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斐,唐国平
《礼貌语用学》述评
李 斐,唐国平
(攀枝花学院外国语学院,四川攀枝花 617000)
G. Leech. 2014..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XVI+343pp.
Leech(1983)在《语用学原则》一书中介绍的语用语言礼貌观和社会语用礼貌观的区别已被广泛接受。但最近语用语言礼貌观稍有些被忽略,所以2014年Leech在《礼貌语用学》中专门回到语用语言观上,根据自己对礼貌研究30多年的积淀,洞察自己和其他学者对礼貌研究的优缺点,有批判地介绍了英语中礼貌在各言语行为中的理论研究成果。本书涵盖了与礼貌积极关联或消极关联的主要言语行为:请求、道歉、恭维、提供、批评、良愿、慰问、祝贺、(不)一致等,难得的是还从反面讲述了不礼貌及相关现象:讽刺、逗乐;也探究了二语习得过程中的礼貌习得研究,并综述英语逾千年历史的礼貌观。但本书不是指导人们如何说得礼貌,主要是描述礼貌现象,提供一个分析礼貌模式的框架。美国伊利诺斯大学的Marina Terkourafi等学者认为,该书是礼貌研究领域的经典之作。我们应该向语言学方向的学生或学者推荐本书。
全书由三部分组成,前四章讲述基本理论,第五到八章描述性分析英语中的礼貌现象,主要使用两种语料库:全英语料库(BNC)和朗文美式口语库(LCSAE),第九到十一章涉及三个重要研究议题。
第一章重新审视礼貌,就本书的礼貌作出界定,阐释了礼貌的八个特征,即礼貌不是必须的,礼貌与不礼貌行为是有度的,礼貌常规感,礼貌与否由情境决定,礼貌是对等的,礼貌行为或言语的反复性,礼貌涉及价值的转换及维护参与双方价值平衡趋势。同时区分了几组概念:二价礼貌和三价礼貌,积极礼貌和消极礼貌,语用语言学和社会语用学,语用语言学礼貌和社会语用学礼貌,对听话人或第三方礼貌,礼貌的社会阐释和心理阐释。
第二章综述目前礼貌领域有影响的礼貌模式。Leech认为,礼貌理论尚未成型,即使是Brown和Levinson(1978)的礼貌原则和Watts(2003)以及他自己有关礼貌的研究都只属于礼貌理论建模阶段。现代礼貌理论研究之母Robin Lakoff在1973年和1990年分别提出两个三原则。Brown和Levinson1978年发展了面子概念,重心是FTA和礼貌策略。Leech本人1977年提出了得体准则,1983年提出PP作为对格莱斯CP的补充。顾曰国1990年提出四条礼貌准则和平衡原则,他对Leech慷慨准则的重构让Leech明白了其1983年模式的缺陷,而且平衡原则也让Leech等认识到礼貌背后共同的本质因素之一是平衡。Bruce Fraser等提出会话合同来阐释礼貌。特定文化固定模式框架法研究礼貌的代表人物有Terkourafi(1999,2001,2005)等。Spencer-Oatey(2000)提出的分析社会语用学的框架扩大了礼貌的范围。Watts使用后现代主义语篇方法来分析礼貌,区分了第一顺序礼貌和第二顺序礼貌。
第三章从历时角度呈现礼貌理论的语用基础,可以称之为新塞尔–格莱斯基础,因为是把新格莱斯思维用在塞尔的言语行为模式上,形成言外之力的语用模式。Leech认为,通过隐含的应用和缺省推理,非命题意义同样可以用CP解释。他认为,CP的应用是在言外之义的适切条件,而不是言外之意本身。除了CP,用PP解释为何使用间接指令来减少明示的强加/受损/负担给H,因此PP就拯救了CP。Leech力主PP和CP地位是在同一层面,而不是附属于CP。ISA越来越常规化,让间接意义与一些话语形式相连作为规约隐含。Leech认为,会话中S试图达到两个目的:言外之义目的和社会目的。消极礼貌ISA就同时实现了这两个目标。在这个框架中,礼貌是通过会话隐含或规约隐含或者二者联合表达。礼貌也是度的连续流,一些表达比另一些表达含有更高程度的礼貌。
第四章主要通过重组Leech(1977,1983,2005,2007)的文章来呈现他的礼貌模式。尽管批评Brown和Levinson礼貌模式的普遍性和面子的定义,及其对整个礼貌的解释是为了缓解FTA,但他依然强调可以产出一个针对不同文化的礼貌模式,提供给不同语言和社会的人们一个研究礼貌的基础。他认为,即使是考虑到东方集体主义和西方个体主义文化差别,英美社会的礼貌和其他社会的礼貌也没有很大的分歧。Leech认为,Brown和Levinson计算FTA力量的公式Wx=D(S,H)+P(H,S)+Rx太过于简单。重述他1983年《语用学原则》中的两种方法看待礼貌:语用语言礼貌尺度和社会语用礼貌尺度。Leech的积极礼貌是恭维对方,而利用礼貌意欲缓和说话人对听话人的强加程度是Leech的消极礼貌。Leech认为,他根据言外之义功能把言语行为分成四类中的前两类与礼貌密切相关,即竞争类和欢乐类都受制于消极礼貌。Leech在《语用学原则》中提出礼貌原则六准则,理解这些准则的通则为礼貌普遍策略(GSP)。即使是PP之外的讽刺和逗乐,都确实利用了PP,是植根于违背CP和PP的第二序策略。讽刺是假礼貌,逗乐是假不礼貌。决定礼貌适当的度取决于其他值的度:S和O之间的垂直距离、水平距离、损/益度等、社会权利/义务力量对比、圈里/外的差异。在礼貌的语用语言面,礼貌的值主要通过不同的音素、句法和词汇资源来编码。虽然Leech基于垂直距离、水平距离和交换权重提出三维礼貌这一社会语用概念,但他也提到另外两个额外因素让礼貌可能成为四维或五维现象。
第五章主要分析道歉,即原型范畴的言语事件,包括核心(head act)、承认责任、解释、提供修复、承诺忍耐。前两项是道歉的主要构件,其他则依情形选用。一个正式的道歉可以当成是一个原型,在典型性的顶端,区别于边缘区的道歉。道歉和请求在边缘区没有清晰的范畴。道歉是积极礼貌,判断标准是加强化修饰词去检验,不同于消极礼貌使用模糊语和缓和语的检验法。分析道歉的本质得考虑语用语言侧面和社会语用侧面,大量道歉是由句型固定的公式性话语实施,有高度的语用化过程发生,弱化了其道歉意义。英语使用三种主要的道歉策略:表达S的悔意,寻求H的原谅,使用施事话语等。本书还详细分析了这三种道歉策略的语法接续和道歉程度、时间等维度以及道歉的社会语用侧面五参数:垂直距离、水平距离、损/益度、权利/义务力量和圈内/圈外。
第六章研究言语事件请求中的礼貌。英语倾向更多使用与礼貌相连的间接请求。本章讨论礼貌都是语用语言层面,而不涉及社会语用层面。Leech认为,在请求和命令之间没有清晰的界线,而是从无选择到有选择的连续流。一些已经语用化/公式化了的请求虽然语言上可以有顺从和拒绝,但实际上根本没有提供选择的机会,这是典型的消极礼貌,遵守了得体准则。请求和别的言语事件建议、指导和要求等也有模糊的界线。请求是Brown和Levinson礼貌模式中减少FTA的典范,但其强加程度的权重公式Wx=D(S,H)+ P(H,S)+ Rx不能解决问题,反例就是Walfson的隆丘理论。而Leech在模式中使用的是水平距离、垂直距离和损益参数术语。他的兴趣在于追问为何一些策略在(语用语言)礼貌方面比另外一些要高,认为策略范畴利用的是意义层面的抽象而不是形式。很多请求策略在词汇语法上是完整公式表达的省略式。Leech对语用修饰语感兴趣的是在积极/消极礼貌语境中的语用功能。对请求的回应可分为顺应回答或拒绝。
第七章涵盖大量礼貌言语事件,阐释了一系列的准则:慷慨准则、赞誉准则、义务准则、一致准则、意见含蓄准则和同情准则。提供和邀请是体现慷慨准则的言语事件,但作为礼貌在语用角度上,邀请是提供的次类。就礼貌策略而言,提供与请求的消极礼貌和间接性相反,提供是积极礼貌的楷模。恭维属于赞誉准则,也是积极礼貌。Wolfson(1989)认为,2/3的恭维使用承载有积极语义的形容词。有趣的是,面对恭维的人有双重束缚,即同意恭维违背了谦虚准则,拒绝恭维违背了一致准则。感谢是内心热情的言语行为,也是积极礼貌行为,对致谢礼貌的反应是最小化感谢者对被感谢者的歉疚。一致也是积极礼貌,考虑到别人的意见或判断。祝贺、同情和良愿都是和同情准则相关,展示的是高度认可O的情感的积极礼貌,H的情感是值得S的关注和同情。
第八章就不礼貌现象探讨了礼貌缺省、不礼貌、模拟礼貌的讽刺和模拟不礼貌的逗乐等。就意图和影响是与礼貌相反的,但Leech力主还是出于礼貌解释。多数话语是礼貌缺省,既不礼貌也不不礼貌。礼貌缺省在语用语言量表里是单向的,从礼貌缺省的0区开始单向向更礼貌的方向延展,而在社会语用礼貌量表是双向量表。Leech认为,在理论架构不礼貌上去建构礼貌理论,重申礼貌作为交际利他未必是真正利他。他用违背GSP的方法解释不礼貌的多数情况,但也有言语攻击等GSP没有的情形,并探究了礼貌与不礼貌不是镜像的言语现象。Leech利用礼貌的第二序语用原则介绍了会话讽刺和逗乐的功能。
第九章粗线条阐释语料收集方法——实证语用学。有用的收集语用语料的观察方法在Kasper和Dahl的图示里面可认为是方法连续流,左右两端是理解对产出语料,诱出语料对观察语料,MC是控制端,而语料库是非控制端,来自语料库的是自然真实话语,来自MC的是人为设计的语料。在连续流的两端有很多中间方法。观察真实生活自由发生的语篇才有真实性,但容易漏掉调查精准,也即裁剪特定研究问题或目的。MC测试在真实性方面较差,但在调查精准量表上得分很高。语篇实现任务DCT是最流行的语用语料收集方法,但也有争议。Kasper和Dahl(1991)将语料收集的角色扮演法称之为闭合与开放角色扮演,前者受限制更多,没有后者那么像自然语篇。真实话语观察法虽然真实,但有很多限制条件,有三个主要方法:田野记录、语篇分析和语料库分析。始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语料库分析,如BNC等,给我们提供了上帝万能的视角。
第十章涵盖热门领域——中介语语用学和跨语言跨文化礼貌(ILP),即二语学习者如何获得礼貌这样的语用能力。研究ILP的典型范式是问卷、测试和角色扮演等,DCT可认为是最有特点的引入式方法。尽管有大量有关ILP的研究,但就礼貌现象的研究极少。在礼貌层级方面,ESL/EFL学习者对礼貌的区别比NS更敏感,但有关礼貌研究的总体水平Leech不是很满意。Leech考虑到GSP的潜在优势,就整体而言,ILP的研究中还没有使用Leech的GSP,除跨文化礼貌对比外。Leech认为,说话人不得不应对由GSP各准则代表的限制的抗争。由于使用GSP的方法研究ILP的比较少,本章在一些跨文化语用研究中推荐使用GSP模式。由GSP模式形成的ILP假设包括:(1)GSP准则:得体、慷慨、谦逊、赞誉、对O的义务、对S的义务、意见沉默、一致、情感沉默和同情等准则;(2)Brown和Levinson的三个量表P,D和R,包括定性和定量的影响;(3)归入损/益关系的额外的因素。这显然是适用于不同语言的跨文化比较的假设。
第十一章研究英语中礼貌的历史维度,历时构拟千余年的礼貌问题。Leech认为,这是充满潜力的领域,古英语的洞察礼貌到中古英语的敬重礼貌,到前现代英语的积极礼貌,到18世纪的恭维文化,再到今日英语的非强加礼貌。Leech认为,这不是礼貌下降,而是在平等社会宣称与别的个体瞬间的团结。他认为,尽管二价礼貌下降严重,但三价礼貌没受影响,两种礼貌是独立的。礼貌的历史有从消极礼貌到积极礼貌的转变,从尊敬到亲近的转变趋势。Leech认为,用积极礼貌和消极礼貌来解释需让位于从尊敬体到更加亲密体的变化,是因为二价礼貌下降而把亲情体带入主导地位。
本书以附录、参考资料和索引结尾。附录阐释语用学、间接陈述和消极礼貌的背景。提供构成今日语用学基础的英美传统的语用学历史。Leech认为,最近的语用学研究远离了曾经的知识传统,有必要提醒人们有关语用学的主要特征。
Leech认为,要找到解释英语语音学、形态学、词汇学的著作相对比较容易,而对英语语用学解释的文献却不是那么容易找到,他希望本书对英语语用学是个贡献,确实也做到了。
1 逆势而动的研究视角
自21世纪以后,有关礼貌的研究主要是从社会语用视角,很多新的方法方兴未艾,在扩展开了的语篇中强调礼貌和不礼貌的错综复杂性。这在很多方面都是有益的举动,给我们提供了会话语篇、工地语篇、媒体公共语篇等个体行为多层面的动态变化,经常会有有趣的、重要的成果。而抽象概念、细微的差别以及术语混淆等方面的研究也在激增。在语篇的复杂性和特定性方面很容易迷失,聚焦于大篇对话会导致很多需要解释的语境精妙之处难以被概括,这就很难看到树林后面的森林。本书对于当前的礼貌研究逆势而动,Leech相信回到开始的原则,回到语用学的根本会有很多收获。因此,正如刚开始那样采用对语言的特写方式,采用语用语言学视角寻找礼貌模式的构建方法重新获得了认可。
最近大量的研究和出版物都是跨文化语用学的普通领域,从对比不同文化中礼貌的异同来分析礼貌。本书不大涉及跨文化语用学,尽量从语用语言学视角去构拟礼貌模式。为了避免因缺乏社会语用学视角而招致批评,作者在第四章呈现自己的礼貌模式,与2003年和2005年一脉相承,提供给典型的不同文化的读者,并收到相关评论和案例来表达以英语为主要语言的礼貌解释在他们的文化/语言中的适应或不适应。很显然本书不可能探究语用学的整个概况。它用独特的视角回到简单的起点,正如作者所说,该书只探讨英语这一种语言,简化了任务,能在一册书里探究清楚其合理性。
2 理论方面的创新
第一,Leech批评了普遍原则的不普遍,但依然强调可以产出一个针对不同文化的礼貌模式,提供给不同语言和社会的人们一个研究礼貌的基础。因为即使有东方集体主义/群体文化和西方个体主义/平均主义文化的差别,英美社会的礼貌和其他社会的礼貌没有什么大的分歧,所有礼貌的会话S都考虑了个体和群体的价值,只不过东方的群体价值更强,而西方个体价值更强。同时,普遍主义和相对主义的二分是错误的。绝对的普遍主义是站不住脚的,过去30年的研究证明了礼貌是多面性的,而完全的相对主义也是站不住脚的。如果很多语言文化没有共享模式,把礼貌和面子这样的词汇用在那些文化上就没有意义。尽管Leech不想低估不同社会礼貌的言语行为的巨大差异,还是同意Brown和Levinson的观点,认为有共同的语用和行为基础,中国人谈的礼貌和英国人谈的礼貌并不是完全不关联的现象。现在谈礼貌的普遍性为时尚早,但Leech还是在尽量寻找这一普遍的礼貌模式。
第二,Leech强调交际意义,指出不是基于演绎和归纳逻辑来找出礼貌ISA意义,而是基于证据和世界知识来解释其交际意义。心理动机不是礼貌语用学考虑的内容,语用学只对交际行为感兴趣,在语用意义上的礼貌就是传达与GSP一致的意义。GSP的十条约束各自的重要性不一样,约束力也不一样。整体而言,消极礼貌比积极礼貌更有约束力,排序在前面的比后面的更有约束力。但这也因文化而异,有待进一步调查。
第三,把礼貌存在的各言语事件看成是一个个言语事件的连续流,有该言语事件的原型,也有非典型的边缘。例如,典型的道歉是针对过去的过失,但也有针对正在进行或将来的行为。另一非典型道歉是针对条件从句中可能出现的非真实道歉,因为S不知道是否会有过失。对现在冒犯的道歉通常没有什么严重冒犯或面子威胁,对将来冒犯的道歉有一点儿冒犯。还有一种现象共同道歉更是如此,如在大街上拥挤碰撞时互说sorry,这是典型的礼貌相互不对称现象,与PP(义务准则)一致,每人都承认错误是自己的,而不是对方的。即使是不同言语事件之间也存在连续流的问题。如在请求和命令之间没有清晰的界线,而是一个选择的连续流,从纯命令的无选择到逐渐给H更大的选择而变成请求,进而徘徊在请求和提供、请求和建议、请求和指导等一对对的言语事件也不奇怪。讽刺的边缘是威胁。
第四,对于模糊地带,本书在很多言语事件中都有特别的贡献,给广大读者提供了研究范例。例如,礼貌虽然没有结构上的形式差异,都归结于是S受惠还是H受惠。但这个分界线也不是很清楚,如是命令还是请求不在于S话语对H的权威,而在于给H顺从或不顺从的选择,这个判断是分级的,而不是绝对的。祝贺和恭维并不能分清,都表积极礼貌,生活中有时跨界。
第五,本书上拓宽了礼貌的维度。Leech在Brown和Levinson的P,D和R三价礼貌基础上,把R拓展为损/益量表,升华为垂直距离、水平距离和交换权重的新三价礼貌,但他也提到另外两个额外的因素让礼貌可能成为四维或五维言语事件。作为交际利他的礼貌模式,Leech对巧妙管理我们话语和行动的礼貌更感兴趣,而不是民俗礼貌。从消极礼貌到积极礼貌的转变,从尊敬到亲近的转变,体现的是二价礼貌下降严重,但三价礼貌没受影响,两种礼貌是独立的,二价礼貌下降而把亲情体带入主导地位。
第六,开拓了在礼貌习得方面的双行道。现在的英语习得目的是要求英语作为二语的学习者除了能跟英语是母语的人交流,还要能跟其他非母语者交流,母语者能力不再是二语学习者的金本位。在全球语境下实现礼貌是个双行道,会话双方互相适应,而不是二语习得者单方面实现母语者一样的礼貌语用能力。一旦本族性不再是绝对目标,高级的非英语母语者的英语就可能获得比母语者同等或更高的语言能力层次等。
3 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
Leech在第九章对比阐释各种语料收集方法的优缺点,给读者提供了实证语用学研究的方法,便于读者趋利避害,打开了上帝万能的眼睛。在第五至八章每章分析一个典型的言语事件,读者从中可以洞察获悉言语事件的多种分析方法,如何分类,如何去歧,如何抽象,如何归纳,如何建构理论模式,如何正反论证等多种实证科研方法。
本书语料仅涉及到英美英语。尽管涉及到大量他国语用学者,如中国的黄衍、顾曰国等,但语料主要来自英美英语。忽略了另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即英语使用者巨大的文化社团中礼貌的变体研究,没有注意因社会文化参数,如区域、性别、年龄、社会层级等不同而导致的礼貌变体,如中国和新加坡操英语的人们对礼貌的看法和英国人有什么异同。本书一直强调观察角度是语用语言学礼貌,尽管也大量涉及了不同文化,如中国人太重面子不是心理驱动特点,而是常规孔子传统的社会现象等。但毋庸置疑,礼貌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社会语用学的相关因素。但瑕不掩瑜,很多学者都认为这是礼貌理论建模迄今为止的经典之作,本书值得向语言学方向的学生及学者推荐。
[1] Leech, G. 1983.[M]. London: Longman.
[2] Leech, G.2014.[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3] Kasper, G.,& M. Dahl. 1991. Reserch Methods in Interlanguage Pragmatics[J]., (13): 213-247.
[4] Wolfson, N. 1989.[M]. New York: Plenum Press.
(责任编辑:于 涛)
2016-03-12
李斐,女,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语用学 唐国平,男,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语用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