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边疆民族地区农业发展问题研究——以云南省德宏州为例

2016-02-10 17:22廖元昌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德宏州农业发展

廖元昌

(中共德宏州委党校科研办,云南 芒市 678400)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边疆民族地区农业发展问题研究——以云南省德宏州为例

廖元昌

(中共德宏州委党校科研办,云南芒市678400)

德宏是一个典型的边疆民族农业州,农业土地资源相对富足,农业比重高,农业发展面临结构不合理、生产风险大、农产品成本高、要素资源供给不足、发展动能不足等问题。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看,德宏农业的发展要围绕市场需求优化资源配置,扩大有效供给,突出抓好调结构、提品质、促融合、降成本、补短板等。

德宏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发展;存在问题;对策

德宏州地处云南省西部,面积11526平方公里,毗邻缅甸,边境线长503.8公里,有瑞丽、畹町两个国家一类口岸及章凤、盈江两个国家二类口岸。2015年末,全州人口127.9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61.11万人,占总人口的47.8%。农业土地资源相对富足,但面临结构不合理、生产风险大、农产品成本高、要素资源供给不足、发展动能不足等问题。加快德宏州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突出抓好调结构、提品质、促融合、降成本、补短板等,才能扩大有效供给,增加供给结构的适应性,提升农产品供求水平。

一、德宏州农业供给状况

2015年,德宏州生产总值292.3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25.1:24.6:50.3。粮食、油料、猪牛羊肉、蔬菜、水果总产量分别为77.45、1.37、9.58、20.29、32.02万吨,在全省16个州市排名分别为11、12、13、13、8位;人均分别为609、10.07、75、159、250千克,全省排名分别为第1、8、11、14、4位。烟草总产量1.69万吨,全省排名第13位;甘蔗总产量404.02万吨,全省排名第2位。农林牧渔业生产总值114.46亿元,全省排名第13位。

(一)农业土地资源相对富足

根据全国二次调查数据,德宏州土地总面积1675.84万亩。其中,耕地276.62万亩、园地62.11万亩、林地1149.45万亩、草地53.02万亩,分别占全州土地总面积的16.51%、3.71%、68.59%、3.16%。全州人均耕地占有量2.32亩,农村人口人均耕地3.46亩,其中水田面积占56.78%,水浇地占0.39%,旱地占42.83%。耕地主要集中在海拔600—1500米的平坝和河谷、丘陵地带。

(二)农作物播种面广

全州农作物总播种面积411.5万亩,其中粮豆232.4万亩,油料14.1万亩,甘蔗76.1万亩,烟叶17.6万亩,药材20.7万亩,蔬菜及食菌(含菜用瓜)24.6万亩,果用瓜类16.4万亩;产量分别为77.45万吨、1.37万吨、404万吨、2.35万吨、1.3万吨、20.3万吨、21.3万吨;其他作物种植9.6万亩。粮食生产实现“十二年”连增,全省唯一粮食净调出州市的优势进一步巩固。

(三)亚热带作物及园林水果种植多

2015年,全州橡胶生产面积22.9万亩,咖啡18.9万亩,香料3万亩,云南坚果8.7万亩,滇皂荚0.82万亩,茶叶35.3万亩,园林水果13.4万亩;产量分别为0.64万吨(干胶片)、1.8万吨(干豆)、0.04万吨(香料油)、0.3万吨、0.003万吨、2.04万吨、11.99万吨。

(四)畜牧业生产呈现“三突破两增长”

在全州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畜牧业发展取得“三突破”、“两增长”的佳绩。第一,全州畜牧业产值突破26亿元,达26.35亿元,同比增长9.2%。第二,肉蛋奶产量突破11万吨,达11.91万吨,同比增长2.3%。第三,肉蛋奶人均占有量突破90千克,达94.2千克。第四,生猪存栏81.25万头、牛存栏24.06万头、羊存栏9.99万只、家禽存栏455万只,同比分别增长6.8%、10.1%、14.9%、5.3%。第五,生猪出栏97.34万头、牛出栏12.95万头、羊出栏8.28万只、家禽出栏883.57万只,同比分别增长8.2%、23.7%、12.3%、7.8%。

(五)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

全州共有农业龙头企业104家,其中国家级1家(德宏后谷咖啡公司)、省级16家,州级87家。新获认证省级重点龙头企业5家,州级龙头企业11家。农产业加工企业240个,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195个。“公司+基地”、“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雏形已基本形成。遮放贡米、后谷咖啡、宏瑞柠檬、迪思坚果等龙头企业产业链功能初步显现。

(六)农业科技支撑能力增强

与中国农科院、云南农业大学等签订了州院(校)合作协议;建立了水稻、玉米、柠檬、橡胶、马铃薯、甘蔗等6个国家级农业综合实验站和咖啡、石斛等2个国家级品种资源库。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先后在德宏建立了柠檬、咖啡、石斛、水稻、水文、油茶、烟草等10个博士工作站和中国咖啡工程研究中心等涉农研究站点。2015年,农业科技贡献率达55%以上。

二、德宏州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农业结构不合理,传统发展方式亟待改变

1.粮食品种单一,结构性问题日益凸显。过去较长时期,粮食生产过于追求产量的增长,忽视了生产与消费、产品与市场的衔接,对品种优选、品质提升和品牌建设重视不够。口粮与饲料粮不分,把人吃的粮食用作饲料粮,没有形成独立的饲料种植业;优质粮食、果蔬型粮食发展不足。粮食有效供给没能适应市场需求,导致产品积压,供求出现结构性失衡。

2.畜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生产方式落后。2015年,全州猪肉、牛肉、羊肉、禽肉分别占肉类总产量的75.8%、11.7%、1.4%、10.7%,分别占全省猪肉、牛肉、羊肉、禽肉的1.5%、2.2%、0.7%、2%。生猪生产能力不足,全州每年从州外调入肥猪16万头左右,仔猪自给率低于70%;发展牛羊草食家畜和山地养鸡的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和甘蔗稍的利用率不到20%;禽蛋、牛奶、畜禽饲料的自给率低,需靠大量外调满足州内需求;畜禽养殖仍以小规模分散养殖的传统养殖方式为主,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数量少,畜牧业生产组织化和专业化水平不高、组织化程度低;畜禽良种繁育体系不健全,猪种多、乱、杂,仔猪、禽苗的对外依赖度高,牛羊改良面窄、良种率低;畜禽产品精深加工、冷链物流滞后,适应市场变化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弱。

3.龙头企业弱,产业化程度较低。全州农业龙头企业虽然已超过100家,但产值亿元以上的仅8家,2000万元的33家。除贡米、蔗糖等产业具有相对实力较强的龙头企业带动外,龙头企业整体带动能力不强的问题突出,导致各产业在发展进程中规模化、产业化、信息化、市场化程度低,农产品加工处于初加工阶段,产业链短,产品附加值小,品牌少、品牌小、品牌影响力弱,市场竞争力不足。

4.农业经营规模细碎化,组织化程度低。据统计,全州经营耕地10亩以下的农户占经营耕地农户总量的约78%,约占农村总户数的72%左右。全州各类专业合作社不到1000家,带动的农户占农村总户数约30%。“公司+协会+基地+农户”的产业经营模式尚未得到普遍推广,规模较小,发育不健全,合作水平低,总体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

(二)农业生产风险大,农产品成本高

1.自然灾害多,农业风险大。德宏州气候类型多样,区域性小气候差异显著,旱、涝、冰雹、霜冻和地震等自然灾害频发。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突发的自然灾害往往给涉农产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2.重大动物疫病防控难,畜牧产业面临的威胁大。由于德宏州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畜牧业生产水平较低的现状,动物疫病防控面临着四个方面的威胁和压力。第一,邻国动物疫情传入的威胁。第二,国内、州外因人流、物流、动物流,把动物疫情传入州内的威胁。第三,因候鸟迁徙把疫情传入的威胁。第四,州内畜禽养殖场(户)因免疫消毒等防控措施不到位发生疫情的威胁,高致病性禽流感、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动物疫情在州内发生的风险较高。加之,基层动物防疫投入不足、设施设备落后、检测人员不足、执法监管力量薄弱、协检员队伍不稳定等的制约,疫病防控力量薄弱。此外,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体系建设滞后,也制约着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3.生产成本高,农产品价格竞争弱。德宏州距离中心城市较远,交通运输发展滞后,农资生产缺失,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低,致使农业劳动成本、农产品外调输出成本和农用物资输入成本较高,农业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影响了农产品的竞争力。有关研究数据显示,德宏物流成本占产品成本的30—35%,交通运输成本占物流成本的70%以上。冷库的运营成本也非常高,一个1000平方米的冷库一年的电费就要100万元左右。农产品价格“天花板”压顶和生产成本“地板”抬升的双重制约明显。

(三)要素资源供给不足,产业发展动能不强

1.产业集中度低,种植业争地突出。德宏州拥有得天独厚、发展多种产业的自然资源优势,但是,也带来“样样有、样样好、样样少”的劣势。由于农业用地总面积有限,粮糖茶胶等传统产业要在稳定面积的基础上巩固提升,咖啡、坚果、柠檬、核桃等优势特色产业及烟草等新兴产业要在扩大种植规模的基础上快速发展。理论上,还有土地可做特色生物产业开发,但实际可发展空间不清,种植业争地矛盾日益凸显。

2.农田水利设施落后,公共服务水平偏低。全州人均蓄水库容220立方米,比全省人均247立方米低10.85%、约为全国的一半;水库数量少、分布不均,灌溉渠系衬砌率低,渠道相对独立;大部分水利工程均为20世纪90年代以前修建,设计标准低。由于缺乏持续维修养护经费,水利工程失修失管多,导致病险水库多,灌溉效益衰减;部分山区半山区工程性缺水严重,“靠天吃饭”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改变。旱地占全州耕地面积的42.83%,基本农田建设有待加强,机耕机耙机收条件有待改善。

3.农业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率不高,公共服务水平偏低。农民综合素质低,质量意识、标准化意识不强;农业技术人才缺乏,农业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率不高,科技在农业增长中的贡献率低于全国全省水平。全州农业科技服务、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现代信息服务、生产组织、农产品市场流通等服务体系不完善,公共服务能力比较低。全州仅有农业试验示范基地10个,技术指导员180余人,农业科技示范户1800多户。

4.资金投入有限,农业发展后劲不足。第一,政府投入不足。中央、省、州扶持补助资金逐年减少,州级发展资金与中央、省发展资金捆绑使用。扣除中央及省级扶持资金后,州县两级各承担50%。当前,县市及企业拼配资金缺位,造成原定补助标准不能如数落实,影响了产业的发展。第二,2015年,全州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917元,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69.3%,贫困发生率高达9.62%。农村居民投入农业生产的资金十分有限,加之大量农村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妇女和老人成为农业生产主力军,制约着农业发展。

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德宏农业发展的对策

(一)着力提高粮食生产的综合效益

回到家,颖春问我这次在山上表现得怎么样,得到周书记的表扬了吗?我说,颖春,你烦不烦啊?你就不能让我清静一下吗?见我发了火,颖春哭了,她说,孙东西,你从来就没有爱过我!我说,这和爱不爱你有什么关系嘛?颖春说,怎么没关系?当初你和我谈恋爱时你是怎么说的?愿意为我的幸福付出一切。现在,我不要你付出一切,只想让你再上个台阶把我的工作问题解决了,你却是左也不愿意右也不愿意,你这是爱我吗?颖春一边说一边哭,像个泼妇一般,早没有了当年她和我谈恋爱时的那种清纯与平和了。

1.稳定粮食生产。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播种面积底线,耕地保有量18.7万公顷,基本农田面积16.06万公顷。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稳定提高粮食产能。开展耕地质量保护和提升行动,大力建设高产稳产农田,巩固盈江、芒市两个国家级和陇川、瑞丽两个省级商品粮基地县地位。到2020年,全州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230万亩以上,粮食总产突破80万吨。

2.建立粮饲分治的种植结构。由于经济和历史发展的原因,德宏州没有形成独立的饲料种植业,口粮与饲料粮不分。这种种植模式,既限制了粮食品质的提高,又加剧了粮食供需缺口,增加了粮食生产压力。为此,要树立大农业、大食物观念,推动粮经饲统筹,加大饲料粮发展力度,提升粮食效益。

3.大力发展果蔬型粮食。农产品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后,普通粮食价格下降,严重影响了粮食生产者的积极性。发展果蔬型粮食是调整和优化粮食生产结构的重要途径。要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大力发展菜用型马铃薯、鲜食甜脆玉米、鲜食大豆等果蔬型粮食,以促进粮食产品向商品化、产业化和高品质、高效益方面发展,缓解普通粮食生产过剩,从而稳定粮食价格。

4.大力发展优质粮食。要高度重视优质粮食产业的发展,出台相应扶持政策,增加对优质粮食作物育种的投入,把优质育种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鼓励引进、推广和种植优质品种,尽快使粮食品质有显著的提高,以提升粮食的市场竞争力。加大贡米、优质高产玉米种植力度,加快水稻优质化、贡米产业化发展步伐。

(二)巩固提升特色种植业

1.稳步发展甘蔗种植。建设糖料生产基地,提高甘蔗单产和含糖分,降低种植成本,提高原料供应能力。重点建设陇川、盈江、芒市国家糖料主产区,推进“双高”糖料蔗基地建设。大力推行先进制糖生产工艺和制糖生产自动化、信息化,支持制糖企业提高装备水平、生产工艺智能化升级改造。推动蔗糖产业整合资源,加快糖业循环经济发展,延伸蔗糖产业链,加大蔗稍、蔗渣、糖蜜、滤泥等副产物综合利用产品开发力度。

2.打造优质茶叶原料基地。建设一批规模化、标准化和专业化程度高的茶叶专业乡(镇)、村。着力实施高优生态茶园建设,以梁河、芒市为重点,建设优质普洱茶和绿茶生产基地。深入开展茶资源综合利用,在茶叶系列产品深加工、树品牌上下功夫,开发茶保健品、茶饮料、茶食品、茶多酚、茶多糖等深加工产品,努力把德宏州打造成云茶优质原料基地、精制茶加工基地、滇西茶叶集散中心和民族茶文化溯源地。

3.提升“中国咖啡之乡”的知名度。依托后谷咖啡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打响“德宏咖啡”地理标志,提高“中国咖啡之乡”美誉度,提升“后谷”云南省著名商标和“后谷咖啡豆”云南省名牌农产品。以咖啡工作站和中国咖啡工程研究中心为技术支撑,积极开展技术、产品创新,构建成熟完善的种、产、研一体化产业链。重点发展咖啡生豆、焙烤咖啡、速溶咖啡系列产品等,建成全国知名的咖啡精加工基地。

4.打造亚洲柠檬之都。加大扶持“国家级柠檬综合实验站”、“国家柠檬良种繁育中心”建设。重点发展柠檬干片、柠檬油、柠檬浓缩汁等传统产品,扩大出口到欧美国家的产品品种。积极开发柠檬酒系列、柠檬洗涤系列产品、柠檬胶囊、柠檬含片、柠檬茶等。到2020年,全州柠檬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建成10万亩标准化生产基地,打造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柠檬生产加工基地———亚洲柠檬之都。

6.稳步发展优质烟草。实施烟草产业“三步走”发展战略,把德宏建设成为国际型优质烟叶战略基地、云南省烟叶后备战略基地和中式卷烟高端品牌核心原料生产基地,加快建设风平那目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园,到2020年全州实现烟叶收购量100万担以上。

(三)着力做实高效林业

改造与提升传统林业,大力发展速生和珍贵用材林、木本油料和云南皂荚、林下经济、野生动物养殖、辣木等重点产业,推动林产业集约化、集群式发展,实现林业发展、生态改善的协调统一。

1.发展速生和珍贵用材林。大力发展珍贵优质用材林、速生丰产用材林、速生优质和珍贵用材林,重点发展西南桦、旱冬瓜、秃杉和红木类等珍贵树种。建设良种繁育基地,大力开发荒山荒地和陡坡地种植,把德宏州建设成为全省重要的速生优质和珍贵用材林基地。

2.开发木本油料和云南皂荚。大力推进坚果、核桃、油茶等特色干果种植,强化基地建设,推广选育核桃、坚果、油茶等优良品种和丰产栽培技术,扶持发展龙头企业,打造年产千吨壳果、千吨果仁的生产线,开发坚果仁、坚果油、坚果胶囊、坚果糖、坚果糕点等系列产品。

3.发展野生菌和森林蔬菜种植。以市场为导向,稳妥发展辣木、石斛、草果、魔芋、胡椒、绞股蓝、滇皂荚、薯蓣、萝芙木、重楼、美登木等中草药种植,合理开发利用野生中草药资源,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开展种植、科研、生产和营销。

4.开发野生动物驯养繁殖。重点发展蛇类、竹鼠、豪猪、野猪、环颈雉、蓝孔雀养殖,引导养殖大户和企业对原料实施深精加工,强化生物医学实验室、动物交易市场和检验检疫建设。扶持养殖上规模、养殖规范、技术成熟、在行业具有代表性的龙头企业。

(四)加快发展生态牧业

1.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养殖。统筹规划布局,以芒市、梁河、盈江为重点大力发展生猪养殖,以芒市、瑞丽、陇川、盈江为重点大力发展肉牛,以芒市、盈江、陇川、梁河为重点大力发展肉羊和奶水牛,以芒市、瑞丽为重点大力发展家禽。全力实施规模舍饲养殖、禽肉禽蛋提升、特色畜牧养殖工程和畜产品加工“增效”等重点工程。

2.积极发展水产健康养殖。开发全域水体资源,培育水体经济,以土著鱼、罗非鱼、虹鳟鱼为重点,积极发展稻田养鱼,稳妥发展库塘养鱼。发展名、特、优鱼种,推广标准化、规模化养殖,促进淡水养殖多元化发展。

3.打造优质生态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健全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加大优良畜禽品种的引进、选育和推广。大力推进猪牛羊和家禽的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家庭牧场和养殖大户。建立完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大力培育集养殖、加工、冷链物流、市场销售一体化龙头企业,支持屠宰和熟食加工一体化经营,打造全省重要的优质生态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五)补齐制约农业发展的短板

1.夯实农业水利基础设施。继续实施土地整治、千亿斤粮食增产工程、中低产田改造、糖料蔗核心基地、烟水工程、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完善灌溉配套设施,继续实施一批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山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大幅提高水利化程度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

2.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加强与农科院所的联合,搭建农科教结合、产学研协作平台,开展农业重大共性关键技术攻关,强化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农技推广、农民培训与农业生产环节科技服务紧密衔接,提升农业科技服务质量和效能。创新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方式方法、体制机制和激励措施等,提高农业科技含量。积极推行“互联网+农业”发展,鼓励互联网企业建立农业服务平台,大力推广农业物联网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建立健全教育培训、认定管理和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提高农业生产者素质。

3.实施名牌带动战略,促进品牌经营。提升“遮放贡米”品牌,打造“柠檬之都”、“坚果之乡”、“咖啡之乡”、“柚子之乡”,扩大“后谷”咖啡中国驰名商标的影响力。加大农业名、特、优、新产品的培育力度,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农业名牌产品。积极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工作,打造国家级、省级名牌产品,对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称号的企业,州政府给予重奖;对获得省著名商标和省名牌产品称号的企业,县市给予适当奖励。

4.加快发展农业电子商务。要充分利用德宏农业信息网、数字乡村网、三农通等信息平台,积极发展农业电子商务,做到“线上线下”互动、“场内场外”共推。着力培育一批农业电子商务示范村,建设一批农业网络旗舰店、农村青年网店和农业电子商务集聚发展示范区。鼓励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工商业主等经营主体,在天猫、京东商城、1号店等国内知名网站开设旗舰店铺。目前,瑞丽“村官鸡”、梁河“天下第一黑”等农民自创品牌已逐步走上产业化发展、信息化营销的发展道路。

(六)培育壮大农业发展新动能

1.加快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制定出台优惠政策,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重点培育优质粮食、茶叶、咖啡、坚果、柠檬、石斛、油茶、核桃等龙头企业发展。鼓励龙头企业引进先进适用的生产加工设备,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鼓励龙头企业与农民对接,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共沾”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增强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联结关系的可靠性、紧密性和长期性,实现农户与企业的“双赢”。建立健全奖励、扶持、保护办法,促进龙头企业开展品牌培育和名牌创建,支持龙头企业增创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农产品等国家级品牌。

2.培育新型经营主体。鼓励有能力、有实力的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村新型经营主体,采用“公司+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产业化经营模式,创办农产品加工企业。着力培养有文化、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一批规模经营户、科技示范户、营销专业户。引导具有一定资本积累的个体工商户、农村经纪人等返乡从事农业,支持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城镇居民通过资金、技术入股等多种形式投资农业。大力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3.打造现代农业庄园。按照“有基地、有加工、有展示、有品牌、有市场、有文化”和产业高效化、发展生态化、产品特色化、生产标准化、经营规模化和品牌高端化的发展要求,因地制宜,认真谋划,切实整合产业基地、农业园区、种养大户、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联户经营、家庭农场和城市工商资本,发展不同产业、不同类型、不同功能、不同模式的现代农业庄园。

4.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围绕特色生物产业,重点在咖啡、坚果、柠檬、石斛、油茶、核桃等产业发展上,开展良种选育、繁育、高产栽培、病虫害防治和深加工技术的研究,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深加工附加值高、有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围绕边关粮仓、特色经作、生态牧业、淡水渔业、高效林业、开放农业等领域,选择粮食、畜牧、蔗糖、茶叶、橡胶、果蔬、烟草、渔业等产业,组织实施一批重大农业科技试验示范、科技攻关和重大农业技术推广项目,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安全农业。

[1]中共德宏州委关于制定德宏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N].德宏团结报,2016-01-27.

[2]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高原特色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N].云南日报,2016-02-18.

[3]中共云南省委关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闯出跨越式发展路子的决定[N].云南日报,2015-04-03.

任编辑:马树勋

F127.8

A

1671-2994(2016)04-0112-05

2016-08-14

廖元昌(1960-),男,云南芒市人,中共德宏州委党校党委委员,科研办主任,教授;德宏州人民政府参事。研究方向:区域经济与规划,民族经济。

猜你喜欢
德宏州农业发展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德宏州甘薯产业发展现状及思路对策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德宏州景颇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让边疆青少年远离“毒”害——德宏州关工委年持之以恒帮助青少年禁毒防毒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