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需求对中国产业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测度

2016-02-10 06:08杨贵中白云升
山东社会科学 2016年8期
关键词:投入产出贡献服务业

杨贵中 白云升

(重庆三峡学院 财经学院,重庆 万州 404120;西南财经大学,四川 成都 610074)

四大需求对中国产业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测度

杨贵中 白云升

(重庆三峡学院 财经学院,重庆 万州 404120;西南财经大学,四川 成都 610074)

在全球价值链背景下,中国的部分出口具有“内生性”。这种内生性表现在中国的部分出口作为原材料或零部件用于国外的生产活动,其部分产成品通过中国的进口又进入中国市场,最终用于满足中国的消费需求或资本形成需求。由于我国部分出口“内生于”国内的消费需求或资本形成需求,因此仍然将出口与消费、资本形成一起视作我国经济的“三大需求”已明显不恰当。因此,我们提出“四大需求”,即国内消费需求、国内资本形成需求、国外消费需求和国外资本形成需求。以世界投入产出表数据为依据,测度“四大需求”对中国产业经济增长的拉动贡献。结果表明,国内消费对中国农业和服务业增长的拉动贡献最大,国内资本形成对采掘业、制造业、水电气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增长的拉动贡献最大,国外消费、国外资本形成对中国中技术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长的拉动贡献超过国内消费需求。

全球价值链;四大需求;世界投入产出表;拉动作用

一、引言

三大需求也称“三驾马车”,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源。对三大需求拉动作用的准确判断有助于国家宏观政策的科学制定。在《中国统计年鉴》中,三大需求是指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根据三大需求的分类,张雪松(2003)、*张雪松:《三大需求要素对我国GDP的贡献》,《宏观经济研究》2003年第3期。赵晓雷、申海波(2004)、*赵晓雷、申海波:《上海GDP三大需求要素的贡献度和相关性研究》,《财经研究》2004年第1期。郑学工(2007)*郑学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三大需求走势分析》,《统计研究》2007年第9期。等学者研究了三大需求对我国经济的拉动作用。沈利生(2009)认为,将“货物和服务净出口”作为三大需求之一进行经济分析存在问题,*沈利生:《“三驾马车”的拉动作用评估》,《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年第4期。他的研究将消费、资本形成、出口三大因素定义为“三驾马车”,并运用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估算了“三驾马车”对中国经济的拉动作用。与这一观点不同的是,“中国2007年投入产出表分析应用”课题组(2010)认为,沈利生的研究未考虑中国出口中加工贸易占比较大的情况,可能高估出口对中国经济的拉动作用。*“中国2007年投入产出表分析应用”课题组:《正确认识出口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统计研究》2010年第11期。于是,他们编制区分了加工贸易与一般贸易的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并重新估算了“三大需求”对中国经济的拉动作用。需要说明的是,“中国2007年投入产出表分析应用”课题组文中的“三大需求”与沈利生(2009)文中的“三驾马车”相同,都是消费、资本形成和出口。中国出口贸易是国际贸易研究中的热点领域,比如ParindaN(2014)等人的研究。*ParindaN:《中国省份双边贸易研究及其对泰中贸易发展的政策含义:引力模型方法》,《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然而,中国出口贸易对中国经济拉动作用的研究却有必要进一步深入。在全球价值链背景下,中国的一些出口最终可能用于满足中国的消费需求或资本形成需求。比如,中国出口的原材料在国外深加工,产成品进口到中国,满足中国消费需求或资本形成需求。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一部分出口需求内生于国内消费需求和资本形成需求,此时若再将出口与消费、资本形成一并称之为“三大需求”则有失偏颇。实际上,中国的出口,最终要么是用于满足国内的消费需求或者资本形成需求,要么是用于满足国外的消费需求或者资本形成需求。通过国外国内产业关联作用,出口对中国经济的拉动作用包含在国内外消费需求和资本形成需求对中国经济的拉动作用中。鉴于此,本研究提出“四大需求”,即国内消费需求、国内资本形成需求、国外消费需求和国外资本形成需求。

从中观层面看,经济增长表现为产业的增长。“三大需求”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表现为对产业经济的拉动。臧霄鹏、林秀梅(2011)研究了三大需求对中国产业经济的影响,并根据生产诱发系数,将产业划分为典型消费拉动型、典型投资拉动型和典型出口拉动型部门。*臧霄鹏、林秀梅:《“三驾马车”诱发效应与产业部门最终依存度牵扯》,《改革》2011年第5期。他们研究的主要贡献在于按照产业的最终需求拉动特征对产业进行了分类,但是他们没有分析各种最终需求对产业经济增长的贡献。杨贵中(2013)研究三大需求对中国三次产业增长的影响,但也未考虑出口的内生性问题。*杨贵中:《需求因素对中国三次产业增长的影响研究》,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42-153页。本研究以全球价值链为背景,关注国内外产业关联作用以及部分出口的“内生性”问题,以世界投入产出表作为数据基础,通过MRIO模型,测度“四大需求”对中国产业经济的拉动作用。

二、数据说明和研究方法

(一)数据说明

本研究数据采用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中的地区间投入产出表(Regional Input-Output Tables)。地区间投入产出表中包含中国和其他6个地区的数据。每个地区35个产业,所以中间流量矩阵是245维的方阵。截至2016年6月,该数据库中投入产出最新数据年份是2011年,最早数据年份是1995年。考虑数据的时效性,本文以2011年地区间投入产出表为基年数据,结合世界银行网站提供的各国最新GDP数据,用RAS法编制2014年地区间投入产出表。

(二)研究方法

中国消费需求拉动中国产业i(i=1,2,…,35,下同)产生的增加值可以用式(1)表示:

(1)

中国资本形成需求拉动中国产业i产生的增加值可以用式(2)表示:

(2)

国外消费需求拉动中国产业i产生的增加值可以用式(3)表示:

(3)

国外资本形成需求拉动中国产业i产生的增加值可以用式(4)表示:

(4)

式(2)中的(CAP)CHN表示中国的资本形成需求列向量,也有245个元素,该列向量前35个元素是中国对本国产品的资本形成需求,后210个元素是中国对其他6个地区产品的资本形成需求,这部分资本形成的产品来自进口,进口产品也可能含有中国创造的价值。式(3)中的 (CON)FOR是国外消费需求列向量,由除了中国以外的其他6个地区消费需求列向量相加得到。式(4)中的 (CAP)FOR是国外资本形成需求列向量,由除了中国以外的其他6个地区资本形成需求列向量相加得到。应该指出的是,国外最终需求主要由国外的产品和服务满足,这是第一部分,还有一部分来自中国向国外最终需求的出口;这两部分对中国经济都会产生拉动作用,其中第一部分通过国外国内产业关联拉动中国经济,第二部分则直接通过中国国内产业关联拉动中国经济。

根据式(1)-式(4)可以分别计算出中国国内消费需求、国内资本形成需求、国外消费需求、国外资本形成需求对中国产业i增加值的拉动贡献。接下来我们可以测度四大需求对中国产业i增长拉动的百分点,以中国国内消费需求为例。第一步,计算国内消费需求拉动中国产业i增加值的增量,由中国2014年国内消费拉动中国产业i产生的增加值(调整为1995年可比价)减去中国1995年国内消费拉动中国产业i产生的增加值得到;第二步,计算国内消费对中国产业i增长的贡献率,由第一步计算的增量除以中国产业i增加值的增量得到;第三步,计算国内消费对中国产业i增长拉动的百分点,由中国产业i增长的百分点乘以第二步计算的贡献率得到。容易证明,根据第二步计算的四大需求对中国产业i增长的贡献率之和等于1,第三步计算的四大需求对产业i增长拉动的百分点之和正好等于产业i增长的百分点。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方便分析,我们将35个产业归为六大类,分别是农业、采掘业、制造业、水电气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服务业。制造业、服务业一直是产业研究的热点,因此再将这两个产业进行分类,分类参考杨贵中、陈孝胜(2015)的研究。*杨贵中、陈孝胜:《中美间出口依存度、进口依存度的测度与分析》,《统计与信息论坛》2015年第11期。

三、测度结果分析

1995-2014年,中国经济实际增量达到33429亿美元,增长459%,其中国内消费、国内资本形成拉动增长分别为185%和178%,国外消费和国外资本形成拉动增长分别是60%和36%,见表1。国内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拉动贡献最大,其次是国内资本形成的拉动贡献,国外消费和国外资本形成的拉动贡献较小。

2)具有的GIS图形等功能,可快速查询查看省台多种海洋气象预报产品和台风数据,提供灵活多样的展示方式,基本满足预报和服务的需求。

从六大类产业增长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来看,服务业增长超过1.5万亿美元,制造业增长超过1万亿美元。1995-2014年,中国服务业增长634%,在六大类产业中增幅最大。国内消费和国内资本形成是拉动中国服务业增长的主要需求动力,国外消费和国外资本形成的拉动贡献较小。在服务业中,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增长超过8000亿美元,中国消费性服务业增长超过7000亿美元。中国消费性服务业的增长速度超过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国内消费是拉动中国消费性服务业增长最主要的动力,其拉动贡献约为国内资本形成拉动中国消费性服务业增长贡献的4倍;国内消费也是拉动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增长最主要的动力,但国内资本形成对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增长的拉动贡献接近国内消费需求对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增长的拉动贡献。1995-2014年,中国制造业增长428%,低于中国服务业的增长幅度。国内资本形成对中国制造业增长的拉动贡献最大,其次是国内消费,国外消费对中国制造业增长的拉动贡献与国内消费对中国制造业增长的拉动贡献接近。值得指出的是,国外需求(包括国外消费和国外资本形成)对中国制造业增长的拉动贡献超过国内消费对中国制造业增长的拉动贡献。在制造业中,中国高技术制造业增长最快,其次是中技术制造业,低技术制造业增长最慢。国内资本形成是拉动中国高技术制造业增长最重要的需求动力,国外消费、国外资本形成对中国高技术制造业增长的拉动贡献都超过国内消费对中国高技术制造业增长的拉动贡献。与高技术制造业的情况类似,国内资本形成对中国中技术制造业增长的拉动贡献最大,国外消费、国外资本形成对中国中技术制造业增长的拉动贡献都超过国内消费对中国中技术制造业增长的拉动贡献。与高技术制造业、中技术制造业不同,国内消费对中国低技术制造业增长的拉动贡献最高,其次是国外消费,国内资本形成和国外资本形成的拉动贡献较低。

表1 1995-2014年中国各产业增加值实际增量、增长百分点及四大需求拉动增长的百分点

注:表中第二列即产业增加值增量根据1995年的可比价计算。表中“合计”增长百分点即中国经济的实际增长百分点,依据国家统计局网站年度数据中1995年和2014年的国内生产总值指数(1978=100)计算得到。

1995-2014年,中国农业增长2664亿美元、建筑业增长2317亿美元、采掘业增长1484亿美元、水电气生产和供应业增长964亿美元。按增长百分点由高到低排序,依次是水电气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采掘业和农业。国内资本形成对水电气生产和供应业增长的拉动贡献最大,其次是国内消费。国内资本形成是拉动建筑业增长的主要需求动力,其他三大需求的拉动作用较小。国内资本形成也是拉动采掘业增长最主要的需求动力。值得注意的是,国外需求(包括国外消费和国外资本形成)对中国采掘业增长的拉动贡献超过国内消费对中国采掘业增长的拉动贡献。与水电气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采掘业不同,国内消费是拉动中国农业增长最重要的需求动力,国内资本形成、国外消费和国外资本形成对中国农业增长的拉动作用较小。

四、结论与启示

在全球价值链背景下,中国的部分出口具有“内生性”。这种内生性表现在中国的部分出口作为原材料或零部件用于国外的生产活动,其部分产成品通过中国的进口又进入中国市场,最终用于满足中国的消费需求或资本形成需求。由于我国部分出口“内生于”国内的消费需求或资本形成需求,因此仍然将出口与消费、资本形成一起视作我国经济的“三大需求”已明显不恰当。无论哪个国家的什么产品,最终都是用于满足国内外的最终需求──消费和资本形成,因此我们提出“四大需求”,即国内消费需求、国内资本形成需求、国外消费需求和国外资本形成需求。

以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的地区间投入产出表数据为依据,能够测度国内外产业间直接和间接的关联作用,从而更准确地测度四大需求对中国产业经济增长的拉动贡献。测度结果表明,1995-2014年期间,对中国经济增长拉动贡献从大到小依次排序是国内消费需求、国内资本形成需求、国外消费需求和国外资本形成需求。其中,国内消费需求和国内资本形成需求的拉动贡献很接近。从产业层面看,四大需求对产业经济增长拉动贡献的排序有很大差异。在四大需求中,国内消费对中国农业和服务业增长的拉动贡献最大;国内资本形成对采掘业、制造业、水电气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增长的拉动贡献最大。在制造业中,国内消费对低技术制造业增长的拉动贡献最高,但对中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长的拉动贡献最低,不仅低于国内资本形成需求,而且低于国外消费需求和国外资本形成需求。国外消费需求和资本形成需求在中国中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根据以上研究结论,我们可以得到以下三点政策启示:

第一,制订产业政策时,需要了解产业增长的需求动力源,分析哪种需求对该产业增长的拉动贡献最大,哪种需求对产业增长的拉动潜力可以挖掘。只有切实尊重产业发展需求动力规律,其产业政策的制定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推动服务业领域的开放,提高服务业的供给水平,扩大消费需求。服务业增长对中国经济的贡献最大,但服务业占中国经济的比重仍大幅度低于西方发达国家。西方发达国家消费型经济和服务型经济发展呈现互相促进之势,尽管我国服务业发展潜力巨大,但是由于服务业领域还不够开放,导致服务业供给能力不强、供给质量不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国内消费需求的扩大。因此,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应当有针对性地补齐服务业领域开放的短板。

第三,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取向,应强调不同技术类型制造业的有效需求。对于成本优势正逐渐减弱的低技术制造业,一方面要鼓励部分企业转型升级,增加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另一方面,要鼓励部分企业“走出去”,利用国外的低成本劳动力资源。对于加工出口型的高技术制造业,应加大对高技术制造业中关键零部件生产商的招商引资,扩充国内高技术制造业的增值环节。对于有一定技术优势、资金优势的高技术制造业和中技术制造业,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并购国外优质企业,或者鼓励中国企业在国外设立研发中心,利用国外优秀的人力资源。对于战略性的高技术制造业,国家要加大财政补贴以保障研发资金,加大政府采购以提供需求动力。

(责任编辑:栾晓平)

2016-05-09

杨贵中,男,经济学博士,重庆三峡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白云升,男,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编号:14YJA790022)、重庆市教委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编号:16SKGH149)、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三峡库区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开放基金项目(编号:15sxxyjd05)的阶段性成果。

F223

A

1003-4145[2016]08-0170-04

猜你喜欢
投入产出贡献服务业
中国共产党百年伟大贡献
为加快“三个努力建成”作出人大新贡献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贡献榜
无锡高新区制造业投入产出分析
服务业:从一二三到三二一
海洋贡献2500亿
基于DEA模型的省域服务业投入产出效率评价
基于DEA-Tobit模型的我国2012—2013年群众体育投入产出效益评价与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上海市新闻出版产业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