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志芳 (锡山高级中学实验学校,江苏锡山 214000)
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三要义
顾志芳 (锡山高级中学实验学校,江苏锡山 214000)
初中思想品德课实施生活化教学,于生活教育中引领学生逐步形成基本的是非、善恶和美丑的观念,过积极健康的生活,是该课程教学追求的目标。用生活来教育,使形式源于生活;赋予生活教育的意义,使内容聚焦生活;着眼学生的需要和发展,使课堂引导生活。这就是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三要义”。
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要义
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的思想,认为教育必须以生活为前提,和生活结合才能发生作用,不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教育就不是真正的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性质可以说与陶先生的思想和主张不谋而合。因此,实施生活化教学,让生活走进思想品德课,于生活教育中引领学生了解社会、参与公共生活、珍爱生命、感悟人生,逐步形成基本的是非、善恶和美丑的观念,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应是该课程教学追求的目标。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笔者认为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实践有如下要义。
新时代的人才应该具备胸怀天下、放眼未来的气度和精神,不能只做“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呆子。针对我校寄宿生多的校情,在思品课教学中引入时事,在课堂上为寄宿的学生打开一扇“观天下”之窗,是思品教师的明智之举。
如,笔者在任教班级尝试开设“一周要闻播报”栏目,即每周第一节思想品德课专门辟出5分钟的时间,由各学习小组组稿并推荐代表播报上周的国内国际要闻。这一尝试,受到了学生的热烈欢迎。同学们不仅积极组稿,踊跃报名做主播,还勇于探索,创新播报形式,主动点评播报内容等。每周每个5分钟的“一周要闻播报”都有新奇创意,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真是“给学生一个舞台,学生还你一个惊喜”。在这个舞台上,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综合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信息的搜集整理筛选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思品课上的学习面貌也为之焕然一新。如今,“一周要闻播报”已然成为寄宿学生学校生活中的一道“必备佳肴”,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了。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学生喜闻乐见的媒体节目或栏目深受学生的欢迎与喜爱,如“新闻周刊”“法制集结号”“零距离观察”“实话实说”“开心辞典”“最强大脑”“奔跑吧兄弟”等。如果我们在思品课教学中能恰到好处地借鉴并创新这些形式,不仅可以强化学生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联系,拓宽他们的视野,还有助于进一步提高他们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意识,以及学习的自觉性、自信心和成就感,更有助于他们在自主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提高行为的自觉性。
教学形式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一堂“形神具备”的思品课,不仅需要有与时俱进的教学形式,更需要有深远教育意义的内涵。生活化教学要做到内容聚焦学生的生活,必须关注以下三点。
一是热点,即某一阶段比较受大多数学生关注或者欢迎的新闻、事件、人物、问题、网络语言等。这些热点问题,从性质上看可以分为两类,其中一类是带有积极意义的、弘扬正能量的暖新闻,如感动中国人物、最美人物及其事迹、劳动模范及其先进事迹等。对这些热点的宣传和学习,教师要加以肯定和鼓励,使学生自觉以榜样为标杆,提升自己的道德情操,完善自己的行为规范。又如,南京青奥会、APEC会议、十八届五中全会、“一带一路”等的新闻报道,能有效加深学生对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保护环境、改革开放、法治中国建设等的认识和理解。
二是辩点,即对于同一问题或同一现象,学生之间存在严重分歧,看法截然不同,争议很大。道德两难类的问题就属于此。可以说,此类问题是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上的一道“分水岭”。在思品课教学中适度开展这类问题的辩论并作较深入的剖析,既能突出学生主体,拓展学生思维,丰富课堂生成,又能让学生在活动中深化道德认知,提高评价能力,在体验中感受生活的美好,在思辨中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如“海因兹在偷药和不偷药之间艰难抉择”的故事,足以引发学生对“行为与后果之间的关系”的思考。
三是盲点,指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程中的某一或某些教学内容尚不清楚的,或持怀疑态度的,甚至产生逆反倾向的问题或区域。厘清这些问题,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现实的教育意义。如“对网络规则的认识和遵守”“网络用语与现实生活用语的差异”等。扫除类似盲点,也能帮助学生分清是非,进一步增强法制观念,提高自身的法治素养。
从初中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尊重他们学习与发展的规律,关注他们成长中遇到的问题,关怀他们精神成长的需要,结合热点,找准辩点,扫除盲点,能为初中学生正确认识成长中的自己,处理好自己与他人、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提供必要的帮助。关注学生的生活,想学生所想,乐学生所乐,忧学生所忧,与学生同呼吸,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使学生真正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
陶行知先生提出,要“把教育推广到生活所包括的领域,使生活提高到教育所瞄准的水平”。导之以行,为学生营造明丽的内心生活,为学生的思想道德成长服务,为学生当下的、未来的、整体的生活服务,促使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也正是思想品德课程的核心,是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落脚点和归宿。
情境熏陶—问题思辨—实践提升,是“导之以行”目标的课堂教学“三步曲”。情境熏陶,就是创设丰富的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唤醒学生成长的内在动机,使学生于耳濡目染中获得感悟和启发。问题思辨,就是设置多样化的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在思辨中提升学生思维的深度、广度与高度,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发展。实践提升,就是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充分挖掘和利用学校资源、学生资源,尽可能地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给学生提供直接参与实践的机会,帮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获得情感体验的同时,深化思想认识,提高道德践行的能力。如充分利用好我校的教育资源,组织学生参观学校校史长廊并说说观后感,勾画学校简易平面图,是笔者开学第一堂课的必做之事,这比课堂上教师简单枯燥的爱校教育更给力。在此基础上再组织班徽创意大赛,进行创建优秀班集体研讨活动,能激发起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增强他们“我为学校(班级)作贡献”的责任感。
初中生的生活丰富多彩而个性鲜明,全方位地把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直面其所面临的问题,立足生活实际,形式源于生活,用生活来实施教育;选取热点辩点盲点,内容聚焦生活,赋予生活教育的意义;课堂引导生活,着眼学生的需要和发展,为学生过健康的生活而教育。这就是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三要义”。其中,形式源于生活、内容聚焦生活、课堂引导生活,此三者之间为递进式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