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琨,邱亚君
(浙江大学 教育学院体育学系,浙江 杭州 310028)
国外运动承诺相关研究综述
陈琨,邱亚君
(浙江大学 教育学院体育学系,浙江 杭州 310028)
摘要:运动行为的坚持性对运动效果和体育习惯的养成影响显著,因此运动行为的坚持性研究在西方发达国家得到极大重视。运动承诺代表了个体坚持体育行为的一种主观心理状态,同时成为个体持续参与运动的动机。通过对44篇国外运动承诺文献的梳理归纳,提出运动承诺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为后续研究带来新的思路与启发。
关键词:运动承诺;竞技体育;身体锻炼
体育锻炼史的结构模型认为锻炼行为的决定因素存在于习惯久坐阶段、锻炼参与阶段、维持或退出阶段以及重新参与阶段之间[1]。针对为什么有的人能够持续(或不能持续)某种运动行为,学者们展开了行为坚持性研究。体育学者们逐渐发现运动行为的坚持性对运动效果和体育习惯的养成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运动行为的坚持性研究在西方发达国家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承诺是用于表示促使人们坚持某种行为动机力量的一个术语,通常被定义为个体执着于一种活动或关系的意向和在心理上对它的依恋。社会心理学家常常用“承诺”来解释个体坚持某种行为(Becker,1960)[2]或某种关系的稳定性和持续性(Kelly,1983)[3]的原因。对行为承诺的研究关注的是个体能否继续执行某个特定行为,从而解释个体行为的坚持性与稳定性[4]。
本研究在中国CNKI世纪网、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中以“sport commitment”为关键词进行计算机检索,并对符合检索条件论文的全文和参考文献进行人工检索,其中47篇国外运动承诺相关文献论文进入综述,对国外运动承诺领域的研究进行梳理和归纳。主要从运动承诺模型的起源构成、运动承诺模型的发展及研究现状和讨论与启发三方面入手,总结提炼相关研究的特点、理论发展的过程,并探索国外研究的最新进展,为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延伸的契机。
1运动承诺模型的起源及构成
运动承诺代表了个体坚持体育行为的一种主观心理状态,也成为个体持续参与运动的动机。那么究竟什么是运动承诺?Scanlan首次将承诺引入体育领域,将运动承诺(Sport Commitment)定义为“个体渴望和决心继续参加体育运动的一种心理状态[5]”,代表的是个体坚持体育行为的一种主观心理状态,这种依恋状态影响了持续参与运动的动机[6],因此也成为影响运动坚持性的重要心理支柱。这一概念也得到了很多学者的认同和肯定。
其次,有哪些因素会对运动承诺产生影响从而构成运动承诺模型?Scanlan等(1993)在整合了社会交换理论(Kelly & Thibaut,1978)、人际关系模型(Kelly,1983)、投资模型(Rusbult,1980,1988)之后,从吸引力(attraction),替代方案(alternatives)和约束力(restraining forces)三个方面提出了运动承诺假设模型。由于运动心理学家一致认为乐趣是影响运动员吸引力变量主要的因素(Scanlan&Simon,1992),因此吸引力由运动乐趣(sport enjoyment)表示。替代方案的概念直接来源于先前的研究(e.g., Rusbult,1980a), 以参与选择(involvement alternatives)纳入运动承诺模型。为了能够更好地解释约束力变量三个方面相互独立的影响,其被划为三个假设结构,分别反映了在活动中的个人投入(personal investments);社会规范的影响(social constraints);只有承诺继续参与活动,才能带来的体验性机会(involvement opportunities)。
在运动承诺模型确立后,每个因素都有其特定的意义。运动乐趣被定义为“对体育运动的积极情感体验,表现为愉悦、喜欢、有趣等”。个人投入被定义为“投入到体育活动中的个人资源,如果停止体育运动也不能恢复”,包括时间、精力、金钱等。参与机会被定义为“只能通过继续参与体育运动,才能获得的重要机会”。参与选择被定义为“相对于当前的体育活动,可另作选择的其他项目的吸引力”。社会约束被定义为“让个体产生坚持当前体育活动的职责和义务的社会期望和规范[7]”。2003年,Scanlan和他的同事们在优秀运动员的运动承诺研究中又将运动承诺模型继续补充和完善,在原有的模型的上增加了社会支持因素,完善了社会环境因素的缺失,社会支持的定义为:“感觉到来自他人对参与运动的鼓励和支持[8]” 。这一六因素结构得到新引入的协作访谈法(Scanlan Collaborative Interview Method, SLIM)的验证和支持 。
2国外运动承诺模型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2.1关于竞技体育领域的研究
运动承诺模型最早构建于美国竞技体育背景下,学者们对于模型的检验最初以青少年垒球、棒球运动员为调查对象展开[9],随后又涌现了针对竞技体育领域多种项目和单一项目运动员的实证研究。那么在竞技体育领域的研究中,各个因素对运动承诺具有怎样的预测作用?
2.1.1多种项目运动员的研究。
2.1.1.1模型的检验和因素关系的探索。Scanlan等(1993)首次提出运动承诺模型,对美国垒球和棒球的青少年运动员进行实证研究,由于在测量过程中参与选择部分数据丢失,该因素在最终的验证中被剔除,运动乐趣、个人投入、参与机会与运动承诺存在非常显著的正相关,其中运动乐趣和个人投入在运动承诺中占重要组成部分,而社会约束与运动承诺的关系为负相关[10]。随后,Scanlan等(1993)在青少年游泳和羽毛球运动员的研究中发现,社会约束和运动乐趣、个人投入两个因素都呈负向相关的关系[11]。同年,Carpenter等利用结构方程模型针对上一研究的1 342名橄榄球、足球、排球运动员进行模型验证,结果发现运动乐趣、参与机会、个人投入(时间和精力)对运动承诺有正向的预测作用,而社会约束对运动承诺有负向的预测作用[12]。
随着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运动承诺,本土化研究也开始涌现。Choosakul等(2009)以泰国青少年运动员为调查对象,考察各因素与运动承诺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较高的运动乐趣、个人投入、社会支持、参与机会,会导致较高的运动承诺,而社会约束、参与选择与运动承诺之间存在负相关的关系[13]。
2.1.1.2模型的修订和扩展。在探索五因素对运动承诺影响的同时,也有学者从新的视角丰富和改进了原有模型。究竟修订模型在原有基础上新衍生出哪些影响因素?Robert(2004)从社会认知角度重组了Scanlan(1993)运动承诺模型,增加了感知概念的限制,对25名包含摔跤、篮球、足球等项目的运动员进行实证检验,得出一个更加充实复杂的模型[14]。Zahariadis(2006)则引入自我决策理论对343位多种项目的青少年运动员进行研究,发现社会约束和参与机会两个因素对运动承诺无显著的预测作用,较高的自我决策对运动承诺有促进作用,反之则有削减作用[15]。Scanlan(2009)的研究中对模型进行了扩展和解释,他认为感知能力可以作为乐趣起源进行研究而不是单独作为一个结构,运动乐趣仍然是对承诺影响最大的一个因素,参与选择、社会约束是预测承诺中影响较小的因素[16]。Scanlan等(2013)利用归纳法和演绎法对精英运动员进行访谈,探索运动承诺模型中新的候选承诺源,结果发现四个新的候选承诺源分别是渴望表现、队内传统、精英队员身份及配得上球队身份,其中只有渴望表现是适用于各种运动项目和级别的,其余三项只适用于团队项目,所以不能被加入普遍的模型中[17]。
2.1.2单一项目运动员的研究。一些学者对单一项目运动员的运动承诺进行了研究,这些研究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拓展和延伸,所提出的因素关系相较于之前的研究有所创新,采用的研究方法也有了新的突破。修订模型在原有基础上衍生出一些新的影响因素。
2.1.2.1模型的修订和扩展。在不断展开运动承诺模型实证研究后,学者们开始将研究视野上升至运动承诺的动态研究。Carpenter等(1998)在赛季中期和末期两次对103名高中竞技足球运动员进行调查,试图探求随着时间的改变,运动承诺各个决定因素的动态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变化,运动承诺与运动乐趣、参与机会仍有显著性关系[18]。Weiss等(2001)在调查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的运动承诺时,将运动乐趣作为调节变量提出了一个修订模型,同时增加了社会支持和认知到的能力两个因素,模型进行比较后发现,两个模型均可接受,修订后的结构模型在理论上更加完善,但认知到的能力这一因素并没有得到可靠测量[19]。Weiss等(2003)针对Rusbult原始投资模型重新构建了乐趣(enjoyment)、益处(benefits)、成本(costs)、吸引力选择(attractive alternatives)和个人投入(personalinvestments)五因素模型,通过对124名青少年女子体操运动员的调查,得出以吸引力主导(attracted)的运动员有较高的运动乐趣、益处且较低的成本和吸引力选择,而诱惑力主导(entrapped)的运动员则恰恰相反,该学者还提出重视社会支持和情感战略将更好的促进运动承诺[20]。2006年Weiss延续了其三年前的研究,对女子体操运动员进行一年的跟踪调查,发现吸引力导向的运动员得到更多的支持和更少的约束,相对于诱惑力主导的运动员有较高的承诺,该研究突出反映了运动承诺的动态本质[21]。
2.1.2.2相关理论整合研究。在运动承诺各因素探索及模型的不断修订后,更多体育学者将其他领域的理论与运动承诺模型交叉整合,擦出新的学术火花。Jeon(2007)在调查帆板运动员的运动承诺时,将六因素模型整合为包括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二因素模型,内在动机包括运动乐趣、参与机会和个人投入,外部动机包括社会约束和社会支持,研究表明内在动机对运动承诺的影响大于外在动机[22]。Garcia(2010)在对454名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研究中探索动机与承诺的关系,研究表示动机对运动乐趣和承诺均有影响,外在动机对于运动乐趣有更高的贡献,内在动机则对承诺有更高的贡献[23]。Weiss等(2010)对体操俱乐部的青少年运动员展开调查,结果发现运动乐趣、参与机会、参与选择与心理承诺高度相关;感知能力与承诺积极相关,感知成本与承诺是负向相关;心理承诺与行为承诺有微弱联系[24]。Lukwu(2011)利用成就动机和自我决策理论预测青少年竞技手球运动员的坚持性,文章基于社会认知理论证实了一个坚持动机模型,以预测承诺对坚持的影响[25]。在学者们不断探索新修订模型的同时,Santi(2014)将研究重点关注于游泳运动员的教练和队员对其运动承诺的影响及功能性(functional)承诺和义务性(obligatory)承诺对坚持性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教练和队友的支持会通过增强功能性承诺从而增加小组参与度,来自教练和队友的压力会提高义务性承诺和个人训练,结果支持运用双边维度结构测量运动承诺[26]。
2.1.2.3研究方法的创新。从运动承诺提出以来,几乎全都是量化研究,Scanlan等(2003)运用协作访谈法(Scanlan Collaborative Interview Method, SLIM)在质性研究中有了新的突破。在对15名新西兰全黑橄榄球运动员调查时,发现运动乐趣和参与机会是承诺的最强预测因素;社会约束仍需要在不同情境下进行检验,参与选择在协作访谈中被延伸为其他优先事项(other priorities),而新加入的社会支持被验证是模型的有效潜在变量[27]。
2.2关于身体锻炼领域的研究
21世纪初,国外学者逐渐将运动承诺的研究转向身体锻炼领域,近年来对大众健身群体的调查也有了一些新的推进和发展。就调查对象而言,包含了有收入人群参与者和无收入人群(学生)参与者。在身体锻炼领域的研究中,各个因素对运动承诺具有怎样的预测作用?
2.2.1关于有收入人群的研究。Alexandris(2002)首次把运动承诺理论应用于健身领域,对210名私人健身俱乐部付费会员进行调查,笔者认为不同的环境下、不同的运动项目,承诺影响因素的主次是不同的,在健身俱乐部情境下经济投入和参与机会是最重要的因素,且提出运动承诺模型的缺点是对社会环境因素考虑较少[28]。Iwasaki(2004)通过对休闲机构顾客的调查,探索运动承诺对休闲参与度和行为忠诚度的影响,结果发现持续参与是行为忠诚度的非直接影响因素,而个人能力、动机、社会支持和社会约束则有显著影响。同时还有学者通过运动承诺模型预测参与者的参与频率和购买意图,Casper(2004)在对成人网球参与者调查得出,个人投入、运动乐趣、参与机会、社会支持是运动承诺的显著预测因素,且运动承诺能够显著预测参与者的参与频率和购买意图,同时参与者能力水平也会对运动承诺有显著影响[29]。随后Casper(2007)就此研究针对人口统计学因素对运动承诺、参与频率和购买意图进行研究,发现年龄是对运动承诺具有显著性影响,参与者的能力水平对参与频率有显著性影响,参与者收入和能力水平都对购买意图有显著性影响[30]。Casper(2008)在后续的研究中发现从参与输出和能力水平的角度入手,运动承诺和运动乐趣具有反向关系,即参与者能力水平越高,运动承诺越高,然而所体验到的运动乐趣却低于能力水平低者[31]。可见,研究对象的个体差异也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运动承诺以及模型的构建。
2.2.2关于无收入人群的研究。在无收入人群的研究中,调查对象往往是大学生群体,这方面的研究不仅在新的研究领域提出了新的量表,更得出了与之前不同的研究结果。Wilson和Rodgers等(2004)以原有的运动承诺量表为基础,发展了一个适用于身体锻炼情境的“身体锻炼承诺量表”(Exercise Commitment Scale),其中额外纳入社会支持作为对运动承诺的预测变量之一,在以428名大学学生为样本的研究中,探讨锻炼参与者运动承诺的相关情况[32]。并提出了承诺中想要的(want to)和必须的(have to)两个维度,满意度和个人投入能够很好地预测这两个维度的承诺,参与选择和社会约束仅仅可预测必须的(haveto)维度,且想要的(want to)维度是预测运动行为的唯一显著因素[33]。Chu(2012)对大学生中的舞蹈爱好者进行研究发现,参与机会和社会支持是个人舞蹈运动坚持的主要因素,社会约束对运动参与的持续性并不是一个阻碍因素[34]。因此在不同的研究情境下,影响因素的构建以及预测方向仍然存在着大量的不同看法。
3讨论与启发
运动承诺自1993年提出以来,学者们对于运动承诺概念的认识基本一致,将其定义为“个体渴望和决心继续参加体育运动的一种心理状态”。而针对运动承诺模型的结构,学者们则得出了多样化结果:Scanlan五因素模型(运动乐趣、个人投入、参与机会、参与选择、社会支持)、Wilson两维度模型(“wantto ”、“have to”)、Scanlan六因素模型(运动乐趣、个人投入、参与机会、参与选、社会约束、社会支持)等。模型的多样化结果一方面是由不同认知角度和其他理论引入造成,另一方面也与研究对象和研究情境大有关系。但整体上能够被大多数学者所认同和接受的则是Scanlan(2003)提出的六因素模型(运动乐趣、个人投入、参与机会、参与选、社会约束和社会支持),该模型不论在竞技体育领域还是身体锻炼领域中都具有较强的适用性。
在运动承诺的六个决定因素中,大部分研究成果表明运动乐趣和个人投入是具有最强预测能力的因素,这个研究结果不论对竞技体育运动员,还是身体锻炼参与者都一致,但影响程度却有所不同。这主要是取决于运动本身能够带给人愉悦、欢快的感受,且整个过程需要大量的时间精力甚至金钱投入。参与选择和社会约束对运动承诺的预测作用在不同的研究中得出不同的结果。社会约束在理论模型中被假设为与运动承诺有正向的关系,但很多研究却表明存在负相关或不存在相关关系。这与研究领域和研究对象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竞技体育运动员身上肩负着国家的使命,所承受的各方面约束更大,而大众健身者将运动作为业余爱好,在参与运动时有更大的灵活度和选择性,受到的约束较小。因此,对于运动承诺模型的影响因素仍然存在着大量的不同看法,需要进一步实证研究和讨论。
在运动承诺问卷的制定中,国外并没有形成成熟的量表,大多是参照前人的问卷进行不断的修订和调整。在问卷信效度检验时,运动乐趣、参与机会、社会约束和社会支持四个因素大多得到较好的信效度,而个人投入中的金钱投入部分在少数情况信度较低时,而被剔除。多数情况下,参与选择在信度方面难以达到预期,在测量时被剔除,但该因素仍然是影响运动承诺的重要因素之一。
国外的研究成果充实了我们对运动承诺模型的认识,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思路。然而该模型在国外青少年竞技体育领域的应用较为广泛,在大众健身领域的研究却寥寥无几,且较集中在付费形式的特殊休闲锻炼情境下。因此仍需要继续进行深入针对不同人群、不同运动项目的研究。由于竞技体育运动员和大众健身参与者的最终目标存在不同,因而运动承诺量表仍需要进一步验证。最终结合中国运动承诺的实际情况,得出信效度较高的量表,为后续研究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善平,闫振龙.运动承诺理论及相关研究综述[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41(1):51-54.
[2]Becker H S. Notes on the Concept of Commitment [J].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60:32-40.
[3]Kelly H.H. Love and Commitment Close relationships [M].New York. NY. W. H. Freeman,1983:256-314.
[4]李涛.心理学视野中的承诺研究回顾[J].心理研究,2011,4(5):43-48.
[5]Carpenter P J, Scanlan T K, Simons J P, et al. A Test of the Sport Commitment Model Using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J].Journal of Sport and Exercise Psychology,1993,15:119-119.
[6]李正中,张玲玲,郭志平.体育倾向性结构模型探析[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74-77.
[7]Scanlan.T. K, Carpenter P J, Simons J P, et al.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port Commitment Model [J].Journal of Sport & Exercise Psychology,1993,15:1-15.
[8]Scanlan T K, Russell D G, Beals K P, et al. Project on Elite Athlete Commitment (PEAK): II. A Direct Test and Expansion of the Sport Commitment Model with Elite Amateur Sportsmen [J].Journal of Sport and Exercise Psychology,2003,25(3):377-401.
[9]丁磊.体育锻炼情景下运动承诺与大学生压力反应和生活满意感的关系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1.
[10]Scanlan.T. K, Simons .J.P, et al. The sport commitment model: Measurement development for the youth sport domain[J].Journal of Sport and Exercise Psychology,1993(15):16-38.
[11]Scanlan.T. K, Carpenter P J, Simons J P, et al.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port Commitment Model[J] Journal of Sport & Exercise Psychology,1993,15:1-15.
[12]Carpenter P J, Scanlan T K, Simons J P, et al. A Test of the Sport Commitment Model Using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J].Journal of Sport and Exercise Psychology,1993,15:119-119.
[13]Choosakul C, Vongjaturapat N, LI F, et al. The Sport Commitment Model: An Investigation of Structural Relationships with Thai Youth Athlete Populations[J].Measurement in Physical Education and Exercise Science,2009,13(3):123-139.
[14]Robert Joseph Edmund Roy. A Grounded Theory Approach to the Extension and Revision of Scanlan's Sport Commitment Model[D].Simon Fraser University,2004.
[15]Zahariadis P, Tsorbatzoudis H, Alexandris K. Self-Determination in Sport Commitment 1[J].Perceptual and Motor Skills,2006,102(2):405-420.
[16]Scanlan T K, Russell D G, Magyar T M, et al. Project on Elite Athlete Commitment (PEAK): III. An Examination of the External Validity across Gender, and the Expansion and Clarification of the Sport Commitment Model[J].Journal of sport & exercise psychology,2009,31(6):685-705.
[17]Scanlan T K, Russell D G, Scanlan L A, et al. Project on Elite Athlete Commitment (PEAK): IV. Identification of New Candidate Commitment Sources in the Sport Commitment Model [J].Journal of sport & exercise psychology,2013,35(5):525-535.
[18]Carpenter P J, Scanlan T K. Changes over Time in the Determinants of Sport Commitment[J].Pediatric Exercise Science,1998,10:356-365.
[19]Weiss M R, Kimmel L A, Smith A L. Determinants of Sport Commitment among Junior Tennis Players: Enjoyment as A Mediating Variable[J].Pediatric Exercise Science,2001,13(2):131-144.
[20]Weiss W M, Weiss M R. Attraction-and Entrapment-Based Commitment among Competitive Female Gymnasts[J].Journal of Sport and Exercise Psychology,2003,25(2):229-247.
[21]Weiss W M, Weiss M R. A Longitudinal Analysis of Commitment among Competitive Female Gymnasts[J].Psychology of Sport and Exercise,2006,7(3):309-323.
[22]Jeon J H, Ridinger L L. An Examination of Sport Commitment of Windsurfers[D].Old Dominion University,2007.
[23]Garcia-mas A, Palou P, Gili M, et al. Commitment, Enjoyment and Motivation in Young Soccer Competitive Players[J].The Spanish journal of psychology,2010,13(2):609-616.
[24]Weiss W M, Weiss M R, Amorose A J. Sport Commitment among Competitive Female Athletes: Test of An Expanded Model[J].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s,2010,28(4):423-434.
[25]LUKWU R M, LUJ?N J F G. Sport Commitment and Adherence: A Social-Cognitive Analysis.(CompromisoDeportivo Y Adherencia: Un Análisis Cognitivo Social)[J].RICYDE. RevistaInternacional de CienciasdelDeporte. doi:10.5232/ricyde,2011,7(25):277-286.[26]Santi G, Bruton A, PietrantonI L, et al. Sport Commitment and Participation in Masters Swimmers: The Influence of Coach and Teammates[J].European journal of sport science, 2014 (ahead-of-print):1-9.
[27]Scanlan T K, Russell D G, Beals K P, et al. Project on Elite Athlete Commitment (PEAK): II. A Direct Test and Expansion of the Sport Commitment Model with Elite Amateur Sportsmen [J]. Journal of Sport and Exercise Psychology,2003,25(3):377-401.
[28] Alexandris K, Zahariadis P, Tsorbatzoudis C, et al. Testing the Sport Commitment Model in the Context of Exercise and Fitness Participation[J].Journal of Sport Behaviour,2002,25(3):217-230.
[29]Casper J M. Explaining Adult Tennis Participants' Participation Frequency and Purchase Intention with the Sport Commitment Model[D].University of Northern Colorado,2004.
[30]Casper J. Sport Commitment, Participation Frequency and Purchase Intention Segmentation Based on Age, Gender, Income and Skill Level with us Tennis Participants[J].European Sport Management Quarterly,2007,7(3):269-282.
[31]Casper J M, Andrew D P S. Sport Commitment Differences among Tennis Players on the Basis of Participation Outlet and Skill Level[J].Journal of Sport Behavior, 2008,31(3):201-219.
[32]翟一飞,亓圣华.承诺模型在运动锻炼中的研究进展[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8,27(6):8-10.
[33]Wilson P M, Rodgers W M, Carpenter P J, et a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mmitment and Exercise Behavior[J].Psychology of Sport and Exercise,2004,5(4):405-421.
[34]Chu A Y, Wang C H. Differences in Level of Sport Commitment among College Dance Sport Competitors[J].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2012,40(5):755-766.
Summary of Sport Commitment and Relevant Researches Overseas
CHEN Kun,QIU Ya-jun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28, China)
Abstract:The persistence of sport behavior have an significant effect on sport results and habits, so scholars overseas pay attention to the researches of persistence. Sport commitment stands for a subjective psychological state of individual insist on sport behavior, and it becomes the motivation of continued sport. This research review forty-four literature on sport commitment abroad. The author want to raise some questions in the field of sport commitment, and enlighten the future study.
Key words:sport commitment;athletics;physical exercises
中图分类号:G804.82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陈琨(1991-),女,内蒙古包头人,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休闲体育.
收稿日期:2015-11-02
基金项目:2014年浙江省“钱江人才计划”C类项目《基于运动承诺理论的休闲行为坚持性研究》
文章编号:1004-3624(2016)03-01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