代表人物先后都登上历史舞台,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试图挽救民族危亡。从洪秀全到康有为再到孙中山,先后都失败了。但是在毛泽东的领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从中国革命的实践出发,分析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进一步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基本规律。新民主主义论,指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最终引导中国人民取得了胜利。毛泽东坚持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相结合,提出了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从旧民主主义民主到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方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政治前提,指明了发展方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毛泽东科学地预见,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从历史维度看,新民主主义论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基本规律,指明了中国革命的道路,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建立了新中国,成功解决了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面临的重大时代主题,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从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打下坚实的政治基础。

2.毛泽东关于根据地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建设思想和理论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制度基础

抗日战争时期的三三制原则的政权建设思想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根据地建设的实践,使得毛泽东逐步形成了新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的框架。毛泽东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国家学说,在国家最根本问题即国体和政体上解决了人民当家作主的问题;毛泽东认为民主是一种国家制度,他进一步发展和健全了中国的民主政治制度,奠定了中国政治体制的基本框架:国体、政体、政党制度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毛泽东强调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并进一步发展成为人民民主专政,强调民主和专政的统一。

毛泽东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他反对西方的议会制和三权分立。他确立了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为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一制度不同于西方的两党制,也不同于多党制,而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八个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政治协商会议制度。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关系是执政党和参政党,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在中国共产党内实行民主集中制。毛泽东还建立了信访制度,加强和人民群众的联系。在毛泽东的亲自主持下,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五四宪法》颁布,明确了中国的国体、政体和政党制度。毛泽东的这些探索奠定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基本政治制度框架,被实践证明是成功的,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调动人民的积极性,符合中国的实际国情,是我们的宝贵财富。

建国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虽然经过文革曲折,但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历经几代中央领导人,从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再到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总体上还是延续了毛泽东同志当年奠定的基本政治制度框架,不断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发展。中国的历史经验表明,毛泽东同志奠定的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框架是成功的,经受了历史的考验,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认可,是对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的重大坚持和发展,也初步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3.毛泽东分析民主的方法论对于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仍有指导意义,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光芒

毛泽东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民主观的本质,民主是一种国家制度,具有阶级性,社会主义民主的核心是无产阶级专政。同时也结合中国的国情有所创新。第一,揭示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的国体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民主专政是民主和专政的统一。第二,创建了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第三,强调群众路线,反对官僚主义。第四,强调处理好十大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毛泽东强调民主阶级性的思想可以帮助我们看清当前形形色色的民主思想的本质。作为一个思想武器,毛泽东民主观可以帮助我们揭示出当前西方国家鼓吹的所谓的抽象民主、全民民主、普世价值论的本质。实际上,从马克思到毛泽东都深刻认识到民主是具体的,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民主都是一种国家制度,是维护本阶级统治的工具。因此西方鼓吹的各种民主思潮的实质都是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

《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两篇光辉著作在今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对于我们处理好各种社会矛盾仍具有重要启示。所谓十大关系,就是社会主义建设中处理好的十对矛盾。毛泽东深刻指出社会主义社会还存在矛盾,矛盾无处不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社会基本矛盾体现为人民内部矛盾。人民内部矛盾如果处理不好会激化。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我们认真认清社会矛盾产生的根源,构建系统的社会矛盾预警和化解机制,维护社会的稳定和谐。

毛泽东的群众路线观点并没有过时,对于我们今天密切党群关系,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具有重要启迪。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反对各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奢靡之风。

4.吸取毛泽东晚年关于民主探索的教训,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当前存在历史虚无主义的思潮,但不能借口毛泽东晚年探索社会主义民主的失误,就全盘否定毛泽东思想,否定毛泽东的伟大历史功绩。应该吸取毛泽东晚年关于民主探索的教训,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毛泽东晚年关于社会主义民主的失误主要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大民主的思想,割裂了民主目的和手段的关系,主张搞群众运动。二是割裂了民主和法治的关系,搞个人崇拜。新时期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不能犯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也不能全盘西化。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探索的经验和教训,都是我们今天的宝贵精神财富。新时期我们需要坚持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民主既是目的也是手段。我们需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规定“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党的领导是根本前提,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应该保障人民的权利。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的治国方略。新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建设法治中国,推进法治国家、法治社会、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统一。

毛泽东的民主观启示我们,当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需要进一步发扬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发展选举民主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推进协商民主,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政治协商,重视基层民主,推进村民自治和社区自治。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和法治化。

对于毛泽东的历史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讲话中指出:“毛泽东同志毕生最突出最伟大的贡献,就是领导我们党和人民找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性成就,并为我们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积累了经验和提供了条件。”[16]新时期推进“四个全面”建设,我们需要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包括毛泽东的民主思想。“毛泽东同志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他的名字、他的思想、他的风范,将永远鼓舞我们继续前进。”[16]

[1]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2]朱洸.毛泽东与黄炎培话“周期率”[N].光明日报,1993-1-20.

[3]毛泽东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4]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李安增.当代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历程和基本经验[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8(3).

[7]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8]毛泽东文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9]毛泽东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10]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7.

[11]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7.

[12]民族问题文献汇编[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

[13]毛泽东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4]转引自钟雪萍.“妇女能顶半边天”:一个有四种说法的故事[J].南开学报,2009(4).

[15]毛泽东选集(第5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

[16]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新华网,2013-12-26,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12/26/c_118723453_2.htm。

(责任编辑:杜洪梅)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三十年来中俄政治改革与政治发展比较研究”(08BZZ 0110)、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当代中俄政治发展道路比较研究”(15BKS074)、河海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经费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研究”(2016B02414)的阶段性成果。

A1

A

1243(2016)03-0028-006

作者:陶林,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南京大学法学院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政治学。邮编:211100

猜你喜欢
民主制度政治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