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荷皎,沈克印
(1.河南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2;2.武汉体育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群众体育学·
民生视域下的群众体育公平问题论析
李荷皎1,沈克印2
(1.河南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2;2.武汉体育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摘要:体育属于民生的第二阶段,群众体育公平问题已经成为党和政府关注的体育领域内的民生问题。在描述社会公平的基础上,从民生的视角出发,诠释了群众体育公平的内涵及特征,指出了民生视域下凸显出来的群众体育不公问题,阐述了实现群众体育公平的内在诉求,并提出了促进群众体育公平的路径选择。实现群众体育公平不仅需要政府发挥主导作用,还需要公民增强体育意识,积极学习科学健身常识,共同追求群众体育的结果公平。
关键词:民生;群众体育;公平;政府
民生问题是关系着人民最根本利益需求的问题,是关系着社会稳定的根本问题,我国越来越注重解决各类民生问题,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在当代社会,民生问题的核心已经不单单是对基本的物质生活上的满足,而对精神文化层次的追求越来越强烈。体育属于民生的第二阶段,使全体公民都能够享有体育健身权利,满足其基本的健身需求,公平地享受体育所带来的发展成果,是现实国情所面临的民生问题之一。体育公平对构建和谐社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群众体育公平是体育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群众体育公平是促进体育事业全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群众体育公平的实现,必然会积极地推动人的全面、自由、健康发展,并使每个人获得公平享有体育发展成果的可能性最大化。
1民生视域下群众体育公平的内涵及特征
“各种各样的公平问题,归根到底都是关于人和人之间的利益关系问题。”公平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社会,公平有着不同的内涵,它不只是一个领域内或某一个环节的公平[1]。群众体育公平是对人们在参与体育活动时,人们之间合理的社会利益关系的评价。现阶段,随着民生问题的纵深发展,群众体育公平在民生视域下也赋予了新的内涵和特征。
1.1民生视域下群众体育公平的内涵
群众体育公平是现代社会的群众体育理想和政策的追求目标,总的来说,民生视域下的群众体育公平包括四个层面的内涵:一是观念和制度层面上享有平等的权利,指的是不分阶级、不分种族、不分性别等因素人人都享有一样的参与体育运动的权利,禁止任何的社会排斥或歧视。二是现实层面上的机会平等,即每一个人,平等地拥有体育经费、体育场地设施、体育公共服务等公共体育资源,尤其是残障人群等弱势群体享有同等的参与体育运动的可能性,不受任何的社会排斥或歧视。三是操作层面上的过程公平,是指每个参与者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得到平等的对待,拥有相同的受关注程度,专业的技术指导,合适的锻炼内容、运动氛围,公正的评价等,得到平等的待遇。四是理想层面上的结果公平,即每个体育参与者在接受专业的体育指导和体育服务,参与体育锻炼后都能达到一个最基本的标准,获得与其锻炼相符合的身心发展水平,实现个体的自由、全面、健康发展。
1.2民生视域下群众体育公平的特征
1.2.1发展性。公平是个历史范畴,社会发展了,人们对公平的认识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实现公平的途径和方法也会多样化[1]。体育领域内的民生问题也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地纵深发展的,民生视域下的群众体育公平问题在不同的时期其特征和重心也是不同的。在发展之初,贯彻普及群众体育运动,注重的是群众体育的机会公平。不同历史时期的公平有着不同的含义,无论社会发展到什么时候,差异和差距都永远存在,公平问题也就一直存在[1]。随着人们对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断提高,对参与体育的机会公平和过程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未来社会民众对体育公平的追求则是通过体育锻炼获得与其锻炼相符合的身心发展水平,实现个体的自由、全面发展,因此民生视域下的群众体育公平具有发展性。
1.2.2层次性。民生视域下群众体育公平的实现是一个逐级实现的过程,结果公平的实现是要建立在其他公平实现的前提基础上的,是权利公平、制度公平、机会公平和过程公平的延续和发展。要实现群众体育结果公平首先就应从观念和管理层面的权利公平做起,从法制、道德、人性的角度为群众体育公平提供必要的起始条件;其次在权利公平的保障下,为群众提供公共体育资源和公共体育服务,保证民众参与体育的机会公平和过程公平;只有在群众体育的权利公平、制度公平、机会公平和过程公平实现的前提下,才能达到理想状态的结果公平。
1.2.3因地性。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那样:“关于永恒的公平的现象,也是需要因时因地而变的[2]”。体育公平作为公平的一个层面,也不例外。民生视域下的群众体育公平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它会随着各个地区经济、政治的发展,特别是文化的不同而变现出巨大的差异。因此在不同地域、不同城市、不同农村之间的民众对体育公平的关注的侧重点也不相同。这就是群众体育公平的因地性。只有充分考虑到群众体育公平的这一特性,我们才能更为科学、更为全面地实现群众体育公平。
1.2.4系统性。群众体育公平是体育公平的一部分,自然也是社会公平的一部分。仅仅通过体育部门自身的努力不可能实现高水平的群众体育公平。公平问题是社会民生问题的一部分,体育的不公平与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不公平有着密切的关系,要想改变我国群众体育不公平的现状,还要依附于社会的整体改革,解决好社会公平问题,才可能从根源上来改变产生群众体育不公平的社会制度。所以解决体育领域内的民生问题,实现群众体育公平是一个全面、系统的工程,不应仅局限在体育领域内,还应该考虑到整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只有这样才能持续性地实现群众体育公平,促进体育的持续发展。
2民生领域内的群众体育不公现象
2.1弱势群体参与体育保障的缺失
按国际社会学界达成的基本共识,所谓社会弱势群体是指那些由于某些障碍及缺乏经济、政治和社会机会而在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的人群[3]。弱势群体民生状况的不断改善,很大程度上要以社会保障权的满足为依托。然而就目前弱势群体参与体育的保障情况却是不容乐观的。弱势群体受自然和传统的偏见、歧视等受到不同程度的社会排斥,处在社会的底层,加上他们在社会保障、利益表达和能力发展等方面严重受挫,所得到的社会体育资源必然较少,这些直接影响到弱势群体体育锻炼的参与。可见弱势群体参与体育的权利公平还没有真正实现,权利公平问题也直接影响着弱势群体参与体育的机会公平和过程公平,据鲁长芬等人对弱势群体体育健身需要、意愿和态度的研究显示:弱势群体对体育健身和体育保健常识“非常需要”的人占调查总人数的52.4%,“不需要”的仅占调查总人数的7.9%,并且有74.74%的人认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很重要[4]。但实际需求与现实之间的矛盾还有很大的差距:弱势群体体育锻炼场地设施的缺乏,组织化程度的偏低,体育锻炼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技术指导,体育消费结构不够合理等制约着我国弱势群体体育锻炼的参与。残疾人体育在开展群众体育中难度最大,由于特殊的生理条件,很难提供完全满足适合于他们的锻炼器材、场所、专业服务等。
2.2公共体育资源配置的不公
公共体育资源是指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求的体育产品和服务所需要的各种条件及要素的统称,具有效用的不可分割性、消费的非竞争性、收益的非排他性。公共体育资源包括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有形资源主要指相关部门在体育领域内提供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如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场地设施、体育经费等),无形资源主要指体育政策法规、体育公共服务等。现阶段在我国群众体育持续快速发展,但也出现了一些矛盾和问题,最为突出的是群体育公共资源配置的失衡问题。一方面,由于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公共体育资源配置不公的现象,导致在不同地区出现了公共体育资源的供给不足和供给相对过剩的现象。主要表现为:在农村、欠发达地区和经济效益差的地方、单位,公共体育资源配置明显不足;群众体育事业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不同人群之间发展的不平衡,使这些地方的公共体育资源和公共体育服务的供需矛盾更加突出[5]。而学校等国有体育设施出现结构性闲置,向群众开放程度和利用率不高的局面。另一方面,由于我国体育管理制度的不完善、缺乏有效的市场调节以及公共体育资源的非收益性等因素,出现了公共体育资源的管理不当问题,管理出现缺位、错位和越位现象。国家和社会提供公共体育资源的目的是为了满足所有群众的体育需求,实现体育的公共利益,但管理的不到位也是制约着群众体育公平的实现。
2.3社会分层带来的体育分层现象严重
社会分层是从社会的一种特殊的观察角度出发,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人们划分为高低不同的等级序列,即人与人之间、集团与集团之间,也像地层构造那样分成高低有序的若干等级层次[6]。我国现阶段存在着明显的社会分层现象,陆学艺把职业作为我国现阶段划分利益群体的主要标准,他认为职业是人们利益的主要来源并且是决定劳动者在社会生活中不同地位和作用的主要因素,并将我国目前的社会阶层划分为十大类和五大等级[7]。这些社会分层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人们社会地位的差异。
在现代社会中,社会分层也是导致体育不公平的因素之一。当前的体育公平存在着不少问题,其中在体育大众化过程中的群众体育公平问题尤为突出,主要表现在不同阶层人群享受体育机会的不公平。吕树庭教授对广州市各阶层体育人口分布的差异做了这样的描述:社会上层(管理人员阶层)在广州市体育人口中的比例最高(22.2%);社会中层人员体育人口比例相对较低,其中包括:社会中上层(专业技术人员科教文卫)9.1%,(企业公司)3.4%,社会中上层(小业主、个体户)5.1%,社会中下层(服务人员、工人、农民)7.5%[8]。参与体育活动本应是每个公民都享有的权利,人人都可以自由地参与体育活动,但从广州市的调查数据可以看出社会上确实存在着各阶层体育人口数量分布极不均衡的现象。这些处于中层阶层的社会成员,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但他们也忙于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大多情况下都在与时间赛跑,往往是筋疲力尽,很难再有精力进行体力活动的运动,他们的健康状况也令人担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体育参与时间保证上的社会阶层差异,也是体育参与机会的社会阶层差异。从根本上讲,社会个体是否能够积极持久地参与体育,并不取决于体育本身平等与否,而取决于社会个体在社会生活中是否有机会平等地参与体育。
3实现群众体育公平在当代社会的内在诉求
3.1实现群众体育公平,是政府改善民生的具体体现
民生问题是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的头等大事,关系着人民最根本的利益需求,只有切实解决了民生问题,才能体现社会主义社会优越性,才能算是真正的和谐社会。民主法治与公平正义是解决民生问题的根本,群众体育公平作为社会公平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也是解决体育领域内民生问题的根本。实现群众体育公平是我国政府的工作目标之一,群众体育公平在我国不仅承担着促进国民身心健康的,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任务,更是建设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公平、弘扬党“执政为民”思想的舞台。以保障民生为取向,把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共产党执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解决体育领域内最根本的群众体育公平问题,使每一位公民都能够享受到体育发展所带来的成果。
3.2实现群众体育公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9]。”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内涵,群众体育公平作为社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人民群众参与体育运动的切身利益,特别是弱势群体也希望通过体育运动来增强体质、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改善个人的生存状况。群众体育公平是提高人民身体素质、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在社会系统和人的全民发展中有着先导性、全局性和基础性的作用。因此,把促进群众体育公平作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保障每一位公民平等地享有参与体育运动的机会。实现群众体育公平对保障社会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3.3实现群众体育公平,是促进体育事业全面、可持续发展的有利保障
努力实现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是实施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群众体育是现代体育事业发展的重点和难点,实现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应优先实施群众体育的可持续发展。群众体育的可持续发展与群众体育公平是内在统一的,离开了群众体育公平,群众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将无从谈起,更难以实现。公平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群众体育公平与可持续发展应在实践中保持一致。在发展群众体育事业中,一定要保障公平,关注广大群众在体育领域内的民生问题,不断地解决好群众体育的公平问题,努力实现群众体育公平目的就是要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问题,保障人民群众都能够平等地参与体育运动,享受体育运动所带来的发展成果,为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提供有力的前提保障[10]。促进群众体育的健康稳步发展,也是实现我国体育事业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4促进群众体育公平的路径选择
我们也要用辩证的思维方法来看待实现民生视域下的群众体育公平问题。政府是解决民生问题的主力,应发挥其主导作用推进群众体育公平的实现,但作为群众体育的参与主体——每一位公民,也应强化健身意识、学习科学健身常识、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运动,促进群众体育公平的实现。另外,企事业单位等也应承担配角角色,关心员工的身心健康,创造更多的参与体育运动的机会,促进群众体育公平的实现。
4.1宏观层面:政府发挥主导作用
4.1.1坚持注重公平,兼顾效率的基本原则。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在国际奥委会取得了合法地位,中国需要通过体育提高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如何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体育发展上去,快速、高效地发展体育成为当时体育发展的最大期盼。“注重效率、兼顾公平”体育政策标准当然成为当时的主导性原则。事实证明注重效率,集中优势发展竞技体育,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绩,在短时期内培养了大批的体育人才,这一原则是符合时代需求和体育事业发展需要的。但在北京奥运会后,中国的竞技体育实力已位于国际领先地位,竞技体育的国际竞争力和群众体育的发展水平应当是衡量和判别体育强国的两项基本标准[11]。可见在我国努力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征程中,更需要大力发展群众体育事业。发展群众体育事业首要的是要确保群众体育公平,把握好平衡点,只有这样才能促使更多的人参与体育,更多的人享受体育发展所带来的成果,更好地促进群众体育的发展。从国家的政策上来看,放弃“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提法,强调“更加注重公平”,就成了顺时而变的客观要求,在促进经济发展快速发展的前提下,更多地要注重公平,防止阶层收入差距扩大,使人人共享社会劳动成果[12]。因此“注重公平,兼顾效率”应该成为现阶段发展我国群众体育事业坚持的基本原则。
4.1.2确立与时俱进的群众体育公平标准。民生问题是随着社会发展而纵深发展,群众体育公平问题的产生则源于体育领域内群众的个体利益冲突和公共利益追求。不同时期的利益冲突和利益追求是不同的,因此评判公平的标准也是不同的。具体地说,是政府利用群众体育公平的标准去保护、满足一部分人群众的体育利益需求,同时抵制、削弱另一部分人的体育利益需求,通过不同的公平标准去调节各种体育利益关系,实现体育利益关系的协调与平衡。群众体育公平标准制定的过程就是利益选择、利益综合、利益分配和利益落实的动态过程。现阶段,社会各阶层体育利益的差距正在不断扩大,我们需要以保障弱势群体参与体育的机会平等,提供城乡一体的公共体育资源和公共体育服务为公平标准,但随着人们的追求和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未来社会我们就需要以参与体育运动的公民能否尽享体育发展所带来的健康、快乐、自由、全面发展为最高的公平评判标准。因此我们应及时监测社会各方面体育利益的差距,准确预测体育公共利益的变动,及时适时调整体育利益分配,确立与时俱进的群众体育公平标准,对于科学地制定体育政策,保证体育政策目标的圆满实现,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4.1.3有计划、有步骤、有梯次地推进群众体育公平。民生视域下的群众体育公平是一项长期演进的工程,解决这一公平问题也不是一劳永逸、旦夕就能够完成的。我国地域广阔,各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群众体育差异也很大,硬性地削平、拉平,配置相同的公共体育资源,搞绝对的平均主义,也是不符合体育发展规律的,可以在特定的区域优先实现群众体育公平。我国现在是体育大国而非强国,关键是要发展体育的薄弱环节,根据群众体育发展的紧迫性,大力扶持弱势群体体育,保障农村公共体育资源和公共体育服务的配给,促进社区体育的积极开展,有秩序地发展群众体育事业,使各类群众体育均衡发展,如优先保障弱势群体参与体育的机会平等,满足各方面群体对体育的需求。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我们可以有重点地在某一层次优先实现群众体育公平,在保证体育权利公平、制度公平的基础上,现阶段我们要力争实现的是机会公平和过程公平,进而实现理想上的结果公平,使每一位参与体育锻炼的公民都能够平等地享有运动带来的健康和快乐。所以在现实条件下,要达到全面实现群众体育公平,必须进行整体的群众体育的规划,有序推进群众体育公平,有计划,分步骤,有梯次,因地制宜地促进群众体育公平[13]。
4.2微观层面:单位、个人齐参与
4.2.1关注员工身心健康,提供参与机会。单位职工体育的开展与单位的效益是一个辩证的统一体。职工体育的开展不仅可以使员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投入到工作中,还可以将体育活动融入单位的生产建设和文化建设中,提高单位的整体效益。针对现实的社会分层现象,各单位应尽可能地减少体育分层现象的出现,确保处于社会中层的员工能有机会参与到体育锻炼中,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也应更加关注员工的身心健康,提供更多的参与体育运动的机会。单位可以制定一定时期的职工体育行动计划,可以通过体育竞赛、体育娱乐、体育休闲、体育旅游、体质监测等方面具体实施,还可以根据单位的实际需要,集体创编一套符合各自单位工作性质的健身运动项目,创造全体员工参与运动的环境,使全体员工有组织、有计划地参与到健身的行列,避免因时间的冲突阻碍体育运动的参与。可见企事业单位创造良好的运动环境,提供参与运动的机会也是实现群众体育公平的重要途径。
4.2.2强化自我健身意识,创造机会平等。人们的体育意识对他们是否参与或以何种方式参与体育起着主导作用。体育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目前正逐渐进入不少人的生活视野。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在对体育生活方式的选择面前仍有许多人迷惘、困惑。从深厚的民族文化的土壤里培育出来的传统价值观念和心理积淀还深深地影响着人们体育意识的构建和体育生活化的进程[14]。尤其是社会残障人群等弱势群体由于受自身生理条件的限制和传统文化的约束,社会排斥现象依然存在,又很少有适合他们的体育场地器材设施,尽管知道体育运动的诸多好处,受客观和主观因素的影响参与体育运动的意识还比较薄弱,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不大。公民应该就目前的现实情况,首先加强自己的体育健身意识,消除顾虑,形成“运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意识,提倡“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的理念,积极地投入到体育运动中去,努力创造参与体育的机会平等。
4.2.3掌握科学健身常识,争取过程公平。参与运动的群众能否同样地享有专业体育指导员的指导和服务,是关系群众体育过程公平的重要因素,专业的指导和服务决定着参与体育运动的每一个公民在运动过程中拥有正确的、科学的健身指导,直接关系到公民的健身效果。立足与现阶段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严重缺乏的实情,公民首先应该自己积极主动地获取健身常识,成为自己运动的主导者。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通过各种媒体获取科学健身的相关知识是推进体育运动过程公平的重要途径。每一位公民不但要养成参与运动、锻炼身体的意识和习惯,还要关注如何科学合理地运动,培养自己积极主动地学习科学健身的方法、手段等知识,丰富自己的体育活动内容,拓宽自己的健身场所。力争做到掌握基本的科学健身常识,寻找到适合自己的锻炼项目、锻炼方法、锻炼强度等,能在不同的健身场所、利用不同的器材设施、制定出适合自己的锻炼计划,达到每一位公民能自己创造机会享受同样的锻炼过程,尽享体育发展所带来的成果。
5结束语
民生视域下的群众体育的结果公平是群众体育公平追求的永恒目标,强调使每个体育参与者在一切公平的条件下参与体育锻炼后获得与其锻炼相符合的身心发展,实现个体的自由、全面发展。这是群众体育发展过程中一个关键性问题,是社会现实与体育理想的统一,对群众体育结果公平的追求,不仅需要党和政府、广大的体育学者进行理论上的思辨探讨,牢固树立群众体育结果公平的理念,以追求结果公平为强烈的责任感,更需要在理论指导下进行艰辛的实践探索,提供良好的实现群众体育公平的发展机制和制度保障,达到追求共同和谐的发展,最终实现群众体育事业更高层次的公平和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戴文礼.公平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641.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12.
[3]郑航生.抓住改善民生不放 推进和谐社会构建[J].广东社会科学,2008(1):11-15.
[4]鲁长芬,罗小兵,王健.对弱势群体体育健身需要、意愿和态度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40(11):25-29.
[5]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体育事业“十一五”规划文件资料汇编[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16-17.
[6]李强.社会结构与分层[EB/OL].http://bisuguomao2008.blog.163.com/blog/static/11055069120095 871136911/,2009-01-07.
[7]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9.
[8]吕树庭.社会结构分层视野下的体育大众化[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6,21(2):93-98.
[9]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N].人民日报,2007-10-25.
[10]沈克印,周学荣,李荷皎.民生体育建设的理论诉求与路径选择[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0,44(2):84-88.
[11]田雨普.努力实现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迈进[J].体育科学,2009,29(3):3.
[12]王明彦,彭升.“更加注重公平”的提出与当下公平观问题[J].东岳论丛,2009,30(50):44-47.
[13]王波.保障教育资源供给有序推进教育公平[J].中国成人教育,2007(6):18.
[14]向家俊.论社会环境对大众体育意识形成和发展的影响[J].体育文化导刊,2007(8):46-47.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about Mass Sports Fairness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People’s Livelihood
LI He-jiao1, SHEN Ke-yin2
(1.School of Sports, Henan Normal University, Xinxiang 453002, China; 2.School of Economic and Management, Wuhan Sports University, Wuhan 430079, China)
Abstract:Sports are the second phase of livelihood, mass sports fairness has become a party and the government is concerned the field of sports people's livelihood. In describing the basis of social justi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eople's livelihood, a fair interpretation of the meaning of mass sports and features, that the people's perspective highlights the problem of unfair out mass sports, lays out the inherent demands of mass sports fair, and made the promotion of mass sports the justice. Sports equity is not only necessary to achieve the masses to play a leading role in the government, but also sports enhanced sense of civic and actively learning science fitness knowledge in the pursuit of mass sports in the result of fairness.
Key words:people’s livelihood; mass sports; fairness; government
中图分类号:G812.4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李荷皎(1984-),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体育社会学.
收稿日期:2016-03-10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4CTY010);河南师范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资助项目(5101089171137)
文章编号:1004-3624(2016)03-0001-05