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当今中国“社会思想动态”的两个基本维度——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视域

2016-02-11 09:25沈建波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思想动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沈建波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科研部,上海201204)



研究当今中国“社会思想动态”的两个基本维度——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视域

沈建波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科研部,上海201204)

摘要:当今中国迫切需要研究社会思想动态问题。从“隐性”和“显性”两个维度把握“社会思想动态”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其内在关系,挖掘和把握蕴涵于当今社会思想动态之中的固有智慧和本质,将社会思想动态的整体性研究与当前统领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发展新理念结合起来,对于发挥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引导作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保障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有着重要的决策参考价值。

关键词:社会思想;思想动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为完成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阶段的深刻变革,必须高度重视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建设问题。为充分、有效地实现主流意识形态对社会思潮的引领,必须对社会思想动态予以整体性研究。恩格斯指出:“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1](P437)从“水面下的冰山”和“水面上的冰山”两个维度把握“社会思想动态”的三个组成部分——社会思想、社会心态、社会舆情及其相互间的内在联系,对挖掘和把握蕴涵于当今社会思想动态中的固有智慧和本质,将社会思想动态的整体性研究与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结合起来,发挥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引导作用,从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抑制和消除一切消极因素,并最终为国家安全、社会安定和人民幸福创造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

一、社会思想动态是决策参考的重要依据

社会思想,是一个社会在特定历史时期,对特定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的综合性抽象反映,它不仅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而且能够对社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分析动态思想的“显性”维度,可以通过社会舆情透析社会万象;分析动态思想的“隐性”维度,可以通过分析社会万象掌握时代脉搏,从而揭示社会思想、社会心态、社会舆情的内在逻辑,为增强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提供科学依据。

社会思想动态是党和政府重大决策的参考依据,更是检验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一面镜子。社会思想动态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应关注的共同话题,马克思主义思想从来都是一块“整钢”,它融合了人类社会的政治文明、经济思想、文化模式、社会形态、生态建设等等关系到人类发展命运的不同方位、不同阶段、不同领域的人类思想集成。就像人类社会从经历原始社会阶段开始,由于人类思想和意识形态的进化,通过思想的进化推动社会实践的进步,逐步过渡到先进的社会形态,人类思想无时无刻不在追求着属于人类自身的幸福。马克思指出:“人以其需要的无限性和广泛性区别于其他一切动物。”[2](P130)研究社会思想动态总的目标和方向是促进社会整合、社会和谐、社会成长和社会进步。我们认为,一方面,社会思想动态的整体性研究,必须突出重点,切合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和实际情况;另一方面,从社会思想动态本身的特性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际需要出发,社会思想动态的整体性研究最根本的应该是把握其内容体系的整体性,要突出建设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是把握社会思想动态的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社会思想动态三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内在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把握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是研究社会思想动态的关键。

从社会思想在社会思想动态中所处的层级来看,它处于思想动态的最深层次,反映的是人们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等,会在较长的时期内存在;社会心态从所处的层级来看,它处于思想动态的中间层次,反映的是人们的情绪、心境等,会在一段时期内存在;社会舆情从它在社会思想动态中所处的层级来看,它处于思想动态的表层,反映的是人们的观点、态度等,存在的时间较短。当前,社会舆情、社会心态、社会思想均受到全球化、信息化的严峻挑战,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受到资本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挑战。具体表现形式,诸如新自由主义社会思潮在世界经济、文化、消费等多领域盛行,这种被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喜闻乐道的“普世价值”正严重冲击着人们的思想意识,倘若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不能占领“思想高地”,一旦有所松懈,就会被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所谓的“普世价值”所侵蚀或占领。因此,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工作是关系到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重大时代课题。

社会思想动态是一块“整钢”,社会思想、社会心态和社会舆情都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它们作为一个整体,共同构成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引领社会思想动态朝积极、健康方向发展的主要路径。“整体,当它在头脑中作为思想整体而出现时,是思维着的头脑的产物,这个头脑用它所专有的方式掌握世界,而这种方式是不同于对于世界的艺术精神的,宗教精神的,实践精神的掌握的。”[3](P25)所谓主流意识形态是一个国家的执政党将其执政思想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并使其围绕国家核心利益服务的社会思想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能正确引领社会思想动态的发展方向,把握时代的思想脉搏,使人们能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并最终通过人们对四项基本原则、党的方针政策的认同,而形成符合中国发展道路的全民意志。因此,只有将社会思想、社会心态、社会舆情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并发挥其在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中的政治引导功能,才能引领社会思想动态朝良性方向发展。

“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这就是马克思的学说。反映可能是对被反映者的近似正确的复写,可是如果说它们是同一的,那就荒谬了。”[4](P338)总之,主流意识形态的建设是研究基于某种社会制度基础上的核心价值观。如果不能发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对社会思想、社会心态、社会舆情这三者的引领作用,社会思想动态就会迷失发展方向。如果没有适合中国国情的正确理论作指导,中国不可能实现在全球的新兴崛起并产生如此巨大的世界影响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不可能在改革开放的短短30余年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更不可能从根本上促进社会整合、社会和谐、社会成长和社会进步。

二、社会思想动态的整体性研究与当前中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

理论源于实践,同时也服务于实践。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宝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本土实际特征,特别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提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劲的活力。它本身就来源于实践,接受实践的考验,并最终化为了推动和改造世界的强大力量。因此,社会思想动态研究的重大意义在于它能反过来指导实践,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化解社会矛盾,为党和政府的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在当代中国,只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中的引领作用,才能更好地把握社会思想动态的正确方向,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而主流意识形态也将在指导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创新和发展。引领社会思想动态的发展方向并不断创新发展的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不是社会思想动态的某个部分,而是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构成的整体。所以,社会思想动态整体性研究要结合社会思想、社会心态、社会舆情这三者演变的客观规律,探寻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演进逻辑。塞缪尔·亨廷顿指出,“无论从静态或动态标准来衡量,向现代性变化的速度越快,政治上的不稳定性就越大。”[5](P50)社会思想动态整体性研究必须立足于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实践,以解决转型时期中国面临的各种重大现实问题为中心,深化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执政党理论建设的新飞跃,用顺应时代发展的社会思想动态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这个伟大实践,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只有从本质上把握社会思想、社会心态和社会舆情三者之间的内在逻辑与演变规律,社会思想动态的整体性问题才能彰显其真正价值,从而能使社会思想动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发挥它应有的决策参考价值。总之,只有真正了解和把握了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才能从整体上理解社会思想动态,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解也有助于对社会思想动态的准确把握。

三、隐性维度:社会思想与社会心态之维

从隐性维度研究社会思想动态,即是窥测“水面下的冰山”即社会思想动态中看不见、摸不着的隐性部分——社会思想和社会心态。“水面下的冰山”犹如地壳运动一样,当地球发生板块运动的时候,它的地核与地幔的运动就会引起地壳发生变化,如地壳热能运动到一定极限就会引起火山爆发等现象,冰川运动同样会引起地质地貌的裂变,这些现象均说明了“水面下的冰山”如何运动会直接带来“水面上的冰山”变化。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瞬息万变,社会思想和社会心态的社会流变态势均体现了我国意识形态建设任务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思想的社会关系不过是物质的社会关系的上层建筑,而物质的社会关系是不以人的意志和意识为转移而形成的,是人维持生存的活动的(结果)形式。”[6](P120-121)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对当下社会心态产生着越来越深的影响,同时直接牵连到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

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整合功能,通过整合价值观念使人们在多元价值中选择接受并认同主流意识形态。社会价值难以趋同,中西方意识形态的冲突,西方新自由主义“普世价值”的盛行,以及信息化条件下主流意识形态与非主流意识形态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并给社会安定团结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7](P9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进程中利益格局的调整以及多元文化的并存与冲突,带来了人们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受其影响,人们的价值取向呈现出明显的由单一性向多样性转变的特点。但是,人们的价值取向越多样,就越需要坚持主流价值观的引导和整合。而主流价值观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提炼出来的核心价值观。要正确引领社会思想动态中“水面下的冰山”,就必须深入挖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蕴含的潜在价值,释放“水面下的冰山”(即社会思想、社会心态)的正能量,只有建构正确的思想舆论机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才能真正凸显其对社会价值的整合功能。

如今,全球化与中国自身改革带来的思潮激荡与各种矛盾频现,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呼之欲出。那些在文化中仍有生命力的价值理念,在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与社会稳定方面,在缓解人类面临的三大紧张,即人与自然的紧张、人际关系的紧张、人自身心灵的焦虑与紧张方面;在以中华民族在多元基础上形成一体的历史经验启示世界各民族逐步认同于一个人类共同体方面,将起到其他思想与价值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8]因此,社会思想动态应成为我们的源头活水,应看到其传递给社会并释放出来的正能量,而决不是负能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也正是将社会思想动态的正能量最大化,并且调动一切积极有利的因素抵制和逐步消除其释放的负能量。社会心态处于思想动态的中间阶层,它将社会思想和社会舆论连接起来,吸取社会思想中富含主流意识形态的时代元素,并积极通过各种社会舆论来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内涵,以实现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最重要的价值维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经历了改革开放的深刻实践基础之上形成的新价值观。现在,全世界都感叹中国经济建设的成功,但却不愿承认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是中国经济成功和软实力上升的重要原因。事实上,中国的发展和崛起,包含了文化、价值观念等巨大的精神驱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同程度地融入到人们的意识或灵魂深处的结果。

随着中国跻身世界新兴大国行列,中国正积极参与全球化治理,同样也肩负着作为世界上负责任大国的使命与担当,在与不同梯次、不同种族、不同制度国家与人民的外交中,我们任何时候都与各国人民一道共同为增进人类福祉而努力奋斗。当前世界经济呈现不稳定发展态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结构性矛盾凸显,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边界不明朗,混合所有制经济体制亟需从传统的固有发展模式中解脱出来,进一步深化改革,而这一切必须充分地掌握国民心态的变化。比如,如今的网络经济、虚拟经济等一系列投资经济正在日益改变着人们的消费意识、消费习惯和消费心态,以淘宝网、阿里巴巴等为代表的电商企业正冲击着社会心态,人们的消费心理已经由过去对品牌和实体店的依赖转向网络化的虚拟经济社会,人们足不出户就能按照个性化需求享受购物体验,更大程度上刺激了人们的消费需求,人们由过去在实体店消费者之间的攀比转向对网络虚拟店电商商品之间的比较,使消费者直接通过电商面对厂家的产品,社会心态在消费社会更趋向于更加理性的消费心理。全球化、网络化的经济形态带来了消费社会的社会心态发生改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主要矛盾也在逐步缓解,因为网络已经超越国界,网上网下的社会心态也随着现代化生活节奏的加快日益变得更加和谐,这也是中国实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初衷,希望能更大程度上惠及亚洲及沿线周边国家的人民,倡导树立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社会心态。中国人应有大国国民心态,即在国际国内社会舆情、社会心理、动态思想相互作用下,在世界各国文化碰撞与交融的新常态下,始终保持自信、平等、包容。

四、显性纬度:社会舆论之维

从显性维度研究社会思想动态,如同看到“水面上的冰山”,即社会思想动态中看得见、摸得着的显性特征。显性维度视域中的社会思想动态,主要是指社会舆情,既是一定时期、一定阶段内社会思想和社会心态的动态反映,更揭示了特定时期和特定阶段的社会思潮冲突与融合的客观存在。“水面上的冰山”根源于“水面下的冰山”,二者是思想的源流与谱系的关系,其价值认同的归因是对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认同,国家通过掌握大众思想并将其转化为对社会核心价值的认同,科学开展社会舆论引导工作,采取组织、指导、协调和监管等方法,由马克思主义政党对工人阶级及其他劳动群众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从而树立正确舆论导向,达到正确舆论引导人的目的。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社会心态的“显性”谱系更多地折射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隐性”源流的发展态势,新的发展理念必将带来新的深层次社会变革,中国共产党以“五大发展理念”[9](P7)将“四个全面”[9](P5)战略布局推到历史空前的高度,这种理念必将汇聚成一种凝聚社会共识的伟大力量,激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各种社会积极要素,第一个百年目标已经深刻地寓于新的“十三五规划”,像这样有目标、有纲领、有战略、有行动的执政思想必将转化为“中国梦”实践的伟大动力。“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而思想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过程在抽象的、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10](P603)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特别是面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五大发展理念”引领全方位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从深层次发挥人民的主体力量,而这种力量源于中国精神。人民才是开创历史的真正缔造者,按照人民主体力量的生成逻辑,中国精神是依附于人民这个特殊历史主体的,而与中国精神紧密相连的国民心理是弘扬中国精神之内生动力。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当人民群众满足了低层次的物质需求,才会为高层次的精神需求而努力,正是因为中国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里已经创造了一定基础的物质文明,而国民心理的变化也是基于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将其转化为人民群众改造客观世界的主观能动性,使人民的主体力量借助这种精神动力,不断强化改革创新的动力,国民心理与社会心态随着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在实践中的整合逐渐趋向于对社会核心价值的认同。正是这种凝聚了广泛社会共识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建设的伟大实践,对于加强我国社会思想动态的引导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党的十八大三中、四中、五中全会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尤其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思想动态发生了前瞻性的历史变化,不但突破常规的传统发展模式下的固有利益思维,而且更加促使这种执政思想与全球治理思维密切联系起来,突出表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五大发展理念”上,更加凸显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全局思维与执政思想创新的动态思维。坚持党的战略思想创新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硬道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必须依靠创新驱动,创新体现改革动态与思想动态,创新必然会破除现有固化的利益集团,冲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既定目标前进。比如,在稳增长的过程中逐步消除产能过剩带来的经济下行的负面效应,如实体经济萧条、市场秩序紊乱等一系列负面影响,在有效推进城镇化进程的过程中,逐步解决释放人口红利的问题,解决一定比例人口数量的脱贫问题,围绕实现共同富裕逐步缩小两级分化的差距,不同程度上提高国民收入水平,从改革的实践中让人民群众有“获得感”,使这种由改革红利产生的“获得感”与国民心理共鸣共生,推动社会思想动态朝着健康中国的目标迈进。“美丽中国”强调的是“显性”维度的发展,而“健康中国”强调的是“隐性”维度的内涵式发展,“五大发展理念”充分彰显了“美丽中国”向“健康中国”迈进的社会思想动态,由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的发展方式的深层次转变。解决好中国的问题,实质上也是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对世界所做出的巨大贡献。面对世情的错综复杂,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唱衰中国的言论不断出现,反映出来的国际社会舆情:有些国家是吹捧中国的,有些国家是企图用舆论唱衰中国的,更有些国家利用政治、军事、文化各种手段来影响中国经济社会正常发展的。例如,鼓吹“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历史终结论”等等,中国之所以到现在仍然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求进的态势,得益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独特优势,更得益于中国共产党执政思想的全局性、前瞻性和创新性。中国处在国际国内经济社会新常态历史环境下,只有理性应对国际国内社会舆情,诸如建构新型大国关系与积极参与全球治理,赢得国际社会广泛共识,让那些不利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社会舆论站不住脚、不攻自破,坚持在“五大发展理念”的指引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胜利。

因此,必须重视马克思主义社会舆论引导机制,加强舆情收集和分析机制、社会舆论传播的引领机制、社会舆论引导的应急机制、社会舆论引导工作的监督机制等机制建设,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从社会舆论多层次的实际出发提出的新要求。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群众路线,坚持方向性、思想性与科学性相统一,坚持正面引导为主与社会思潮批判相结合的方法。因此,我们要正确分析当前面临的国际国内舆论环境,牢牢掌握社会主流舆论的主导权,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培育核心的社会心态等,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营造和谐的社会舆论环境。

五、社会思想是构架意识形态之基石

社会思想是意识形态的低级形式,同时也是构架意识形态之基石,而信仰是思想的强大支柱,信念是力量的根基源泉。当前处于意识形态攻坚战决胜的关键时期,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相当激烈,社会思想动态走向也亟待坚定的信仰引领,只有不断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才能夯实共同奋斗的精神根基,才能守住意识形态领域的阵地。毋庸置疑,社会思想动态三个部分的内容是相互联系、互相渗透的,集中反映了意识形态领域的发展现状,指明了“顶层设计”必须有利于推动社会思想共识的形成,占领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制高点,把握时代脉搏,真正规范社会实践和社会秩序。

“顶层设计”必须与改革发展“从哪里来、现在在哪、到哪里去”的历史大局相适应,从而牢牢把控意识形态领导权,正确引领社会思想动态,才能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社会思想动态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为了吸引读者眼球,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报道一些负面消息和虚假新闻,迎合大众口味甚至低级趣味。有些媒体甚至置社会效益于不顾,缺乏应有的道德底线社会责任感和道德底线,误导民众,激化政府和人民群众之间的矛盾。比如涉及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敏感问题,特别是老百姓关心的民生问题,面对物价的上涨与两级分化的加剧,产生了一系列仇富、仇官、消极、懈怠和崇洋迷外的负面社会情绪。要从释放改革红利、惠及人民群众的具体实践中去消解这些负面情绪,抓住社会变革的主要矛盾,使社会心理向积极的社会层面转化,建构社会心理的抚慰机制,从社会心理的最深层面凝聚社会共识,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必须关注和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最期盼解决的社会焦点问题,由此可见,社会主义价值观在引领社会思想动态导向等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中华民族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社会思想形态,而社会思想的本质体现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执政思想,中国执政思想的主体是人民,所以从社会心理层面凝练社会核心价值是提升主体精神境界和凝聚社会共识的深层次需要。社会思想动态发展的终极导向将是达成国民心理的广泛认同,只有实现最广泛的社会心理认同,才能在社会思潮的冲突与融合中认识社会思想动态的演变规律,在促进国民心理认同的基础上扩大社会认同,在当今社会思想观念和人们价值取向日益多样的情况下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握当今社会脉搏,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强国梦。

六、发挥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引领作用,确保社会思想动态的正确走向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社会思想动态出现了巨大变化,社会心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中国社会的飞速发展,社会舆论随着科技手段日益发达也出现了新的变化,我国的社会关系也开始呈现出紧张状态。当前社会矛盾急剧升温,诸如社会贫富差距日益加大、贪污腐败日渐严重,国际争端频发,资本市场在国际上也逐渐形成反差的格局,国际国内矛盾警钟长鸣。“中国30多年的社会主义改革与发展,以及作为社会主义大国的迅速崛起,充分证明通过中国人民艰难的理论创新和卓越的社会改革实践,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仍然是我们对未来理想社会和文明形态追求的基本价值原则。”[11](P254-25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统一有利于社会稳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国人民的基本共识,但没有社会稳定就不可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跨越式发展。中国在国际竞争中日益强势,新型的大国外交增强了中国发展的道路自信,在经济呈下行走势的新常态下,“五大发展理念”这一治国理政的新思想为新时期中国的发展指明了航向,使人民群众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增强了民族认同感并达成了思想共识。于是,在经历了30多年的改革开放之后,当今中国社会思想动态开始自下而上地觉醒。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任重而道远,在社会思潮多变、社会价值多元的新形势下,只有继续向纵深推进改革开放,才能更好地化解社会矛盾,更好地造福人民。

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胜利已经进入发展的关键时期、改革的攻坚时期和社会矛盾的频发时期。随着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经济结构的调整,发展方式的转变,国民心理更趋向于对建设“美丽中国”与“健康中国”发展理念的认同。与此同时,中国经济社会的深层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社会价值观开始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我们在抓住和平发展大好机遇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一些领域的社会主要矛盾开始出现,甚至是激化。如“国进民退”引发的经济热议、官员腐败引发的官民矛盾、“暴力强拆”引发的强烈社会反弹、2013年出现的“史上最难就业年”等等。要实现中国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保持社会稳定,就必须正确地认识和化解社会的突出矛盾。正因为如此,我们更要凝聚社会共识,构建以基于凝练社会心理、社会心态、社会舆情和社会思想基础上的社会共识,培育得到最广泛人民主体心理认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提高引导能力,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导权,壮大主流思想舆论。

当今社会,全球化背景下的新媒体社会获取信息与社会舆情动态更加快捷和方便,作为处在意识形态前沿的社会思想动态,在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对社会精神生活和人们思想意识有着重大影响,党和政府引导社会思想动态的能力正在经受着全新的考验,迫切要求不断提高社会思想动态引导能力。引导社会思想动态的有效路径即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化、时代化和大众化,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统一,社会稳定就会受到威胁。“任何思想体系都是受历史条件制约的,可是,任何科学的思想体系都和客观真理、绝对自然相符合,这是无条件的。”[4](137)因此,以社会主义价值观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发挥在多元价值观及其冲突中对社会思想动态的引领作用,体现社会转型时期价值观变化的特点,要全面分析产生社会矛盾的原因,引导人们理性地面对当前的矛盾和问题,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促进社会和谐。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列宁全集:第1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

[5] [美]塞缪尔·亨廷顿:变动社会的政治秩序[M].张岱云,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

[6]列宁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7]靳江好、王郅强.和谐社会建设与社会矛盾调解机制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8]郭建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建设共有精神家园[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

[9]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Z].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10]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1]马立诚.当代中国八种社会思潮[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李冲锋]

A Study on“Two Dimensions”of the Trend of Social Though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SHEN Jian-bo
(Department of Scientific Research, China Executive Leadership Academy Pudong, Shanghai 201204, China)

Abstract:In response to the urgent need of understanding the current trend of social thought, the paper makes a study on the social thoughts’three parts and its inner relations from both explicit and implicit viewpoint. Seeking truth from the trend of social thought in modern society, the paper has adopted a holistic approach of understanding thoughts in building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e study on social thought provides strategies on how to play the mainstream ideology’s guiding role to safeguard national security and social stability.

Key words:social thought; trends of the thought; core socialist values;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作者简介:沈建波(1981-),男,湖北武汉人,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博士后。

收稿日期:2015-10-18

中图分类号:D616,C91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55(2016)01-0129-08

猜你喜欢
思想动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当下青年群体思想动态的喜与忧
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工作发展方向
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途径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中的运用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营造积极心理氛围,提高物理复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