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东,祝子涵,王 优
(1.内蒙古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呼和浩特 010070;2.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广州 510641;3.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北京 100872)
高校工会要当好青年教师的“减压阀”
王晓东1,祝子涵2,王优3
(1.内蒙古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呼和浩特010070;2.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广州510641;3.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北京100872)
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学、科研和管理等工作的主要承担者。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高校青年教师所承受的职业压力与日俱增。科研任务重、职称晋升难、教学工作负荷大、工作待遇低和家庭生活压力大是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压力的主要来源。高校工会作为学校联系教职工的重要桥梁和纽带,要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健全“扶贫、帮困、维权”机制、开展人文关怀活动、完善“教代会”和“工代会”制度、强化二级学院工会职能等途径缓解青年教师的职业压力,为实现“双一流”提供助力。
高校;工会;青年教师;职业压力;心理调适
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学、科研和管理等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高校师资队伍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高校青年教师在建设“一流学科”和“一流大学”(以下简称“双一流”)的新形势下,不仅要承受来自学校下压的完成各项学科建设指标的压力,而且还要承受希望早日进入一流师资队伍的自加压力,身心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高校工会作为代表教职工切身利益的群众性组织,需结合青年教师的职业压力特点和个人发展要求,主动适应新形势,不断创新工作理念、丰富服务内容、拓展工作方式,为缓解青年教师职业压力、促进其健康发展提供帮助和支持。
青年教师是助力高校“双一流”目标实现的中坚力量,其在身份转换和形势适应过程中面临种种职业压力,具体表征如下:
(一)心理预期与职业生态有较大差距
首先,高校青年教师收入水平普遍偏低,且大多数承担着较重的教学、科研和学生管理等工作任务,竞争激烈的岗位考核、职称评定和职务晋升要求又形成“倒逼”机制,促使其长时间、快节奏、高强度、超负荷地去完成各项工作。其次,青年教师一般教龄短、职称低、资历浅,又普遍面临着结婚、生子、赡养父母、买房等很多现实问题,其经济需求比其他年龄段的教师更为迫切,现有的职业生态却往往不能充分满足其当前的生活需要。在经济困扰与生活压力面前,一些青年教师的职业信念难免会受到冲击,谋求“副业”成为他们潜在或现实的普遍追求,部分青年教师不愿意把更多精力投入教学、科研等工作中,在职业信仰和生活压力之间产生了强烈的角色冲突和心理困扰。
(二)职业神圣感与现实之间存在较大反差
首先,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神圣职责,高校青年教师理应从职业生活中体会到自豪感和愉悦感,但严格量化的教学、科研考核机制和职称、职务晋升机制等,把教师行为还原为完成定量任务的“打工仔”,或是被市场法则退化为知识的“销售员”〔1〕,教师有时只能疲于应付,根本无力深入开展教学科研工作。其次,青年教师在工作中面临着外在评价与自我认知的冲突,导致其职业效能感缺失、职业认同感降低、职业倦怠感升级,影响了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再次,市场化、信息化和教育大众化时代下社会价值观愈发多元,一些大学生受到读书无用论等不良价值观的影响,每天浑噩度日,上课时成了“低头族”,也使得教师精心备课、全力授课之下换来的却是学生们的逃课、不守纪律、不尊重老师等结果,但一些教师畏于学生的考核评价却又不得不迎合、取悦学生,甚至丧失原则、故意“放水”,教师威信和学术尊严受到挑战,使得一些青年教师职业成就感降低、现实打击感强烈。
(三)工作经验不足与较高期望值存在冲突
高校青年教师大多数工作时间不长,角色转换较大,在与同事相处时,往往封闭、独立、协作意识不强,遵循“各上各的课、各忙各的事”的处世之道,工作经验明显不足。相对于老教师,青年教师对教学、科研和管理等工作的规律和要求有时缺乏整体上的把握,工作中难免会走弯路,但其内心都希望自己能够有所建树,在最初时都能以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教学与科研工作中,但科研、教学、管理等考核机制严格,使得一些资历浅、积累少、职称低的青年教师缺少获得提升的资源和渠道,其却往往又是完成学校各项任务的“主力军”,付出和回报的不对称导致一些青年教师出现情绪低落和心理失落等问题。
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压力不仅是源于工作时对环境、条件、结果等不满所产生的一种负面情绪及消极精神体验,而且还与个人对职业困惑的敏感程度及承压能力密切相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科研压力居首位
科研压力是青年教师普遍存在的压力。首先,随着高校人事、职称和绩效工资制度的改革,职称晋升、绩效考核与论文发表档次、课题中标级别相挂钩,科研工作已经成为青年教师职业生涯中的头等大事。其次,高校在“双一流”建设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培养一流的师资队伍、多出一流的学术成果,青年教师的科研危机感和紧迫感也随之加大,在搞好教学、学生管理工作的同时,还要挤出时间努力做科研、出成果,而随着学术市场需求的大量增加,论文发表、课题中标和成果获奖的难度逐渐增大,无形中加重了青年教师的焦虑感和失落感。
(二)职称晋升竞争激烈
近年来,各高校陆续开展了竞聘上岗、绩效工资等制度改革,以往“大锅饭”的分配格局已被打破,这也使得教师这个稳定的职业变得不再“稳定”,而严格的教师考核和科研评价机制,全部都与职称和工资挂钩,这对于教学经验和社会经验都较为缺乏的青年教师来说,职称晋升和按科研、教学业绩获得报酬的压力陡增。特别是近年来,多数高校招聘教学科研人员的学历起点是博士,高素质的青年教师“扎堆儿”,而他们都有职称晋升的强烈需求,但随着职称评聘标准的“水涨船高”和名额的相对有限,使得职称晋升竞争越来越激烈,甚至出现满足晋升条件也不一定能评上的现象,无形中增加了青年教师的工作压力。
(三)教学任务繁重
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学任务的主要承担者。笔者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内蒙古大学青年教师每周课时量平均在12课时以上,还存在同一教师在一个学期内承担同一专业多门课程教学的情况,繁重的教学任务使得缺乏教学经验的青年教师不得不投入大量的精力到各项教学工作中去。与此同时,青年教师还要按照高校教学改革要求创新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技艺、更新教学内容、搞活课堂气氛、增强教学效果,教学任务十分繁重。另外,为应对高校扩招后的生师比例严重失衡问题,大量青年教师在承担繁重的科研和教学任务之外,还必须承担兼职管理学生等行政工作。繁重的教学任务、异化的教学评价机制、多重的工作角色和严格的考核机制,使得一些青年教师教学效能感缺乏、职业倦怠感增强。
(四)缺乏维系人际关系的纽带
青年教师大多是直接从学生身份转变为教师身份的,人际圈主要局限于教师群体、学生和家庭。首先,在教师群体中,由于各自的工作领域相对独立,同事间还存在课题申请、职称晋升等竞争关系,内部沟通较少,群体性活动范围、次数和参加人数相对有限,缺乏人际关系维系纽带,因此容易导致一些青年教师产生人际交往压力。其次,青年教师在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教师高涨的授课热情与一些学生动力不足的学习表现反差极大,给教师的存在感、尊严感带来严重挑战,也使得师生关系缺少融洽感。再次,一些青年教师用于教学、科研的精力太多,挤压了与亲人交流的时间,容易诱发家庭矛盾,致使他们精神和心理状态不佳。
(五)生活压力较大
青年教师大多处于成家、育儿和立业的年龄阶段,结婚、买房、买车、子女升学、赡养老人和日常生活开支等现实问题,往往成为其较大的经济压力源。青年教师刚入职不久,职称相对较低,课题经费获取难度较大,工资收入也非常有限。笔者认为,经济生活方面的种种压力,给青年教师的职业韧性带来了一定的影响,迫使一些教师在繁重工作之余不得不从事各种兼职活动,如以带课、培训、承揽项目等方式贴补家用,这些兼职活动有时会影响到其正常的教学科研工作,从而使青年教师在主副业“经营”过程中产生很强的焦虑感和强迫感。
高校工会作为教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在缓解青年教师职业压力过程中的角色和作用不可低估。实践中,高校工会要通过以下一些途径帮助青年教师做到“思想上解惑、生活上解愁、工作上解乏、能力上解弱、精神上解闷、心理上解压”:
(一)做好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筑牢党政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高校工会应秉承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紧跟时代步伐,牢牢把握“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时代主题,适应新形势下高校改革的工作需要,一是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把党的要求和工会的历史使命紧密结合起来,用模范行动、先进思想来影响和带动全体教职员工。二是要以“凝心聚力跟党走、同心为校创辉煌”为宗旨,在广大青年教师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深入开展爱岗敬业、尽职履责等职业道德教育,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教师队伍的思想灵魂〔2〕。三是要通过开展“中国梦”、“师德建设创先争优”、“四有好老师”(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和“助力双一流”等主题教育活动〔3〕,不仅要大力弘扬爱岗敬业的实干精神、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争创一流的进取精神,而且要大力营造崇尚学术、尊重教学、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四是要积极引导广大青年教师正确看待改革、拥护支持改革、参与推动改革,立足本职、胸怀全局,紧紧围绕建设“双一流”的中心工作,不断拓宽工作思路、创新工作理念和细化工作举措。
(二)健全有效的“扶贫、帮困、维权”机制,积极为青年教师排忧解难
高校各级工会要牢固树立职工利益无小事的群众观点,积极为青年教师反映和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难题,依法推动教师收入分配和工作、生活保障机制的建立健全。首先,高校工会在单位制定聘任合同时,要积极参与聘任合同的草拟和签订,使青年教师的合法权益在合同中得到体现,以减少他们不应有的工作压力。其次,高校各级工会要对生活困难、有重大疾病的青年教师本人或家庭成员开展全校帮困、帮扶活动,形成“送温暖”、劳动关系维权和困难帮扶“三位一体”的长效机制,让其切实感受到学校和工会的关怀。再次,高校工会要通过拓展帮扶范围、完善帮扶形式、提高帮扶水平等途径减少青年教师因为家庭原因导致的工作及其他压力。另外,高校工会要针对青年教师办公条件有限这一问题,协同他们向有关部门反映,为给教师创造一个舒心的工作空间提供合理化建议,从而不仅提高教师工作的安全感和舒适感,减轻工作压力,而且为青年教师全身心投入教学科研工作提供良好的后勤保障。
(三)积极开展有特定文化意义的教职工文体活动,形成常态化的人文关怀氛围
一个肃穆、紧张、疏远的文化氛围无疑会增加青年教师的心理负担,造成不必要的工作压力,所以高校工会活动要走出单纯的“福利”误区,重在彰显和传承学校文化,为教师创造轻松愉快的工作氛围。首先,高校工会要根据不同年龄段教师的特点和压力源,分时段、有针对性地开展他们感兴趣的工会活动,不要“一锅烩”。对于各个年龄段都普遍适合的全校性活动,还应彰显其特定的文化意义,如在特殊节假日举办全校教师专业知识竞赛、教职工歌咏比赛和教工运动会等活动,以凝聚“爱国爱校”意识,弘扬“尊师重道”风气,发扬“团结互助”精神,强化“教学科研为本”理念。高校工会在开展活动时,要通过有意义的活动形式表现出其丰富的内涵,并形成耳熟能详、年年相传、校际知名的“标志性”活动。其次,高校工会要经常性地开展各类文体活动,不仅要依靠各类教工社团、文体协会的积极参与,还必须充分调动青年教师参加各项活动的积极性,这一方面可以克服青年教师社交环境单调和交往关系单一的弊端,另一方面还可以为青年教师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与信息沟通渠道。笔者认为,丰富的文体活动既能够拓宽青年教师的交际范围,又能够体现工会的人文关怀,同时还能够增强教职员工的归属感和责任心。
(四)进一步完善“教代会”、“工代会”制度,发挥工会和教师“管理参与”的作用
高校在建设“双一流”的过程中,客观上存在着学校发展重心调整而产生的不同利益群体,他们的价值诉求往往也有所差异,而各项制度变化造成的政策不完善或不衔接,会导致青年教师的一些利益受到忽视或侵害。高校工会在为青年教师维权时,不能只局限在经济权益层面,还应当通过完善学校和二级学院“教代会”、“工代会”等制度来维护教师民主参与管理的政治权益。首先,高校工会要组织青年教师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为其提供更多参与决策的机会,特别是关系到他们工资福利、生活等方面的决策,以及关乎学校发展的大政方针,更应充分听取、采纳他们的合理建议,以切实维护广大青年教师的参与权、知情权、评议监督权等。其次,高校要坚持和完善以“教代会”、“工代会”为基础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制度,提高教师的参政议政能力,这样做既能够满足青年教师急需实现自我成就的需要,又能够增强其归属感和存在感,使个人发展和学校发展构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再次,高校工会还可以通过职代会、党政联席扩大会、教职工座谈会等形式,营造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和谐氛围,以缓解青年教师的工作压力,进而提高他们对工会维权的信任度和对学校的认同感、归属感。
(五)提升青年教师个人能力,引导其保持积极进取的工作状态
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如果与学校发展需要之间出现偏离,其往往就会出现教学乏力、科研吃力和学生管理动力不足等问题。笔者认为,不能把提升教学科研能力简单地认为是青年教师自身的事情,工会也有责任帮助其提高教学科研能力,以适应高校建设“双一流”的要求。因此,高校工会的教育职能,不单单是要帮助青年教师提高对新事物的认识能力,而且还需要配合相关部门做好青年教师的专业技能培训和心理教育工作,这也是高校培养一流师资队伍的重要举措。首先,高校工会要配合教学、科研等部门做好青年教师的专业培训与教学教育工作。青年教师的教学技能、科研水平不适应学校发展需要是其产生工作压力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高校工会要详细掌握每个青年教师的情况,定期评估教师的工作技能水平,以便帮助青年教师逐步提高教学技能和科研能力,并督促和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培训与教育工作。其次,高校工会要重视发挥传、帮、带作用。高校各级工会要会同有关部门,组织青年教师开展教学基本功技能大赛,使他们在比赛中得到锻炼和提高。高校工会还可以邀请一些专家学者对青年教师进行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培训,发挥他们的传、帮、带作用,以增强青年教师的工作胜任力,进而提高他们对工作压力的自我调节能力。
(六)强化二级学院工会职能,在细微处体现学校对青年教师的关怀
高校二级学院工会更容易深入了解和接触青年教师,有更易开展活动、更能深入人心、更“接地气”的优势,因此,其缓解青年教师压力的作用更直接、更明显。首先,工会要创建本单位的“职工之家”,安排专人负责,为青年教师建立档案,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如在青年教师过生日、结婚、生病住院、生孩子时,嘘寒问暖,送去关爱。其次,工会每逢教师节、元旦、劳动节等重要节日时,可以召开联欢会,请各级领导和青年教师坐在一起共叙家常,这将有助于形成一种团结友爱、相互关怀的氛围。再次,工会要针对新入职的青年教师召开“欢迎会”,针对即将退休的教师举行“光荣退休表彰会”,这样做既可以使青年教师感受到集体对他们的重视和关爱,又会让老教师感到在教学一线奉献了一辈子,退休时获得了肯定和尊重。总之,工会在开展工作时,要注重在细节中体现青年教师的价值和精神需求。
高校工会在面对新形势和新要求时,要创新工作理念、转变工作重心、调整角色定位,特别是要结合青年教师的切身需求和利益诉求开展各项活动,并把建设“双一流”目标与青年教师的发展要求结合起来,把工会活动内容和方式与他们的特点结合起来,使青年教师能够释放工作中的压力,化解工作中产生的矛盾怨气,从而有效地激发工作干劲,提高工作效率,营造更加和谐、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为实现“双一流”提供助力。
〔1〕吴文胜.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困惑与挑战〔J〕.当代教师教育,2009(2):42.
〔2〕苑来学,王其军,李萍.高校工会组织在深化教育改革中要发挥重要作用〔J〕.山东工会论坛,2015(1):47.
〔3〕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一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教师节重要讲话精神〔N〕.中国教育报,2014-09-11(1).
责任编辑芳晔
D412.6
A
1009-1203(2016)05-0108-04
2016-08-16
内蒙古大学2016年工会教代会课题(NDGH1602)。
王晓东(1981-),男,内蒙古卓资人,内蒙古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管理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社会保障理论与政策、社会风险与社会问题。
祝子涵(1995-),女,山东诸城人,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王优(1994-),女,四川成都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