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张瑞磊 通讯员 杨太申
文化引领潮涨浪腾
——唐山市汉沽管理区文化立校工作纪实
本刊记者 张瑞磊 通讯员 杨太申
早在2014年,国家就提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现互利共赢协同发展。这对于河北的教育人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先进的教育理念、管理方式势必会冲击我们的大脑,同时又为我们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唐山市汉沽管理区处于京津环绕地带,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浪潮中首当其冲,其教育工作在这波潮中已经舞起了朵朵“浪花”。
汉沽管理区各级各类学校仅有1 5所,其中初中1所,小学9所,独立建制幼儿园3所,农广校1所,成人学校1所。今天,我们就走进汉沽管理区,看看“小小”管理区的教育人是怎样经营自己的教育事业的。
随着教育的快速发展,管理区的教育也曾出现了如特色不鲜明、品牌不突出、内涵提升不够快等亟待解决的瓶颈问题,引发了汉沽教育人的深刻思考。“这条路的左侧就是天津市宁河区,右侧就是我们唐山市汉沽管理区,就连我们的手机号码都是天津的号码,管区人民很容易就把我们的教育水平和天津市的教育水平作比较,我们压力很大啊!我们的教育改革是‘逼’出来的。时代、人民和我们自己都在逼我们往前走。”唐山市汉沽管理区教育局局长曹会武如是说。
经济的快速发展,给教育事业提供了雄厚的物质保障,从校舍的设计到各种教学器械的安装,管区的水平都是一流的。但一所学校,一个地区的教育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软件水平,如何突破瓶颈,在二次曲线高峰寻找教育内涵化发展新的增长点,这是压在所有管理区教育人肩上的重担。
管理区的教育人选择了文化立校这条道路:把中华优秀文化与现代教育理念有机融合,使每一所学校都办出特色、办出水平!
这项举措得到了管区人民的大力支持,改革的乐章恢弘奏响。他们聘请了河北省教育学会学校文化研究分会秘书长彭贤智教授,指导学校文化建设工作。在他的帮助下,2014年4月完成了《汉沽管理区教育局推进学校文化建设行动策略(2014-2016年)》,至此,学校文化建设全面展开。
文化理念是学校的灵魂,是文化建设的核心,如何提炼出优秀核心理念,事关学校文化建设的高度和深度。在彭教授的精心指导下,各校掀起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传承校史精髓、积淀优秀文化、放眼未来、彰显办学特色”为主题的锤炼理念热潮,通过广泛征求教职工意见、专家反复论证等措施,幸福、儒雅、仁爱、快乐、君子、生命、本真、和谐等为主题的文化理念体系应运而生。管区第一中学在幸福文化的指引下,构建自己的育人模式;第一小学在儒雅文化的熏陶下,打造书香校园;第二小学则用仁爱文化对学校进行全新包装……各学校纷纷按照主题文化的要求,在主题文化的引领下,统一规划,因地制宜,精心布置。
为使文化理念落地生根,走入师生心灵,引领学校发展,管区又实施了“二三五一”工程。
1.组织“两坛”。
开展全区校长学校文化建设论坛活动,研讨、交流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做法和体会。学校组织教师开展学校文化建设大讨论活动,为学校文化建设出谋划策。论坛已成为校长、教师思想交锋的平台,观念更新的平台,文化品牌提升的平台。
2.开好“三会”。
搞好专家报告会。相续聘请彭贤智、刘司军、吴晓燕、赵国忠等学校文化建设专家进行讲座7次,培训干部教师1000余人次,通过培训,提高了全体教师对主题文化建设的认识,掌握了主题文化建设的内容、程序与方法,提高了对主题文化建设必胜的信心。
举办教师读书报告会。根据学校文化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各校定期组织专题读书报告会,有效地解决学校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读书的针对性、启迪性、实效性和自觉性。
组织教师演讲会。学校、教育局层层组织教师落实办学理念演讲比赛,结合主题文化谈认识、谈体会、谈做法,使文化理念不断内化为教师的自觉行为。
3.开展五项修炼。
学校文化建设的主体是人,通过文化建设专项修炼,使师生行为发生变化,不断提升师生的文化素养。
国学经典诵读进校园,积淀师生文化底蕴。各校开展了国学经典《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诵读活动,优秀国学思想浸润着学生心灵。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悄然形成。第一小学学生表演的《三字经》诵读活动参加了唐山市诵读活动展演获得二等奖。
开展礼仪教育,指导规范学生言行,积淀师生文明素养。各校制订了师生礼仪规则,自编了礼仪操。出入学校、课堂礼仪、活动集会、相互交往、宿舍纪律、餐厅就餐等均有具体要求,不间断的强化训练,使师生礼仪达到常态化、自觉化、规范化。文明礼仪之花在学校绽放,师生走到哪里,都展示了一道文明有礼的靓丽风景线,呈现出言谈举止彬彬有礼,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开展丰富的社团活动,促进学生的多元智能。社团活动是学校文化建设中最有活力的部分。同学们怀着对书法的热爱,对科学的探索,对美术的兴趣,对文学的迷恋,分别走入不同的社团。开放式书吧、琴吧、阳光体育小屋、音乐室、微机室、校园电视台,处处有学生快乐的身影。学生们学在其中,乐在其中,开阔了眼界,培养了兴趣,锻炼了能力。社团活动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潜能,培养了自信心和成功感,搭建了学生个性发展的舞台,使学生的理想在社团活动中放飞,多元智能得到发展。
重要工作仪式化,积淀了文化情怀。升旗仪式、开学典礼、毕业典礼、拜师等仪式化活动,鼓舞人心,振奋士气,规范办学行为,提高了学校管理水平。
实施“五个一”工程,教师素质得到提升。教师每人每月读一本好书、写一篇好文章、上好一节公开课、学习掌握一项特长、开展一项小课题研究,使教师从经验型向研究型、专家型教师转变。
4.创出“一刊一书一模式”。
文化月刊记载了各校成长足迹,成为汇报成果,交流学习、展示管区文化建设经验的窗口,得到管区人民的一致好评。文化月刊不仅仅是各校展示校风校貌的平台,更是教育走向未来的一张优质名片。
主题文化校本教材是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之一,通过编写主题文化校本教材,教师们充分去感知、理解主题文化的内涵和结构体系,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在彭教授多次指导和修改后,一校一特色校本教材已基本定稿,教材深入学生生活,图文并茂、明理与导行并举,受到同学们的普遍欢迎。校本教材正以其独特的厚重意蕴发挥其卓越的育人功能。
课堂教学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以高效课堂理念为核心,以文化引领,在整合各校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凝练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为课堂注入活力,为教学注入灵魂,共同构建青春焕发、魅力彰显的生命课堂。
各校紧紧围绕主题文化的维度和校园“序化、净化、绿化、美化、文化、亮化”等“六化”要求,构建了学校的环境文化,彰显文化办学特色。一校一特色的三风一训,一徽、一旗、一歌,彰显了学校办学理念,不同的文化要素维度诠释着主题文化内涵,丰富多彩的师生作品凸显了办学特色,绿草如茵,繁花簇锦的校园处处彰显着和谐韵律。
辛勤的汗水,结出累累硕果。近两年来,管区教育获市级以上奖励15项,2014年高水平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教师的98篇论文、26节优质课获市级以上奖励。其中以《课堂文化建设的思考》为题的论文获唐山市一等奖,3名教师在“两省六地课堂文化展示交流”活动中分获一、二等奖。完成“十二五”课题研究成果省级5项、市级5项、区级15项。学生获国家级奖的2人,省级奖的18人,市级奖的71人。奖牌,是成绩和荣誉的象征,笑脸,是人民对教育满意的认可。一个个奖牌、一张张证书,是全区全面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生动写照。
在新的教育改革浪潮中,他们披波斩浪,锐意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