仝夏蕾
(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200062)
微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讨
仝夏蕾
(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200062)
微媒体具有开放性、多样性、交互性等特点,不仅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对其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在微媒体时代,高校要通过提升师生媒介素养、净化微媒体环境、加强微平台统筹管理等路径,进一步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微媒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媒介素养;统筹管理;话语权
微媒体是指在新媒体时代下,以互联网、手机等信息平台为基础,通过微博、微信、虚拟社区等微事物的互相融合和互动所构建的网络传播平台。当前,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微媒体有着时代赋予的独特优势,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年人的青睐。微媒体在迅速传播且被广泛使用的过程中快速成长为最具影响力的社会化媒体平台。据统计,截至2016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10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1.7%,学生群体的占比最高,为25.1%。在综合社交领域,微信朋友圈、QQ空间的使用率分别为78.7%、67.4%。微博用户规模为2.42亿,使用率为34%〔1〕。可见,微博、微信已成为用户获取和分享新闻热点、兴趣内容、专业知识以及舆论导向的重要平台。大学生作为使用微媒体最广泛、最活跃的群体,其价值观念、认知态度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新形势下,为迎接微媒体带来的机遇与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充分利用好微媒体,切实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胡锦涛同志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曾经指出,要使大学生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不仅要大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更要大力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只有真正把这项工作做好了,才能确保党和人民的事业代代相传、长治久安〔2〕。微媒体具有开放性、多样性、交互性等特点,不但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拓展了教育工作的手段,而且大大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由此可见,微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
微媒体依托互联网和即时通讯技术,创建了海量信息库和即时信息传播体系,将声音、文字、图像、视频等多种媒体要素集合在一起,给大学生带来了全新的视觉和听觉感受,其所独有的感官刺激功能能够使大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3〕。微媒体的出现,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不仅使大学生能够自主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平台和内容,而且能够使其更加广泛和全面地了解掌握包括时代前沿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在内的各种知识信息。
(二)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手段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主要包括课堂教学、座谈讨论、专题研讨等形式,形式单一、影响力相对较弱,难以满足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求。微媒体打破了时空限制,将课内课外、线上线下充分串联,学生则可以随时随地通过微视频、微课堂等平台及时、便捷地获取生动而又丰富的知识。如华东师范大学青年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党员培训班)开发上线的微信服务平台——“青马时代”,使学生能够随时在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上通过“青马时代”微平台了解“课程概览”、观看党课视频,获得丰富而又生动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辅导员和授课老师也可以通过“青马时代”微平台上的“思想论坛”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主题讨论,从而及时准确地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
(三)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微媒体的出现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现了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笔者认为,通过微媒体进行全方位的交流,有利于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扫除两者之间的心理障碍。一方面能够提升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能够使教师在与学生不断地互动交流中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模式。在微媒体环境下,教师与学生处于同等地位,学生可以放心大胆地与教师进行互动交流,从而进一步增强了彼此之间的信任度和安全感,进而有效提升了教学的效果。另外,教师通过微媒体与大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能够更好地抓住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实际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而提升其实效性。
矛盾是普遍的、绝对的,存在于事物发展的一切过程中,又贯串于一切过程的始终〔4〕。事物发展总是与各种矛盾相伴相生,因此,我们要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微媒体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影响,认识到它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削弱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权威性
微媒体的出现消解了信息传播者与接受者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界限,同时也对一些信息、数据进行了消解和重构。首先,在微媒体平台上,人们很容易对文本、舆情事件进行加工、拆解、嫁接,使得文本本意被曲解、事实被歪曲。其次,在微媒体的虚拟世界中,国内外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微博、微信等微媒体向大学生传播不良信息,不断渗透西方社会意识形态,使得一些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发生了改变,严重影响其健全人格的塑造,一些大学生甚至对共产主义理想、社会主义信念产生了怀疑和动摇。以上这些问题和现象都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敲响了警钟。
(二)冲击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微媒体具有渗透性、交互性和发散性等特点,可将大事变小,也可让小事变大,给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带来了很大的挑战。首先,在微媒体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较为复杂,主动权已经不完全掌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手中。各种非主流声音、非理性态度的出现,容易使网络谣言甚至危害国家安全的信息甚嚣尘上,不仅给大学生的价值判断带来了很大困扰,同时也冲击着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其次,微媒体的发展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大学生利用微媒体来表达自身情感、心理需求时,其具有的虚拟性、匿名性使得教师有时无法获知是哪位学生在发表意见,也无法利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
(三)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话语权
首先,在微媒体时代,大学生可以借助网络迅速地搜索想要获知的信息,甚至可以通过微媒体向信息发布者、权威人士获取相关信息。其次,思想政治教育者如果没有掌握微媒体信息传播的多种手段,就会极大地降低自己的话语权。事实上,一些具有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的教育者往往对微媒体认识不到位,不愿意加强网络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而是更愿意运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结果造成其所讲授的有些内容大学生往往不感兴趣,也因此降低了自己的话语权。
微媒体时代,信息传播技术日新月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应随之与时俱进。“每一时代的理论思维,从而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5〕。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转变工作理念、创新工作方式,以开放的心态接受微媒体,借助其信息技术更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笔者认为,微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多措并举,通过以下几个路径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提升师生的媒介素养
高校师生在提升媒介素养的过程中,首先应着力提高自身的“免疫力”,以防止不良信息对人们思想观念、意识形态等方面造成负面影响。其次,高校要提升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就必须拥有一批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能熟练掌握微媒体信息技术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更新工作观念、工作方法,提升媒介素养,借助微媒体信息技术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等平台,与大学生开展互动交流,关注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倾听大学生的心声,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媒介素养。再次,高校要开设相关讲座、课程,将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纳入学校素质教育范畴中。实践中,高校要提升大学生对微媒体信息的获取、分析、理解和应用能力,强化他们的信息辨识能力,不仅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且要培养大学生的健全人格,避免其成为不良信息的传播者。
(二)净化微媒体的整体环境
我国相关部门、媒体人以及高校在面对不良信息在微媒体中传播泛滥的现象时,应各尽其职、联动配合、形成合力,以进一步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先,我国相关部门要切实履行监管责任,通过一系列法律法规及具体的措施来构建良好的信息传播体系,对散播虚假信息或者其他对社会有害信息的行为要予以严厉打击,以净化微媒体环境。其次,媒体人要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本着对大学生负责的态度,从源头上做好信息传播的“把关人”,而不能为了“博人眼球”对信息进行虚假传播。再次,高校要着力做好校园微平台的信息监管工作。一是要选拔培养一支以辅导员、学生党员为骨干的信息员队伍,由其具体负责学校微平台的日常管理与运行,以确保校园微平台正常、安全、有序。二是要及时利用微媒体对公共事件、社会热点问题进行客观公正的报道,以增强大学生的政治认同感。
(三)加强微平台的统筹管理
在微媒体时代,高校微平台的建设与管理要实现从“重个体”向“重团体”、“重归口”向“重统筹”的转变。当前,高校团委、学工部、宣传部以及部分院系都分别建立了各自的思想政治教育微平台。这些微平台多而散,相对独立,彼此之间缺乏横向有机联系、纵向深度合作,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优势未能充分发挥出来。因此,高校相关部门必须化零为整,变归口管理为学校统筹管理,整合微媒体资源,不仅要最大限度地扩大校园微平台的覆盖面,而且要最大限度地提高信息发布的效率。高校宣传部门要牵头管理微平台,各院系、职能部门则要协作配合、形成合力,组建富有战斗力的线上思想政治教育团队。高校还可以把各类微平台融合到微信公共平台,将移动式学习、互动式参与、精准化推送等多项功能融合在手机端,学生通过微信可以参加思想政治教育各类微课程、微互动、微投票等活动,在节省了运营管理成本的同时,也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牢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
高校要抢占思想政治教育的制高点,做到教育阵地不失语,敏感热点不失声,真正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从“重发布”向“重接受”的转变。要使大学生更好地理解、认同、内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就必须牢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一方面,高校要进一步完善微媒体互动平台,切实提升线上媒体信息传播质量,不断聚集“粉丝”;另一方面,高校要利用微媒体努力培育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头羊”,充分发挥“意见领袖”在舆论引导中的作用。研究表明,粉丝数量超过100的微博是一本内刊,超过1 000的是布告栏,超过1万的是一本杂志,超过10万的相当于一份都市报,而超过100万的就成了一家电视台〔6〕。由此可见,微时代背景下的“意见领袖”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借助其能够通过微媒体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另外,高校要鼓励校领导、德高望重的教授、辅导员、具有领导力的学生党员等活跃在各个主题讨论平台上,以贴近大学生的心理和实际生活,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更好地发挥释疑解惑、明理导向、凝心聚力的积极作用,进而有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EB/OL〕.(2016-08-03).http://www.cnnic.cn/gywm/xwzx/rdxw/2016/201608/t20160803_54389.htm.
〔2〕胡锦涛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大力培养造就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05-01-19(1).
〔3〕王虹,刘智.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47.
〔4〕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99.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84.
〔6〕吴定平.微博“大V”为何更要讲社会责任〔N〕.联合日报,2013-08-13(1).
责任编辑芳晔
G641
A
1009-1203(2016)05-0120-03
2016-08-18
仝夏蕾(1987-),女,山东济宁人,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5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业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